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产分岔路径叙事影视剧的受众心理
——以《开端》为例

2022-03-14 15:33霍鑫鹏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22期
关键词:开端影视剧手法

霍鑫鹏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分岔路径叙事影视剧旨在利用循环叙事时空展示一系列事件并行的多种结果。从20世纪末开始,这种影视风格备受追捧。而随着该影视类型的普及和传播,进入21世纪后,此类影视实践在我国逐渐成熟,成为了非线性叙事作品中不可忽视的影视类型。2022年,该类型国产剧《开端》播出之后,热度和讨论度持续攀升,短短8天就突破了2亿的播放量,成为此类国产剧作的佼佼者。而在影视剧泛滥的当下,该剧对受众需求的满足更值得深度探讨与研究。

1 对受众情感参与的满足

情感参与心理,即调动受众的情感因素,使受众的情感与电影人物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1]。受众在欣赏影视作品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将自己代入故事中的角色而置身其中。因此,让受众感同身受,更强劲地激发起他们心中的情感共鸣,是影视制作人共同的追求。

1.1 “小”角色增强受众代入感

电视剧《开端》并不是分岔路径叙事影视类型的始祖,该类作品在国外已发展数十年,英美、东南亚各国均有相关的影视实践,其中不乏《源代码》《明日边缘》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作品。但是,从分岔路径叙事的特点出发,剧情设定中必然会涉及“循环”“穿梭”等反常规的时空逻辑。以上的两部电影作品中,不论是对战外星生物的少校,还是参与神秘计划的美军上尉,角色的设定都使观众产生疏离感,难以代入自身情感,过于复杂的设定也提升了作品本身的观看门槛,给观众的理解带来了困难。然而相较之下,国产的电影、电视剧摒弃了宏大的叙事原则,从小角色的视角出发,更能够使观众代入其中。

以《开端》为例,主线叙事场景选定在公交车上,人物角色设定更贴近观众,观众也更容易在其中找到寄托。负责游戏开发的程序员、准备去书店的女大学生、兢兢业业的公交车司机、记录生活的短视频主播等人物,每一个平凡角色,都为剧情整体增添了亲近感,世间百态从小小的公交车折射出来,观众容易将自己代入这些熟悉的角色关系和场景,更主动地参与其中。

1.2 “热”议题强化受众同理心

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受众艺术水平的提升。当前,受众在观看影视剧时,除了追求感官上的刺激,情感上的满足,更想要透过故事情节了解背后蕴含的社会意涵。而撕开叙事手法,国产分岔路径叙事影视剧依然对一些社会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观众在获得感官刺激之余,更能够对角色心理以及背后的社会问题进行一系列反思。早在2020年国产悬疑剧繁荣发展的时候,电视剧《在劫难逃》就利用分岔路径叙事手法叙述了一个包含环境污染、性骚扰等社会问题在内的恶劣案件,但出于种种原因,众多的悬念铺陈之后,却在结局呈现了一个漏洞百出的“真相”,究其原因,是人物关系自身和热点议题间的联系过弱。

反观《开端》的剧情设定和对社会热议话题的探讨,不仅与人物自身关系密切,且侧重点向人物的情感上倾斜,因此对这些话题的剖析,具有一定的深度。例如,剧中王兴德夫妇的女儿王萌萌因在公交车上被色狼猥亵强行下车后遭遇车祸,而当王兴德夫妇终于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时,事发的视频又经人剪辑在网络上发布,已经去世的王萌萌被迫卷入了这场舆论之争。不明真相的网民将其当作整个车祸的罪魁祸首,铺天盖地的谩骂羞辱让本就凄冷的一家人雪上加霜。在“后真相”时代,网民的阅读和评论经常带有“情绪先行”的色彩,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社会问题屡见不鲜,舆论最终被利用成为实现一己私欲的武器,酿成种种祸端。随着该剧的播出,各大社交平台中关于该问题的探讨再度被掀起,同理心被激发的受众也提高了对于该剧的关注度。

2 对受众观感需求的满足

弗洛伊德认为,在社会文明的发展中人类的许多原始欲望,如互相对立、破坏、杀伤等情绪,是文明社会规则所禁止所压抑的。而在梦中,人类恢复到“本我”状态,奉行快乐原则,宣泄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欲望和忧愁[2]。透过屏幕,受众在观看影视剧时,也会和梦中一样,将自己置身于故事中,随主角完成一场虚拟的冒险,释放被压抑的自我。而分岔路径叙事影视剧不仅具备受众期待的多变的悬疑风格,而且能够通过独具一格的“多选择”式剧情补偿受众在观看剧集时对于事件不同发展路径的想象,不断地满足受众的观感。

2.1 “悬”剧情满足受众好奇心

分岔路径叙事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影视叙事方式,该类型的影视作品也并不是我国市场上的主流。为了体现叙事方式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创作者会营造剧情的起伏感和复杂感,大部分都以悬疑、科幻方式呈现,并在其中大量应用悬念设置、氛围烘托等手法。学者冯陶曾在研究电影故事的悬念设置时认为“悬念作为一种古老的叙事手段,它能够通过设置难以预料的结果、塑造神秘莫测的人物、打乱时空顺序来调动观众的情绪,从而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故事”[3]。例如,《开端》在剧情的不同层面分别设置扣人心弦的悬念,从而激发观众的好奇心,使观众精神集中,关注剧情。

首先,通过限定空间设置悬念。限定式的空间设置是国内外悬疑剧惯用的手法,空间的限定不仅可以在环境上阻断与外部的沟通,而且在心理上也会形成人与外界的阻隔。《开端》的主要叙事场景限定在45路公交车中,封闭的空间从物理环境上给人以禁锢感,潜在危险的逼近更一步步加深受众观影时的紧张与不安。其次,通过神秘人物设置悬念。剧集的前半部分对王兴德和陶映红的存在感进行了层层弱化,反而强化了在最后一站上车的卢笛身份的可疑性——身着黑色衣服、黑色帽子、严严实实地保护着胸前的书包,一切细节都营造出了可疑的氛围。将关键信息隐藏在庞杂的环境中,能够为观众的剧外解谜设置障碍,带动受众进入故事。最后,通过非线性叙事设置悬念。《开端》不仅在案件的叙述中使用了分岔路径叙事手法,满足了观众的想象,而且故事整体也并非按照时间顺序记叙,而是运用了插叙的方式,从开头躺在病床上的李诗情的讲述到进入整个案件的循环,重组的时间和碎片化的断点设计为故事增添了更多波折感,不仅有效控制了戏剧节奏,也满足了观众的好奇与期待。

2.2 “多”路径调动受众想象力

传统影视剧中故事最终的走向大都是固化的,不能满足不同受众对关键性戏剧矛盾和冲突的差异性预测,而分岔路径叙事影视剧则满足了受众这一需求。学者杨鹏鑫在分析分岔路径叙事的建构原则时提到分岔路径叙事电影聚焦于“要是……又怎样”这个在传统叙事中被遮蔽的问题[4]。观众在观看影视剧时,经常会产生“要是……又怎样”的联想,并且在分支剧情和自己的猜测达成一致时,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安慰和精神认同。《开端》作为该叙事手法的成功之作,整体的叙事逻辑完全符合“分岔路径叙事”的建构原则。故事的主线沿着叙事分岔点多次分岔,从头至尾共计25个叙事路径,众多子路径中,受众也随剧情发展对于各个关键性问题展开了预测。在这25个路径中,对于不同角色的人物身份、各个循环中的行动和选择,每个观者心里都有自己所期待的走向。众多发展路径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受众关于该故事“要是……又怎样”的猜想。观众对于后续剧情的猜想,与其称之为预测,不如将其看作是一种互动式的“二次创作”。

这种“二次创作”的背后,一定程度上也蕴含着受众的情感寄托。一是冲破循环的解脱。生活的安逸让现代人在循规蹈矩中逐渐迷失自我,正如分岔路径叙事经常应用的“时空循环”题材一样,我们身处在日复一日的循环中却未曾感知,或许就像公交车里安于现状的乘客,不能察觉潜在的危险,而李诗情在一次次循环中找到突破口,并最终消除了风险,给予了观者一定的心理满足。二是弥补过去遗憾的安慰。分岔路径叙事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循环往复,但这种循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螺旋上升、不断发展的,每个分岔路径都是上一级路径的优化和补充。或许线性的现实生活并不能像剧中一样容观众不断地修改、完善,但在剧集中填补每一层故事的缺口和遗憾,对于观众来说,已然是一种安慰。

3 对受众求新需求的满足

近年来,各大平台为满足受众碎片化观看方式,制作了不少网络剧,其中也有不少“爆款剧”,但剧集多拘泥在言情、古装、悬疑等主题中,同质化的影视作品让受众开始期待能看到有新意的国产剧作,而《开端》从叙事手法到主创团队的选择,都一定程度突破了既有的国产网剧框架,满足了受众深层次的求新需要。

3.1 “新”模式诠释国产新风格

当前,影视剧为突破传统剧情模式,不同程度地利用了套层、环状等非线性的叙事手法,但由于大多数剧本自身故事是线性的,所以仅在讲述方式上进行了特殊处理,当前的刑侦剧、悬疑剧大都使用了该模式。随着受众观看经验的增加,受众对于隐藏关键性信息、重组时间顺序等老套的创作手法难免会产生厌倦。相较之下,故事本身就反常规设定的分岔路径叙事影视剧更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

分岔路径叙事影视作品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上映的电影《小街》,观众从故事结尾中主人公的三种结局可以看出,当时的影视制作就有了这样的意识。进入21世纪后,电影电视剧中应用该叙事手法进行的实践更为频繁,从《无限复活》《逆时营救》《时间逆流》《星际流浪》《超时空救援》中可以看出,影视制作人已经察觉到了该类型作品潜在的商业价值,但是在这些作品中大都存在着“形式大于内容”这一关键性的问题。一方面,过于强化叙事手法,导致逻辑冲突、内容中空、文化内涵不足;另一方面,模仿好莱坞电影风格,关注科幻风的“奇幻”视觉,与我国的文化范式有差异,使受众不容易产生亲切感。

相比而言,《有完没完》《开端》等影视作品更注重分岔路径叙事对故事内核的帮衬,同时强化了自身的风格。《有完没完》从“草根”老范的视角出发,利用“一日循环”的时间困境,凸显喜剧风格的同时,也完美地展现了“草根”生活的百态;《开端》则利用分岔路径叙事的多路径特点,层层抽丝剥茧,将一起恶劣案件背后反映出的社会问题和盘托出,引起受众的反思。这种从小处着眼,结合现实生活的分岔路径叙事创新模式更符合观众的期待,因此,作品才会收获良好的反响。

3.2 “低”成本打破剧作旧定式

纵观当前的电视剧市场,《开端》在投资成本上也显示出和其他作品的区别。现阶段,我国影视市场“IP热”的现象逐渐显现。“IP”一词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是知识产权,但现在它的含义已经延伸,它可以是一个故事、一种形象、一件艺术品、一种流行文化,但更多的是指适合二次或多次改编开发的影视文学、游戏动漫等[5]。利用关注度高的“IP”改编成电视剧,进而坐拥原IP的粉丝基数,对于影视制作来说无疑是一条捷径,但高额的投资和版权费用也不得不考虑,甚至在消耗性的“IP”竞争下,价值千万的购买费用成为一道关卡,资方为了短期内的效益回收,缩短拍摄周期,导致作品质量大打折扣。并且,观众对于作品“二改”的认可度难以确定。而《开端》的成功之处在于,在剧本选择上避开火热的影视“IP”,选用了独具创意的剧本,从而降低投资成本,在保证制作周期充足的同时,完美地避开了同质化的风险。

“大流量IP”制作往往将资金倾斜在前期的宣传与推广活动中,从新剧开机到平台开播的过度营销导致作品的制作质量无从保证,即使热度大,关注度高,作品的生命周期也较为短暂,降低了市场价值。《开端》在播出前的预热活动并不多,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故事的讲述上,以内容为主的制作方式不仅给予了观众新鲜感,也避免了过度营销造成观众提前预知剧情的风险,从后期的反响来看,这也成为其备受关注的要因。

4 结语

随着《开端》等影视剧的火爆和成功,分岔路径叙事作品在未来的影视市场中必定会占据一席之地,然而作为国内相对新兴的影视类型,分岔路径叙事手法在制作和实践过程中并不好掌控。在当前的创作中,依然能看到一些影视剧为了追求“烧脑”的感官刺激而不顾常规叙事规则,滥用分岔路径叙事手法导致情节混乱、逻辑不清、“烂尾”等现象,这些问题不仅会引起受众对影视剧本身的失望,更会使他们对整个影视类型产生认知偏差。创作者和制作人若要利用该叙事手法打造精品,就必须要在把握受众接受和观看心理的同时,认真创作、打磨剧情。

猜你喜欢
开端影视剧手法
看了《开端》,才发现我对厦门一无所知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舞出一年好开端
取消“两定” 简政放权的好开端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
翻拍影视剧是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