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巴拉与李白的比较研究

2022-03-16 22:50潘兴
青年文学家 2022年3期
关键词:巴拉李白诗人

潘兴

中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两国的文学既有许多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的特色。中泰两国都是诗歌的国度,都有各自引以为傲的诗人,西巴拉和李白就是各自的代表。

西巴拉是泰国的三杰诗人之一,其《悲歌》是集颂歌、哀歌、挽歌、情歌之大成的完全的抒情创作,成了后世特别是曼谷王朝初期诗人效法的样板。李白的诗歌地位,只有杜甫能与之匹敌,他的豪气干云直冲盛唐气象。文学的比较研究,对两个比较的主体是有一定要求的,两者既要有相同之处也要有所区别。选择西巴拉与李白进行比较也正是基于此。从相同之处来说,在个人性格与个人遭际方面,两人有着很多惊人的共同点,西巴拉个性耿介、才华横溢、放荡不羁,被人记恨,最终流放洛坤,陨落异地;李白痛饮狂歌、飞扬跋扈,力士脱靴,贵妃研墨,生平屡遭坎坷,无论是突然病故,还是醉死宣城,都算不上是得到善终。在作品风格方面,两人都是浪漫主义的杰出行吟歌者,作品内容上也都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歌颂,也有对自身处境的孤愤抒怀,但是我们也会看到两人的不同。首先,从中泰诗歌的宏观差异来看,泰国诗歌的叙事性要比中国诗歌的叙事性更为浓烈,作为群体之中的个体,西巴拉与李白的作品就体现了这一点。西巴拉的代表作之一《阿尼律陀》,就是一部脱胎于《萨姆阔》的叙事诗,而李白的作品当然也有叙事的成分,但是在着墨上肯定不能与诗人的抒情相比,也正因为叙事性的原因,使得中国诗歌的长诗不多,史诗更是非常少见,比较起来,泰国的长诗、史诗却比较多见,西巴拉的《悲歌》就达到129节,1070行。另一方面,西巴拉的作品中爱情主题占了很大的比重,而李白的爱情诗歌虽然不能用寥寥无几来形容,但绝不是他所描写的重点。从写作情感上来说,西巴拉是位忧郁王子,而李白更像是位化外谪仙,与西巴拉相比多了几分超脱与豪迈。

这两位诗人如此相似,又各有特点,对此我们可以从生平遭际和诗歌创作两方面来作详细比较。

一、生平遭际的同与异

(一)性格之中的同与异

两位诗人都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敢怒敢言。西巴拉被流放洛坤,是因为他和那莱王的贵妃斗诗所引起的一系列事件,而他之所以在斗诗中针锋相对正是因为贵妃诗中所暗示出来的对于庶民的不屑;而李白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则有这样的诗句:“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这里是把哥舒翰牺牲几万人民的性命攻取石堡城之事比作斗鸡之人邀宠于统治阶级,憎恨之情力透纸背。不过比较起来,西巴拉和李白的处世态度还是有所不同。在现实斗争落败之后,西巴拉会陷入伤感的循环之中,而李白则是一种开朗、超脱凡俗的态度。不同的态度也许与各自的人生经历有关,西巴拉青年时与京城护卫长官之女娘巴朗相爱,不料娘巴朗后来被选为妃子,二人被强行拆散,这对他的精神打击很大,他可能一生都在治疗这个伤口,却從未愈合;而李白在蜀中长大,自幼便被巴山蜀水的灵气所陶冶,后来他还从山东尊师高如贵处受道箓,履行了正式成为道教徒的仪式,作为一名道士,道家的“无为”“虚静”思想多少会在他人生困顿之时给予他心灵的安慰。

(二)宫廷诗人身份的差异

西巴拉因对上那莱王的诗歌,进入宫廷,成为侍卫之臣,后来他触怒那莱王被流放洛坤,也仍然是在城主府中继续服务;天宝元年秋,由于玉真公主的荐引,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命李白供奉翰林。但是由于两国不同的政治文化体制差别,使得这种宫廷诗人身份对两人造成的影响也不同。西巴拉当时不可能脱离宫廷,王命不可违,他必须遵从文学侍从之臣的职责,即使流放之后也必须继续效命于当地城主,文学与宫廷走得太近,掌握文学创作的人会受到束缚,作品本身也会受到损害,自由既然无法谈及,诗人的悲伤也就无法避免了。但李白却不同,翰林在表面上并不是正式官职,当时的政治环境也相对自由。李白虽因遭到谗毁,于天宝三载春被放还乡,但并未被束缚,翌年,在山东兖州,还与杜甫相遇,同游泗水、东莱等地。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只有自由的诗人才能写出自由的诗。

(三)侍奉君主的对比

西巴拉活跃于那莱王时期,李白活跃于唐玄宗时期。那莱王时期是大城王朝中期文学的重要时代,而在关于西巴拉的生平记载中,那莱王无疑是决定了他命运的人。西巴拉的入宫、流放、报仇,全都有那莱王的参与。我们无从知晓西巴拉对那莱王的真实情感,但肯定是极其复杂的。安史之乱之前的玄宗朝是盛唐气象的顶峰,也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高峰。玄宗对李白极为欣赏,“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李阳冰《草堂集序》),及至放还李白,也赐金归乡。但李白对玄宗的态度却颇为微妙,未入宫之前,“欲献济时策”“敢进兴之言”,入宫之后看到玄宗迷恋贵妃,骄纵杨氏,群臣嫉贤妒能,不得不在以后的诗作中表达了愤怒与失望。但有意思的是,那莱王与唐玄宗都对当时两国的文化发展起了推动作用,都大力提倡文艺创作,两人也都是诗人。那莱王的主要作品有《萨姆阔》中的一段、克隆体格言三种、《大城王朝预言》等;唐玄宗诗作很多,不过和文学比较起来,音乐方面的贡献或许更大,比如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当然这两位统治者的贡献主要并不是他们的作品,而是他们对于文艺的提倡。

(四)出身不同

西巴拉出身官宦之家,他的父亲是霍拉堤巴迪,还是玛哈拉查克鲁,虽无法确认,但是都可以给他带来常人无法得到的条件,一是良好的文学熏陶,二是接近宫廷的机会。霍拉堤巴迪和玛哈拉查克鲁都是大城王朝中期著名诗人。玛哈拉查克鲁,不是真名而是官名,即太傅,教太子读书并为国王起草诏书,这样的身份足以说明他学识渊博。玛哈拉查克鲁是泰国第一个以禅体写故事诗的人,这种对形式的创新也许对后来西巴拉在创作上不愿循规蹈矩有莫大关系。而霍拉堤巴迪的知识修养,从他所编写的《如意珠》成为了后世泰语教科书的样本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但也不得不指出贵族圈子也可能是一个金丝笼子,会让诗人的创作题材狭窄。李白的身世历来众说纷纭,虽有后人说其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但并无确证,一般认为李白的父亲李客是一位巨商。虽是巨商,但在中国古代这样的身份毕竟属于微末,而李白正因为这样的家庭背景而在科举之途上屡受限制,在征召之路上也颇为坎坷。李白是一位布衣诗人,但也正因为这样的出身又加之李白那永不安于宁静的个性,那要逆转人生的勇气,那怀才不遇的悲吟,才创造出中国诗史上最瑰丽的诗篇。

(五)命运转折的惊人相似

西巴拉流放洛坤,李白放还归乡都与一位贵妃有关。西巴拉与一位贵妃斗诗被罚掘泥,后因溅泥在这位贵妃的身上而被流放异地。李白同样如此,与杨贵妃不睦,而被宫中所不容。西巴拉与李白的这些记载或许都有传说成分在里面,但两个诗人在中泰民间故事中却遭遇了相似的情节,的确令人玩味。

(六)政治遭遇相似

两人都有政治热情,但并不适合政治,缺乏政治智慧。西巴拉卷入了不该卷入的后宫斗争。王后醋意很大,总想在自己的四行诗中挖苦国王钟爱的妃子,而同样,这些妃子也会反击。在这样的后宫内斗中,西巴拉应该审时度势、明哲保身,但他明知可能引火烧身却还是经常选边站。后来传闻中他在洛坤的轻佻风流,恐怕也不是空穴来风。性格的缺陷,对政治斗争的错误认识也是造成其人生悲剧的一个原因。李白同样也是空有一腔政治热情,却并无政治上的远见。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隐居庐山,当时玄宗之子永王璘率师由江陵东下,“辟书三至”,以复兴大业的名义恭请李白参与其戎幕,李白遂满怀热忱毅然从戎。不料肃宗李亨和永王璘之间又展开斗争,李璘兵败被杀,李白也因此获罪下狱,不久被长流夜郎。盲目的熱情,过高的自信,高傲的性格,也许就种下了“世人皆欲杀”(杜甫《不见》)的祸根。

二、诗歌创作的同与异

(一)两人在两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比较

西巴拉与贡王子、顺通蒲并称“三杰诗人”,在泰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拉玛一世的《乌纳鲁特》故事大体就是以西巴拉的《阿尼律陀》为蓝本,属于对《阿尼律陀》的再创作。至于李白的文学史地位,林庚曾指出唐诗为“诗国高潮”,而这个高潮的标志就是“盛唐气象”,这个气象的代表人物就是李白,“站在那时代的顶点上,歌唱出整个民族的面貌与命运的最伟大诗人”。由此可见,两人都是各自文学史上的璀璨星座,而这两个星座又吸引了众多冉冉上升的新星,从而产生了文学创作中的星云效应,推动了两国文学的前进。

(二)诗歌性格的相似

两人都具有极其独立的性格、不畏权贵的特质,这些特点也直接在他们的诗歌中得到了体现。西巴拉与贵妃之间的斗诗就体现了这一点。李白前承魏晋遗风,重视个体生命的价值,讲求做人的风骨,在权贵面前不奴颜婢膝,勇于呼喊出自己的心声,发出对有才之士被埋没的叹息。

(三)叙事与抒情的差别

西巴拉的《阿尼律陀》就是一部脱胎于《萨姆阔》的叙事诗杰作,讲述了帕格沙纳之孙阿尼律陀与索尼纳空国王的女儿乌莎因神仙牵线坠入爱河,索尼纳空国王对此不满,与阿尼律陀发生战斗,最终帕格沙纳发兵战胜索尼纳空国王,使两人终成眷属。叙事情节完整,想象奇特,引人入胜,而相比之下李白诗歌的出彩点还是在于磅礴的抒情性上。

(四)贵族感与布衣感之别

西巴拉生于官宦之家,成长于宫掖之中,接触的也大都是社会的上层人士,生活的环境应该说比较狭窄,虽然他本人不畏权贵,对庶民也会有一定的同情,但在大的创作方向上他的作品仍然是属于宫廷文学的范畴。《阿尼律陀》讲述的是王子与公主的爱情故事,《悲歌》则更多的还是个人情感的私语,对世俗底层的关注是不多的。李白则与西巴拉不同,他出身虽不详,但阅历丰富,广泛接触社会各个阶层,既游仙访道,也学帝王之术。他去过许多地方,东登泰山,南至吴越,西上峨眉,北览终南,他急人危难,千金散尽。他的作品充满了布衣感,对当时的历史事件有自己的见解,对社会的水深火热大声疾呼。

西巴拉是一位悲歌王子,李白则是一位化外谪仙;西巴拉行吟泽畔,李白逍遥山水。西巴拉与李白相隔千年,地域山南水北,但是在此时此地我们让这两位中泰诗歌史上的巨星跨越时空进行对话。他们的性格多么相似,命运的转折又是那么相像,诗歌的创作又有那么多相同的特点,也许他们会相见恨晚,引为知己,邀月对酌。这次对话也可能不会成功,毕竟他们又有那么多的不同点,西巴拉的幽怨,李白的旷达,西巴拉的个人独语,李白的哀民生之多艰,都是如此的迥然有别。不管这次对话结果如何,这样的对话让我们对这两位诗人加深了理解,对两国的文学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2940500511296

猜你喜欢
巴拉李白诗人
“鞭炮”巴拉拉
巴拉莱卡琴:从指尖流出的动听旋律
晒娃还要看诗人
纸上的李白(三)
我理解的好诗人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诗人猫
倒下的那一刻
俯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