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如何有效利用“问题导学”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2022-03-14 21:24毛春果
民族文汇 2022年1期
关键词:初中课堂问题导学双减政策

毛春果

摘 要:为了减轻当今社会给学生带来的多重负担,我国教育出台了关于减负的“双减政策”。“双减政策”的提出,最大程度的减轻了学生在作业方面的困扰和多重压力,但是作业的数量减少,基础处于落后阶段的学生知识就不能更好的练习。所以,学生课上的课堂质量和课堂上的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师就需要采取更加合适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的锻炼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上的整体效果。使学生真正能够将课本上的东西吸收并理解。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课堂;问题导学;效率提高策略

引言:初中数学作为初中教育内容的主科之一,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这个过程当中,学好数学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锻炼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和智力的开发奠定基础。在这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而近年来,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在我国逐渐推行起来。利用学生天生好问作为引导,将学生的需要摆放到主体位置,有针对性的辅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解决学生障碍,提高整体的课堂效率。

一、初中数学课堂现状

近年来在初中教学的过程当中,依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首先,针对教学位置而言,一部分教师还是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对数学教学时,不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需要,按照自身的教学进度实施教学,忽略个别学生的发展和需要,这一现象首先已经将教学地位颠倒,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另外,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一些教师依旧选择传统的教学模式,按照书本的内容循规蹈矩,不能进行知识点的开发,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当中,一味的进行教师问和学生答的模式。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的疑点无法利用合理的方式解答出来,不仅影响了课堂上的效率,对于学生自身而言,也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

二、“双减”政策下“问题导学”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策略

1.合理设置教学问题,重视知识重难点

将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融入到初中数学课堂,想要提高整体的课堂效果,那么在教学问题设计上,教师利用合理的情境和内容来巧妙的设计问题。为了不浪费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与时间,教师所要设计的问题内容,首先要符合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其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重点要与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相符合。所以问题的设置是数学教学的关键。

比如,以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全等三角形”教学为例子,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将课本当中的基础内容为主,围绕一个重点来设计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对三角形的观察,教师可以设置与“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相关的问题进行引导,使学生对“全等三角形”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学生能够了解基础的内容上,再对“全等三角形”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引导和设计,比如“如何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和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是阶梯性的。只有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才可以发现三角形的对应部分,进而推出全等三角形。让学生了解并领悟问题设计的原因和重要性,重视知识的重难点。

2.问题注重系统化,注意首尾连接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想要利用问题导学的模式充分的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其作用是不易的过程,教师要合理的选取教学方法,在问题导学的教学中,注重教学技巧。在提问问题时,教师要注重问题的首尾连贯,将知识点前后照应起來,使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更加系统化,促进对知识点讲解的完整性。

比如,在北师大版的《数学》七年级下册学习“平方差公式”时,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的实例对学生进行问题引导“金星公园的一块草坪原先的边长为a米,但是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城管对城市的花坛进行改造,长要增加三米,宽缩短三米,改造过后的花坛面积将怎样计算?”显然最终列出的算式是(a+3)(a-3),针对所列出来的这个式子,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何解答这个式子呢?”这时就到了问题导学当中的重点和本节课所要讲的重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项式相乘,再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得出(a+3)(a-3)=a2-32,最终得出平方差公式:两个数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相乘,等于它们的平方差。最终所得到的结果,就与本节课教师所讲的重点内容相互对应。灵活的使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平方差公式的运用系统的灌输到学生的数学思维里,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将学习重点灵活运用与掌握,增大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3.优化课堂提问过程,增加学生参与感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课下作业的减少,导致数学课上所呈现的效果和效率对学生而言显得非常重要,为了进一步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减负不减质”,增加每位学生的参与感。教师在数学课的教学中,要优化课堂的提问过程,利用“问题导学”促进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在提问和学习的过程当中增加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最大限度的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

例如,在对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教学时,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可以选择有趣的数学活动的方式进行提问,选择设计有理数的计算题进行拆分,让班集体的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完成,在计算6×(-2)×3×4×(-7)×(-5)这个算式时,可以先从分小组开始算起,计算6×(-2)这一算式的答案。之后根据每一个小算式结果依次类推相乘,最终一直到组里的成员结束后公布最后的算式答案。当然,在学生计算出最终答案之前,教师要对自身所选择的课堂提问答案提前做出解答。这样更加方便教师判断哪位学生在计算过程当中出现差错,方便指正学生的不足并进行讲解。这样的课堂提问过程,使每个学生都有课堂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因为在有理数的计算过程中,一旦有一个部分出现差错,将影响到之后的每一位学生计算出最终的结果。所以每位学生都非常谨慎小心,在计算过程中,也会非常认真,帮助学生锻炼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结束语

总之,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之下,教师要合理的利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用最短的时间,打造高质量的课堂效果。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优化提问的过程与方法,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徐文秀.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0(17):49-50.

[2]郭彬杰.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06):25.

3836501908283

猜你喜欢
初中课堂问题导学双减政策
初中思品课生成性课堂建构的研究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