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故事”暖人心

2022-03-14 14:01曹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爱意上车车厢

▲▲美文引路

尊 严

◎孔 岩

平时出门办事,我一般会选择坐公交车或地铁,好在上海的公共交通运营得非常规范。这天,我挤上公交78路时,车上还保留着独属于早高峰的拥挤,我被挤在门口不能动弹。

车子晃荡到下一站,听着司机大声嚷着:“往里走,往里走。”我随人群往里蠕动,幸运地扶住一个手环。车门打开,有乘客上车。片刻后,只听司机不耐烦地吼道:“下去吧,下去吧,换下一辆。”我循声望去,一位老人在上车。他头发和胡须花白,脸色黑红。上身着蓝色卡其的中山装,旧但整洁。一个大挎包被黑色的垃圾袋包裹着横在胸前,包的一侧露出一把唢呐的头,铜色唢呐在车窗透射过来的阳光下闪着光芒。我看不见他的下身,只见一副拐杖紧紧地握在他手里。

他讪笑道:“我怎么不能上车啊。”司机阴阳怪气地说:“你每天四五百元的收入,比我挣得多……”这时我才明白,这位老者是一位乞者。

老人羞赧一笑,只见他把拐杖放在另外一只手里,一只手扶着投钱柜登上台阶。司机看着他投硬币,猛然大声说:“1毛的不要!不要投1毛的!”只听老人说:“1毛的也是钱。”说着继续往里投钱,边投边数,数了二十下后,踉跄往里走。

司机抱怨:“上海全被你们这些人给糟蹋了……”老人不理会司机的“不依不饶”,只管默然往里走着。我倾身腾出位置方便他往里走。他走到一个座位旁,那座位上坐着的也是一位老年人,令我意外的是,同样头发全白的老人起身让位,乞者不停地感谢。

公交车颠簸前行,过了两站,上来一位老太太,弓着背颤颤巍巍地往里走。她挪到乞者面前,乞者站起身来让座位给她。老太太却不肯坐下,她大概有些耳背,乞者大声说着:“我马上要下车了,您坐吧。”

过了二十多分钟,我快到达目的地时,挪到后门口,竟然发现那位乞者老人赫然站在门口。我这才发现他右腿高位截肢,裤腿儿拦腰挽在腰带上。他看着我笑笑。原来他是担心老太太心里有负担,故意说自己要下车的。

刚刚乌云密布的天空忽然明亮起来。想起多年前,很多人对我选择来上海充满着排斥式的疑问时,我曾回答,上海是一个从A到Z的世界,她充满着无所不在的包容性,吸纳着海内外的文化,当然也吸纳着我。

行乞卖艺在古今中外都是个正当的职业,共和新路上的上海马戏城金黄色的装潢外贴着炫酷的几个字:秀一个上海给世界看。今天的公交车司机和假装下车让座的乞者,都用不同的方式在秀上海。

(选自《扬子晚报》)

技法鉴赏

一、选取两名职业迥异的人物。文章没有落入“老人上车青年让座”之类的窠臼,选取的正面主人公是一位“右腿高位截肢”、以吹唢呐“行乞卖艺”为职业的外来老者。作为这位老人的反衬,却出人意料地定位于公交车司机。这在讲述“公交车故事”一类的文章中确实鲜见。公交车司机本应为乘客提供优良服务,但他却四次侮辱行乞老人,先是“不耐烦地吼”乞者下车,接着“阴阳怪气”地讽刺乞者收入多,继而“猛然大声”地阻止乞者投一毛钱纸币,最后居然以“上海人”自居,发泄排他性的“抱怨”。“公交车故事”发生在这两名职业迥异的人物身上,传递的能量一正一负,如此新颖的题材一下子引发了读者的兴趣。

二、叙述一段情节曲折的故事。在司机四次侮辱行乞老人之后,情节围绕主题曲折地向前推进。先是一位老人让座,“乞者不停地感谢”;接着乞者说自己马上到站,给“颤颤巍巍”的老太太让座;二十分钟后,情节出人意料地发生陡转——乞者的“假下车,真让座”和乞者重度残疾的显露。此时,故事内涵趋于丰富,人物形象也见丰满。

三、设置一个立意新颖的题眼。文章通过公交车上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塑造了一位挑战命运、维护尊严、和善宽容、乐于助人的乞者的形象。他以一种乐观的生活姿态传递着正能量。

▲▲我仿我秀

车厢里,“累”并享受着

◎刘心怡

时黄时绿的田野,一片接着一片从车窗外飞过,也许是因为睡了一个上午的缘故,我竟然会被窗外了无生趣的风景所吸引,歪着头望着窗外。

车厢里的呼噜声此起彼伏,就连身旁那个刚刚还吵闹不休的小男孩也躺在她妈妈怀里睡着了,嘴角还流着口水。忽然觉得左肩有些沉重,扭过头一看,原来那位妈妈的头靠在了我的肩上。她竟然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一种莫名的欣喜涌上心头——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睡在妈妈肩上的。微风透过开着一半的窗户吹了进来,感到脖子里痒痒的,我转动眼球,发现是她额前的几缕头发。我试着用右手去触摸窗户,保持身体不动,慢慢将窗户关上。突然,她的身体动了动,我赶紧停止,生怕把她惊醒了。我一直保持着这个姿势,任微风吹进来。尽管左肩被压得有些麻木了,脖子被挠得很痒,但我始终“岿然不动”。因为这是一种爱意,一种给人幸福的和谐。窗外的风景不再吸引人,因为车厢内正在铺展一幅和谐社会美丽温馨的图画。

那个小男孩仍然躺在他妈妈的怀里,睡得很香,口水越流越长。我转动着眼球,看着这位妈妈熟睡的脸庞。她多么像我的妈妈呀——额上的皱纹是那么清晰。我的妈妈为家操碎了心,也为我这个不懂事的女儿操碎了心,妈妈肯定也很累,也该好好休息了。

想著想着,慢慢觉得左肩不那么沉重了,脖子也不那么痒了,浑身顿时起了劲儿。我要担负起这个责任,让自己好好“享受”一下这样的“累”,让世上所有的妈妈能享受宁静、幸福和爱意,哪怕只是短暂的一瞬!

我继续保持着原来的姿势,周围的人们投来赞赏的目光。在这普通的车厢里,爱意与和谐就在我的肩头,我累并享受着!

【作者系江苏省如东中学学生,指导老师:曹津源】

点评

作者善于选材,将故事的主人公定位于“我”“小男孩”和他的妈妈,并由此写及“我”的妈妈。故事虽然简单,但作者从“和谐社会”这一角度切入,构思新颖;叙述细腻,善写细节,脖子的痒痒、微风的吹拂、口水的流淌、额上的皱纹、几缕头发的微动和凝固的姿势,使情感的抒发真实可信;结尾点出题眼——“爱意与和谐”“累并享受着”,言简意明,升华题旨,给人温暖,令人回味。

猜你喜欢
爱意上车车厢
大声说我爱你
A Study of Code-Switching in the Series Films of Rush Hour
把爱装进信封里
一朵
防晕车
Take a Bus
第9车厢
错在哪里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