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视域下的乡愁安放与民俗文化传承

2022-03-14 21:37王冬青
民族文汇 2022年1期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

王冬青

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虽然经过了许多年的沉淀,仍然历久弥新。二十四节气可以说是我国的民俗文化代表,体现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对民俗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将有利于提高文化自觉性,充分提高人民的文化认同感,深入挖掘传统民俗文化的优势,为文化发展提供生机与活力。本文以二十四节气为立足点,对相关乡愁安放与民俗文化传承进行了具体分析,为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机。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乡愁安放;民俗文化

引言:

众所周知,二十四节气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人们通过对日常生活、气候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得出了十分能够反映节气的二十四个名称,然后经过代代流传,成为了我国的民俗文化。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时代的长河中慢慢流传开来,直到今天作为优秀的文化遗产被更多的人们熟知,并将在创新发展中走向未来。

1 二十四节气的当代价值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总结了相关的自然现象,对节气做了二十四个分类,每个月份有两个节气,指导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帮助人们更好的进行农耕经济。当时有很多流传较广的谚语,为古人进行农业生产提供范本,同时也是生活的有利指南。在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下,有了节日的诞生,它们与节气相辅相成,共同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例如端午节中人们选择包粽子、划龙船、戴花绳等方式缅怀屈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节日习俗被流传下来,成为了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传统的节日文化深入人心,每一个国人都在延续,这就是民俗文化的力量,散发着强大的凝聚力。

二十四节气是文化的传播。我们深知它主要是古代人民为了农耕而设立,每一个节气都能代表作物的生长规律。即使在现代生活之中,二十四节气还是对农业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通过它对农业进行指引,使得农业生活具有一定的标志性。例如瑞雪兆丰年等耳熟能详的谚语,有着较大的依据性,而且观察天气状况可以知道,每当节气来临之时,天气总会发生一些相应的变化,较为符合节气的总结效果。由此人们对二十四节气更加深信不疑,并在历史的长河中口口相传,流传至今仍然被科学所验证它的有效性。

二十四节气能够促进生产活动,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真实性。经过我国人们的共同努力,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中华传统文化流传深远,二十四节气得到世界的认可,对整个中华传统文化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它使得中华传统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提高我们的文化认可度,也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觉和自信,让中国故事传向海外。因此,二十四节气得到国际的认可,于我国而言有着重大的意义,能够推动中国文化继续传承和发展,并且拥有较强的文化竞争力。

2 文化乡愁的表达与安放

我国目前处于高速发展之中,有很多的传统文化逐渐被磨灭,消失在了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使得传统文化的保留难度加剧。人们对于农耕文化具有一定的感情,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仍然被历史所淹没,使得它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情慢慢淡化,当城市化的进程加剧,人们远离了乡村,也将农业生产忘记,乡村风土人情在消失的边缘游走。社会的发展催生人们对农业的遗忘,导致乡愁的情绪无处安放。乡愁一直都是人们所依赖的情感,古代众多诗人都曾经写过类似于乡愁的诗句,表达他们对家乡的感情。乡村的记忆和习俗,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无论已经走过了多久的路,或者多少年的时间,人们依然无比怀念家乡的味道。乡愁的滋味只有远游的人们才能懂得,他们讲乡愁埋在心底,随着年龄的增加更加强烈,于是落叶归根的传统流传下来,成为很多人的心声。

3 文化自觉与民俗文化传承

民俗文化是历史的见证,它们在风雨飘摇之中流传下来,体现出传统的历史文化,也将古人的生活展现出来,让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气息。民俗文化需要被保护,它们在历史中形成,可见其有多么的珍贵。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将民俗文化传承下去,让它可以被后人所知晓,并继续流传并发扬光大。

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可以分为好几个方面,从根本上对文化进行保护,从而使得它们能够更加完整。首先,要将民俗文化梳理清楚,在当地的风土人情中,找到民俗文化的根本,并不断研究民俗文化的价值,确定其保护的可行性,决定其保护方法,加深保护的应用能力,并增强民俗文化的认识程度。其次,可以将民俗文化进行系统的分析,坚持传统文化的本色,并不断进行创新,赋予民俗文化以时代精神,让它可以更加符合大众的需要,从而增加人们继承和传播的频率,让民俗文化有机会继续流传,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民俗文化,并加入到保护它的行列中,形成较为完整的保护体系,使得人民更多的参与在其中。最后,民俗文化能够建立起一些展馆、博物馆等地方,将优秀的民俗文化进行展示,让人们对民俗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对民俗文化进行传播,使得文化更好的被保护起来。

因此,民俗文化要不断进行继承,使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下去。时代在召唤,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承担起历史责任,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我们要自觉形成文化意识,对民俗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不断更新观念,将文化自觉与文化传承联系起来。我们还要拥有传统文化的批判精神,将糟粕的文化去除,保留精华部分,从而帮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且要积极创新,将传统文化和时代相结合起来,使得其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并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延续。这样可以不断激发我们的文化自信心,让中华儿女对传统文化拥有极大的热情,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不断将传统文化进行流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二十四节气视域下的乡愁安放与民俗文化传承分析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项研究,对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新时代下,文化创新的重要体现。二十四节气归根结底还是民俗文化,它们是我们独有的文化,应该被我们所称颂。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也在向全球化方向发展。如果想要拥有国际社会的话语权,文化竞争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所以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至关重要。我们要将文化的传承作为己任,并不断传递给更多的人,让人们在文化的洗礼中,拥有更强的民族意识,能够将传统文化传播到整个世界,让传统文化成为中国的一张靓丽名片,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赏。

参考文献:

[1]周力, 孙芬. 二十四节气视域下的乡愁安放与民俗文化传承[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16):4.

[2]朱莉莉. "博物馆+非遗"视域下岁时节日文化传承路径探析[J].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2019(00):20-33.

[3]李红丽. 非遗语境下的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D]. 青岛理工大學.

3529500338221

猜你喜欢
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
地域民俗文化类展览的实践与思考——以“客风古韵——河源客家民俗展”为例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城市化进程中的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分析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二十四节气”被列入非遗名录
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