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国际化大都市区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3-15 08:45黄丽君
南北桥 2022年1期
关键词:市区郑州国际化

[ 作者简介 ]

黄丽君,女,河南汤阴人,郑州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营销管理。

[ 基金项目 ]

河南省社科联项目(SKL-2020-2876)。

[ 摘要 ]

郑州作为内陆中心城市,在交通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人文社会发展等方面比较有优势,为以其为中心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区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产业布局、金融能力、科研投入、周边协同发展等方面的不足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郑州国际化大都市区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为此,本文就建设大都市区的现实考量、加快大都市区建设的对策进行了相关分析,并为郑州国际化大都市区下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 关键词 ]

郑州;国际化;大都市区;对策

依据国务院2016年底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郑州大都市区的空间范围包括河南省的郑州市、开封市、新乡市、焦作市、许昌市五个地级市。《规划》指出要以郑州市为中心,推动郑州市与周边的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四个地级市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区,形成带动周边、辐射全国、联通国际的核心发展区域。郑州大都市区占河南省域面积的18.7%,汇聚了全省超过20%的人口,创造了全省近40%的经济总量。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碰到了产业布局不完善、金融能力较弱、科研投入不足、周边协同发展不够等瓶颈短板。基于此,加快都市区内产业经济的国际化进程,提升集聚吸纳人口的能力和质量,是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经济社会升级发展的应然选择。

1 郑州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区的现实考量

依据科学性、代表性、可获得性的原则,本文采用包括经济实力、人文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国际开放交流等在内的指标体系,作为衡量郑州国际化大都市区建设现状的评价标准,对其建设现状进行了相关调研。

1.1 关于“经济实力”的评价

对郑州大都市区经济实力的评价,选取了GDP总量、人均GDP、第三产业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四项指标。2018年郑州大都市区的GDP总量为19 874.22亿元,各个区内城市的第三产业总值总和为9 531.94亿元,经济的体量和质量都比较可观。其中,郑州市的GDP实现破万亿元大关,在全国城市经济实力榜上位列第十七,表明郑州国际化大都市区的经济建设已经有很大的发展进步,同时也说明区内另外四个城市的经济实力还有待提升。

1.2 关于“人文社会发展”的评价

根据统计数据,郑州市2019年的HDI(人文发展指数)为0.74,距离国际化大都市HDI一般在0.9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通过查阅相关资料,2020年郑州大都市区的总人口为2 770.81万人,郑州、焦作、开封、新乡、许昌人口城市化率分别为74.60%、60.94%、50.28%、54.91%、54.13%,五个城市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已经超过50%。这三项数据说明,郑州国际化大都市区的人口集聚程度和人力资源丰沛程度已经非常可观。其中人口较高的受教育程度也代表了郑州大都市区的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了较高水平,具备了吸引更多国内外资本进行产业投资的良好条件。

1.3 关于“基础设施”的评价

国际化大都市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其航空港或海运港口,对于郑州及周边四市这样的内陆城市群来讲,主要看其航空港的通航能力。截至2019年底,郑州新郑机场开通航线218条,通航城市121个,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 912.93万人次。与国际化大都市区中心城市相比,郑州在航空港年旅客吞吐量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通过对发放的调查问卷回收分析,反映郑州国际化大都市区基础设施主要指标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1.4 关于“国际开放交流”的评价

通过对回收问卷的整理,对反映郑州国际化大都市区国际开放交流水平的主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查阅2020年河南统计年鉴资料,发现郑州、焦作、开封、新乡四个城市的年入境旅游人数分别为598 412人、395 201人、342 612人、123 643人,四个城市年入境旅游人数占本地人口比重分别为5.8%、10.98%、7.5%、2.1%。同时查阅统计资料发现,2019年郑州、开封、 新乡、焦作、许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440 542万美元、71 810万美元、121 520万美元、

88 414万美元、79 165万美元。同时期的北京实际使用外资为1 381.35亿美元,年入境外国游客为4 911.36万人次,可以清晰地看出,郑州国际化大都市区的建设与北京相比,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也表明郑州国际化大都市区的国际化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 进一步打造郑州国际化大都市區的若干对策

2.1 提升产业布局的国际化水平

郑州市首先应该充分认识、挖掘多项国家战略的叠加优势,通过深入理解国家战略意图、学习借鉴国际化领先城市发展经验、调研掌握本市经济结构特点和产业发展规律等举措,找准制约郑州产业国际化发展能力的因素,按照分类分项、适度超前的原则,制定推出一系列有利于产业经济国际化的改革政策,思路创新要动力,改革落实要活力,开放提升要潜力。

提升郑州产业布局的国际化水平,还必须充分利用郑州的立体交通区位优势,紧紧抓住《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签订的重大机遇,适应国际贸易新形势,布局以欧洲市场为优先方向的相关行业企业。着力把米字形高铁中心与郑欧班列、“空中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紧密衔接的优势更好发挥出来,进一步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门户和参与国际合作的经济高地,切实走好“枢纽+物流+开放”的路子,形成符合自身经济禀赋、占据全球产业链中高端环节的产业集群。

2.2 打造满足大都市区发展需求的国际化金融

随着郑州国际化大都市区经济活动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必须把金融行业的国际化放到更加重要的日程上来,吸引更多实力雄厚的国际金融机构在郑州开设区域总部,在开封、新乡、焦作、许昌设立分支机构,为日益繁荣的进出口相关行业企业提供全方位、广覆盖的国际金融服务。

区域内五个城市的金融行业发展要着眼大局、着眼未来,既服务区域内外向型头部企业也服务中小微涉外企业,又服务进出口企业也服务河南省“三农”產业、文化旅游等相关行业。这样不仅可以快速增强郑州国际化大都市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能力,还可以为本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持续国际化奠定扎实的产业基础。

2.3 加强高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以郑州为中心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区有一个明显的短板,就是高水平科技研发平台和高层次科技人才较为匮乏。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当然要靠区域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以此增强对高质量科技资源的吸引力和容纳力,但是这不代表郑州大都市区不可以主动作为。一方面要抓住河南积极推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政策契机,持续加大省级财政和区内五个城市公共财政对于科技研发经费的投入,注重以财政资金的精准使用去引导、鼓励企业加大对科技资源的重视程度,以产业发展聚科技人才,以市场需求促科技创新。另一方面要依托大都市区集聚多所河南省重点高校的优势,推动两所“双一流”高校的建设、八所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与高校“国家队”的交流合作,联合建设国家实验室等高层次研究平台;根据区域产业国际化需求,深化同相关国家和地区高水平科研机构的合作,建设一批直接服务产业发展的国际联合实验室。

2.4 推动周边四市与郑州协调发展

大都市区内的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四个周边城市在国际化发展方面也都有各自独特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在谋划推动大都市区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积极发挥它们的优势。

就文化旅游资源来看,开封的宋都文化资源、许昌的魏都文化资源、新乡和焦作的山水旅游资源在国际上都有相当的知名度,可以和郑州的嵩山少林、商都遗址等文化资源合作联动,打造升级版的具有中原特色的国际旅游产品,以文化旅游产业的高端化、便利化促进国际商务人士在郑州大都市区的驻留,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国际化增添更多的文化动力。

就产业发展优势来看,周边四市既有各自的优势产业(新乡的生物新医药产业、许昌的智能电力装备产业、焦作的高端装备产业、开封的汽车和零部件产业),也与郑州一起在大都市区内形成了相互连接、交叉纵横的产业集群。为此,下一阶段五个城市的产业布局和发展,应该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力量,整合、优化相关行业企业,避免产业的低质低效重复发展,不断提升大都市区的现代工业能力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巫焕. 郑州大都市区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D]. 河南理工大学,2018.

[2]于赟. 郑州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区的对策研究[J]. 时代报告,2020(12):96-97.

[3]马丽丽. 国家中心城市视域下郑州大都市区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4):11-12.

3771500338213

猜你喜欢
市区郑州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本月主题 在市区 Downtown
梦启郑州
2016年1-3月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2013年一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