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视域下《梦十夜/第三夜》三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

2022-03-14 21:24涂文静
民族文汇 2022年1期
关键词:夏目漱石功能对等理论

摘 要:本文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原作对夏目漱石《梦十夜/第三夜》的三种中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从人物称谓、景色描写、人物对话三个方面探究在外国文学作品译介时,如何灵活运用翻译方法,以实现对原作内容和写作风格的忠实再现。

关键词:《梦十夜/第三夜》;夏目漱石;功能对等理论

夏目漱石(1867-1916)被誉为日本的“国民作家”。《梦十夜》是他发表于明治四十一年四月的作品。由十个小故事构成,整篇文章氛围阴森、恐怖。本文选取《梦十夜/第三夜》的三种中译本为对象(译者分别为吴鸿春、张秋明、李振声,下文分别简称为吴译、张译、李译),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对其翻译进行对比研究。

一、四种译本对「小僧」的翻译

人名和称谓是文学作品翻译时的一大重点。原文主人公有两个,分别为“我”和“我的儿子”,对“我的儿子”称呼多为「小僧」。本文摘取了原文中出现「小僧」的句子,分别罗列三种译版进行对比分析。

[原文]「左が好いだろう」と小僧が命令した。只背中に小さい小僧が食付いていて、其の小僧が自分の過去、現在、未来を悉く照して、寸分の事実も洩らさない鏡の様に光っている。

[吴译]“走左面的好。”小孩指示说。我紧张万分,只感到背上的小孩紧贴着我。这小孩能彻照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如同一面明镜,纤毫毕现。

[张译]“走左边比较好。”小孩命令。我一心赶路,偏偏背上紧贴着小孩,小孩就像一面闪亮的镜子,照射出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所有事实巨细靡遗。

[李译]“往左边走,行吗?”小家伙命令道。只是背上粘着个毛孩子,这孩子就像一面不会漏掉一星半点事实的镜子,熠熠闪烁,烛照和洞悉着我全部的过去、现在和末来。

「小僧」在《大辞林》中的释义为 “对年少者轻蔑的称呼”。文中的「小僧」虽是“我”的孩子,但声音和小孩不同,语气也如同大人一般,并且对附近状况非常熟悉,仿佛知道“我”所有的内心想法,令“我”感到恐惧。“功能对等”的核心是“译语接受者对译语信息的反应和原语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基本相同”。笔者认为李对「小僧」的翻译,从“小家伙”到“毛孩子”一词将原文的轻蔑较好地表现出来,再从“毛孩子”到“孩子”又表现出“我”在事情暴露后的愧疚。根据语境使用不同称谓,更贴切原文,同时丰富文章用词,增加了可阅读性。

二、四种译本对景色描写的翻译

风景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翻译质量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整体质量。实现两种语言之间意义的完整转换是翻译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翻译景色描写文段时,须注重对原作文学风格的再现,同时要尽可能地展现原作的意境效果。

[原文]成程八寸角の石が腰程の高さに立っている。表には左り日ヶ窪、右堀田原とある。闇だのに赤い字が明かに見えた。赤い字は井守の腹のような色であった。

[吴译]果然有个半人高的八寸见方的石柱立在那里,上面标示着左面是日窪,右面是堀田原。尽管是在黑暗中,那红色的字倒看得很分明,那种红色,颇有些像蝾螈腹部的颜色。

[张译]的确,旁边立着一个高度及腰的八寸石头方块。上面写着:“左日窪,右堀田原”。天色虽暗,红色的字体还能看得清楚。颜色就像蝾螈腹部一样的红。

[李译]果真,一块八寸见方的石碑竖立着,高可及腰。碑的左边镌刻着“日之窪”三字,右边是“堀田原”。虽然夜色昏暗,但这几个红字却看得清清楚楚。字是那种蝾螈腹般的红色。

功能对等理论以完全自然的表达方式为目标。原文由四个短句构成,吴运用了合译的方法,将四个短句合并成长句,而张和李则保留了原文的短句。短句句义明晰,一语中的,人在紧张恐惧状态下无法通过长句表达情感。此处“我”正在去“丢孩子”的路途之中,这时景色描写也是“我”心理活动的一种反应。原文意想通过短句的描写,透露出“我”内心的紧张与害怕。因此,笔者认为此处的景色描写应沿用原文的短句形式,李译此处多采用两字、四字词语将长句断开,较为生动地表现出了“我”背着孩子走在“诡异”森林中的恐惧害怕之情。

三、四种译本对人物对话的翻译

人物间的对话能让读者瞬间抓住其心理,弄清双方的关系,使情节变得豁然开朗。对话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章的整体翻译。功能对等理论基于“等值效应”原则,也所译语言与译成的语言在内容上保持一致,而不是追求语言的表面等值。对话翻译不只是不同词语的更换,其过程涉及到超越原文语言的个体因素,而把讲话双方人物的语气、口吻以及可以想象出的语调考虑进去,与原文息息相关。

[原文]あすこならばと考え出す途端に、背中で、「ふふん」と云う声がした。「何を笑うんだ」

[吴译]我刚这么一想,背上就发出了“哼,哼”的冷笑声。“你笑什么呢?”

[张译]正当我觉得那里应该不错时,背后的小孩又出声了:“哈哈……。”“你笑什么?”

[李译]我刚这么一寻思,背上就发出了一声冷笑。“笑什么?”

此处的两句对话是在“我”思考丢弃“孩子”场所后发生的。《大辞林》中对「ふふん」的解释是:蔑视对方时发出的鼻音,而张将其翻译为“哈哈”,并没有“蔑视”的含义,不符合原文所指意义。吴和李译版将「ふふん」译为“冷笑”,与原文所指感情色彩相贴切,也符合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要求。

四、结语

本文从人物称谓、景色描写、人物对话三个方面对《梦十夜/第三夜》的三个中译本做了对比研究。根据功能对等理论,翻译应该让“译语接受者对译语信息的反应和原语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基本相同”,译文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应最大程度的在翻译时,还原原作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阴森、凉薄氛围。

参考文献:

[1] 肖书文.夏目漱石《梦十夜》解读[J].鲁迅研究月刊,2008(10):59-64.

[2] 索莉虹.怪談《梦十夜》——以第三夜为中心[J].文学界(理论版),2012(02):140-142.

[3] 夏目漱石,吴鸿春.十夜梦之第三夜[J].世界文学,2011(06):23-26.

[4] 张秋明译.《梦十夜》[M].台北:一方出版有限公司,2002.

[5] 李振声译.《梦十夜》[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 赵丹丹.浅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J].文学教育(中),2011(03):54-55.

作者简介:涂文静(1998.04-),女,安徽省合肥市人,哈尔滨市南岗区黑龙江大学日语笔译专业2020级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日语笔译

3501501908217

猜你喜欢
夏目漱石功能对等理论
最厉害的本领
最厉害的本领
抓住对方的心
最厉害的本领
抓住对方的心
近十年国内影视翻译研究综述
合同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对策
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化补偿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财经新闻标题翻译中的应用
柰达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英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