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2-03-14 08:37张学英
种子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轮作农作物高产

张学英

(内蒙古阿拉善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阿拉善 750306)

农作物的种植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从生长周期来看,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是重点环节。这些方面的工作是否到位关乎农作物生长态势、产量和效益。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升级,农作物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专家学者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制订了对应的高产栽培方案和病虫害防治手段,但每种农作物都有其各自的生长规律与特征,在高产栽培以及病虫害防治中需加大对现代化技术的使用力度。

1 农作物栽培以及病虫害防控的意义

1.1 保障农业生产的有效手段

农作物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有利于保障我国农业生产顺利进行。根据对现有农业生产情况的调查发现,在部分地区的农作物生产中,对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不够。以病虫害防治为例,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依旧停留在传统化学防治方面,缺乏对现代化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长时间使用化学农药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导致农作物上的农药残留过高,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1]。通过科学应用农作物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保持农业生产活动可持续发展。

1.2 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农业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不再走原先粗放型发展道路,而是转向了标准化发展方向。推广农作物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助于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步伐,促进农业生产的高效实施,提升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1.3 保护生态友好型环境的有效手段

农作物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符合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这些技术突破了原先落后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局限,有助于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例如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实施,有助于保护农业生产环境,促进生态友好型环境建设。

2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育

在农作物的高产栽培中,农作物品种选育是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这是最基础的工作。种子是任何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种子品质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潜力和态势。农民在播种之前,应根据需求优选种子。在农作物品种的选择中,需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种植条件、经验等实际情况,选择与当地情况相适应的农作物品种。例如在某一区域,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偏短或者农产品要提前上市,在作物品种选择上,一般可选择生长周期短、成熟早的品种;在风沙、冰雹等恶劣天气频发的地区,由于作物生长的天气条件不佳,一般需选择茎秆强壮、耐水肥、抗倒伏强的品种;当种植区域内的土壤条件不佳时,优选环境适应性好的农作物;部分种植区域内病虫害问题频发,在此区域内可选择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2]。在确定农作物品种以后,需加强对种子的质量控制,剔除霉变、畸形、破损的种子,选用色泽鲜艳、饱满的种子。为保障种子发芽率,需结合种植要求,做好晒种、浸种、拌种工作。在阳光下将种子暴晒一定的时间,用清水或专门的溶液浸泡种子,让种子更快成熟,激发种子活力。

2.2 育苗管理

在农作物的高产栽培中,育苗也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具体育苗时,严禁暴晒农作物种子,可在白天将种子放置在通风处晾晒,保持30 min 左右的通风时间。在夜晚要做好种子的保暖工作,苗床温度需在5 ℃以上。农作物种植阶段,有关种植人员需强化对苗床的管理,保证苗床的温度、水分条件符合要求。当种子出苗以后,需定期浇水,但要注意控制浇水量,最好少量浇水,使幼苗底土保持在湿润状态即可。苗床管理时应强化对土壤温度的监测,土壤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幼苗生长,应结合幼苗的生长需求控制土壤温度。

2.3 种植时间

农作物栽培阶段,对种植时间的把控尤为重要。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域范围在水文、气候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在种植时间选择方面需考虑这些方面的差异。为了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科学把握种植时间,使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光照、空气、温度、水分和养分条件,需对当地气候、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考虑农作物的品种和生长需求,为农作物选择恰当的种植时机。以山东省冬小麦为例,在播种时,需考虑当地的气候、水文条件。山东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为温带季风性气候,雨热同季,光照资源充足,全年无霜期,根据分析全省范围内的气候条件,冬小麦最佳的播种时机为每年10 月上中旬,但由于在山东省范围内存在地区差异,鲁东、鲁中、鲁北地区冬小麦的种植时间在10 月1—10 日,鲁西地区在10 月3—12 日,鲁南、鲁西南地区的种植时间集中在10 月5—15 日[3]。对于冬小麦这一特殊农作物来说,种植时间过早或者过晚都不利于小麦正常生长。对于山东省冬小麦,如果过早种植,当地的气温还相对较高,小麦在过冬之前长势过快,叶片狭长、垂披,在冬天气温急速降低的情况下,小麦可能耐不住低温,越冬困难;如果小麦种植时间过晚,小麦在冬前的生长期过短,天气变冷,积温不足,发芽和出苗率都相对偏低,即使麦苗顺利长出,后续的生长态势不好,在漫长的冬天无法安全越冬。因此,为达到高产稳产的要求,应该注重农作物种植时机的选择,农民需看准农时,依据对当地气候等条件的密切监测,科学调整播种计划。

2.4 轮作技术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需要重视轮作技术的应用。农作物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有规律地轮换种植不同农作物。由于不同的农作物在生长特性、栽培方式方面存在区别,可以保障轮作农作物之间的互利互补,达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在这一种植方式下,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有利于农民增收,且可以保护种植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如果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中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可能导致地块上繁殖大量的病菌,长时间的病菌繁殖可能会使处于此区域中的农作物受到病菌感染而无法正常生长,农作物产量较低[4]。而农作物轮作技术在种植区域内的应用恰好可以解决这方面问题。不同农作物在栽培阶段所采用的农业措施有所区别,有利于养地。不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不同,在漫长的生长周期内,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有所区别,轮作的方式可使农作物种植区域内的土壤养分得到科学利用,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就我国当下农作物轮作方式来看,粮豆轮作、水旱轮作、草田轮作的方式比较常见,但具体应采用何种轮作方式,还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2.5 水肥松土管理

幼苗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后,其高度增加,进入了新的生长阶段,在此阶段需重视水肥、松土管理。如果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科学做好这些管理工作,就可以有效预防病虫害。因此,在农作物栽培时,应科学施肥、合理松土。

2.5.1 浇水施肥

对农作物进行浇水时,需少量多次,严控每次浇水量。一旦浇水量过多,可能会导致苗床表土中积聚过多的水分,底土无法吸收。在施肥过程中,需根据农作物生长时根茎叶的特征施加特定类型的肥料,一般需坚持控氮、稳磷、补钾、配微原则,使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得到充足的养分。施肥过程中需注意控制施肥量,以水稻为例,水稻经常出现胡麻斑病,600 m2种植面积需施钾肥5 kg[5-7]。

2.5.2 松土管理

作物苗逐步生长壮大后,常因为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不均而阻碍其生长。这种情况下,相关人员需调查农作物生长情况,实施松土、除草、灌溉等一系列处理。在松土过程中,严禁将田间残留的病原体污染肥料。

2.6 田间管理

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水分和肥料供应是否稳定是影响作物长势、产量的重要因素。为提高产量,种植人员需结合农作物种类、地块墒情、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和养分需求,综合开展灌溉、排水与施肥工作,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8-11]。田间除草是田间管理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如果田间生长了过多杂草,杂草在生长时会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与养分,导致农作物无法补充水分与养分。在田间除草方面,可根据种植面积大小、杂草的生长疏密情况,选择人工除草或者机械除草。在一定条件下可采用除草剂除草,但需选择恰当的除草时间。

3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化学防治

病虫害是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一大威胁。为更好地保障农作物顺利生长,需重视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是最为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农业稳步发展阶段,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经济、实用的杀菌剂和杀虫剂。这些杀虫剂或杀菌剂中的化学成分多,如果在使用时用量控制不当,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12-13]。因此,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选择化学防治技术时,需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在合适的时间选择恰当的用量,采用正确的方式施药,保障化学防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例如,枯萎病在西瓜的生长过程中较常发生,这类型病害由真菌侵入引起,病菌在土壤中能够越冬存活。在土壤、带菌肥料、病株和种子作用下,这种病菌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旦西瓜在生长过程中被枯萎病侵害,其产量会大大降低。在西瓜枯萎病的预防方面,可采用化学防治技术。从预防的角度,可在播种前对种子和苗床实施杀菌消毒处理,从源头上降低病菌感染风险。在防治方面,可利用奥力克—青枯立克药剂,按500 倍液稀释后,在病株及其周围2~3 m 范围内进行灌根或者小面积漫灌。

3.2 物理防治

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中,物理防治手段也较常使用。使用物理防治方式的防治效果相对理想,且造成的环境危害较小[14-16]。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如果采用的是物理防治技术,需配备一些相应的工具,并注重对物理因素的使用,例如光、热、电、温度、湿度、声波,利用这些物理因素对病虫害进行消杀。在很多蔬菜中经常见到棉铃虫,其幼虫取食蔬菜的花蜜、嫩叶,严重干扰了蔬菜的正常生长。根据分析棉铃虫的生长规律发现,该害虫具有趋光性,可在农田中配备黑光灯、高压汞灯诱杀成虫。

3.3 生物防治

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中,生物防治在当下广受人们关注。在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时,主要利用的是微生物、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总体方法为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以鸟治虫,既可以有效实现病虫害防治,又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传统的病虫害防治中,对药物防治的依赖性较大。过多使用农药造成了土壤污染、水污染,农作物中的药物残留还危害了人体健康。生物防治虽然比化学防治的见效慢,但对于区域内的生态保护却有着重要作用,可形成绿色无污染农产品[17]。以玉米生长过程中经常见到玉米螟为例,其幼虫啃食茎秆,玉米植株受损,后续无法保持最佳的生长状态,玉米产量会大大降低。在玉米螟的防治方面,可利用其寄生性天敌赤眼蜂,在玉米螟产卵的初期和盛期释放赤眼蜂进行防治。

4 结束语

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其生长态势与产量。为保障农作物顺利生长,确保高产与稳产,需加强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使用。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在农业领域具有可行性、适用性,在未来的农作物种植领域,需加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创新力度。

猜你喜欢
轮作农作物高产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轮作休耕,让土地歇一会儿
耕地轮作效益调查报告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