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灸法的临床应用浅析

2022-03-15 03:46满天明张静祎孙奕陶孔生辉陈薏凤张宇娴付寒梅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22期
关键词:施术百会风池

满天明,张静祎,孙奕陶,孔生辉,陈薏凤,张宇娴,付寒梅,罗 玲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醒脑开窍灸法是中医特色灸法之一,因其施术部位为头部,具有调神、益智的功效,可治疗头面诸疾而得名。该灸法艾灸作用的刺激量大、深透且持续时间长,有醒脑开窍之功。古代虽曾有“头部不可多灸”的说法,但这主要是由于古时的灸法以直接灸为主,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3点:一是头部不可多用直接灸法,易留下瘢痕影响美观;二是头部肌肉薄浅,直接灸易损伤血络;三是直接灸易引热上行。根据«中国针灸学词典»记载可知,随着温和灸的使用,古代头部禁灸的穴位现在是可以灸甚至多灸的[1],且大量临床研究皆可证明在头部可以多使用悬起灸,并且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由此可见,随着施灸方式的改变,人们对“头部是否可灸”的认识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醒脑开窍灸法正是在艾灸头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其治疗操作简便,施术部位灵活且广泛,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通过较大面积及治疗量透灸的方式以疏通经络、调理经气,从而达到醒脑开窍、调和阴阳、通经活络、温养气血、活血化瘀等作用。

1 醒脑开窍灸法

醒脑开窍灸法是在头部施灸的一种透灸法,是将头部经络腧穴和反射区相结合的特色灸法。头部为经络聚集和交会的地方,在人体的十二经脉中,手三阳经从手部向头部走行,足三阳经从头部向足部走行,头为诸阳之会,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均汇聚于头部。手足三阳经及奇经八脉上的众多穴位皆位于头部,分布密集,因此艾灸头部可更好地提高灸法对经穴的刺激作用。醒脑开窍灸法施术部位为头面部,此处肌肤浅薄,其内为脑,脑为奇恒之腑,深藏于头部,居颅腔之中,是神明及精髓高度汇集的地方,又称为“髓海”“元神之府”。«素问·五脏生成»言:“诸髓者皆属于脑。”脑具有“皮薄馅大”的特征。使用较粗的大艾条对头部进行长时间悬灸,可更好地提升艾灸治疗效果。马铁明等[2]发现,灸法可明显降低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灸量越大,治疗效果越明显。张蕊等[3]观察不同艾灸灸量对耳郭微循环的影响,根据艾灸时间的长短,分为重刺激(大灸量)组、轻刺激(小灸量)组,结果表明,艾灸能加快血流速度,相比于小灸量组,大灸量组对耳郭的微循环作用更明显。现代人不良的生活方式易耗伤阳气,故使用此灸法升提阳气,更加适合当今社会大部分人“阴盛阳虚”的身体状态。

2 醒脑开窍灸法施术部位的选择

醒脑开窍灸法的施术部位分为三部分:头部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上的阳性反应点,风府及风池穴,百会穴。

2.1 头部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上的阳性反应点 “少阳主枢”的观点源自«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曰:“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说文解字»将“枢”字阐释为:“枢,户枢也。”«吕氏春秋·尽数»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以上条文均提出了“枢”的内涵、特征及重要性。中医认为,三阳中的少阳之气,就如在运动中的门轴一样,是太阳与阳明、表与里、开与阖、阴与阳功能正常运转的枢纽。少阳为枢,主导人体阳气的开阖,为阳气消长与输布的枢纽,具有宣通、升发、疏调阳气的功能和作用。少阳经包括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两大系统,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为元气周行、津液输布、相火布散的通道,其中相火以肝肾为根,寄藏于三焦及心包,而手少阳三焦经为相火输布的通道与枢纽。若少阳枢机不利,则会引发一系列疾病,如人体气机及气化功能紊乱,水液代谢功能失常,引起相火郁结妄动等。人体少阳枢机与少阳经循行有紧密联系,手少阳三焦之脉,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足少阳胆之脉,上抵头角,下耳后,这两条经脉循行并交会于头面部。“痛则不通”,若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在头部走行的部位出现压痛不适,则提示该部位为阳性反应点,由于外感病邪或脏腑经络功能失司,引起少阳枢机不利。卢静[4]、张国山等[5]指出,艾灸的温热作用包括温通及温补两个方面。其中,温通指以温促通,即艾灸的温热刺激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可产生促进人体气血运行的作用[6]。«灵枢·刺节真邪»记载“火气已通,血脉乃行”。因此对局部施以艾灸治疗,可利用艾灸“温热效应之温通”的作用减轻压痛不适,“以温促通”“通则不痛”,进而“疏少阳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

2.2 风府及风池穴 风府与风池位置相平,皆在颈部后区枕骨之下。风府位于督脉,枕外隆突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为督脉和阳维脉交会的地方,是督脉“入脑中”之处,也是风气入脑之处。督脉是人体诸阳经的总汇,对整个经脉系统有统帅作用,其主干行于脊里,上贯于脑,脑为髓海,灸之能疏通脑络、醒脑开窍,为自古治风要处。风池属足少阳胆经,并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之会,根据上文所述“少阳为枢”理论,其可调畅气机、升清降浊、由里及表。风池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7],«医经理解»提出:“风池,在脑空后大筋外发际陷中,夹风府傍二寸,风所从入之池也。”又曰“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高颠之处,唯风可到。风池位于头项部,形象如池,是风邪易于留恋之处,亦为治疗风邪的重要穴位。因此,可在风府和风池上施以灸法,借助艾灸独特的温通、温补之效,使热力及药性通过风气入脑之处上循入脑,达到扶助正气、温经散寒祛风、活血通络祛瘀的治疗效果。现代临床研究也发现,艾灸风池、风府可对头部疾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如潘亚英等[8]采用艾灸风池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眩晕”范畴),总有效率为93.3%;何学文[9]在口服西比灵(氟桂利嗪)的基础上加用艾条悬起灸风池等穴位治疗血管性头痛,总有效率为94.7%,显著优于西比灵对照组(79.0%);郭翔等[10]应用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22例,试验组对热敏高发部位(风池、风府、天突、扶突、人迎、大椎等)进行单点或双点温和灸,灸至热敏灸感消失,平均治疗25.7 d后,与单纯康复组(冰刺激及吞咽训练)进行对比,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单纯康复组的77.27%。

2.3 百会穴 «针灸甲乙经»曰:“百会,一名三阳五会,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从古至今,百会一直都是临床常用的头部腧穴,由于其处于人之头顶正中央,位居人体之天部,与天气相通应,又为“诸阳之会”,是人体阳气最充盛的地方,“一穴可补诸阳”。百会是督脉要穴,督脉为“阳脉之海”,人体所有阳气均汇聚于督脉,而各阳脉在百会交会,刺激百会可调动人体百脉功能,一穴通百脉,一窍通百窍,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因此艾灸百会适用于多种疾病。如«敦煌遗书·新集备急灸经»记载:“患头眩,暗风,兼生头痛,白屑,头心上,灸百会穴二七壮。”指出艾灸百会可以治疗眩晕头痛。«灸法秘传»提出:“忘前失后,曰健忘也。良由精神短少、神志不交所致,亦有因思虑过度者,或因所愿不遂者,或因痰蒙心包者。病因虽异,皆当灸百会一穴而记忆自强矣。”指出灸百会可以治疗健忘,提高记忆力。«备急千金要方·小肠腑方»论述:“狂痫不识人,癫病眩乱,灸百会九壮。”更明确指出艾灸百会可以治疗癫病、痫病等神志疾病。以上条文均说明艾灸百会具有醒脑开窍、安神健脑的功效。现代医家通过临床实践也证实了该理论,高希言[11]采用透灸法治疗眩晕,艾条透灸百会65 min时患者百会处灼痛难忍,之后其头部有冰释样感,如法每日治疗1次,治疗6次后,患者眩晕症状消失。贺成功等[12]用灸盒定位、定量施灸于头部穴位,重灸百会(重灸指每次艾灸时间长、疗程长)治疗中风后遗症、脑源性疾病,疗效显著。

3 醒脑开窍灸法的操作方法

醒脑开窍灸法操作简单,疗效显著。醒脑开窍针法以针刺或推按痛点为主,但在针刺或推按过程中患者常感到明显疼痛,甚则有时难以耐受,幼儿、年老体弱等不能耐受针刺及按压疼痛患者多不易接受。若改为以大艾条悬灸代替针具刺入、指关节推按的灸法,可让上述患者群体在舒适的状态下接受治疗。

治疗时取大艾条依次灸头部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上的阳性反应点、风府穴、风池穴及百会穴,也可依据患者疾病及证型对施术部位及施术顺序作出适当的调整。嘱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后枕部,选择5 cm×20 cm以上的艾条,点燃其一端备用。医者取端坐位,以食指或中指近侧指间关节按压患者头部足少阳胆经寻找压痛点,找准位置后,左手拨开患者头发,以防艾火烧灼,右手持艾条将燃烧端对准患者的施术部位进行温和灸。施灸距离以患者可耐受的最高温度为宜(施灸过程中若患者有灼烧疼痛感则可适当抬高艾条,待患者不适感缓解后,再逐渐缩短艾条燃烧端与皮肤之间的距离至患者之前有灼烧疼痛感的位置,如此反复进行施灸操作),艾灸时间以再次按压局部后疼痛明显缓解或完全消失为宜,施灸时患者亦有疼痛向上传导的灸感,可见醒脑开窍灸温通作用明显。医者按照上述操作在手少阳三焦经上寻找压痛点并施灸,反复灸至阳性反应点压痛减弱、消失;最后,分别选取风府、风池、百会并施以灸法,灸至穴位周围的皮肤红晕为度。当使用醒脑开窍灸法灸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患者会感到灸感从头部的施灸部位向头部深层组织或向百会传导,或感到头部施灸部位出现抓紧感,或有“雪花融化的感觉”。灸后局部有舒适感、沉感、痛痒感及红色斑块,灸至施灸部位出现均匀的潮红、汗出时,为最佳灸量。临床实践发现,每次施灸40 min左右,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通常隔日治疗1次,10 d为1个疗程,可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增减治疗时间。

4 醒脑开窍灸法的治疗机制

笔者结合经络腧穴理论和临床部分患者不可耐受疼痛的情况,采用大艾条透灸法代替针刺、推按施术部位的治疗方法,即醒脑开窍灸法。«本草纲目»指出:“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患者灸治一定时间后出现疼痛向上传导的灸感后该处压痛便缓解,证明此法疗效显著。笔者分析其机制,认为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第一,«医宗金鉴»云:“凡灸诸病,要持之以恒,必火足气到始能愈。”大艾条灸法的温热刺激不仅能升高局部组织温度,加快血液循环,激活皮肤感受器,调整机体功能,产生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等作用;该法具有火力集中、热度大、效力强等优点,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的刺激量,短时间内达到有效灸量,激发经气感传,使灸热从施灸点开始按照一定路线向上部传导,甚至到达病所,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显著提高疗效。第二,现代研究证明,艾灸枕骨下缘可兴奋枕大神经干,而后通过广泛的神经纤维,将刺激传至丘脑,激活位于丘脑等中枢神经系统的镇痛环路,从而发挥镇痛效应,使头面部的疼痛得以缓解[13-14]。艾灸的物理温热效应和艾叶药效成分等对皮肤的刺激作用,可以激活血管的自律运动,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从而达到促进人体气血运行,减轻患者疼痛的作用。张狄等[15]通过临床研究发现,温和灸风池可通过温热效应刺激椎动脉和枕神经,扩张椎基底动脉,改善脑部血液供应,达到缓解眩晕的疗效。第三,风府穴位于枕骨大孔下,其深部为小脑延髓池和延髓,王述菊等[16]发现,艾灸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风府等穴位可升高大鼠脑黑质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水平,可降解清除过度表达的USP30,从而有效治疗帕金森病。第四,尹秋华[17]研究发现,艾灸风府、风池等穴位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从现代医学角度而言,艾灸风池、风府等穴位能使热感、艾叶的药性循后颈进入颅内,并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脑供血状态,对于缺血性病灶还可促进损伤的脑组织尽快得到重新灌注,从而加速侧支循环的建立,在这些方面,艾灸疗法的效果是远胜于针刺疗法的。第五,现代实验研究发现,百会穴的浅表分布着丰富的血管与神经,如枕大神经额神经分支,深层当大脑皮层运动区和旁中央小叶,艾灸百会穴能改善脑组织含氧量及血流量,使损伤的脑组织神经细胞有一定的恢复能力,并对大脑皮层中枢生物电活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和脑部神经功能,延缓脑部衰老[18]。

5 病案举隅

患者,女,32岁,2021年3月16日初诊。主诉:失眠两年余,加重10余日。两余年前患者因工作压力大、情志不遂导致睡眠质量差,服用阿普唑仑片可入眠。10余日前失眠加重,服药后仍不能入眠,每晚约能入眠2 h,白日精神困倦,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遂至四川省成都市中一堂针灸门诊就诊。刻下症:神清,精神疲倦,面色萎黄,头晕,偏头痛,头重脚轻,食欲较差,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不寐,肝旺脾虚证。遂采用前文所述醒脑开窍灸的操作方法依次艾灸头部手足少阳经上的阳性反应点、百会、风府及风池,治疗结束后,患者即感头晕、偏头痛明显缓解,嘱患者畅情志、避风寒,劳逸结合。2021年3月19日复诊:患者近几日晚上服用阿普唑仑片后可入睡大概5 h。行醒脑开窍灸法3次后,患者服阿普唑仑片后可睡至清晨。后患者每周行醒脑开窍灸2~3次以巩固治疗。1个月后,患者睡眠状况良好,每日服用阿普唑仑片后可入眠7 h左右,白日精神可,食欲正常,面色改善,无头晕头痛及头重脚轻,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按语:该患者失眠的病机为生活状态的改变和工作环境的严峻,患者长期处在这些无形的精神压力下,情绪难以得到宣发,肝气郁结,肝木太旺以乘脾土,致脾土亏虚,肝失疏泄,胆汁排泄异常,不能助脾纳运,脾虚失运,则气血生化乏源,心神失养而成不寐,病性属虚实夹杂之证。结合患者症状、舌苔及脉象,故以醒脑开窍灸法对头部手足少阳经上的阳性反应点及风府、风池、百会穴依次施术,先通后补、疏理气机、温养气血、安神助眠。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头颈部手足少阳经上的阳性反应点正是其郁结之处,因此可利用“少阳为枢”理论及艾灸“温热效应之温通”的作用特性施术于该部位,以温促通,疏少阳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在风府及风池穴上分别施以醒脑开窍灸法,借助艾灸独特的温热效应,使热力及药性通过风气入脑之处上循入脑,从而达到扶助正气、温经通络的治疗效果。艾灸温热效应中的温补作用指以温达补,即艾灸的温热刺激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产生的补益人体气血和提高机体功能的作用[19]。«灵枢·经脉»曰“陷下则灸之”,故利用艾灸“温热效应之温补”的作用特性在百会施以醒脑开窍灸即可起到温养气血之效。

6 小结

醒脑开窍灸法作为中医特色灸法之一,不仅施术面积较大,热力深透持久,而且操作方法灵活简便,安全性高,其在头部较大面积、持久渗透的温热作用是其他灸法不能比拟的,对诸多疾病皆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希望这种便捷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大力的推广,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疾病的困扰。

猜你喜欢
施术百会风池
以石养腧
针刺施术时长对脑出血大鼠急性期脑炎症反应的影响
感冒露苗头 速按迎香、风池和大椎穴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三才逆灸法”干预高血压前期即刻效应临床观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67例
墨风池诗词选
校园妖怪录,你能逃出手掌心吗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