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认知发展理念下的美术教育

2022-03-14 21:37鞠华宁
民族文汇 2022年1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儿童

鞠华宁

摘 要:随着国内教育的不断改革,从“双基”教学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教育越来越关注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美术教育是提升儿童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以让·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为出发点,以理论为基础,以美术教学为实践,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儿童认知理念下的美术教育。首先,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不同,对儿童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其次,分析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美术教育的关系。最后,基于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构建美术教学模式;总结了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美术教育

一、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特征

(一)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概述

从广义上讲,“认知”是人们对外界的理解。从狭义上讲,“认知”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现象和过程。“认知”包括知识的获取和应用,以及知识的组织和加工。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被认为是 20 世纪发展心理学上的权威,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高度重视,对西方儿童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和教育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结构划分为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等机制。他认为,儿童的认知是一个从低到高建构的过程。他依据儿童认知结构理论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他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算阶段(0-2岁左右)、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岁一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

(二)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特征

1、感知运算阶段(0-2岁左右)

儿童在感知运算阶段有两个显著特征:1语言和表征,他们不能用语言和符号表达事物,只能通过简单的感知觉与外界环境相互反应,运用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经验。2儿童认知发展的客体永久性。当物体从儿童视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物体并非不存在了。在9-12月之前,儿童认为事物消失,就不存在了并且不会寻找。客体永久性是形成认知活动的基础。

儿童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算图式,通过该模式儿童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2、前运算阶段(2-6/7岁)

儿童的认知迅速发展,取得质的飞跃,其主要表现为:1语言符号的发展。随着语言的快速发展与完善,儿童经常借助表象符号来代替外部事物重现外部活动。儿童摆脱了特定动作,凭借象征格式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性思维”。2以自我为中心。儿童从自己的角度看待整个世界,不知道自己可以改变观点或意识到其他人的不同观点。将自己的观点或想法强加于人,并且只能从自己的观点出发。3思维的不可逆性和守恒性。儿童思维只朝一个方向发展,而不是在头脑恢复原来的对象。4直觉性。儿童把感知形象作为思维的依据,只注重事物的显著特征。例如,事物的结果、状态,不注重事物变化维度和过程。5泛灵论。儿童相信任何可以移动的东西都是活的,不管这个物体有无生命。6集体的独白,一个孩子讲话刺激了另一个孩子的讲话,但他们每个人都说自己的话,彼此独立,互不相干。7刻板形。儿童在思考眼前问题时,他们的注意力不能转移。

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

认知发展的决定性转折点。主要特征:1守恒性。儿童能意识到事物外部變化而不是内部的改变。2刻板形。儿童只能严格遵守规则和原则。3思维的可逆性,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特征。他们可以考虑问题的整个过程,也能对问题逆向思考。

儿童的认知结构由表象演化为运算图式。面对问题时不再凭借感知进行简单片面的判断,而是运用可逆思维去观察、了解和洞悉事物的本质。由最初的简单的外部认知转向复杂的内部认知,儿童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大大增加。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

儿童的语言、记忆和情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主要特征如下:1抽象思维发展。儿童开始能够以逻辑方式思考,理解和推断虚构事件或情感,并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儿童可以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转喻并总结事物。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有序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他律到自律。认知发展阶段性是不可逆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学生智力、思维、情感、感知力和创造力也不断提高。

二、儿童认知发展阶段与美术教育的关系

美术教育与儿童认知发展是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美术教育促进儿童认知发展,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因此,应找到美术教学与发展中结合点,以保证美术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美术教学要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美术教育与儿童认知发展是密切相关,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美术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则。反过来,美术教育能促进儿童认知发展,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因此,应找到美术教学与发展中结合点,以保证美术教学的顺利进行。

1、美术教学内容与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相匹配

儿童认知是一个逐步建构和发展的过程,美术教学是一个由浅及深不断深化的过程。儿童学习美术知识的不同阶段将有不同的表现。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后一阶段的发展以前一阶段的发展为基础,注意美术教学内容和课程计划的选择,美术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课程计划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经验,课程计划要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全面发展为目标。

2、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阐述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学生是美术学习的主体,通过自身的感知觉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形成刺激反应。图式让个人对客体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使信息秩序化和条理化,从而实现对信息的理解,并不断促进认知的发展。这说明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地过程。美术教师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发展的多样性。

3、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认知发展过程中,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一面。同一班级的学生存在差异,不同班级的学生也存在差异。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智力、思维、学习风格和个性特征存在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因材施教。

(二)美术教育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美术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旨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记忆力。美术教育是一种“心灵教育”,培养儿童尚善尚美的精神。罗恩菲德说:“艺术教育的本质并不是艺术本身,而是通过艺术教育的途径促进儿童的心智成长。儿童学习美术可以培养人的创造潜能、道德观念、审美品味、智力和意志。

1、感知能力的提高

绘画是儿童感认知功能的体现。儿童通过感觉、知觉、想象力等心理活动进行绘画创作。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中,感知能力贯通于儿童认知发展的整个阶段。可见,感知能力是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儿童审美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美术活动是通过视觉、触觉和感觉进行绘画表达的过程。美术学习的基础是美术元素,美术元素存在于学习和生活中。例如,色彩、线条、形状、明暗、肌理和材料;其中,色彩和线条是儿童美术学习的第一要素。色彩是多样的,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物象、情绪和心情。通过色彩的感受,学生具有相应的心理、情绪和思维转换。例如,蓝色,儿童首先想到大海,情绪平静,心理状态神秘;红色,儿童会想到太阳,热情和活力;绿色,儿童想到森林,积极和生长。色彩通过视觉传递到大脑,引起色彩感知觉的变化,对儿童视觉发展有重要作用。在绘画过程中,学生通过着色来丰富画面内容。例如,太阳涂成红色或黄色,大树涂成绿色,大海涂成蓝色。颜色的应用是儿童感知觉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体现。

2、记忆力的提升

形象记忆和联想都是通过视觉方式进行表现。在此期间,学生需要记住并关联特定的图像。在学生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对象都是来自现实生活。对象通过视觉传达到脑海中并与儿童头大脑中原有的认知图像结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美术学习中绘画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人物、花鸟、山水、建筑,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可用美术形式展示。记忆是儿童美术学习中必不课少的。常用的记忆的方法有:观察记忆方法、情景体验记忆方法、位置记忆方法、分析记忆方法。例如,分析记忆法需要一定的绘画基础积累。头部肖像素描,通常是从整体到局部的方式,对头部轮廓进行几何体式概括,三庭五眼结构定位置,眼睛、嘴巴、鼻子和耳朵细致刻画。在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中,学生会形成自己特定的记忆方式,这些方式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或学科。

3、创造性思维的提高

创造性思维是儿童认知发展中一种高级而复杂的思维方式,处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这种思维方式能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去思考和探索问题答案;它不受知识和方法的限制;知识的开放性和扩散性;方法的多途和多方案;可以采用多维途径,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创造思维是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学科将创造性思维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激发儿童的大胆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积极探索的能力。儿童时期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期,即使是涂鸦期的儿童也能进行绘画创作。儿童绘画题材来源于生活,新颖有趣的事物可以唤起儿童对创造的兴趣并激发儿童的创作冲动。儿童绘画是一个充满兴奋、愉悦、自豪和满足的过程。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展现自己的绘画潜能。例如,线描画教学中,儿童用各种动态线条来表达节奏感和运动感,用错落的线条来表达内心的天真烂漫。线条教学反映了儿童随机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启发儿童潜在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三、基于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构建美术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自然习得

皮亚杰认为,只有将知识纳入学生的认知中,才能真正获得知识。首先,新知识的获得必须以原有经验为基础;其次,新知识与原有的经验相结合或者新知识与已有经验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情境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包括演示法呈现情境、图例法创设情境、创设美术与音乐融合情境和文学作品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需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不同的情境儿童学习的过程和效果也是不同。例如,演示法呈现情境,合理使用范画、模型、投影、视频和图片等辅助教具,将抽象知识具体化、简单化和可视化,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儿童,引起视觉感受从而达到心里的共鸣。例如,动漫角色设计课,可以播放动画片吸引儿童注意力,将漫画形象夸张的特点展示出来,更加直观;图例法创设情境,运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艺术作品和艺术语言。霍贝玛的《林荫道》感受美术中的空间感;梵高的《星空》感受线条的运动感、色彩的神秘感;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感受三角形构图的稳定感;创设美术与音乐融合情境,美术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两者结合营造艺术氛围的意境感。例如,国画山水课上,儿童艺术创作过程中可以播放一些小桥流水一样清澈而空灵的音乐,营造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中的意境感,引起心灵的共鸣。

(二)游戏活动, 激发兴趣

美国著名的教授爱德华兹说:“ 记忆力好的秘密在于专注, 而专注又依赖于对某项学科的兴趣。”兴趣教学是美术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兴趣让儿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坚持更久,学习更多,感到更快乐。不同阶段的儿童对事物的兴趣程度也不同。美术教学应坚持以兴趣为导向,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是高昂的,他们喜欢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例如,绘画内容游戏化,《给小鸡筑篱笆》这一课中,我们可以采用“小鸡和狐狸”的游戏,同学扮演狐狸、小鸡、篱笆(多个儿童手挎手环绕成篱笆栏)等角色,帮助儿童积极融入到绘画过程中;材料游戏化,提供多样化易操作的活动材料。在《秋姑娘》这一课中就可以提供给儿童各种树叶材料,通过拼贴画来进行秋姑娘的形象创作。正如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的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阶段的儿童他们由于受到外界各种压力干扰,美术学习兴趣呈下降趋势。因此,在这两个阶段,美术教师更要注重美术教学活动的兴趣性、多样性。

总结: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揭示了人类认识世界、发展认知的心理机制,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厚的心理学基础。认知发展理论对美术教育、教学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注重美术教学的过程;强调活动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在美术学习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等等。因此。遵循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有助于提高美术教学效果,树立新型美术教育教学观念。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M].秦裕林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

[2]郭晗.现代儿童认知發展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D].广西师范大学,2004.

[3]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成长[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4]吴韵霖.儿童认知发展与色彩学习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21(08):176-177.

[5]雁冰.儿童认知发展下的绘本设计研究[D].中原工学院,2020.

[6]张雁.赏识教育在美术专业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试题与研究,2018(17):150.

3910500338299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儿童
用儿童能理解的方式讲给儿童听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学生人文精神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