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现状及提升策略

2022-03-13 08:03潘雨亭张精理江银凤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讲座公众微信

潘雨亭,张精理,江银凤

2016 年10 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了《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1];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2];2021 年3 月13 日正式发布的“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再次强调“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3]。因此,研究健康信息学,探讨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提高居民健康素养,促进我国健康事业发展,是大势所趋。

后疫情时代,公众更多地开始关注医疗卫生、保健养生等健康问题,对增强免疫力、疫情防治、心理疏导等健康信息相关的需求不断增大。后疫情时代,公共图书馆如何向公众开展健康信息服务,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已逐渐成为其新的职责。为进一步了解当前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现状,并对今后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提出有针对性的提升策略,本文调研了31 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港澳台除外),通过访问其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了解健康信息服务开展情况。

1 研究现状

20 世纪70 年代,随着医学和信息学的持续发展与交叉融合,世界范围内开始涌现关于健康信息学的研究[4]。健康信息学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健康科学领域,利用信息技术满足用户健康需求、提供健康信息服务、解决相关健康问题[5],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电子健康档案、健康信息技术、健康信息系统、健康信息素养、健康信息评估等[6]。健康信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攸关性命,被人们高度重视。健康信息服务是指图书馆等知识服务机构通过一定方式向用户提供健康相关的知识、技术、技能、观念和行为等信息,以满足用户健康信息需求并辅助用户做出健康决策[7]。图书馆作为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机构,理应在提升用户健康素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国外图书馆在健康信息服务开展方面已有诸多实践。20 世纪90 年代,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已开展健康信息服务并将其作为图书馆长期工作重点[8],截至2014 年已有77%的美国公共图书馆提供在线健康服务[9],洛杉矶公共图书馆、旧金山公共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的健康信息服务专题,主要围绕健康信息资源、健康信息咨询、健康类活动项目等方面提供健康信息服务[10]。日本图书馆界20 世纪90 年代意识到公众健康需求的变化,2004 年日本图书馆协会设立了健康信息委员会,随后日本诸多公共图书馆纷纷开展健康医疗信息服务[11],主要服务内容有发放健康信息宣传册、举办健康信息展览、开展健康主题讲座等[12]。

国内有关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的研究最早主要是介绍并引进国外相关服务成功经验。有学者在2012 年调研了国内公共图书馆网络健康信息服务方式,但仅有4 所省市图书馆提供了医疗保健、科普宣传、名医简介等健康信息资源,内容相对薄弱且资源单一[13];有学者从国家、社会、用户和图书馆自身4 个角度论证了公共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服务的必要性,结合用户基础和信息接受效果等各项因素,认为公共图书馆针对公众开展健康信息服务也具可行性[14];有学者认为后疫情时代,健康信息服务将成为公共图书馆新的基本责任,公共图书馆应将信息安全作为基本服务准则并将信息增值作为基本服务追求[15]。

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库中以“公共图书馆and健康服务”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检索到173 篇文献;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以“public libraries and health information”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检索到554篇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21 年12 月31 日。通过整理检索结果,发现国内2016 年以前整体发文量较少且趋势平缓,2017-2018 年发文量出现大幅增长,这可能是受2016 年《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的政策影响;国外发文量高于国内,整体趋势与国内较为相似。2020 年至2021 年有关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的研究文献迅猛增长,说明后疫情时代学者们已将研究目光聚焦在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当前国内健康信息理论研究已具备一定基础,但实践方面却缺乏可广泛推广的有效经验。国外成熟的实践经验已论证了公共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服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加之后疫情时代下的社会背景,势必要求公共图书馆加快开展健康信息服务的脚步,尽快推出并持续开展健康信息服务,以提升后疫情时代公众健康素养。

2 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现状调研

为探究当前国内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现状,访问了31 个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平台,依次访问官网网站的首页、讲座专栏、通知公告等,调研其微信公众号时从其推文中识别并记录健康信息相关内容,最终获取2019-2021年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数据。

调研结果详见表1,31 个公共图书馆均不同程度地向公众提供健康信息服务。

表1 2019-2021 年期间31 个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健康信息服务情况

从表1 可见,约1/3 的公共图书馆在官方网站首页展示健康信息服务并设置服务专栏,主要专栏内容为新冠疫情主题,如河北省图书馆等8 个图书馆同时在首页展示并设置服务专栏。调研期间除江西省图书馆网站暂时无法访问,贵州省图书馆、青海省图书馆、西藏自治区图书馆3 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暂无健康信息相关内容以外,其余公共图书馆网站健康信息服务均为讲座通知公告或讲座内容回顾;部分图书馆同时开通微信订阅号和服务号,如浙江图书馆及四川省图书馆,也有如陕西省图书馆在2021 年9 月开通了服务号,但至今尚未通过服务号开展服务,仍以订阅号为服务提供渠道。

2.1 服务频率

通过官网及微信公众号对公共图书馆3 年间开展的健康信息服务次数进行统计,发现受疫情影响,公共图书馆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展健康信息服务的频率增长极为明显。微信的健康信息服务次数在2020 年2 月出现激增,2021 年8 月、11 月和12月均出现增长情况,几次大幅增加皆与大环境下疫情的反复相关。但通过官网提供的健康信息服务频次却出现逐年下降情况,说明疫情对以线下讲座为主的传统公共图书馆服务产生不小冲击,公共图书馆更加倾向于使用微信公众号提供健康信息服务。但公共图书馆整体健康信息服务开展频率不足,整体服务意识和强度较弱。

2.2 服务形式

由于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的功能侧重不尽相同,二者在服务内容提供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基于调研结果发现,公共图书馆主要通过官网提供健康信息相关的讲座通知公告,这些讲座以线下参与为主,且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均已形成本馆的讲座系列栏目,如天津图书馆的“健康管理在中国”系列,山东省图书馆的“中医与幸福生活”系列,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健康有约”系列。

微信公众号受众范围更广泛,在健康信息服务形式方面更具灵活性,不仅有一般健康的健康知识科普,还有在线竞赛、知识问答、群直播等多种互动方式,并且信息多以图文、漫画、视频、海报等形式推送,更容易被用户接纳理解,从而有利于健康信息的推广传播。此外,微信公众号既可以发布原创内容,也可以转载卫健委、腾讯医典、丁香园等专业医疗卫生服务账号更具专业性和权威性的推文。

2.3 服务内容

公共图书馆主要通过官网发布健康信息讲座通知。对这些讲座标题进行关键词词频统计发现,相较于以讲座为主的官网服务,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内容更具多样性,主要发布疫情相关推文。采用人工判读方法进行断词处理,使用python 进行词频统计。合并同义词并剔除无意义词后得到词频前20 的高频关键词,官网及微信公众号健康信息服务高频关键词统计如表2 所示。图书馆官网中,“中医/中药/中医药”相关内容的健康信息讲座开展次数最多,其次为各类疾病的防治和治疗,并且受疫情影响新冠肺炎有关内容的占比居于高位。微信公众号中,排名前20 的高频关键词中新冠肺炎疫情、疫情防控/防护、防疫科普/政策、新冠病毒、新冠疫苗、口罩6 个关键词均与疫情相关,并且内容包含政策、疫苗、科普、防护等。

表2 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高频关键词

通过统计发现,新冠肺炎疫情、中医/中药/中医药、心理健康、养生、饮食、病毒、急救、眼健康/近视、高血压、皮肤等10 个关键词是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的共同高频关键词,除新冠肺炎疫情123次词频继续占据高位以外,中医(109 次)、养生(48 次)、饮食(34 次)等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问题越发受到公众关注。并且随着社会压力加剧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心理健康(68 次)相关内容也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重点领域,微信公众号高频关键词中出现了“睡眠/熬夜”和“情绪”,表明社会大众对心理健康和睡眠问题的日渐重视。

此外,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还关注病毒、急救常识、健康管理等的常规知识科普,以及近视、高血压、皮肤过敏等常见高发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高频关键词中的“儿童”“女性”等身份特征词以及“冬季”等时间标识词,表明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健康信息服务过程中开始有意识强调受众群体的人员类型划分,以及注重时令节气所引起的内容变化。

从调研情况来看,公共图书馆通过微信公众号提供健康信息服务次数明显多于通过网站的服务次数,相较于网站而言,微信服务依托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更加便利。目前公共图书馆开展的健康信息类讲座已形成网页专栏,相较于零散的通知信息,专栏通知更容易被接收,继续保持健康信息专栏讲座将有利于服务的长期稳定开展。但无论微信还是官网,公共图书馆整体健康信息服务意识较弱。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人们对健康信息的需求激增,这一时代背景对公众的健康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也因此推动公共图书馆在健康信息服务方面的发展与应用,并且从调研中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频率明显受疫情影响而波动,即疫情以来健康信息服务频率呈现明显增长趋势。传统的通过官网发布讲座信息的服务形式受到疫情冲击导致服务频率出现下滑,与之相反的是微信公众号健康信息服务次数不断增加,说明后疫情时代以微信公众号为主体的线上移动方式将成为公共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服务的主要形式。根据关键词频率所体现的健康信息服务主题可看出,后疫情时代,“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内容成为绝对热点。值得注意的是,从微信公众号健康信息服务高频关键词来看,“熬夜”“情绪”“皮肤”等词的高频出现,说明当前健康信息服务已经注意到社会大众广泛关心的内容,并且服务内容从传统生理健康逐渐向心理健康等维度扩展,未来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内容应继续深入扩展,触及社会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为各类人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内容。

3 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提升策略

新时代的健康诉求已经从“生病就医”逐步延伸到常见疾病的预防、健康体魄的保持、基本医学技能的掌握等方面,“健康”成为一种生活理念和方式。后疫情时代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追求,健康体魄是影响生活质量的直接因素,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提供健康信息服务,提升健康素养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公共图书馆作为面向全社会的知识机构,有责任和义务向公众提供健康信息服务,从而提高公民整体健康素养。

此外,公共图书馆具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基础,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的社会人士都习惯于通过公共图书馆进行阅读、参加讲座等活动,各省级公共图书馆开展的线下活动通常都能获得公民很好的参与度,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也均有一定规模的传播影响力。因此,从公共图书馆角度发起健康信息服务,具备相当的用户基础和用户认可度,能够取得不错的预期效果。

当前“健康中国”战略下的政策背景和后疫情下的时代背景为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大环境支持。国内公共图书馆已展开的诸多健康信息服务能够提供服务模式的借鉴,国外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的成熟实践亦能提供相关经验。结合国内外已有的诸多理论研究成果和上述调研结果,认为公共图书馆可从拓宽内容、细化人群、开展合作3 方面积极提升健康信息服务效果。

3.1 拓宽服务内容,助力健康信息常态化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还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及社会适应力的完好状态。可见健康信息服务应该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健康3 个角度来开展。此外,卫计委《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 年版)》明确从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基本技能3 个维度对国民健康素养进行规范与要求[16]。公共图书馆应将健康信息纳入常态化服务内容,并从上述3 个角度和3 个维度出发,关注患者权利、医疗政策、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易被忽视的问题,有意识增加健康科普讲座或其他活动,设置健康信息专栏,形成健康讲座系列化,同时稳固健康讲座的时间,增加用户黏性。针对食疗养生保健、系列疾病、结合时令季节等,将专业医学信息与知识科普相结合,提供通俗易懂的资源内容,供用户简便易懂地获取健康信息,提升其健康素养。

同时,可根据用户对相关健康信息资源的访问量、参与度等行为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明确用户需求,主动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健康信息及资源等。鉴于后疫情时代的发展现状,公共图书馆需创新服务形式,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用户人群,通过设置有奖反馈的形式对用户获取健康信息提出的意见、留言或问卷信息等进行分析,以更为精准地提供或推送相关健康信息服务,提高图书馆的健康资源科普能力。

3.2 细分用户群体,满足各类人群需求

健康信息服务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健康信息需求,公共图书馆可以适当考虑细分用户群体。目前部分图书馆在推广健康信息过程中有不同用户群体的分类,但还比较零散。针对中老年人、女性、男性、儿童、残疾人及有心理疾病等人群的健康信息科普,能更为精确地辐射到用户人群,满足遵循不同年龄层次用户的不同健康需求,提供覆盖全年龄段的健康信息服务。

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逐年上升,我国中老年用户群体人口众多,多科普相关医学健康知识,开展一些癌症防治、三高疾病防护等内容,通过专业化的知识科普,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自我医疗防护能力,也能减少被诈骗的可能性。此外,随着社会压力加大,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频繁出现失眠、抑郁等问题,年轻群体的健康需求不断加大,“保温杯里泡枸杞”既是一句调侃也是年轻人对健康问题关注的体现,因此公共图书馆也应当重视年轻群体的健康信息需求。

3.3 开展服务合作,发挥资源联动优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健康信息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但从公共图书馆调研结果看,目前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服务的能力较弱,且专业化的医学知识很难被公众理解接纳,难以普及,故通俗易懂的图文、视频、海报等信息才是大众所需。如丁香医生、深圳卫健委等医学知识科普平台,使用简单明了的图文信息等提供最为专业靠谱的健康科普信息,这对健康信息服务及科普提供了较好的方式。美国公共图书馆将其他官方渠道提供的优质健康信息内容整合至自身服务已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17]。此次调研中亦有1/4 的健康信息服务内容为转载形式。

不仅如此,公共图书馆想要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健康信息服务活动,可寻求与专业的医疗机构如卫健委、医院、医学类高校等合作,推送健康信息资源;或与社区组织及医学专业图书馆合作,提供一些印刷型小册子、参考工具书等,在开展讲座活动的同时做相应宣传推广;也可邀请专业人员参与,增加一些演示性或实操性的知识普及或技能培训等活动,提高用户获取健康信息资源的互动性。如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等11个公共图书馆在2018年与医院等专业机构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推出了体系化的健康信息服务[18]。同时,省级公共图书馆也可通过帮带作用,辅助各区、各县市图书馆等形成资源联动,与社区、基层用户人群共享相关科普健康信息服务资源。由此,将会实现医疗机构、公共图书馆及大众用户多方共赢的结果。

在上述基础上形成图1 所示的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提升策略的框架及流程,以内容体系为健康信息服务核心,围绕知识理念、方式行为和基本技能3 个维度,以及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交健康3 个角度,提供从预防保健到生病就医再到病后康复的全流程健康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的优势,促进服务形式多样化,并进一步针对不同用户特征,细分用户群体,提供与目标人群特征相匹配的服务内容。

图1 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提升策略

4 结语

“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制定及后疫情时代的发展,为图书馆提供健康信息服务带来了创新型服务方式。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服务大众,目前服务频率不高,服务形式较为单一,服务内容也不够系统化,尚需拓宽服务内容、细分用户群体、开展服务合作等多种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提升策略,提供更为科学、有效、多元的健康信息服务,为大众健康福祉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讲座公众微信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微信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