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教小说

2022-03-13 23:23李成蕾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桑娜渔夫孤儿

李成蕾

小说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其中精彩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逼真的环境描写以及深刻的主题思想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笔者在小说教学中曾进行了多方探索,发现采用“深入浅出”的方法教小说最吸引学生,教学效果也最为明显。所谓深入,是指教师在备课时仔细钻研教材,了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以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等;所谓浅出,指教师要把教学计划通过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简单有效地呈现给学生。笔者结合六年级上册《穷人》一文,具体谈谈深入浅出的教学策略。

一、依据课标,立足文本,明确教学内容

课标在第三学段提出了阅读叙事性作品的具体要求。小说的情节较为完整,属于叙事性作品,因此,制订的教学目标就应该与课标提出的要求相一致。在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应立足文本,研读教材,读懂文本,确定在教学时该教些什么,学生应学会什么以及要达到的教学效果。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共有27个自然段,篇幅相对较长。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段落结构、人物语言、写作特色等多角度进行研读,可以发现文中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有很多。如梳理清楚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桑娜和渔夫是夫妻,西蒙是他们的邻居;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桑娜和渔夫主动收养邻居家两个孤儿的故事;提取细腻生动的环境描写,勾勒出桑娜一家的艰苦生活;聚焦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读懂桑娜善良的品质;探索渔夫与桑娜的对话,感受渔夫的善良品质;找出关键词句,领悟作者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等。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以后,对如何把小说的精华之处教给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对教学过程有了整体规划。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心理活动。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制订为:根据提供的语境,从桑娜的心理活动中感知人物品质。

明确教学内容以后,教师就能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立足文本准确地制订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不仅要读懂读好课文,还要关注课文的内涵,力求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关注学情,以学定教,及时调整方案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习状态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教师要以学定教。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还要了解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從而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确保实施的教学活动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教学《穷人》一课之前,教师先设计一份“预习作业单”,提示学生在预习时要思考几个问题:课文中没有出现过“穷”字,为什么小说要以“穷人”为题目?能不能换用文中的主人公“桑娜”或者用主要事件“桑娜夫妇抚养孤儿”作为题目?读了课文之后,哪些句子最能引起你的注意?找出来读一读,并在书上做批注。在预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学习效果就会提高很多。上课之前教师要批改学生的“预习作业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迅速调整教案。如从作业中发现,较多学生对桑娜的心理活动比较疑惑:桑娜发现西蒙死了,就自作主张地把两个孤儿抱回家,是不是一种冲动的行为?后来又不停地思来想去,一会儿担心这个一会儿担心那个,是不是在后悔呢?家里这么穷,再添两个小孩儿,以后的生活该怎么过下去?根据学生的状况,教师把教学重点调整为:理解桑娜的心理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心理描写为突破口来明白作者把课文的题目确定为“穷人”的原因。

教师在上课前制订的教案是一种预设,真正实施的时候可能会与学生的真实状况存在差距,作业预习单的设置为教师接下来“浅浅地教”提供了依据,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后能够更加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计划。

三、反复朗读,自主感悟,体会人物思想

备课的深入是为了教学的浅出,让学生明明白白地感悟、体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感兴趣的朗读方法,对学生进行重点引导,在感悟中掌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穷人》一文中关于桑娜的心理描写主要有四处:一是想丈夫捕鱼的艰辛,二是想寡妇西蒙生活的困难,三是想抱回两个孤儿后可能出现的后果,四是想怎么向丈夫说明收养孩子的举动。反复朗读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能使学生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如第9自然段中描写桑娜抱回孩子以后的心理活动就多处用了省略号。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这段话,先把句子中的省略号改成逗号,让学生读一读,再出示原文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桑娜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渔夫回家后和桑娜的对话也很形象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桑娜担心丈夫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差,可能会不同意收养孤儿,所以一开始和渔夫说话的语气是支支吾吾的,朗读的时候要读出她心里的担忧。渔夫回到家,一连串的话语都是用了感叹号,可以感受到渔夫那副憨厚的样子,当他听说西蒙死了,几乎是抢在桑娜的想法之前就说要把孤儿抱回来,足见渔夫的心地和桑娜一样善良。学生在自由朗读对话以后,再采用小组表演的形式进行朗读,就很容易体会到渔夫和桑娜都是心灵高尚的人。

教师让学生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句子,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和体验,就会与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从而逐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善良品质,并且轻松地习得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前后勾连,深入体会,理解主题思想

小说大多是围绕一根主要线索进行描写的。在教学时,教师就要抓住这根线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在前后勾连中深入文本,在细细体会中“浅浅地出”,理解作者这样遣词造句的真正目的。

课文以“穷人”作题目,是因为文中的人物很穷吗?学生通读整篇课文后,感受到主人公的生活的确很穷。如第1自然段中的“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从这个“破”字中可以看出渔夫使用的渔具不太坚固,而桑娜还舍不得扔掉,要把“破帆”给修补好。从第2自然段中“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非常窘迫,若渔夫不出去打鱼,他们就没有第二天的生活来源。从桑娜“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以看出桑娜家的收入很低。从“孩子们没有鞋穿”“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真是捉襟见肘。第7自然段中写西蒙家的条件更为糟糕,睡的是稻草铺,两个孩子身上盖的是旧衣服,脚上包的是旧头巾。还有学生从课文最后的插图中发现,桑娜家的帐子上全是补丁,足见他们的生活真的是太穷了。教师再次提出问题:“他们真的就穷得一无所有了吗?”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后发现,虽然这些穷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很差,但是精神上一点也不穷。桑娜为了维持整个家庭的生活,一天到晚操劳个不停,她的心中有爱,爱着家里的每一个人;渔夫不顾生命危险出去打鱼,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西蒙即使知道自己要死了,也要在临死之前把旧衣服盖在孩子身上;桑娜和渔夫明知再抚养两个孤儿会给自己的生活加重负担,但还是义无反顾地挑起了抚养孤儿的重担……从这些可以看出这些穷人一点儿也不穷,他们的精神是富有的。

通过关联课文中的前后词句,学生对小说的主题有了深刻的体会,明白了作者把题目定为“穷人”的原因,同时也学会了抓取关键词句来读懂小说的方法。

在小说教学中,“深入”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做到统筹安排,“浅出”则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以很大的热情投入到小说的学习中。可见“深入浅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用好这种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滨海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3248500338247

猜你喜欢
桑娜渔夫孤儿
《穷人》梗概
清单
桑娜一家“穷”吗?
赵氏孤儿
续写《穷人》
梦鸟
穷人的心
天皇版“渔夫”
儿童村·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