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侨务资源优势 助推泉州高质量发展

2022-03-14 02:19李慧东
中国军转民 2022年23期
关键词:侨眷侨务工作归侨

李慧东

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拓展凝聚侨务资源,扎实做好侨务工作,是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侨务资源丰富,在世界上近200 个国家和地区有着6000多万华侨华人关心着祖国的发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华人,参与祖国建设的热情高涨,一些具备相当实力的海外侨商积极回国开展三来一补、纺织服装、鞋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保税商品直营等业务,取得良好成效。据资料显示,我国外资企业中超过70%是由华侨、华人投资兴建,已经占据我国外资企业的主要地位。泉州紧紧围绕侨乡之优势,为华侨华人搭建服务平台,提供良好的服务,吸引更多的侨企入驻,加快技术、资本、人才向泉州集聚,为泉州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一、侨务与侨务工作

所谓侨务,是指华侨事务,是为华侨、归侨、侨眷及华人提供各种服务,保障他们的权益。从国家利益、民族整体利益出发,由政府部门或相关的组织机构及侨务工作人员,结合政策、法律法规、相关理论以及工作体系与要求,整合现有资源,做好华侨事务工作。

侨务工作,是因为华侨的出现与增多而逐步形成,同时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新时期侨务工作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在《侨务工作概论》中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人都对侨务工作提出要求,指出了侨务工作的重要地位、重要作用;在书中对国外侨务工作、侨务经济科技工作、侨务文教宣传工作以及侨务工作的特点、内容和方法进行论述;概括了侨务法制工作的相关内容;介绍了侨务工作史与侨务机构的情况等等。侨务工作的开展由专门的团体或部门负责,其服务对象就是华侨、归侨、侨眷及华人,以实现每个时期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1]。

二、泉州海外华侨华人的资源优势

据泉州市政府公开的资料显示,分布在世界上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侨华人达到了950 多万人,在我国侨乡城市排名中稳居首位[2]。泉州的华侨华人总数约占全国总数的15%,占整个福建省的60%,绝大部分都居住在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为主的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国家。而目前泉州的归侨、侨眷人数也超过了250万人。通过翻阅历史可以知道,泉州在宋元时期为世界第一大港,并且被世界组织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基于这方面的原因,泉州的海外贸易异常繁荣,旅居海外的人口也逐渐增多,逐渐形成当前的形势。

泉籍侨胞一直有着优良的传统,爱拼敢赢,吃苦耐劳,具有冒险精神,许多华侨华人在其旅居地闯出一片天地,运用自己的智慧才能在各自的领域开创自己的事业,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比如“东南亚面粉大王”郑仓满,在新加坡创办了百龄麦有限公司,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发展为国际集团。郑仓满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故乡,1955 年开始陆续捐款,在自己的家乡兴建水电站、学堂、医院、公路、幼儿园、体育场等,致力于公益事业,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立碑表彰。还有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著名实业家、企业家李光前,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英国皇家医学院院士高武图,等等。[3]2021 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10 多位泉籍侨胞受邀参加,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展露头角,但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家乡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展现了泉籍侨胞宽广的心胸与光荣的形象。深入挖掘侨务资源,充分发挥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

三、泉州侨务工作优化策略

(一)完善侨务服务平台载体

泉州作为全国侨务工作重点城市,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泉州组建有编制、有级别的侨务服务平台,安排具有侨务教育背景或侨务工作经验的人员负责。根据涉侨工作的特点与需求制定完善的规范制度,统一部署,保证侨务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侨务工作设立专项资金,并采取独立核算的方式,主要用于侨务工作日常办公、交通工具、业务教育培训等方面,在侨务工作中能力突出、工作优秀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回乡定居、工作、投资的华侨华人提供人性化服务,优化项目审批流程。由侨务工作人员与其“结对子”提供“立体化”的服务,解读最新法律法规政策,为其解决投资、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比如泉州正在开发建设的“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充分运用了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可快速、高效地为海外泉籍侨胞提供“一键寻根”服务,全面满足海外乡亲寻根谒祖的愿望。项目建成以后,可进一步涵盖侨力资源,凝聚侨心侨智,积极推进泉州“互联网+”和社会经济、文化、贸易往来和旅游等产业发展。[4]

(二)拓宽工作方式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到了创业、创新的新时代,侨务工作人员应认清社会发展形势,充分了解海内外侨情的发展与变化,转变工作思路,拓宽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深入挖掘与利用侨务资源,吸引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以及华裔新生代到家乡泉州进行创业、就业、产业交流,加入到泉州的建设与发展中来。侨务资源具有动态化的特征,属于一种特殊的可再生资源,侨务工作者应时刻关注海内外侨情新变化,积极为优秀人才提供政策咨询、业务代理等“一站式”服务。做好华侨华人和涉侨团体的信息搜集整理工作,建立“海外人才信息库”,利用信息化服务平台及时发布泉州本地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各种类型人才的需求状况、政府有关创业、投资、就业扶持政策等方面的信息,为侨胞回乡探亲访友、创业、投资、就业等提供贴心的服务;出台《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申请和办理规定 (试行)》,解决侨胞子女上学问题,让海外优秀人才回归创业再无后顾之忧。

在工作中注重亲情化、人性化,加强与海外侨胞、归侨侨眷的联系,通过多种方式与他们进行沟通,增进感情,了解他们工作与生活中的需求,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乡情的温暖。在每年的重大节假日,比如春节、中秋等节日,以各级侨联的名义向海外侨胞、侨领发出贺信或慰问信,通过有温度的情感问候,传达祖国对他们的关心与关怀[5]。借助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平台和侨刊乡讯等传统纸媒向海外侨胞宣传家乡的变化,做好传统文化价值的引导与培养,激发他们内心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感。

(三)加强基层侨联组织的作用

侨联是联系、团结、服务侨胞的重要载体,其主要职能就是为海外侨胞、归侨侨眷提供各种便利,并向他们提供各种法律咨询、教育服务,紧紧围绕国家建设将海外侨胞的资金、技术、管理、人脉等优势资源调动起来[6]。泉州市各基层侨联组织应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在辖区内做好侨务工作宣传,让更多群众了解基层侨联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基层侨联组织在服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通过基层侨联在华侨与华侨、华侨与祖国家乡之间搭建起相互联通的桥梁,其中孕育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也蕴含着取之不尽的侨务资源,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对侨联工作的支持热潮,从而推动泉州市基层侨联组织各项工作的开展。

政府应给予基层侨联组织自主权与话语权,由基层侨联组织承担起法定的职责,分管领导定期认真听取基层侨联组织工作汇报,针对侨务工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在制定侨务优惠政策、开展侨务工作之前充分听取基层侨联组织的意见与建议,鼓励侨联创新工作方法,在法定程序内开展侨务工作。基层侨联工作要具体化,比如学习宣传、目标管理、情况通报、侨情调研、联系走访等等,当工作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时按照工作流程开展调研,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四)解决侨企侨胞的服务诉求

在与侨资企业对接过程中一直存在“重招商引资、轻服务诉求”的问题,无法切实满足侨资企业的服务诉求。因此需要采取“一对一”服务的模式,安排专人对接某一侨资企业做好服务,按照“定点联系、定期走访、定人服务”的模式为侨资企业提供服务,解决侨资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在完成与侨企的招商对接之后还要继续跟进配套服务,兑现招商承诺,加强侨务信访工作,及时受理、维护和保障侨商权益[7]。要全力保护归侨侨眷的切身利益,当遇到涉侨问题时要及时做好处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政府的相关政策及时、积极处理,对处理结果及时回复,达到归侨侨眷的满意。比如泉州市侨联设立“侨界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室”“法律援助工作站”及与市中院、市检察院建立法院涉侨维权、检察护侨工作机制等,畅通“最后一公里”的服务。

对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归侨侨眷,泉州侨联部门牵线搭桥,“大侨帮小侨,大手拉小手”,通过争取“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王水九慈善基金”等侨界慈善机构组织的资金支持,为贫难侨送去帮扶和慰问;为归侨侨眷提供技能培训,给予就业、创业与发展的机会。每到节假日时开展“送温暖”活动,解决他们的各项需求,比如截止到2021年,黄仲咸老先生及基金会累计资助泉州市侨联219 万多元在春节慰问全市贫难归侨侨眷5606人(户)[8];为海外侨胞抗击新冠疫情,宣传发动,积极筹集各种防疫物资。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 年4 月8 日,泉州各界已向海外捐赠口罩780.1 万个,防护服2.341 万件,连花清瘟颗粒9.3163万盒,体温枪1755 把等,总价值2000 多万元[9]。还开展线上咨询服务,开通24 小时海外侨胞服务专线;为归侨侨眷提供医疗救助服务、子女入学助学服务等等。

(五)创新工作思路

在社区、农村、企业开展多种服务形式,做好涉侨法律法规宣传,让更多侨胞快速了解涉侨资讯与动态信息。成立“侨胞之家”,为侨胞提供培训、健身、阅览、娱乐等服务,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具有开放性、公益性、服务性的特点[10]。针对辖区内的归侨侨眷做好信息登记,了解详细信息与海外关系,建立详细的档案,由专人跟进做好服务。借助海外社团或相关机构在某一领域的影响力,举办联谊活动,在活动中向广大泉籍侨胞宣传泉州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了解泉州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鼓励他们回家投资、创业。借助网络的传播优势,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创建网上联谊平台,比如在网站上及时发布最新的动态信息,展现泉州的时代风采,为侨胞提供回到祖国家乡投资创业的渠道。

依托本地产品优势,创建泉州的特色品牌,比如五金、化工、鞋服、陶瓷等领域,泉州都有着较大的品牌优势,以此吸引更多的泉籍侨胞加入。在开展联谊会或产品推介会的时候,加大对本地特色产品的推广与介绍,提升品牌的影响力。近些年,泉州借助侨务资源优势,在服装、纺织、鞋业、石油化工领域中取得较大突破,一些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快速兴起,树立起“中国鞋都”“中国拉链之都”“中国伞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瓷都”“中国茶都”等各种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品牌。泉州与“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频繁,2021 年进出口额达到了1302.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2%。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累计来泉州投资设立企业近2000 家。[11]泉州的经济总量连续22 年位居福建省首位。借助“海上丝绸之路”的侨务资源优势,泉州有计划、有规划的投入人力、物力与财力,继续采用项目化的运作方式,重点布局经贸、文化、旅游和海上交通运输等领域,将泉州打造成国内华侨经济文化合作典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对侨务与侨务工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析了当前泉州海外华侨华人的资源优势,从完善侨务服务平台载体、拓宽工作方式、加强基层侨联组织的作用、解决侨企侨胞的服务诉求、创新工作思路等5个方面提出了泉州侨务工作优化策略。泉州作为侨务资源的主要代表,涉侨的具体事务纷繁杂乱,但却事关泉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广大侨胞的切身利益,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侨务工作也发生了很大转变,泉州侨务工作人员应在实践中不断挖掘侨务资源,掌握新时期侨务工作的新特点与新规律,转变工作方法与工作思路,凝聚侨界力量,提升泉州城市能级和产业高度,为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而贡献侨界的磅礡力量。

猜你喜欢
侨眷侨务工作归侨
我的十年侨务工作
侨眷焦治稼:“古渡诗人”的家国情
唱响侨务工作“奋进曲”
韩国归侨小少年的诗词达人故事
基层侨务工作要善于用“势”
侨眷帮扶让空巢老人不“空心”
弘报国家风 为归侨楷模——访南京秦淮区老归侨胡鸿飞先生
如皋:围绕“四个来”做实侨务工作
侨胞侨眷老当益壮 坚持18年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红豆侨屋:让侨眷感受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