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让戏剧教学更美好

2022-03-14 21:37吴君
民族文汇 2022年1期

吴君

摘 要:戏剧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但它向来却是高中学生学习的一个弱点,也是教师教学的一个盲点。本文结合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就新课程理念下从“情感化诵读”“个性化解读”“创造性阅读”三个方面就戏剧教学方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戏剧教学现状   情感化诵读   个性化解读   创造性阅读

戏剧是一种由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艺术。多种艺术的融合,充分显示了戏剧的恢弘与深刻;新课程对于戏剧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戏剧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对戏剧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现实的戏剧教学却是陷入尴尬境地。“戏剧教学的课堂上,缺乏学生琅琅的读书声、缺乏紧扣文体的个性化解读,缺乏戏剧文化情味的滋润涵养……”戏剧教学的终极目标似乎只是为了掌握人物形象、把握中心思想和了解文学知识。

只有把戏剧当作戏剧来教,戏剧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矛盾冲突和戏剧语言是戏剧文学两个基本要素。而语言是戏剧的第一要素,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戏剧艺术就是语言的艺术。要让文学鉴赏真正得以落实,让语文课真正成为语文课,研究语言、品味语言是戏剧教学的关键。从语言入手,解开语言的密码,是打开戏剧有效教学的另一扇门。

一、引导学生对戏剧语言进行“情感化诵读”

诵读能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使单纯的视觉作用转化为各种感觉的综合作用,从而加强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和把握。诵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而且可以激活思想,引发联想,培养语感,陶冶情感。「2」《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3」

中学进行戏剧文学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演戏,不同于戏曲戏剧学校为了让学生成为演员的戏曲戏剧的教学,也不同于课外活动中导演给小演员说戏,而是通过戏剧语言的品味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戏剧冲突,所以情感化诵读是最好的选择。学习语言重在感受,由于戏剧中的人物语言极度性格化,所以准确地读懂语言,也就意味着深入了人物的内心,把握了人物的性格。通过诵读展现舞台情境,通过诵读理解主人公的感情。那些为配合理解、体验而安排的表演,也应该建立在对原著充分诵读的基础上。

“戏剧,是在读中品、读中味的”,一般来说,诵读戏剧语言可以分为浅读和深读两种,浅读即粗略地浏览,以明晰剧情,初步了解戏剧主题为目的,读时泛泛而看,并适当圈点勾画,以期对剧本的语言风格及作家的构思有一个大体的轮廓印象。如浅读《〈茶馆〉节选》,便可以明确两个教学目标:①、节选内容反映了军阀割剧,连连发动内战给人民带来的痛苦;②、老舍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深读是指在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剧本语言本身的内涵,体会作者如何通过语言来展示人物性格,揭示剧作主题的。例如深读《〈茶馆〉》节选,学生应该能够从王利发的台词发现他精明的性格特征,发现他圆滑的处世态度、发现他明哲保身的人生准则等等。

二、引导学生对戏剧语言进行“个性化解读”

戏剧是作者对人生、社会个性化体验的审美结晶,戏剧鉴赏则是鉴赏者与作者、剧作的个性化的情感对话。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见诸现实,而动作由于起源于心灵,也只有在心灵性的表现即语言中才获得最大限度的清晰和明确”「4」。因此,高中戏剧教的学应该是在品味戏剧语言的基础上的个性化对话。在戏剧中有很多值得玩味的语言,要注意研究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动作性强的语言和精炼深刻的潜台词。对这些看似普通的字眼进行紧扣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我们能挖掘出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

以上教学片段,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紧扣戏剧语言进行解读,采用由语言走进文本,由语言深入内心的教学方式。如在《雷雨》教学中抓住了“洋火”这一细节,并且并扣“我们”这个词来触发学生的想像,勾连相关的情节,从而解开了周朴园、鲁侍萍为什么念念不忘三十年往事的谜团。这样的解读无疑是扣住了戏剧的特点,品味出了语言背后的空白,让学生体味到了立体的人物形象、复杂的人性以及魅力无穷的戏剧语言。

不同的人对同一戏剧语言的解读会有不同,而要个性化的解读戏剧语言,需要紧扣文本,需要我们诗意的姿态,用美阐释美。而诗意地阐释美需要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感知、情感、想像和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进人一种无拘无束、无所挂碍的自由审美境界”「6」。借助联想、想像,方可以把有生命的语言品出形象、品出生活、品出哲理。

三、引导学生对戏剧语言进行“创造性阅读”

解开戏剧的语言密码,从诵读文本“口发其声”,到沉浸文本“心感其情”,这并不意味着戏剧语言解读的终结。“教育的目的是把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出来,诱导出来”。戏剧以高度性格化的语言、含蓄的语言来叙述事件或抒发感情,由于戏剧的字词句有时所表达出来的意思比较含蓄,又因有些戏剧离我们生活年代久远,理解起来显得模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对于同一戏剧,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因而在戏剧的教学中,教师切勿越殂代庖,约束了他们的想象力。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对戏剧语言进行创造性的阅读。

通过想象,再创造,让学生更深入感受到其中的哀愁情感,进一步体会此戏剧的内容,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如对《长亭送别》进行想象性的改写,这种想象力的调动,给学生们的理解又创造了许多新的元素,戏剧也因此带上了多元的个性色彩。当然,学生的创作毕竟是稚嫩的,但我们也一样可以从中发现稚嫩的美。对戏剧这种纯美事物的渴求,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引导学生对戏剧语言的创造性阅读,帮助学生打破了学习戏剧的神秘感,真正诱发学生对戏剧的感悟和兴趣。

总之,从语言入手进行戏剧教学,是打开戏剧有效教学的另一扇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对戏剧语言进行情感化诵读,引导学生对戏剧语言个性化解读,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通过对戏剧语言的诵读、领悟、创造,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这样,我们的戏剧教学才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问题与问题解决》张雨仁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P166

「2」《语文教学研究与案例》巢宗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P145

「3」《普通高中語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P6

「4」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5」童志斌《雷雨》,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三期

「6」赵炎秋《文学批评实践教程》,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

「7」包旭东《新语文学习》2007年1-3月

319850033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