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辩证关系推动二者协调发展

2022-03-14 02:19鲁静思
中国军转民 2022年23期
关键词:军民国防融合

鲁静思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保障人民安全、确保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都需要强大的国防来实现,国防能力也是评判一个国家综合能力的标准之一;经济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经济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军事力量的基础,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二者国家建设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厘清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有效融合才能更好的实现富国强军的宏伟目标。

一、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辩证关系

安全和发展是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一对主要矛盾,想要安全就要有雄厚的国防实力,想要发展就要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作过如下的论述:“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1],国防建设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有坚实的经济实力,“只有把国防建设搞上去了,经济建设才能有更加坚强的安全保障。”[2]也就是说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一)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供给和依托

“国富而兵强”,随着科技的进步,武器的提升,当代社会发动战争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巨大的,战争的成本很大,国家经济实力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国防的性质,决定了国防的规模、装备和战略战术。首先,经济建设为国防建设提供了财力和物力来源,“五年陆军,十年空军,百年海军”维持军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经济建设发展的好,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国防建设才有资金保障,此外,经济建设的成果中许多设备、物资可以作为国防资源,为国防建设提供物力保障。其次,经济建设还为国防建设提供科技支持,满足经济发展的国防科技更容易被开发出来,经济效应能够促进科技在生产上的应用,比如遥感技术,数字通信等,经济建设还能促进武器装备的革新,军用卫星、智能机器人等信息化、智能化的武器代表着我国先进的战斗力,意味着我国国防建设水平的提高。最后经济建设为国防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在战争中起主要和决定作用的因素除了武器,更重要的是人,特别是人才,一个国家经济基础越牢固,生产力越发达,教育投入力度就越大,人力资源的质量就越高,就能为国防建设提供更多高技能的人才。

(二)国防建设能够保障和促进经济建设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纵观历史,一国的强盛莫不以强大的国防力量作后盾。如果国防建设落后,其安全就会受到威胁,经济建设也无从谈起。我国要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取得主动,就必须有强大的国防作为后盾。国防建设首先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安全和稳定的环境,强大的国防能够有效的抵御战争的发生,保障改革发展的成果。想要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有序,就必须加强国防建设;其次,国防建设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国防开支也属于整个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扩大社会需求缺口,国防经费到民用经济领域购买生产资料,还能够加快国民经济的流转速度。最后国防建设还能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带来经济效益,如我国神州飞天的载人航天、蛟龙潜海事业的发展不仅产生军事效益,还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都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贫穷落后不是我们想要的,国富军弱也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国防事业关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经济现代化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任务,是解决我国主要矛盾的客观需要。因此,要坚定不移地走富国强军之路,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就是要尽量减少或降低两者矛盾和对立的因素,促进和强化两者互为支撑的能力,[3]既要充分利用经济建设的成果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要通过国防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使二者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

二、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军事理论探讨了军队与经济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要获得统治权,必须要有自己的武装部队,它是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通过暴力革命“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4]因此军队是无产阶级政权必须要掌握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的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认为军队的胜负,取决于“物质的即经济的条件”也就是说暴力革命的胜利是“以‘经济力量’,以‘经济状况’,以可供暴力支配的物质手段为基础的”[5],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军事力量则无法得到保障,“刺刀尖碰上了尖锐的‘经济’问题也会变得像软绵绵的灯芯一样”[6]。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就无法拥有质高量多的武器装备,更打造不出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经济基础是军事力量的物质前提;无产阶级专政也离不开武装力量,“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军队”,无产阶级获得革命胜利后需要用武装的力量保卫革命的果实,维持自己的统治。

列宁作为马克思主义忠实的追随者与发展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强调的经济基础对军事的重要性,认为没有极其认真的经济上的准备就要进行现代战争,反抗先进的帝国主义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列宁还强调了军事对于国家的重要性,“统治阶级即无产阶级只要愿意统治并继续统治下去,就应当也用自己的军事组织来证明这一点”[7],提出无产阶级必须建立和拥有自己的武装组织的重要原则,也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拥有能够保卫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国防,因此苏联十分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并带动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革命。斯大林提出“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建立雄厚的国防经济基础”认为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正确的阐明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适合当时的历史条件,明确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总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论述为中国共产党发展军事理论,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只有经济获得空前发展,强军才有可靠基础;只有国防建设不断加强,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安全保障。

(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形成的经验理论

1950年9 月25 日在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会议上毛泽东强调“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明确提出发展经济和建设强大国防两大战略任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同等重要的两大任务。到了邓小平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我国发展的中心,我国的国防建设也从临战状态转变为和平建设的轨道上来,邓小平从国情出发,多次指出国防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8]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国防建设也要相应地不断增强,邓小平提出的四个现代化中,国防现代化就是其中之一,邓小平还确定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军养民”的政策方针。

江泽民认为国防建设和济建设关系是保证(保障)和基础(依托)的辩证统一关系,[9]他注重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并提出“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与国防现代化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的方针”[10]。胡锦涛认为统筹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就无从谈起”[11]而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提供保障,因此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12]。

习近平在继承中国共产党军民关系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思想。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发表了关于军民融合发展问题的重要讲话,从“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到“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再到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使两者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习近平军民融合思想不断深入,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是立足我国国情、统筹世界发展大势,为把握未来发展主导权、实现由大国转向强国做出的重大决策。

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防建设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交流不断增多,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新的威胁和挑战也随之产生,金融危机、传染病等影响国家安全的风险加大,加之西方敌对势力别有用心的制造“中国威胁论”,打压中国经济,甚至想触碰我国主权完整的底线,对我国国家安全提出新的挑战,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阶段,在努力实现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还要提高国防能力保护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八届三中明确提出了“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核心路径。

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军民融合的“军”是指国防和军队建设,“民”是指经济社会发展,[13]军民融合的基本内涵就是把国防建设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体系中。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不同的历史阶段决定我国国防建设的任务不同,从“军民结合”到“寓军于民”再到“军民融合”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总结与升华。

军民融合发展颠覆了传统国防与经济之间产业分离,打破了两个领域抢夺资源造成的对立与冲突局面,有利于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实现了军民一体共同发展,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互助互补,军民融合是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的根本遵循。一是要打破军民分离的二元结构,不断扩大军民融合的广度、提高军民融合的深度和层次,不仅要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在思想理念、科技领域、资源配置、体制机制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大融合,还要加快拓展太空、网络空间等新兴领域的融合,推动税收改革消除军民融合的壁垒。二是优化军民融合的体制机制,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间合理流动,资源相互交流。面对我国军民融合的过程中国防动员水平有待提高的现状,要规范动员机构,提高动员效果,形成上下贯通、责权统一动员机制。三是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追求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人民是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如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量,是促进军民融合进而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军民国防融合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国防小课堂
《融合》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军民融合 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