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新课标新教材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

2022-03-15 10:47夏敏
文理导航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新教材高中历史新课标

夏敏

【摘要】历史是一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学科,历史教学是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在全新教育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应积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历史学科特有的立德树人教育功能,走出新课标新教材下的历史教学困境,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标;新教材;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历史教学亟待与时俱进,及时转型。但是,在新课标下,历史教学暴露出许多问题。教师需要正视历史教学面临的困境,挣脱传统教育理念束缚,结合学生学情与学科特征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知识兴趣,使历史教学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一、新课标新教材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

(一)关注学习过程,增大了教师压力

在高中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关注和健全学生的知识体系与教学的结果,是教学的重点。但是,高中历史新课标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与此同时,高考考查重点从以往的知识与技能转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历史教材的知识密度降低,增加了许多开放性的内容。对传统教学理念形成冲击,学生素养和能力培养,需要以知识为载体,需要教师关注教学过程。但是,在新课标下,历史教材的改革,需要历史教师开发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以达到预期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压力。

(二)历史课时有限,教学任务完成有难度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也是教学的依据和工具。新课标规定了对历史学习三维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推出了“一标多本”的历史教材,如高中历史教材有人教版、岳麓版、人民版等,虽然不同版本的历史教材都围绕新课标要求,内容基本一致,但是不同版本的内容编排顺序、需要讲解的程度不同,而且,整体来看,新教材的时序性、整体性、系统性较弱。所有版本的教材,都具有内容多,涉及面广,参考资料多等问题。在历史教学中,需要教师理解新课标精神,本着“源于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的原则,研究和发现新教材与新课标的共性,采用科学、合理的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高中历史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而灵活整合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创新运用,是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教师应尽快适应重参与、重能力培养的历史新课程教学。

二、高中历史教学突破困境的策略

(一)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实现育人本位的转换

历史教育具有较强的人文性,随着新教材的应用与核心素养的提出,传统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只有做出改变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在新课标下,历史教师需为学生打造多元化、动态化、互动化、开放化的课堂模式,以调动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历史自信心与历史素养。打造上述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加以改善:其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该理念也是教育与教学基础要素,符合现代教育提出的“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其二,运用基础知识指导学生认识历史;事实上,教育并非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何时何人发生何事,重点在于如何高效运用基础知识认识历史和解析历史。其三,任务驱动,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并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可围绕教材展开探究,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合作与交流大幅度提升探究能力。其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教师教学对象,更是学习主体。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背景下,需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基础历史问题,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自信心。其五,灵活运用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辅助资料,高中历史教师可结合教学需求以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目标适当缩减和扩充教材。

例如,新课程标准针对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部分单元提出充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事迹,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其性质与意义,同时深入认识社会各个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存在的局限。要站在相应高度认识问题,并非在课堂教学中叙述历史事件的每个细节。以“戊戌维新运动”教学为例,,新课程标准对于该部分知识内容提出的要求为,认识社会各个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存在的局限,重点强调努力与局限两个方面。对此,教师要将维新派在挽救民族危机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开展的救国措施作为重难点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深入分析资产阶级提出的改革措施以及形成的局限,从本质层面理解新课程标准内心,为高效运用历史教材做好铺垫。

(二)合理运用历史教材,拓宽学生学习视野

历史新教材变化之一即创新功能性栏目。在以往教學观念与教学方式中,教材重点为正文部分,学生自主学习功能性栏目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更在无形中浪费教学资源。高中历史新教材设置历史纵横、学习聚焦、学习拓展、史料阅读等不同栏目,更紧贴学生学学情,更充实多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巧用资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体可从下几方面着手:其一,在预习过程中除了让学生阅读正文,还需重视功能性栏目。重点学习“学习聚焦”栏目,该栏目概括课题子目,学生在学习中可记录自身疑惑之处。对于历史纵横和史料阅读栏目可作为辅助资料阅读。其二,教学过程;可选取功能性栏目中的题目作为探究主题,鼓励学生结合教材正文并在阅读史料和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展开探究,不仅能强化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一定程度还能缓解教师的压力。

以“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单元为例,该单元分为秦的统一、秦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消亡三个子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秦统一的历史背景、措施、产生影响和速亡等方面展开讲述,再从秦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三方面整合知识点。其次以单元为单位整合教材;由于历史新教材容量大,但历史课程课时紧张,教师结合教学需求实施单元专题教学能在一定程度缓解课时紧张压力,更能拓展学生学习视野。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先明确单元主题,随即结合单元主题实现跨课题教材整合。以“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教学为例,该单元涉及两宋政治、军事、辽宋金元统治、辽宋夏金元经济与社会以及辽宋夏金元文化等知识内容,可明确“辽宋夏金元多民族发展”是该单元主题。历史教师可围绕该主题分别讲述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全面落实课程标准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理念对于高中历史学科而言,包括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历史解释五大素养。历史教师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应始终坚持以科学思想为指导,基于客观且全面的角度认识历史知识,有利于学生深化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认识和理解。首先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即辨析获取史料并运用可信史料重现历史的方法与态度。可以提升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歷史发展属于不可逆的过程,故而只能基于现存史料进行认识,想要正确认识历史就要充分发挥史料实证在辨别和整理史料中的作用,达到为我所用目的。

以“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教学为例,教材编写者在编著时插入以下史料:“春秋大一统一者……民所知从矣。”汉武帝企图从思想层面实现政治大一统,故而应用独尊儒术措施。”教材选取的上述史料具有一定权威性,能促使学生理解汉武帝运用独尊儒术原因以及达到实现政治大一统目的的方式。其次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即在特定时空框架中才有可能准确理解史事。历史中重大时间的发生与时、空两个要素紧密联系进行自我建构,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素养。例如在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时,教师以时间为基础,对比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特征,使学生分析两次革命对不同国家产生的影响,深化所学知识的同时强化时空观念。第三,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即人类社会发展常规规律科学,使学生在正确认识历史本质的同时掌握历史发展规律,并基于客观角度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第四,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即个人对国与家的基本情感和思想心境,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中强化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进而提升对国家和民族乃至社会的责任感。例如,在讲解民族英雄时可先描述其事迹,促使学生感悟其特有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强化爱国情感。第五,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即通过综合研究与理性分析等方式辩证、客观理解历史观点、人物、现象以及历史发展脉络等,揭示历史事物间深层次因果关系并从多角度理解历史。以辛亥革命相关知识为例,历史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布置阅读史料学习任务,为学生推荐和孙中山先生有关的书籍或推荐与辛亥革命事件有关影视作品,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相关文字、图片与影像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拓宽学生分析辛亥革命史实视野,实现多角度解读历史事件的意义与影响。

(四)根据学生知识水平,进行探究性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为了培养教师与时俱进的意识,全面领悟新课标精神,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了各类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深入、全面解读新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还包括培养教师的教学素养和能力,要求教师用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索性、创造性活动掌握知识。通过设计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发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能力。

如在讲述古希腊民主政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作为主导,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由被动变主动:(1)让学生自主读教材,梳理教材中的重要知识和内容,如希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古希腊民主政治所产生的特定的历史条件,古代希腊城邦奴隶主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以及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等。(2)让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讨论古希腊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地理环境对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以及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积极性和局限性,并以“背景、历程、机构、特点、评价”为重点,绘制雅典民主政治思维导图,将本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用思维导图的影视呈现。(3)以时间为坐标,搜集史料,对比、分析我国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结合社会背景,分析同一时期不同国家政治制度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从宏观视角分析地理环境对社会思想、文化和政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史料实证素养,促使学生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透彻理解新教材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学情优化教学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历史知识,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提升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唐莉.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困境与路径探微[J].试题与研究:高考版, 2019(01):02.

[2]王彩霞.统编教材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J].辽宁教育, 2020(07):50-54.

[3]王玉姗[1].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9(03).

[4]王翔.新课改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的困惑与反思[J].小品文选刊:下,2020(03):194.

3023500338258

猜你喜欢
新教材高中历史新课标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对一道新教材习题及解答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