借助非连续性文本 提升阅读思维层级

2022-03-13 23:23孙丽圈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古埃及连续性串联

孙丽圈

非连续性文本作为实用性很强的文体被选入教材,进入学生的视野,借助文字、图标、图片、表格、批注、指示图等进行呈现,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为生活需要服务,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教师要注意从这些文字、图片等材料中去提取信息,将信息相互串联,学会运用,并拓展延伸。这一系列的阅读思维过程,经历了阅读中搜集处理信息、归纳分析信息、综合运用信息、质疑信息的层级提升过程。《金字塔》(五年级下册)是小学阶段第一篇非连续性文本,根据其简洁、系统地呈现关键信息的特点,备课团队集思广益,以阅读能力层级为指导,厘清教学思路,帮助学生在首次接触到课本里非连续性文本的过程中逐步提升阅读能力,走向更深度的学习。

一、借助主问题,引导学生学

习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非连续性文本呈现方式形式多样,读懂其中的信息,是学生面临的首要阅读任务。《金字塔》第二篇文本是非连续性文本《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一部分由“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两部分组成。为了让学生读懂其中形式多样的文本信息,教师紧扣标题关键词“不可思议”,将教学的主问题设置为:“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金字塔的不可思议?”学生聚焦“不可思议”一词,通过阅读,寻找到了碎片化的信息,并在小组里汇报交流。寻找到的信息如下:(1)金字塔很大,大概有50层楼高,由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这是不可思议的。(2)石头叠加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间至今很难用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间的缝隙,这也是不可思议的。(3)塔高的10亿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这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这也是不可思议的。这些信息都是課文直言明了的,学生一眼可见的,但与现今科技发展成就相比,这些信息不足以让学生体会到金字塔的不可思议。此时,就需要教师追问出另一个主问题:“当我读到同学们找出的这一个个信息,我并没有不可思议的感觉啊,这是在如今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啊!”面对教师的反问,学生急于找到文中的证据来说服: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距离现在有四千多年了。教师要趁势引导,引入古埃及相关视频,带领学生穿越到四千多年前,去感同身受不可思议的古埃及文化,这就产生了信息的联结。可这样指导学生:“当我们检索到许多碎片信息时,要试着将它们联结起来想一想,寻求信息间的联系。是并列的,那就相互补充;是包含的,那就相互配合,形成块状的完整的信息。这就是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这一过程,将不断完善和提醒学生如何搜集处理信息,为更高阶阅读思维引申做铺垫,促进学生不断思考。

二、多角度集合信息,帮助学

生学习阅读归纳信息的方法

非连续性文本在搜集处理信息之后,如何将这些信息集合起来,归纳整合?这是一个培养学生理解归纳能力的好契机。

教学《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每个信息点内容的异同,整合归纳为多角度的关键内容。如,塔的重量约600万吨,塔基面积约5.3万平方米,塔的体积约260万立方米,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这些文字给读者的总体感觉是建筑物的宏伟壮观,可以归纳为金字塔建造的规模宏大,再按照这样的方法归纳出金字塔的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数据巧合等这几个方面的信息。随着归纳整合的完成,新的问题出现在了文本的批注中,那就是:“当时的人们是怎么修建金字塔的呢?”“如此精湛的工艺,几千年前的工匠们是怎么实现的呢?”“金字塔为什么要建在尼罗河的附近?”这又是一次归纳整合的学习过程,这一个个问题就是无数充满好奇的问号,吸引着学生依据线索大胆猜测,逐步理解和想象,拿起手中的笔,绘制想象中的金字塔建造流程图。

上述教学是一个引领着学生去归纳探究,主动思维,将学生引向思维更高处的实践过程。学生要提取信息、梳理信息,还要把这些信息整合归纳起来思考。这样信息得到了充分运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

三、前后串联信息,培养学生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学生检索、理解、归纳信息的深入探究,问题的答案往往会显而易见,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如果失去对信息进行串联的意识和能力,得到的思考结果就会具有片面性,将缺少多角度、多思维的思考方式,也就难以解决问题。

在《金字塔》一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了文本中的批注,先试着自己大胆推测金字塔是怎样建造,再串联“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这个文本中的诸多信息寻求理据,从而解决问题。如,金字塔建在尼罗河西岸,决定了金字塔建造的资金保障是充裕的;古埃及人在各学术领域取得的很高的成就,决定了建造数据不是巧合,而是通过精准的计算而得;古埃及人掌握精湛的造船技术以及船只在尼罗河航行,决定了230万块左右石材运送的顺畅;采石场遗迹的发现,让人们推测出建造金字塔石材的由来。根据这些信息的梳理,就能形成建造埃及金字塔的证据链,具体如下:古埃及人在上游的采石场开采了很多石头,通过船只运送到尼罗河西岸,并根据测算出的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精心设计金字塔的高度,还用精湛的建筑技术建成了金字塔。

这一过程,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从“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这则材料提取对应的信息,勾连“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不可思议之处,启用前后串联的阅读方法,将这些知识点相互印证,思考问题的答案,学生运用文本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得到不断提升。

四、课内外信息融合,鼓励质疑,培养学生阅读的高阶思维能力

金字塔充满了无尽的魅力,自古以来,人们对金字塔的探究从未停止过。而学生所学的课文所展示的关于金字塔的信息不过是冰山一角,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不能够体现。

教师要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引入视频介绍,鼓励学生到图书馆搜集信息,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与课外查找串联补充,用自己喜欢的个性化的方式向他人介绍金字塔。学生主要呈现两种介绍金字塔的方式,一是以课内信息为主,紧扣历史悠久、建筑宏伟、工艺精湛、数据巧合等几方面,补充从课外资料查找到的信息,完善对金字塔的介绍,这一过程简单好操作,多数学生都能将金字塔介绍得生动而具体。二是跳出课内信息,提出质疑。真的是这样吗?难道不是像课外材料中所说的,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外星人还留下了许多未建造成的金字塔呢?面对这些问题,学生需要再次探索远古时代的奥秘,以及外太空的秘密。或许,还与埃及为了保持旅游的热度有关,埃及乐于让金字塔永远是个谜,引无数人为之前往,为自己的国家创收。当学生将课内外信息融合,侧重从新的角度来介绍金字塔时,需要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涉及到世界历史、自然科学、人文地貌、国家利益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学生只有深入了解,才能运筹帷幄,用来得心应手。

由此可见,质疑是高阶的阅读思维过程,意义不在于找到真正的答案,而在于促发思考,抽丝剥茧,发现事物本质的过程,这是一种深度的学习过程。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更多这样高阶阅读的机会,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主动为之探究,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注:本文系2019年福建省基础教育课题“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测试命题研究”阶段研究成果;厦门市“十一五”规划课题“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运用课后练习落实语文要素的研究”(项目编号1978)的阶段性成果】 ■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集美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 张 艳

3782500338285

猜你喜欢
古埃及连续性串联
非连续性文本之图文转化题阅读摭谈
串联知识脉络 巧用动态资源
地铁上的九座城
古埃及艺术
Super Science走进科学
浅谈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的连续性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源于“古埃及三角形”,终于“黄金比”
连续性
轮滑苦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