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婚俗下的《诗经》婚恋诗研究

2022-03-16 22:50卫倩倩
青年文学家 2022年3期
关键词:周礼婚俗婚恋

卫倩倩

《诗经》包罗了西周至春秋中叶各部族民众生动有趣的丰富情感,其中群体生活中的伦理更是《诗经》重点表现的内容。包含宗教文化背景,同时其隐含的思想观念与神话传说等均在《诗经》中有所反映。作为反映周代人们日常生活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文学著作,研究学者们针对《诗经》当时的朝代、时代背景等对婚俗与西周历史文化元素进行了具体分析。根据研究结果能够明显发现《诗经》所处年代的恋爱与婚姻均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与地域特征,西周礼制下的婚俗内容和周室东迁后的婚俗之所以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受当时的时代背景影响,同时地域变迁与族群因素也对婚俗文化内容有着深远影响。

一、《诗经》的分类

《诗经》是我国结集最早的诗歌总集,对我国文化传播与现实主义文学进步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其中的婚恋诗更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婚恋形态的重要研究文献,《诗经》所包含的多种复杂情感对现代文学研究婚恋观念具有重要作用。现代文学中诸多学者主张对《诗经》进行重新分类,以往多将《诗经》按照风、雅、颂的框架进行划分,但直到现在依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能够将《诗经》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对内容做详细的划分,而只是将其简单分为情爱诗、政治美刺诗等。当下的《诗经》分类从内容上划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经学的禁锢已经不复存在,并逐渐向政治、教化上回归,这也是《诗经》研究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

按照褚斌杰先生的分析思路,各个题材中的诗作若是做宏观分析,对某一类型的诗文进行探讨或是研究,能够将其中包含的各种历史性决定因素以及生产与生活过程表现得更加清晰具体,这对古代婚姻均由父母之命决定的时代特点有了更为具体的分析,尤其是《诗经》中所涉及的恋爱诗文更是被同时代的文化典籍所记载,但具体的数目以及其中婚恋诗的代表内容等均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他认为在《诗经》305篇诗文中有关男女相恋或描述各种情感的诗篇占50首左右,但冷国俭先生认为《诗经》共有婚恋诗77篇,雅诗中有6篇,风诗中有71篇,其中《国风》中描写婚恋诗的诗篇数量占风诗的50%。另外,《郑风》中的婚恋诗篇数量更是占本类诗篇的50%以上。

二、以婚俗说《诗经》的可行性

(一)《诗经》创作、结集与流播

多数现代研究学者认为《诗经》中部分内容采集于民间,主要部分依旧采集于周王朝的王侯公卿,诸多内容经过多个乐师与王官的再次加工修订,使其广泛流传,同时因多人创作与修改,而具有较为明显的集体创作性质。在周代,《诗经》的政治表现较为鲜明,政治与《诗经》的关系较为密切,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政治诗的创作过程,例如,配乐、赋诗等。《诗经》在周代贵族中的流行与当时日益完善的政治活动和贵族等级均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密不可分。《诗经》的产生离不开当时诗乐在政治中的应用,同时,贵族子弟的相关教育与《诗经》的思想形成也有一定关系。

(二)周代的婚恋习俗

周代的婚恋习俗首先要从周礼与三礼的关系说起。那什么是周礼呢?周礼应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广义的周礼指的是在周代当时主要应用的礼制与典章制度,而狭义的周礼主要指的是礼仪,包括物质层面与伦理层面,包含的社会习俗与规章制度等内容较多,与当时的生活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周礼》《仪礼》与《礼记》成为三礼,三者均属于周礼的一部分。由于周礼包含的东西过多,对其进行提炼与简化很有必要,这也是当时社会应用礼仪的关键步骤。

周代婚恋习俗与周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礼记·昏义》中记载的古代婚礼,不仅包含了当时周代主要的婚俗,同时其中的部分婚礼环节又有着极为鲜明的“三礼”特点。《诗经》中大量的婚恋诗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婚俗与相关禮乐制的建立前提,这是我们研究婚恋诗的重要依据。婚俗是以地区风俗为基础,是人类在长时间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既是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关键,又是各个地区历史变迁的重要体现,其社会风貌不仅具有民族性与传承性,同时又因为其脱胎于人类文明的不断提升过程,因此又有强烈的社会性与地缘性。

周代婚俗不仅仅指的是周代的婚俗,而是《诗经》存在年代的婚俗,包括受《诗经》影响较大的婚恋习俗,包括其他时代(夏朝、商朝与周朝)的婚恋风俗与其他根据礼乐制度而产生的新变婚俗等。《诗经》作为脱胎于特殊时代的婚俗重要载体,不仅没有当时较为普遍的群婚制的愚昧思想,而且其与当时以金钱和地位决定婚姻基本情况的时代相距甚远。

三、《诗经》与周代婚俗的关系

《周礼》中有很大一部分在介绍周代婚俗,作为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产物,周代婚俗中礼的表现较为明显,同时又因为以礼服务是当时的时代特点,既能够体现出具体典礼的场合,又因为与总体理想社会制度建构,使得《诗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诗的地位正是在此时奠定,也因此决定了诗的流传性,这种流传性即使在周朝灭亡后依旧能够继续流传。所以,二者之间的关系因为礼的存在,所以产生了诗,但也正是由于礼的流传性,使得各类礼仪制度在诗的流传过程中得以保存。

诗与礼的结合是其得以长久流传的根本原因,同时也使得本义在时代的流变中被湮没甚至部分内容也被扭曲,这就给现代文学探寻当时的婚恋习俗与《诗经》之间的关系带来了一定困难。通过结合当时的社会形势对诗文本义进行分析后,相关专家学者在对不同的婚恋现象解读中呈现出不同的文化意义,例如,诗篇中描写周礼的部分,包括婚礼祝祷词或辅导原则礼赞等。另外还有一种明显的特征是率性且泼辣,由于周礼多与古老民间习俗有关系,在当时的社会思想中封建意识还占据着主流,在这样的情况下周礼也体现出了较为强烈的民俗色彩。《诗经》中所包含的民俗具有例题特征,但将周礼完全归属于当时社会形势下流传甚广的习俗也并不全面,由于大部分新变婚俗并不具有明显的古老习俗特点,因此不如说是在当时社会动荡下,民众对这种老旧民俗的选择性扬弃。

周代婚俗与《诗经》中婚恋诗之间的联系密切不仅仅停留在浅显的诗文意思上,例如“后妃之德”又或是“淫奔之词”等,而是将当时的民间风俗与《诗经》中的婚恋诗共同考量才是现代文学对周代婚俗的正确研究方向。同时,应综合考虑族群与地域等多种因素对周代婚俗的影响,究其源头从而发现更多《诗经》中表现出的民风民俗,这对专家学者研究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重要作用。

在《诗经》中有着大量描写周礼下的婚恋诗,这一点在当时各国的国风中也能较为明显地看到,但其中并不是所有婚恋诗皆依据礼乐制度而创作产生,很多婚恋诗同样包含着礼崩乐坏的不良信息。在研究这些婚恋诗的过程中,若是仅仅研究在周之前的婚恋风俗,并将其中的不良信息完全归结于违反周礼,例如,注重婚恋诗的族群或地域,这种单单注重某一因素的研究结论就显得过于片面,时代之间的差异并不能较好表现。为此,我们在探讨其历史性差异的同时,应综合考虑时间、空间以及族群等,并从《诗经》中重点描写国民婚恋风俗的诗词中找出更多蕴含在其中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含义。

四、《诗经》中的民间婚恋诗

相较于宫廷婚恋诗,民间婚恋诗能够地更多地表现出真正的爱情,宫廷婚恋诗因为产生地点与时代的特性,更多的是描写包含多种政治因素在内的婚姻。不同地域的民间婚恋诗有着不同的特点,具有淳朴自然与真挚强烈的语言特征。《诗经》中的多数恋爱诗句描述的是以农耕或日常生活为主的情爱文化,包含农耕季节性与生活的平凡意义,同时又因为多数以农耕为主要活动的区域所处的环境多为青山绿水,这种环境下的恋爱更多表现的是民间婚恋特征,例如,对歌的求爱行为。对于青年男女来说,这些恋爱歌曲反映了农耕时节的时间特征,也是一种独特的婚恋表现。很多民间习俗中表现的恋爱风俗习惯都有对歌这一重要环节,再加上后来逐渐将宗教、祭祀等风俗习惯融入到这一过程中,在突出对歌独特性的同时也在减弱对歌所具有的主导婚恋习俗的地位。

新文化和新制度的颁布与实施,需要充分彰显风俗民情,并逐步生变。还有一个重要变革,是春秋时期礼乐陵迟,受到新思想影响,人们的思维观念和风俗民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对于上层贵族而言,越礼违俗,作为民情风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婚恋习俗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忽视这一变化盲目探究《诗经》中的婚恋习俗,研究成果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但同时,当时两次重大变革不能完全当做割裂婚俗文化的根据,应该正确看待封邦建国是以部族为单位分封万邦,万邦虽然均将周王作为共主,但各邦仍然有着各自的文化积淀和生活习俗。商朝社会结构是商族为主体的联盟,在周人取代商朝后,仍然是一个邦周和异性族邦共存的格局。周朝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改变这一局面,主要是由于周王获得的仅仅是一个天下共主的位子,而其他族群势力仍然是很大的。所以,周王朝如果盲目强迫其他族群抛弃各自的风俗习惯和礼仪制度,将会受到他们的共同抵制,甚至反抗而推翻周王朝。对殷人处置方面,太公主张全部处死,但邵公主张“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周公主张“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武王采纳了这一主张。即便分封了同族的姬姓国,但主要是上层姬姓贵族统治其他部族,仍然沿袭以往的旧制和风俗。周族统治者允许殷商旧族“会男女”因势利导下,逐渐纳入周礼的范围。由此看来,旧俗和新礼各行其是,是对普通群众生活方式的最佳概括,同时两种方式也会相互渗透和影响,或是区域融合。

以东夷故地民间婚恋诗为例,不同时期受到中原王朝礼制文明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婚恋诗歌特点。很多国家的婚恋诗存在相近特点,例如,《齐风》和《曹风》中的婚恋诗主要以反映上层贵族的婚恋礼仪为主,受到中原王朝礼制文明影响较大,而普通百姓中反映出的婚恋具有东夷先民遗风特征。在婚姻方面,更多的是体现在齐国上层贵族当中,而平民百姓群体中流传的婚恋诗,则主要保留土著东夷人的野蛮礼俗。

五、《诗经》中的宫廷婚恋诗

宫廷婚恋诗,主要描述的是周王、诸侯和其他王公大臣的婚配内容,有赞扬歌颂婚配及时、婚嫁隆重等诗作,也有讽刺传统礼俗的诗篇。其中包含了西周礼制下的宫廷婚恋诗,这种诗是时代政治发展所迫切需要的,涌现出很多经典诗篇。《诗经》中同时出现这两种类型的诗篇并不会产生矛盾冲突,周王朝的封国多是周王将征服后的殷民分配给其他家族首领,所属土地也不再是原来的首领所有。姻戚首领被分配到各封国,相应的周礼下的婚俗习惯也会被随之带到当地上层社会,相互通婚后逐渐在贵族之间形成行之有效的婚配方式,而这种相较于固定的婚配方式则是大量诗作产生的基础所在。

《诗经》中反映当时的时代背景、历史渊源以及婚恋风俗等的内容较多,其中的婚恋诗更是包罗万象,既包括贵族婚戀特点,将固定框架下的社会上层婚恋展现得淋漓尽致,又包括平民婚恋特点,其中蕴含的对歌、宗教以及祭祀等部分的特征也能完全展现出来。周代婚俗下的《诗经》婚恋诗研究需要在此基础上深入进行。

2201500511202

猜你喜欢
周礼婚俗婚恋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张满菊 周礼平作品选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爱在“七夕”正当时——当代职场青年婚恋观察
巴厘岛婚俗:新人可以为爱私奔
中国各地的“捧腹”婚俗
《周礼》大宰九式研究
明清小说婚俗描写的特征及功能初探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叶适门人孙之宏及其《周礼说》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