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语境下广播读书节目主持人的风格塑造

2022-03-14 15:33吉翔宇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22期
关键词:听众主持人广播

吉翔宇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当下,融媒体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打破了过去单一的传播媒介形式,传统媒体主动向新媒体靠拢,媒体融合已经成为共识。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台纷纷通过成立融媒体运营公司、搭建广播融媒体服务平台、成立融媒体资讯中心、开发客户端等实现转型发展。在此背景下,广播读书节目主持人只有调整自己的主持风格,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广播最早出现的节目,如《评书连播》《小说连播》等都是读书节目的早期形式,在这一时期说书者、播音员是广播节目的主角。以《空中之友》为代表的读书节目增强了广播读书节目的魅力,摆脱了传统读书节目的朗诵形式,增加了嘉宾访谈环节,到后期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受众需求越来越多,对主持人的个性化主持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1 融媒体时代广播读书节目主持人主持风格转变的原因

“融媒体不是媒体之间的简单相加,而是不同媒体间的互相融合和渗透所产生的化学反应最终打造出的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1]融媒体的重点在于不同媒介之间形成信息生产、流通的共享,打通媒介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梗阻,实现资源重组、平台互通、信息共享、技术融合。

1.1 自身:塑造主持个性魅力的主要途径

广播主持人的工作是基于主持人的个性开展的,随着广播主持人队伍的日益壮大,竞争日益激烈,主持人需要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突显自身的个性风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持人是一档节目的灵魂,其通过声音特征、语气特征、声音节奏、声音习惯等展现自身形象和特点。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大量网络电台的出现为广播读书节目提供了新的生存空间。融媒体时代,广播读书节目主持人需要改变主持风格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受众群体的口味发生了重要变化。传统媒体时代,受众群体老龄化,主持人的主持风格相对严谨;而在融媒体时代,受众群体逐渐低龄化,受教育程度较高,个性化特征比较突出,他们更喜欢个性比较突出、有自己主持风格特点的主持人。

1.2 媒介:提高节目传播效果的重要途径

从传播形态来看,如今图像取代了文字,成为文化生产和传播的主导媒介,人们通过图像感知社会现实、拟像取代实物,沉浸于媒介所构建的“拟态环境”之中,体验超真实快感,实现自我需求的满足。如今,人们正处在一个图像生产、消费急剧膨胀的视觉资源富裕时期。马克思曾将视觉图像形容为“一个视觉图像的幽灵,在当代社会中徘徊”,十分形象地昭示了“读图时代”的来临。在所有生产图像的媒介介质中,影像生产是当前大众关注的焦点,从舞台布景、人物造型、摄像机移动、画面构图、后期剪辑等诸多环节,力图构建种种视觉奇观,以占有观者有限的注意力资源。与影像相比,广播想要获得最佳传播效果的手段较为单一。广播节目只能依靠主持人给听众传递信息,如果主持人的主持风格符合受众的审美口味,就会赢得受众的喜欢。在融媒体时代,广播不再依靠单一的声音作为主要传播手段,图片和文字的共同介入可以提高广播的传播效果。对于主持人而言,其具有独特个性的主持风格能够帮助节目在融媒体传播语境下脱颖而出,更好地站稳脚跟。例如,节目《最读书》的主持人吴伯凡、《孤独六讲》的主持人蒋勋等都是因为主持风格独树一帜,而被听众喜欢。因此,广播读书节目要想获得最佳传播效果,主持人转变主持风格势在必行。

1.3 用户:满足多样化群体的心理需求

在传统媒体时代,广播媒体的受众群体单一,节目内容高度同质化、类型化、单一化。融媒体时代,广播媒体的传播渠道、传播方式、受众群体、内容生产模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融媒体的出现,使广播收听工具越来越多样,收听场景不再局限于家里、私家车、公共交通工具、休闲娱乐场所等,而是可以随时随地实现伴随性收听。融媒体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广播的受众群体,而且受众群体越来越年轻化,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智能手机的普及与推广又拉开了新媒体广播的序幕,喜马拉雅、蜻蜓FM等移动在线收听平台吸引了大批知识消费群体。

基于融媒体思维,广播媒体的听众正在从传播学意义上的受众转变为营销学意义上的用户。从“听众—受众—用户”的称呼转变意味着受众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广播媒体以用户为中心,节目成为营销学上的产品,主持人就是媒体产品的生产者和制造者之一。因此,用户需求、用户体验是衡量广播节目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对于主持人而言,不同的受众群体与受众多样化的收听需求对主持人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情感类、励志类、财经类、教育类、文学类等不同类型的读书节目对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主持人需要根据节目定位掌握受众的心理需求。以此来调整自己的主持风格,打造符合受众需求的读书节目。

2 融媒体时代广播读书节目主持人的风格定位

2.1 情感化:声、情、图、文并茂的主持风格

与音乐、交通、新闻等类型的广播节目相比,广播读书节目的收视率一直不尽如人意,受众群体有限,有人总结其原因是中国社会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或者是受众群体不喜欢此种节目形式。而对于听众而言,他们不是不喜欢读书节目,而是觉得读书节目太过无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的《品味书香》、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读书俱乐部》等具有代表性的节目也难逃收视率低的厄运。笔者追究其原因发现,这与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有较大关系。传统读书节目主持人扮演的角色是“读”书,即照着书本念,所以很难吸引听众,因为读书本身太过枯燥,主持人未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深层次解读。为了改变听众不爱收听读书节目的习惯,这一时期的主持人在朗读过程中十分注重情感的注入。

在融媒体时代,广播读书节目主持人需要结合节目具体内容,紧紧围绕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思路以情驱动声音,用富有情感魅力的声音打动听众,扣人心弦。由于广播形式的独特性,主持人与听众沟通的形式比较单一,所以广播主持人在与听众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要与听众进行情感互动,播音过程中运用的语言要具有艺术美感。以夜间读书节目《江城悦读会》为例,该节目是涪陵区融媒体中心推出的广播读书节目,节目时长在10~15分钟,每期节目都由不同的主持人进行朗诵。由于节目内容涉及文学、历史、社会、人文等方面,文学色彩浓厚,所以主持人在读书过程中运用了大量情感化语言,如136期节目以优美动听、与情感相融合的背景音乐作为情感烘托,加上主持人驾轻就熟、富有磁性的深情朗诵,再加上精美的文字编排、相似意境的图片,给观众打造了声、情、文、图并茂且随时可以被收听的有声读物。

2.2 互动性:以口语化语言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先生曾说:“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2]新闻媒体只有坚持新闻报道的 “人民性”和“公共性”,让普通民众成为新闻生产和传播的主体,才能够真正实现新闻传播的价值。因此,广播读书节目主持人应该把听众的需求放在首位,倾听普通人的心声,以亲切自然的语言语态与听众进行互动,注重语言表达的口语化。所谓口语化是指主持人要将生硬的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且便于听众接收的语言,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要将节目文稿的书面语言进行合理转换,使其符合听众的语言接收习惯。口语化表达并不意味着日常生活化的随意表达,而是有理有序的逻辑性语言表达。此外,主持人进行口语化表达时,还要将生活中的语言进行升华,使其更加准确、恰当和贴切,亲切感更强。另外,主持人要注重使用称呼的针对性。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与听众进行一对一的对话,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称呼,会增加亲近感,如使用朋友们、阿姨、叔叔等称呼可以拉近与听众之间的关系,进而有效拉近与听众之间的情感距离。最后,主持人要使用谈话式主持方式。主持人要尊重听众,学会与听众进行互动和交流,而不是生搬硬套地念文稿,要营造轻松愉悦的交流环境。以《最读书》主持人吴伯凡为例,吴伯凡在与嘉宾对话交流的过程中,会根据嘉宾的情况把控节目节奏,在重点问题上会注意停顿、强调。

2.3 独特性:独特解读视角与场景化读书

主持人只有思维敏锐,才能灵活应对突发状况,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给听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3]。主持人要想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就要长期积累知识,有深厚知识的积淀可以提升自身的思维敏锐性,对节目内容进行有效把控,更为精准地观察和预测行业动向。在追求个性化的时代,个体对书籍的解读和理解有不同的视角,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想能够让听众真正沉下心来倾听你的节目,主持人就需要提供全新的解读视角,有独到的见解,对书籍有不一样的解读。此外,广播读书节目主持人要走出广播室,根据读书内容选择合适的读书场景,给听众营造身临其境的读书体验,如《一千零一夜》节目主持人没有像传统读书节目一样坐在椅子前进行讲解,而是采用边走边讲的形式给听众营造读书的氛围,在节目中,一方面诚恳地接受来自听众的不同声音,另一方面坚持自己的主张。

3 融媒体语境下广播读书节目主持人风格塑造的策略

3.1 依据节目特点明确自身定位

广播读书节目主持人应该根据自身的气质、形象进行角色定位[4],在此基础上根据节目的风格和特点来打造与之相匹配的主持风格。例如,相对严肃的读书类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是博学多闻、知识深厚、阅历丰富;而民生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应该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不同类型的节目对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是从目前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现状来看,大多数主持人的主持模式教条化,没有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难以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主持人找准定位十分关键。融媒体环境下,读书类节目主持人一定要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特色为自己找准方向,或亲和力强、声音具有感染力,或见解深刻、有独特的解读视角。这需要主持人根据受众群体的审美需求和自己的特色来确定。

3.2 依据自身个性特点,打造个性化主持风格

要想成为受欢迎的读书节目主持人,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更为重要的是打造个性化的主持风格。主持人在塑造个性化主持风格时,要调整自己的语言风格,从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熟练掌握语言表达技巧是节目主持人需要具备的基本功。语言的亲和力、感染力、幽默感、睿智感不是每个主持人都会具备的,主持人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功底和较高的个人修养,才能形成独特的主持风格。主持人平时可以多看一些比较受欢迎的读书节目,寻找主持人受欢迎的原因,然后结合自身特点,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主持风格,同时多向行业内优秀的主持人请教和学习,从中汲取主持经验。

3.3 分析听众的心理需求,加强与听众的互动

传播学学者郭庆光在其所著书籍《传播学教程》中认为,“受众接触传媒的动机是基于特定的心理需求,使用这些媒介能够得到某种心理需要的满足。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角度出发考察受众接触传媒的动机,进而考察传媒带给人们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使用与满足理论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受众是基于某种心理需要而接触大众传媒的,这种心理需要即是媒介接触的动机”[5]。有些受众希望从主持人那里获得快乐和满足,还有些受众出于好奇心理和接近心理希望与主持人多接触、多了解。基于不同受众的不同心理需求,主持人应该给予其必要的满足。融媒体时代,广播读书节目的听众群体更复杂,听众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主持人只有了解听众的心理需求,根据听众的心理需求来开展工作,才能获得听众的喜欢。此外,主持人还要及时与听众进行互动,如在生活中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个人生活日常,分享生活趣事,通过互动让听众了解自己,增加自身的亲和力,以赢得听众的喜爱。

4 结语

林语堂在《读书的艺术》一文中写道:“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嫉妒的事。”广播主要以声音作为表现形式向大众传递信息,声音传播的局限性导致广播读书节目从诞生到今天仅有朗读和访谈两种形式。而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广播读书节目又出现了新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在电台播放,另一方面可以在网络电台播放,而且主持人对书籍的解读更加深入,视角更加独特,充分满足了听众的需求。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读书节目主持人应该根据栏目需求,明确自身定位,根据自身特点打造个性化主持风格,了解听众的心理需求,更好地满足听众的需求。

猜你喜欢
听众主持人广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论交警广播直播室的构建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