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信托视阈下社会资本嵌入农地信托化巩固脱贫成果研究

2022-03-16 00:36管延芳刘颖
当代农村财经 2022年2期
关键词:社会资本脱贫攻坚

管延芳 刘颖

摘要:信托业作为金融业第二大子行业,有责任有义务推动巩固脱贫成果工作。在农地信托化成为必然趋势和慈善信托成为扶贫重要产品的基础上,利用创新性思维,在慈善信托视阈下构建社会资本嵌入农地信托化的框架图,将农地信托化与慈善信托有机地结合,以巩固脱贫成果。对比分析后得出,运行框架具有精准多元、长效造血、透明高效等优势,最后提出推动运行框架发展的对策:由点及面多策并举宣扬慈善信托文化;品质与知识并重提供专业人才的支撑;允执其中细化管理加大动态监管力度;突破同质化找准痛点发力品牌化建设。

关键词:慈善信托 社会资本 农地信托化 脱贫攻坚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乡融合背景下吉林省农村土地信托化模式创新与路径优化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20C033。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中同样要将“输血式”扶贫升级为“造血式”扶贫。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作出指示,“巩固脱贫,防止返贫,持续增收致富”;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由此可见,巩固脱贫成果成为后扶贫时代关注的焦点。信托业作为金融业第二大子行业,在由乱到治、由小及大,由弱变强的坎坷发展历程中,不断脱虚向实,主动提高扶贫工作政治站位,利用创新性思维,发力慈善信托,成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力量,同时慈善信托也成为资管新规后信托公司拓展经营的新支点。

以2016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和2017年10月《慈善信托管理办法》为法律基础,慈善信托数量逐年增加,截至2019年末,全国共备案慈善信托273单,财产规模为29.35亿元。受疫情叠加影响和脱贫攻坚决战期的迫近,扶贫类慈善信托发展迅速,根据中国慈善联合会慈善信托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4月末,信托公司担任受托人的扶贫类慈善信托共计156单,财产规模为18.18亿元。尽管如此,由于慈善信托起步较晚,还处于发展初期,依然存在规模小、期限短、分布不均、有待创新等诸多问题,因此信托公司要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发力,基于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创新慈善信托。

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单个农户一盘散沙式的土地种植模式已然不再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推动农业规模种植的农地信托化成为必然趋势,这也正是巩固脱贫成果的着力点。通过进一步创新扶贫类慈善信托,将社会资本引入农地信托化中,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新思路。

(一)农地信托化概念的界定

农地,即农村土地,这里仅指耕地。农地信托化是借用信托中“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理念,以耕地为信托财产,在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形成的信托关系。按范围大小,可将其分为狭义与广义,狭义农地信托化是指像中信信托在安徽宿州推出的土地信托那样的信托产品,广义農地信托化是包含了农户将土地交予他人种植的所有方式,如出租、转让、转包、互换等。这里所研究的是狭义农地信托化,即:以耕地为信托财产,拥有耕地的农户作为委托人,信托公司为受托人,委托人将土地的经营权委托给信托公司,由其选择优秀的土地经营者对土地进行规模种植,实现规模效益,将收益按信托协议分配给委托人所指定的受益人。农村土地信托化突破了传统了的非公即私的理念局限,以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为基础,转让土地经营权,以法律法规、资本、技术为纽带,变革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是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和驱动机制。

(二)扶贫类慈善信托的涵义

慈善信托最初萌芽于英国,是委托人为了实现慈善目的,将信托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其代为开展慈善活动的行为。自2016年9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专辟有第五章慈善信托,其第四十四条中明确:“本法所称慈善信托属于公益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慈善目的,依法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以受托人名义进行管理和处分,开展慈善活动的行为。”

慈善活动的委托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等。信托财产既可以是物质财产,也可以是服务。慈善活动的具体内容非常广泛,有扶贫、教育、保护生态环境、救助自然灾害、体育事业等等。在巩固脱贫成果的慈善信托研究中,将其慈善活动限定为扶贫,形成扶贫类慈善信托。脱贫攻坚决胜期消除绝对贫困后,依然会存在相对贫困,因此,扶贫类慈善信托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从信托公司的角度来看,扶贫类慈善信托也是信托回归本源之路,有利于信托公司在强监管下拓展业务。

(三)慈善信托视阈下社会资本嵌入农地信托化框架图

社会资本依托慈善信托,嵌入农地信托化,形成如图1的框架图。

将慈善信托与农地信托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信托公司为中心,既通过联结农户与土地经营者推动农地信托化,还在慈善信托监督人、慈善信托管理机构的共同监督之下将社会资本引入农地信托化中,更好地为土地经营者提供融资及其相关服务。这里引入的社会资本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而是某些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希冀为社会贡献力量的社会资本,出于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办事效率,专业化管理等需要,委托信托公司对其财产进行管理处理,进而通过间接参与土地经营者的经营,提高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最终使得资金实现回流分配到农户手中,促进了农民增收,巩固脱贫成果。

(一)精准多元

社会资本可以精准促进农民增加慈善扶贫收入。社会资本作为慈善信托的委托人,在建立信托关系时可以明确表明信托财产的精准扶贫用途,甚至可以精准到具体支持某区域、某类农民的扶贫目的。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基于社会资本的意愿,必须恪尽职守,诚实、谨慎、有效地将资金投放到土地经营者手中,以便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最终通过收益分配促进农民增加慈善扶贫收入。慈善信托监督人、慈善信托管理机构、农户、社会资本等共同对信托公司的资金投放、土地经营者的资金使用进行全方位监督,避免资金出现离农化及不合理占用情况,最大程度地服务于慈善扶贫,更有利于巩固脱贫成果。

信托目的的自由性决定了社会资本可以实现多元扶贫。信托可以与人类的想象力相媲美,说明了信托目的的广泛性,即使是将信托目的确定为扶贫,在框架运作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地推动土地经营,可以将扶贫分解为农业基础设施扶贫、农业技术培训扶贫、农业生态种植扶贫等,实现多元扶贫。即使是原来设定的扶贫目的已经实现,根据信托财产使用的力求近似原则,社会资金依然可以用于农民的精神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实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依相存。

(二)长效造血

社会资本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投入可以实现长效扶贫。框架中的社会资本在慈善信托中是脱离了资本逐利性的资本,相对来讲是利用社会剩余资本实现慈善目的,可以像诺贝尔奖学金公益信托一样长期存在。这种长期性会为土地经营者注入持续性资金,减少了银行贷款的压力,避免了资金链断裂情况,有利于土地经营者长期稳定经营,从而为农户提供源源不断的慈善扶贫收入,循环往复。即使是土地经营者经营不善或信托公司出现重大事件情况,也不会影响信托关系的存续,其监督管理部门会按照信托法规重新选定信托公司,确定新的土地经营者。因此,社会资本投入的长期性、不追求盈利性及多方监管体制可以保障实现长效扶贫,有利于巩固脱贫成果。

通过运作框架,社会资本嵌入农地信托化中,可以实现输血式扶贫升级为造血式扶贫。粮食补贴、住房补贴、医疗补贴等扶贫方式是传统的需求侧扶贫,属于输血式扶贫,这种扶贫方式虽见效快,但不利于长效扶贫,而且容易导致很多贫困户形成依赖性,不愿意摘掉贫困户帽子。将社会资本引入农地信托化的框架图,属于供给侧扶贫,帮助贫困、脱贫农户发展农业生产,将土地资源变成资产,并通过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让资产增值,将“蛋糕”做大做强,使得农民通过产业实现增收和致富,形成产业扶贫。这种扶贫方式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改变“等、靠、要”局面,立足于“造血”,从根本上解决脱贫,巩固脱贫成果。

(三)透明高效

以信托公司为中心的运作方式,使得全过程信息公开透明。在框架图中,无论是慈善信托,还是农地信托化,都是以信托公司为中心的。社会资本和农户作为委托人具有查问权和账目及有关文件的查阅、抄录、复制权,可以随时通过口头、书面或网络等方式了解整体运行情况、收支情况等。慈善信托监督人和慈善信托管理机构作为监督管理人,同样也有权利获得信托公司、土地经营者运营的全部信息及资料,借以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土地经营者作为农地信托化的具体运营者和社会资本的使用者,有义务为其他主体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信托公司成为整体运作的信息沟通交流平台,提高了透明度,避免出现违背扶贫目的的行为,有利于巩固脱贫成果。

信托公司的专业管理能力使得整体运作高效灵活。信托公司在规范、透明的运作模式中,按照委托人的意愿,通过发挥自身的专业资产管理能力,能够将土地经营权委托给优秀的土地经营者进行种植,能够在保障社会资本的独立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之上,依照审慎原则管理处理社会资本,有序投放给土地经营者,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资本的保值增值。在框架运作过程中,如果出现未能预见的特殊事由或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影响农民扶贫效果时,信托公司可以联结各方及时调整信托財产的管理方法,保障农民扶贫利益。

(一)由点及面多策并举宣扬慈善信托文化

1.支持公益慈善活动,提升经济人的社会责任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慈善是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标志,是一项全民的事业。要广泛普及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宣扬慈善典型,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以慈善典型、慈善组织、信托公司为点,以全社会为面,通过税收优惠、评优评奖、倾斜性扶持等方式引导自然人、企业等经济人践行社会责任,守初心,担使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奋发作为,彰显社会价值,向社会特别是贫困地区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实现经济人的蝶变成长。在全社会中凝聚更多的社会共识和广泛认同,让慈善事业既是社会大众的事业,也是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实现全社会由“弱有所扶”优化为“弱有众扶”。

2.按指引要求建设信托文化,发展普惠信托。以2020年6月30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信托公司信托文化建设指引》的要求为依托,中国68家信托公司及“一体三翼”的信托监管机构要将信托文化始终贯穿于信托业务的设计、销售、运营管理、风险管理、监管等各环节中,从服务、民生、责任、底线、品质五方面建设信托文化。信托公司要明确普惠信托关乎社会对信托文化的认可,决定着信托业的未来,要通过增设信托公司和信托服务点的方式让群众有更多了解信托的渠道,让信托文化成为信托回归本源的深厚基础。搭建信托网络服务平台,调动信托公司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营造信托公司参与脱贫扶贫的行业发展风暴,让信托业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之源。

3.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信托文化。致力于从源头审视信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循着信托发展的历史文化与道路,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挖掘我们自身所固有的、自发的信托观念,结合“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通用内核,随着信托文化的传播、移植和继受过程,打造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特征的中国特色慈善信托文化,在富有中国文化营养的土壤上开出生机盎然的信托之花。正确认识慈善信托文化所包含的价值理念,将信托公司的发展初衷归为全心全意为委托人服务,权衡委托人意愿的延展,利用慈善信托制度优势和慈善信托文化优势发挥信托公司的综合金融功能优势。在巩固脱贫成果方面,信托公司要统一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

(二)品质与知识并重提供专业人才的支撑

1.培养信托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信托工作人员处于直接与委托人打交道的第一线,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才能增强信托业在整个社会的公信力。在选聘信托工作人员时,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还要关注品质,选聘无不良嗜好,无违法乱纪行为,服务意识强,踏实肯干,能够自觉抵御各种利益诱惑的优秀人才。对信托工作人员也要加强监督、考核与培养,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和利益观,规范日常从业规则与程序,将信托文化印记于心,培养一批能够坚守道德底线,始终恪守职责,维护信托业信誉,具备信托经营理念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信托公司还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信托文化引导,引领他们转换思维,逐步形成受托人意识,保障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

2.提高信托工作人员的从业技能。在具备良好职业操守的基础上,要通过多种方式优化信托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从业技能,保障有能力在信托产品的基础上为委托人提供更好的服务。适当在各高校设置信托专业,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信托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将考试成绩纳入信托工作人员选聘的要件之一,使其在工作前就具备一定的信托专业知识,也可以由信托公司与高校结成联盟,对口培养信托人才或提供信托工作实习岗位。对信托工作人员要始终坚持考核制,配以信托法律法规的讲解和信托知识的更新培训,使信托工作人员始终走在信托理论和实践的最前沿。

3.建立扎根农村的专业人才保障机制。目前中国的68家信托公司多位于省会城市,将社会资本引入农地信托化因涉关农村,所以不能只在位于城市的信托公司中远程遥控,要深入农村,扎根基层,第一时间掌握土地经营者的运作情况。在农地信托化所在的农村,设置慈善信托部,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扎根农村,或者可以鼓励从当地走出去的优秀人才回流,提供相关待遇保障人才不流失。以当地的信托工作人员为支撑轴,开通扶贫信息采集、录入、传输通道,建立返贫监测制度,打造既懂慈善信托知识,又懂扶贫、会帮扶的专业防返贫工作队伍,夯实土地经营者的工作绩效,巩固脱贫成果。

(三)允执其中细化管理加大动态监管力度

1.信托公司以允执其中为原则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信托公司在整个运作框架中是中心主体,其他主体都与其相联系,具有双重受托人身份,即:既是农地信托化的受托人,又是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同时,信托公司也管理着双重资产,既有社会资本提供的资产,又有农户委托的土地经营权。因此,从整个运作框架来看,信托公司的中心职能能否发挥好决定着整个运作框架的稳定、有序运行。信托公司要整合双重信托事务,执行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即始终以允执其中为原则,衡量各方的意愿与利益,秉持公平和正义,保障整个运行框架的各主体之间血脉贯通,相互融合,成为目标共同体。

2.细化运作框架中各方的责任与义务,实行精细化管理。目前民政部为慈善信托管理机构,但其主体职责繁杂,易与将来慈善信托广泛发展不相适应,因此有必要设立慈善信托部,进行专职管理。在协商拟定信托文件时,慈善信托部与信托公司要鼎立合作,细化各方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土地经营条款、资金使用办法、收益分配方案及协议调整程序等。在运作框架中,组织官、产、民、学各方力量组成扶贫慈善推动小组,激发农户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长效脱贫教育机制,使得农户在委托土地经营权后实现文化、技术和思想上的赋能,加强就业引导,提供就业岗位,确保脱贫不稳和边缘易贫者彻底脱离贫困人群。

3.加大动态监管力度。信托公司和土地经营者是整个运行框架中的重点监管对象,社会资本、农户、慈善信托监督人和慈善信托管理机构虽同为监管方,但为了避免出现监管空白现象,在签订信托协议时要明确各监管方的监管范围、职责与问责条款等,对倦怠、推诿等行为,坚决予以问责,同时也可以让慈善组织和系统外的农户介入,让群众真正发挥监督者、评判者的作用,实现共同监管。为了保证实现动态监管,要针对运行框架建立动态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系统的透明度,为各方主体提供信息查询与共享、公文流转、数据分析与预警等信息,便于时时监管,对运行框架进行深度经营。

(四)突破同质化找准痛点发力品牌化建设

1.不断创新,突破信托公司的同质化发展瓶颈。在信托发展初期,信托公司的同质化发展有利于推动信托业的成长,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但中国信托业自改革开放重新起步以来,经过多次清理整顿,在“一法三规”的基础上已经顺利迈入规范发展期,因此同质化发展反而阻碍了信托业的进一步发展。各信托公司应该依托信托文化建设,将公司发展愿景、经营战略等与所处地域的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扫清制度障碍,推动信托产品创新。在扶贫类慈善信托中,处于农业大省的信托公司就可以借位农业发展优势,在信托协议的设计、收益的分配、运作程序等方面予以创新,推出易推广的业务模式,以信托产品供给侧视角来推动农地信托化的发展。

2.找准农地信托化痛点,从根本上防范返贫。在设计扶贫类慈善信托的具体运行细节,将社会资本引入农地信托化的过程中,要坚持上下联动,前后衔接,左右沟通,听取各主体意见和想法,特别是要综合考量农户这个弱势群体在农地信托化中存在的顾虑,剖析路径依赖的原因,找准农地信托化的痛点。针对痛点,着眼于防、立足于帮,对返贫设立事前预警指标,通过优化运行模式实现及时帮扶,脱贫后继续抓紧抓实挂牌督战进行跟踪反馈。另外,为了吸引社会资本通过慈善信托嵌入农地信托化,可以先行导入政府财政资金,为农地信托化铺就前期基础设施,为运行框架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3.鼓励信托公司发力扶贫类慈善信托的品牌化建设。在提倡信托公司突破同质化发展积极创新的过程中,可以鼓励信托公司真正专注某一领域的慈善信托,如扶贫类慈善信托,让信托公司走专业化特色发展道路。从无所不善带来的博而不专,转向专业信托品牌塑造,凸显专业化优势。根据农地信托化地区的资源禀赋,挖掘具有竞争优势、市场潜力大的农产品作为信托品牌支撑,带动农民实现长效脱贫致富,发挥專业信托品牌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另外,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慈善信托时,可利用慈善名人、社会影响力较高的个人与组织等带来的知名度效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赵建英,薛晓燕.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N].山西日报,2020-06-23:第009版.

[2]陈赤.半是寂寥半澎湃——亲历信托业的低谷与高光时刻[J].中国金融,2019(14):21.

[3]中国信托业协会.中国信托业社会责任报告(2018-2019)[R].中国信托业协会网,2019-09-26:95.

[4]中国慈善联合会.中国慈善联合会发布《2019年中国慈善信托发展报告》[EB/OL].中国慈善联合会网,2020-01-14.

[5]樊融杰.发挥慈善信托在扶贫领域的优势[N].中国银行保险报,2020-06-18:第005版.

[6]新华社.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7-10-27.

[7]蒲坚.解放土地——新一轮土地信托化改革[M].中信出版社,2014:213.

[8]王东京.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需建立长效机制[N].经济日报,2020-07-09:第011版.

[9]邢成.打造中国特色信托文化[N].中国银行保险报,2020-04-07:第007版.

[10]中国信托业协会.信托公司信托文化建设指引[EB/OL].中国信托业协会网,2020-06-30.

[11]陈赤.浮生之根——经济学博士的《论语》笔记[M].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289.

[12]邢成,王楠.新冠疫情下慈善信托的功能构建[J].中国金融,2020(7):35.

Research on social capital’s involvement in rural land trust to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aritable trust

Guan Yanfang Liu Ying

Abstract:As the second largest sub industry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the trust industry has the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to promote and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rural land trust and charitable trust becoming an important produc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is paper uses innovative thinking to construct a framework of social capital intervention in rural land tru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aritable trust, and organically combines farmland trust with charitable trust to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fter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operation framework has the advantages of precision, diversity, long-term blood production, transparency and efficiency. Finally,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peration framework are put forward: promoting the culture of charitable trust by multi-point and multi-faceted strategies; providing support for professionals with equal emphasis on quality and knowledge; allowing to refine management and increase dynamic supervision; breaking through homogenization to find out the pain points and developing brand construction.

Key Words:Charitable trust; Social capital; Farmland Trust; Poverty alleviation

(作者單位:吉林师范大学经法学院)

责任编辑:李政

3966501908230

猜你喜欢
社会资本脱贫攻坚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