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巨野方言中的语气词“嘞”“唠”“呗”

2022-03-15 16:31毕秋丽
关键词:句末助词陈述

李 旻,毕秋丽

(1.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2.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巨野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兖菏片。巨野方言的语音与普通话接近或基本相似,但在声韵、调值上与普通话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差异。巨野县行政区划多有变更,各乡镇历史归属不一。巨野方言特色不仅体现在语音方面,也体现在词汇方面,但在语法上与普通话基本相同。

一、嘞

“嘞”是巨野方言中较为常用的语气词,并且用法多变,位置灵活,可以运用到人们的各种交际活动中。“嘞”这个词在巨野方言中可用于句中,相当于助词“的”“地”“得”;也可位于句末,充当语气助词。

(一)位于句末

1.语气助词

(1)感叹语气

表示说话人对某人或某件事情的不满,惊奇、惊叹与惊讶,在感叹中流露着吃惊或怀疑。[1]

表惊奇:原来这件事就是他弄嘞!太讨厌人了啦!

表不满:人家都不这样,就你能嘞!

你有啥可能嘞!不好好学习,就得待在家干活!

(2)祈使语气

常用于劝告或催促某人做某事,语气比普通话中的祈使语气更为急促,劝告语气较少,催促语气较多,常带有刻不容缓之意,会受到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不同人的性格的影响而略有不同。

①别拾掇(收拾),快走嘞!

②就要滴点(下雨)啦,恁得快点回家嘞!

③这东西有电,不能瞎胡鼓捣(修理)嘞!

(3)疑问语气

一般表示对某件事、某人或某行为疑惑不解,有疑而问,这是较为常用的用法。此外,“嘞”还有一种特殊用法,用“嘞”表示无疑而问,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内容,类似于反问句,其形式为:陈述句的形式,句末加上“嘞”和问号。

有疑而问:

①过明(后天)咱要去哪何(哪儿)嘞?(后天咱们要去哪儿?)

②今门(今天)你考去哪何考试嘞?

无疑而问:

①笑话,天天不好好学习,能考好嘞?

②要是恁姐姐穿能把衣服撑岔嘞?

(4)陈述语气

一般用于陈述事实或陈述一件既定的事情,常用于语气较为平和的句子里。

①今门有给你打电话嘞。

②这个星期二要上体育嘞。

③书在咱屋里嘞。

2.充当动态助词

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有三个,分别是“着”“了”“过”。文言中的动态助词有一个,是“矣”。在巨野方言中,“嘞”可以充当动态助词,行使动态助词的语法功能,表示某一动作或状态发生、持续或实现,这种用法的“嘞”常放在动宾短语的后面。

(1)用在动词或动宾短语后,表示动作仍在进行、状态仍在持续,类似于“着”。[2]

①俺吃饭嘞,不出去玩了。(表示正在吃饭,这种状态正在持续中)

②俺在公司开会嘞,一会再给你打电话。(表示正在公司开会)

③你跑哪何去啦?

——洗头嘞!(表示“洗”这个动作仍在进行中)

(2)“嘞”还可以与“正”“正在”相呼应,也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

①俺正在背书嘞。

②他正在赶过去嘞。

③她正哭嘞。

(3)“嘞”与“刚”“刚才”“刚刚”“将将”(刚刚之意)等表示时间的词呼应。

表示过去的一个时间段里,某个动作或状态的持续;对于现实来说,则是已经实现的,即已经结束的动作或状态。

①我将将吃饭嘞。(表示“吃”这个动作的曾经的发生、持续与此时的结束)

②夜门我学习嘞。(表示在昨天的这一个特定的时间段里,一直学习,当时是“学习”这个动作的持续)

③前每(前天)他在堂屋里看电视嘞,哪何也没去。(表示前天“看”这个动作的持续,他一直处于这个状态中;对于如今的这个时间点来说,这个动作已经结束)

(二)位于句中

1.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嘞”有时相当于助词“的”,用于偏正结构之间,定中结构和状中结构中均适用。在定中结构中,中心语通常由名词等词充当;定语则由代词、名词和形容词等词充当。[3]

(1)代词+嘞+名词

①我嘞天呀!

②你嘞头发都能长了,咋还不理发去?

③这只小猫咋能好看呀(很好看)?它嘞毛是白色的啊!

(2)名词+嘞+名词

①小树嘞叶子都让风刮飞了。

②家嘞云咋能蓝呀!(家里的云很蓝!)

(3)形容词+嘞+名词

①可爱嘞小猫不见啦。

②俺就待(喜欢)听一些励志嘞歌曲。

(4)区别词+嘞+名词

①今天俺姐姐给俺妈买了个银嘞镯子,你就别想俺妈有多景(喜欢;高兴)啊!

②大家都应该爱护野生嘞动物。

(5)数量短语+嘞+名词

①前几天全国各地向武汉捐唠好多物资,寿光捐了三百五十吨嘞蔬菜,都希望武汉朋友能够吃上新鲜嘞蔬菜。

②幸亏夜门买了两包嘞口罩,要搁今天就买不着啦。

(6)名词+嘞+动词

①中国嘞崛起会使这个世界更加繁荣,更加和睦。

②地位嘞争夺永远不会罢休。

(7)代词+嘞+动词

①恁嘞辱骂会伤害他!(形容十分高兴)

②你嘞踢打会伤着他啊!

2.相当于助词“地”

可用于状中结构中,状语摹状、修饰动词或形容词性中心语的成分,多由副词、形容词、或以它们为中心的词组充当,中心语一般由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充当,“嘞”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较为特殊的是,“嘞”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状中结构中,一般只能出现于有助词“地”的状中结构中,以代替助词“地”。

①今门晴天了,将将还听见小鸟在树上吱吱嘞叫!

②黑下(晚上)的月老娘(月亮)非常嘞亮。(晚上的月亮非常地亮)

③你以为他这个人多大量呀,他可不是一般嘞欺(吝啬)!(他很小气,不大方)

④雍古(因为)几十年没见面了,一见面这哥俩就热情嘞相拥抱起来了啦!

⑤滴点(下雨)啦,能不能慢慢嘞跑?

3.相当于助词“得”

用于中补短语之间,前面被补充部分是中心语,一般由谓词充当。其后的补充部分为补语,由程度副词或者谓词性短语构成,起到一种解释说明或者加深程度的作用,可回答“怎么样”。在普通话中,补语前头有助词“得”作标志,但在巨野方言中常以“嘞”代替“得”,表示后面成分为补语。在巨野方言中,“嘞”后面的成分词性种类很广,可以是“很”“不行”“慌”“够”等词,表示程度的深浅。

①这棵树让风吹嘞子直晃荡。(风把树吹得摇晃。)

②最近天可真是冷嘞很呀。

③不待在屋里啦,冷嘞不行!

④以前背书背嘞喉咙痛,晒嘞黝黑黝黑。

⑤你看你把桌子弄嘞哈七毛包嘞!(哈七毛包:形容很乱)

⑥教弟弟学习教嘞够够嘞!(“够够”表示极为不耐烦,程度较深。)

⑦这孩子整天学习,学嘞拼(傻)啦。

(三)“嘞”用作语素

作为语素[4],位置灵活,可位于句中,也可位于句末。古代词语多为单音词,现代汉语已演变为“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方言中语言演变速度慢,仍保留不少单音节词,但是这些词后面往往添加一个语素“嘞”组成双音节词,更符合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读起来也更加顺口。

在巨野方言中,往往在单音节动词后加“嘞”构成动词,“嘞”就成为动词中的一个语素,这些单音节动词往往不能单独成词,后面需要和其他的成分一起构成动词,类似于普通话中的构词语素“得”。例如:记嘞、懂嘞、觉嘞、认嘞、显嘞。

①俺认嘞他=我认得他

②恁懂嘞这个道理吗=您懂得这个道理吗

③她觉嘞这样做不对=她觉得这样做不对

(四)“嘞”与其他词连用的结构——嘞事儿

“嘞事儿”是巨野方言中常用的表示原因的跨层结构,其中“嘞”相当于结构助词“的”,“事儿”是“事”语义的扩大,表示职责、责任、行为、过失和原因等意义,“嘞事儿”表示某种原因,或把某件事、某件结果进行归因,常用于表示消极意义的句子中,并且此状态或动作为已然。[5]

1.表原因

①天热嘞事儿,所以小孩子总往(一直)哭。(因为天热,所以小孩子一直哭。)

②——这屋嘞咋能冷呀?

——漏风嘞事儿!(因为漏风,所以屋里特别冷。)

③这小孩怪(调皮之意)嘞事儿,才让老师批评啦。(因为小孩太过调皮,所以才被老师批评。)

2.表示责备或不满

①要不是你嘞事儿,今门能去不了县城里?

(因为你的缘故,所以今天去不了县城,表示责备。)

②都是俺姐姐嘞事儿,要不嘞话,我早就写好啦!

(表示对姐姐的不满意或责备。)

③都赖这大风嘞事儿,刮嘞俺都骑不动洋车子啦!

(骑不动自行车的原因是风太大了,同时表达了对这风太大的不满意。)

二、唠

在东北话中,这个词更为常用,比如“唠嗑”“唠一唠”。巨野方言中,用来表示“拉呱”之意通常不用“唠”,并且“唠”的读音为轻声。有两种用法,一种为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陈述语气、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可使用语气词“喽”替代。另一种用法是相当于动态助词“了”,是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及已经成为事实,后面往往可加上其他的语气词,例如“呗、嘛、吧、啊”等词,表示整句话的语气。

(一)位于句末

“唠”为语气助词,表多种语气,具体而言,包括四种语气,分别是陈述、感叹、疑问和祈使语气。

1.感叹语气

表示对某一件事或某个动作的吃惊,或惊讶,或惊叹,有时掺杂着说话人的不满意或不相信的语气,可以用语气助词“喽”进行替换,都是表示感叹语气。

①你咋能烦人,不去那何啦,将去唠!(你太烦人了,我不去那个地方了,刚才去过了。)

②快点离开,打雷唠!(“唠”相当于“喽”,表示感叹语气,对某人的提醒甚至是警告)

③俺要歇会,将将学老大会子唠!(刚才学习学了好长时间。)

④这个小坎(短袖)难看死唠!

⑤剩下的归我唠,谁也抢不走!

2.祈使语气

表示说话人的请求、劝告,或表示命令语气,或表示禁止语气,通常在祈使句末添加“唠”字,语气较为激烈。[6]

①别绊倒唠!

②这个东西还有用嘞,你可不能给我扔唠!

3.表示疑问语气

语气助词“唠”可用于疑问句句末,可表示有疑而问,也可用于无疑而问,加强反问语气,表示一种不相信或者质疑的语气,态度不温和。

(1)可以用于是非问句,是非问句的句法结构与陈述句相差无几,没有表示疑问的结构或代词,后面直接用“唠?”表示疑问语气。

①你将去唠?(你刚去了吗)

②他前每将洗唠?(=他前天刚洗了吗,省略宾语)

③你能学完唠?

(2)用于特指问句中,用“谁、什么、啥、怎样、咋”等疑问词,或者由疑问代词组成的短语,如“为什么、做什么”等,来表明疑问之处。巨野方言中,个别的特指问句带有反问的语气,语气较为强烈,不同于普通话的特指问。

①你为啥不去唠?=你应该去。(反问语气)

②你咋能不学唠?=你应该继续学。(反问语气)

③我嘞充电插头你扔哪何去唠?

④恁啥时候能回家来唠?

(3)用于正反问句中,“唠”可以用于正反问句中,功能相当于“呢”,在肯定否定并列的形式后,加上助词“唠”表示疑问语气。

①你还去不去唠?(去/不去)

②他还吃不吃唠?(吃/不吃)

③他学没学完唠?(学完唠/没学完)

(4)用于选择问句中,用具有选择关系的复句表示,“唠”位置灵活,可至于第一个分句后,也可至于第二个分句后,也可同时至于两个分句后,意义上无差别。

①你是今门去,还是明天去唠?(今天/明天/其他)

②他是准备星期一查唠,还是星期二查?(星期一/星期二/其他)

③大夫说这药该饭前吃唠,还是饭后吃唠?(饭前吃/饭后吃/其他)

(5)用于反问句中,表示无疑而问,表示对某件事或某个人的不信任与质疑,在问句的形式中包含着自己明确的倾向和态度。

①人家都学不完,就你介家能学完唠?(介家:自己)

②能远嘞,哪能看到唠?

③都是你介家做嘞,谁能帮着你唠?

④不认干,将来连介家都养活不了,难道说错唠?

以上例子都是用疑问的形式表示反问的语气,例①是对说话人的质疑,认为他学不完。例②表示没有人能看到。例③表示无人帮助你,没有人能够帮着你。例④表示说话人认为自己没有说错。

4.表示陈述语气

“唠”可处于陈述句的末尾,行使语气助词的功能。巨野方言中,陈述语气若再加重一点便容易成为感叹语气。若说话人对某一件事特别强调,说话语气就会加重,便可能成为感叹句。说话人语气较为平淡,平平常常地叙述一件事,则为陈述句。

①俺爸做啥去啦?

——拿快递去唠。(陈述父亲去拿快递这件事)

②俺今天得上学去唠!

③水凉了,再去喝就好(容易)肚子疼唠。

④俺兄弟把我嘞钢笔摔嘞不显唠。

⑤——语文书,老师放哪往啦?(老师把语文书放在哪里了?)

——老师将把书搁到他桌子上唠。(陈述这种事实)

⑥到时候啦,俺得去吃饭唠。

(二)位于句中

相当于动态助词“了”,表示某一状态和动作成为现实,常位于句中。在巨野方言中,人们常使用“唠”很少使用“了”。

①我将将去唠当门(门口之意)玩!(我刚才去了门口玩!)

②俺大爷(大伯)吃唠饭就去下地啦,没在家。

③清起来下唠一场大雨。(早上下了一场大雨。)

(三)如何辨别语气助词“唠”和功能相当于动态助词的“唠”

主要根据“唠”的位置来进行判断。

(1)一般来说,若“唠”置于一句话中间,或者句子末尾仍有其他的语气词,那么此“唠”的功能,就相当于动态助词“了”。

①你夜门回家唠呗是?(相当于动态助词“了”,句意:你是昨天回家了吗?)

注:用“呗是”进行提问,是巨野方言中的特殊提问方式。

②吃唠饭再去吧。(相当于动态助词“了”)

(2)若“唠”置于一句话句末,那么看“唠”一般为语气助词,表示说话人特定的语气。

①该我唠!(语气助词,感叹语气)

②笔叫你摔嘞难使死唠!(语气助词,感叹语气)

③别掉下来唠!(语气助词,祈使语气)

(3)当“唠”放在动词、形容词等词后,表性状或动作的实现,或事态的发展变化,同时兼有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的两种用法。较为特殊的是,巨野方言中的“唠”,不仅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实现,相当于动态助词“了”;有时还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进行,即相当于动态助词“着”。

①刚去唠。

“唠”表示这个动作“去”的结束,相当于动态助词“了”。同时,位于句末,是语气助词。

②枫树的叶子红唠。

“唠”表示枫叶红这个情态已经实现,并且仍在持续,相当于语气助词“着”,表示动作和状态的继续,同时兼有语气助词的作用,表陈述语气。

③刮风唠!

“唠”表示“刮”这个动作的发生和持续,同时表示感叹语气。

(四)“唠”与其他语气词连用

“唠”可与“呗、吧、啊”等语气词连用。在与其他词连用的情况下,“唠”相当于动态助词“了”,表示完成时态,不是语气词。而“啊、呗、吧”等词为语气词,行使语气助词的功能,表示某种语气。“啊”“呗”和“啦”这三个语气词的侧重点均不同,当“唠”和“吧”连用时,“吧”位于句末,表示商量和不确定、推测的语义,同时也使得语气更加的委婉含蓄。“唠”和语气词“呗”连用时,表示一种不必言说,甚至是不屑或不满的语气。与“啊”相连时,“啊”表示感叹语气。

①我刚去唠啦!

②——鱼呢?

——滑出溜嘞(十分滑),掉水里唠呗!

③没在屋里,应该是出去唠吧。(表示不确定,商量和推测的语气)

三、呗

在巨野方言中,女性常用“呗”,男性用“呗”的频率较女性少。[7]究其原因,女性说话方式较为含蓄,而男性说话方式则更加直率,不拖泥带水,较为干脆利落。“呗”在巨野方言中常位于句末,表示相关的语气,很少置于句中。

“呗”在北方口语中经常出现。《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认为“呗”作为语气助词,经常用于陈述句末,与“吧”十分相似。[8](P69)关于“呗”的来源,学者各执己见,争议较大。总体而言,以下几种观点具有代表性:1.表示很容易明白,不用再费口舌,例“天一阴就快滴点了呗!”2.可以用在“v就+v”的句式末尾,表示“无所谓、影响不大”,例“滴点就滴点呗,咱们干完活这就回去啦!”3.可以用在“就得了、就行了、得了、行了”等词之后,表示不用多说,甚至是带有不耐烦或不屑的含义。例如,“甭管了,回去再收拾就行了呗”。[9]

关于“呗”的成因,前人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变韵说”,“呗”是“吧”的韵母变体,持这种看法的是为孙锡信和郭小武。第二种是“合音说”,即“呗=吧+哎”,持这种看法的是齐沪扬和胡明扬。[10]

(一)位于句末

“呗”主要用于句末,行使语气助词的功能,表示疑问、陈述和祈使语气,使得交际能够更顺利地进行。

1.表示疑问语气

位于疑问句句末,“呗”字极少用于疑问句。对此问题,学者之间争议比较大。但众多学者较为认同的一点是:语气词“呗”和疑问句共同出现的概率很小。如果共现,则出现在特定对话情景中,表示明知故问,或表达反问语气。一般来说,“呗”在疑问句中发挥着减弱疑问语气的作用。巨野方言中,情况较为复杂,有的句子里的“呗”所表示的疑问语气较为强烈,有的带“呗”字的疑问句是无疑而问,如何区分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而定。

①夜门恁去赶集唠,是呗?(说话人心中已有答案,询问只是为了确认一下)

②咱是就得这个样子做呗?(表示再次确认)

③将将(刚才)嘞这个题你做了呗?(询问句,表示有疑而问)

④学习喽呗?(学习了吗?) (询问句,表示有疑而问)

⑤戳皮影是呗?(戳皮影:调皮) (反问句,表示无疑而问)

⑦你去唠呗?(你去了吗?) (询问句,表示有疑而问)

2.表示陈述语气

用于陈述句句尾,表示说话方的目的,为听话方提供一定消息。常表示“无需多说、一看便知”的语气。甚至包含一种“不屑一说”的意味。当用“呗”时,委婉地表达了说话人的不太满意。

①恁啥时候去嘞?

——将去唠(了)呗。 (表陈述语气,并带有不耐烦的意味。)

②牛奶过期唠,就别喝了呗。 (表示不屑一说,无需多说的意味。)

③人家啥都不会,就你厉害呗。 (表示不屑,不满意的意味。)

④a.今门(今天)你咋吃能些(好多)饭呀?

b.还用问吗,饿嘞很呗。

a与b的因果关系就是“之所以吃这么多馒头,是因为很饿”,应答者认为“多吃馍”这种现象,很容易推知原因“很饿”,这一因果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对于这样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应答者表达了明显的不耐烦,表达了“不屑一顾,不屑回答,不想回答”的态度倾向。

3.表示祈使语气

位于祈使句句末,有时也可用于句中,需根据具体语境而选择。一般来说,常用来表示应答者请求、劝阻或禁止某人做某事。当说话者建议或请求对方做某事时,句末使用“呗”字,会增加协商劝说性,从而推进了交际对象对该建议的接受度和顺应度,使得听话者很可能比较快的做出反应。相反,如果句末不使用“呗”字,则会显得说话者的语气较为强硬和直接,可能会给听话者产生影响,产生不悦的感受,甚至会影响交际的进行。[11]

①还需要我帮忙吗?

——要,需要,帮帮我呗!(请求对方去做某事)

②横橫(下午)还放风筝去吗?

——快要滴点唠,就别去了呗!(劝阻对方不要做某事)

③走呗,吃饭去!(要求或者提醒某人做某事)

(二)“呗”的固定结构

在巨野方言中,存在“是+呗”或“呗+是”这个固定结构,含义与“是不是”较为接近,依附于非疑问结构(一般为陈述结构)的后面表示疑问语气。具体来说,“是+呗”或“呗+是”于陈述结构的后面,表示对前面陈述的事实,心中已有答案,但无法完全确认,询问对方以便答案进一步得到证实。

①你都吃罢饭唠呗是?(你吃完饭了,是吗?)

②这都要开学了呗是?(这都要开学了是吗?)

结语

“嘞”“唠”和“呗”三个词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这三个词均可充当语气助词,表示疑问、祈使和陈述语气,用来表示说话人的某种感情或语气。“嘞”的用法更加多样,是巨野方言中最为常用的方言词,既可以充当结构助词“的”“得”“地”,也可以充当语气助词。同时也可以和其他词组合,构成动词。“唠”的用法较“呗”丰富,可以充当语气助词,又可以相当于动态助词“了”,表示动作或事情已经发生或成为现实。“呗”的用法较为单一,一般只能充当语气助词。

猜你喜欢
句末助词陈述
四川方言句末助词“哆”
Which Is Important?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完整句末不一定都用句号
“也”“还”在英语中的用法
高校朝鲜语专业学生助词使用偏误调查分析
句末“没”和“没有”的演变分析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陈述刘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