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元的“临期食品盲盒”到底怎样?

2022-03-15 08:33阿南
女友 2022年3期
关键词:盲盒保质期零食

阿南

你买过9.9元的“临期食品盲盒”吗?

3元的进口依云矿泉水、1.5元的乐事薯片、0.5元的好丽友熊猫派,以及各种坚果、咖啡、辣条、饼干、巧克力、火腿肠 ,随机组合成一个7种食品的盲盒,一盒只要9.9元,简直便宜到不敢想象。

为什么这么便宜?因为它们马上要过保质期了。

淘宝发布的《临期消费冷知识报告》显示,2021年有210万人买临期食品,其中零食最受欢迎。在小红书、B站、抖音上,以“临期零食评测”为主题的视频,播放量能轻松破万甚至百万,不少年轻人在评论中热情分享“零食自由”的喜悦与体验,“超值”是被提到次数最多的词。

2022年初,临期食品网店玩出了新花样,纷纷推出“临期零食盲盒”,还有卖家将产品性质定义为“娱乐性购物体验”,换言之,一旦售出,不接受任何理由的退换货。

嗯,有内味了。

这种盲盒到底怎么样?有网友说:“花9.9元买的盲盒,沉甸甸装了十款零食,比商家所承诺的数量还多出了三款。里面除了奥利奥、乐事薯片、某大品牌的巧克力,剩下七种都是没见过的杂牌饼干锅巴。剩余保质期最长的两个月,最短的五天,除了临期的饼干有轻微受潮变软之外,其他零食的风味几乎无变化,薯片还挺脆,全吃完了也没有闹肚子。这些零食正价买要六十多,盲盒只要9.9元,感觉超值!”

听起来不错,只是渴望零食自由的普通青年很好奇:这么多临期零食,到底从哪儿冒出来的,不会是冒牌的吧?

最简单的答案是:大多是超市下架的。

在大型连锁超市,为确保食品质量,会设定食品售卖的期限,被称为“允售期”,食品保质期过去1/3,就会被下架退货或低价处理。

允售期的存在是为了保障消费者可以买到新鲜食品,但也让很多销量不佳或是被供应链耽误的食品成了库存货。比如很多进口零食,漂洋过海进入中国市场,经过海运、海关、物流等一连串的路径下来,可能刚上架没两天,就悲催地超出了允售期,不能再卖。

食品到消费者手上之前,需要经过品牌商、经销商、零售商等一系列流通环节,每一环都顶着允售期的压力在赛跑,完美的流通效率在现实中很难实现,所以市面上有大量超出允售期的食品。

那些被下架的食品会重新入库,退回给厂家、经销商,然后他们按“吨”计算,一次性便宜卖给临期食品销售商,而精明的销售商,则会按照保质期长短,按高中低价格卖给不一样的分销商。

在《IT时报》的采访中,某临期食品加盟商透露,在他们眼里,一般保质期3个月的食品才算真正的临期食品,利润率达70%~80%;保质期6~8个月大日期商品,利润率一般在60%左右;保质期过去近一半的商品,利润率在40%左右。 原因很简单,保质期越短,经销商拿到的成本价越低,消费者觉得超值。

很多网上卖的食品,价格之所以便宜,就是因为它们是下架的超市货,只要保质期还有6-8个月,味道、品相和新货一样,有些网店甚至会将这些食品按正常商品卖。换言之,临期其实没有固定的标准,大超市眼里的临期产品,可能是经销商眼中的正常商品。不过,长保食品保质期不足三个月,甚至只剩一个月、几周,便是真正临期食品了,以往这种产品卖不掉只能被销毁,现在,商家直接将它们标注为临期,公開进行低价售卖,或打包成盲盒售卖。这种方式成了商家、企业清库存的利器,让年轻人实现了零食自由的梦想。

但有人免不了心里毛毛的:这些保质期剩余不足半年的临期食品,真的可以放心吃吗?

从食品安全角度来说,正规渠道售卖的临期食品没啥问题,因为保质期就是商家对于食品品质的一种“保证”,保证这个期限内食品品质不出问题。但如果专门买临期食品,还是要懂一点食品安全知识。

按食品保质期分类,食品可以粗分为“短保”食品和“长保”食品,前者保质期在30天以内,后者超过30天。一般食品加工专家会建议,买临期食品,不要选短保食品。

超市里面哪些食品是短保的呢?大多是冷藏食品,包括巴氏杀菌奶(鲜牛奶)、新鲜果汁、面包、蛋糕、酸奶、生巧克力……这些食品,即使是在保质期内,也可能因为储存、物流不规范等原因,造成微生物超量。

相比之下,“长保食品”采用各种方式(高温、防腐处理、密闭真空等)搞定了微生物,在保存期间微生物不会大量繁殖,因此保存期内主要是风味质地改变,一般不涉及食品安全问题。超市里面常见的长保食品有饼干、肉干、果干、饮料、罐头、火腿肠类加工肉制品、酱料类食品等。这些也是临期食品店常见的品种,爱吃零食的姐妹们,可以尽量在这些里面选择。

消费者有时会遇上保质期模糊或者疑心商家改了保质期的临期食品,那就需要学会分辨。方法很简单:靠感官辨别。人体的嗅觉、味觉还是很灵敏的,比如肉类制品的腐败,如果没有其他调味品的干扰应该是可以闻出来的;一些糖含量高的食物,如果有特别的酒味、酸味,可能是发酵了。此外,有臭味、异味、霉变、黏糊拉丝等异常的食品也不能买。

临期食品安全捡漏指南:

1.在线下购买,尽量选择设有“临期食品专区”的大型商超。

2.线下买主动看保质期,线上买主动问卖家保质期。

3.牢记降低风险的“五不”原则:没见过的杂牌不买,不易保存的不买,自包装的不买,不马上吃的不买,易坏的冷冻食品不买。

4.网上购买时,最好问清楚临期食品是否可以在七天内退货。《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规定,网上购物时,商家已经向消费者明示临近保质期的商品可以不适用于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定。

5.一定要买小包装,大容量很可能短时间内吃不完就过期了。过了保质期的东西,吃出问题,商家可以拒绝负责。

其实,选择临期食品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只要会挑,不仅健康,也保护了钱包,更是推进了正在全球兴起的“反食物浪费”运动,是时髦又有意义的一件事。

哈佛大学和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联合开展的研究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13亿吨食物因品相不佳、临期等原因,被顾客、商家所抛弃。近年来,对临期食物的回收再利用,是世界各国都在做的事情。欧美国家大多采取“公益厨房”“食物银行”的方式,将临期食物发送到需要者的手里,但是根据当地媒体报道,这类措施下,食物欠缺多样性。

2021年12月底,我国国务院印发了《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其中专门提到了要建立健全临期销售体系,支持以优惠价格销售临期产品。换言之,要以市场化的形式,利用专业的人和团队,将临期食物输送到有需求的人手里。

豆瓣“我爱临期”小组的一项投票数据显示,60%以上的年轻人把“支持低碳环保、不浪费食物”作为买临期食品的主要缘由。也许购买临期食品,并不能让一个人真的省到多少钱,但至少,它是生活的一個快乐调味剂,能够带来“高性价比”成就感,还能体会到“用消费让世界变得更好”的愉悦。

超市卖不掉的东西那么多,为什么还不断进新货,把货架塞满?

英国的消费者行为研究发现,当消费者看到货架上的货品不够满不够新时,其消费欲望就不会那么强烈。因此零售商总是会采取供大于求的策略售卖商品,即使他们清楚地知道总有一部分商品最终会被浪费掉。当食物是一种获利的商品,生产更多、存货更多销售也更多成为一条铁律,商人们宁愿浪费一部分食物也会不断进新货。

猜你喜欢
盲盒保质期零食
吃饭就像开盲盒
明天盲盒
它们还在保质期吗
注意食物是否过了保质期
盲盒模拟器
盲盒拆出的众生相
零食的迷幻世界
哼哈部落夺回零食
食品过了保质期还能不能吃?
食品过保质期1天还能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