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创新发展研究
——基于2018—2021年香港财政预算案

2022-03-14 00:52封晓茹管海波许洪彬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22年1期
关键词:特区政府资助计划

封晓茹,管海波,李 嫣,王 涛,许洪彬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北京 100045)

作为世界知名的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香港的科技创新发展具有优越的基础条件和不可估量的潜力,非常值得关注。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科技创新浪潮席卷全球,特区政府也更加重视科技发展,这在香港近年来的政府财政预算案中得到充分体现。《香港政府财政预算案》一般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制定,并且于每年4月1日政府财政年度开始前在香港立法会宣读[1,2]。

从2018年开始,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已发布4份财政预算案(2018—2021年),每份从上一年度经济回顾、本年度经济前瞻与中期展望、预算案措施等方面系统介绍特区政府对香港未来的看法、发展方向及财政预算情况。从预算案中可以看出,香港政府正在积极通过政策投放资源,多管齐下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及应用,愈发提高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

1 香港特区政府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政策的 ……侧重点

一直以来,香港的综合竞争力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在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指数2019》[3]中综合排名世界第三位,报告中明确指出,香港最大的弱点就是其有限的创新能力。2017年,香港特区政府特首林郑月娥在《行政长官2017年施政报告》[4]中指出,科技创新是具优势、有潜力的新兴产业,香港凭借“一国两制”、地理位置、科研实力、金融服务等优势,加上国家“十三五”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带来的机遇,有条件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并为此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发展的八个方面。遵循行政长官提出的八个方面,特区政府聚焦优势领域[5],在每份预算案中专门写有《创新科技》一章,预留资金支援科技创新发展,自2018年起已提供过上千亿港元支持一系列发展科技创新的措施[6]。特区政府根据香港发展特点,从资金、平台、人才、企业、教育等方面各有侧重地支持科技创新发展。

1.1 科研资金投入

1.1.1 增加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例

多年来,香港的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例在全球范围内相对较低,与中国内地以及全球竞争力排名前10的部分经济体都相距甚远(见表1)。

表1 部分国家/地区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例(单位:%)[7]

2018年起,特区政府以5年内实现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5%为目标,不断向创新及科技基金增加注资金额,2017—2018年度注资15亿港元,2018—2019年度增加至100亿港元,支援现有各项资助计划持续运作,推动香港研发活动[8]。随着资金投入的增加,香港的科研竞争力逐步提升,2020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中排名达到第11位(见表2)[9]。

表2 香港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情况[9-13]

1.1.2 增加科技应用研发投入

香港高校以基础研究为主,特区政府计划从2019年起连续5年,额外拨款不少于8亿港元(1港元≈0.8元人民币)用于为指定大学技术转移处、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工程技术中心香港分中心提供资助,鼓励进行更多科研及研发成果转化工作[8]。这项政策填补应用研究与市场之间的技术转移缺口,推动香港科研机构依托内地庞大的市场,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为本地经济发展寻找新出路。

1.2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1.2.1 建立香港优势领域交流平台

香港一直以来都拥有良好的科研基础设施,从2018年起更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孵化基地建设[14]。为推动香港优势科技领域发展,特区政府建立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2018年投入100亿港元支持在香港科学园建设医疗科技创新平台和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科技创新平台,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伦敦帝国学院、伦敦大学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内的顶尖学府已有意向进驻两个平台。下一步计划建设第三个研发平台,通过汇聚全球各地顶尖科研人员,进行世界级、有影响力的科研合作[5,15]。

1.2.2 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

科研基础设施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和物质条件[16]。特区政府支持各类孵化基地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陆续成立香港科技园公司、香港数码港、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等,并拨款兴建科研基建和设施[17]。2019年,香港科学园扩建计划第一阶段完工,提供约74 000平方米的额外楼面面积;数码港已建立了一个超过1 500间初创企业和科技公司的数码科技生态系统;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按计划将提供最多120万平方米的总楼面面积,这是香港历来最大的科技创新平台,也是推动本地研发及再工业化的重要基础设施[5,8,15]。

1.3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1.3.1 培育本地科技创新人才

香港的研发人才数量相对较少,每百万人口研究人员数低于全球竞争力排名前10的经济体(见图1)[13]。为训练和汇聚更多科技人才,特区政府推出多项措施。2018年,特区政府预留5亿港元用于落实科技专才培育计划,推出“研究员计划”及“博士专才库”,并通过增加津贴、延长资助期限等方式吸引更多当地毕业生投身科技创新行业;并且从2018年起持续推行“再工业化及科技培训计划”,资助本地企业人员接受高端科技培训[5,8]。截至2020年2月底,“研究员计划”已资助近4 800名大学毕业生投身科技创新行业,资助总额约12.8亿港元,“博士专才库计划”已资助近920名博士后专才在研发岗位工作,资助总额约5.3亿港元;2020年7月,两项计划整合为“研究人才库”[18,19]。截至2020年底,“再工业化及科技培训计划”共资助约 3 440名本地企业人员接受培训,总资助额约2 560万港元[20]。在政策支持下,这些计划造就了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优化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图1 2017年各国/地区每百万人口研究人员数(FTE)[21]

1.3.2 引进国际高水平人才

2018年,特区政府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加快输入科技人才到香港从事研发活动。2020年,该计划经过优化,涵盖的科技范畴由7个增至13个,新增的6个范畴包括5G通信、数码娱乐、绿色科技、集成电路设计、物联网、微电子等科技新兴领域。截至2020年3月底,“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已批出334个配额,有效帮助科研机构或公司从世界各地吸纳香港缺乏的科技人才[18]。

1.4 企业创新能力

1.4.1 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特区政府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从2018年起为企业符合政府要求的研发开支提供两级制额外税务扣减,首200万港元研发开支可扣减300%税务,余额亦可扣减200%税务,从而带动香港高学历、高技能人士就业[5]。截至2020年,香港科技园公司就业人口为13 000余人,其中9 000余人从事科研相关工作[22]。

1.4.2 鼓励企业升级转型

2017年,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宣布成立创新、科技发展与“再工业化”委员会,统筹香港的创新及科技发展,以及香港“再工业化”的进程[23]。特区政府借助科技创新驱动再工业化,推出多项政策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24]。2020年,政府注资20亿港元推行“再工业化资助计划”,以配对形式资助生产商在香港设立新的智能生产线[15];推行“科技券计划”,支援企业或机构使用科技服务和方案,以提高生产力或升级转型[25]。香港逐步从服务型经济迈向知识型经济,科技创新类企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环境显著提升。截至2020年底,香港本地的初创企业由2014年的1 000多家增至3 300多家,所聘用的人数由2 000多增至超过12 000人[26]。

1.5 STEM教育

1.5.1 培养科技创新兴趣及创新思维

STEM教育一般被认为是香港创新与科技发展中的弱项[27]。特区政府为改善此状况做出大量努力,2019年投入5亿港元在未来3个学年推动“中学IT创新实验室”计划,向每所受资助中学提供100万港元,让学校自行购置所需的信息科技设备和专业服务,以及举办更多相关的课外活动,培育对科技创新有兴趣并具创新思维的青年人[8]。2018年,“香港STEM教育联盟”成立,在2019年与国家教育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联合组织举办“未来工程师”博览活动[28]。2016年起,在国家科技部支持下,团结香港基金连续三年举办“创科博览”,为香港市民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国家顶尖科学技术的机会,让市民得以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内地与香港的科技成就和机遇。

1.5.2 增加STEM相关学位和岗位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人类进步的各个领域,STEM知识普及,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或工作都同样重要[27]。特区政府于2020年推出“创科实习计划”并预留4 000万港元,为香港本地大学STEM课程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安排短期实习[15,29]。目前,该计划已吸引超过1 500名大学生和800多家机构参加,并得到高度评价,绝大部分学生在完成实习后,更加深入了解科技创新行业并有意愿将来投身于相关工作[30]。2018—2019学年,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与STEM有关的学位共超过35 000个,比5年前增加16%,为科技创新发展培育新鲜力量[15]。

2 香港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2.1 目标明确,定位突出

本届特区政府对于香港的科技创新建设定位十分明确。行政长官在2017年的《施政报告》[4]中指出香港绝对具备条件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在2020年《施政报告》[31]中将“发展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独立成章,表达了香港发展科技创新的决心。2018年发布的《香港预算案》[5]聚焦于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等香港四大科研优势领域,重点投入充足资源,辅助香港科技创新发展。

2.2 加快打造智慧城市

特区政府于2017年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蓝图》,围绕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环境、智慧市民、智慧政府及智慧经济6个重点方面提出76项措施,利用创新科技应对城市管理挑战,改善市民生活,增强香港吸引力,实现可持续发展。2020年10月,特区政府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蓝图2.0》,进一步提出超过130项智慧城市措施,推动智慧城市发展[32]。2019年和2020年发布的《香港预算案》[8,15]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的不同方面预留资金,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3,34]。

2.3 建设科技人才“蓄水池”

发展知识型经济,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香港在高等教育和创新科技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6所世界排名前500的大学及较强的基础研究能力[35],但是由于相关就业岗位缺乏,难以留住科技人才[36]。为此,特区政府预留大量资金在STEM教育、科技专才培育、科技人才引进等方面布局“人才攻坚战”,为香港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后备军、生力军和主力军。

2.4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37]。”回归后的香港经济发展在向知识型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知识、技术和人才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38]。近年来,香港一直积极借助创新和科技驱动“再工业化”,预留资金发展各项资助计划,推动香港经济向高质量发展[8,24]。

3 政策建议

3.1 强化顶层设计,抓好政策落细落实,提升香港的科技创新水平

香港基础科研实力深厚,法律、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等配套服务体系健全。21 世纪之初,香港曾出台一系列计划推动研发创新,但由于缺少顶层设计、长期规划和内部共识,许多设想在落地过程中走样,如香港数码港沦为房地产项目[39,40]。香港在未来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应从全局的角度统筹谋划,注重相关政策的稳定性和执行力,通过强化内地与香港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推动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对港开放、人类遗传资源样本过境香港、内地与香港联合资助研发等国家对港科技政策以及智慧城市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杰出创科学人计划等香港本地科技政策有序落地实施,促进香港更好地激活自身优势资源,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3.2 打破行政壁垒,助力香港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一带一路” 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湾区内各城市在科技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上存在较大差异[41]。要想真正发挥“香港所长”,就要注重在资金使用、人才流动、资源共享等方面突破行政地域壁垒,从“超级联系人”转向更加积极的“参与者”,抓住大湾区建设机遇,为自身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最终成为“受惠者”。同时香港可发挥自身优势,助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将参与大湾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建设进行对接,形成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

3.3 发挥国际化优势,推动香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平台

香港的国际化程度高,且“一国两制”使其在引进海外团队、开展合作研究等方面具有更多弹性[39]。搭建适合科研交流合作的国际化平台能够推进香港科技创新发展。同时,可依托香港的国际化优势与内地开展合作,加强内地与香港科研机构的联动,加大内地与香港高校、科研机构、孵化基地之间的合作力度,加强在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管理,探究内地与香港科技创新合作新平台。

4 结语

综合来看,本届特区政府对香港科技创新发展付出了诸多心血,投入了大量资金资源,统筹推进香港在科技研发、科研基建、创新人才、科技创新企业、科普教育等方面全方位发展,促进香港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香港特区应继续巩固自身对外开放、金融贸易等优势,从全局高度谋划科技创新发展,抓住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机遇,优化跨区域创新合作与交流机制,强化自身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水平,打造有影响力的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猜你喜欢
特区政府资助计划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