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西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分析

2022-03-16 10:17阎亭廷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2年1期
关键词:铁岭县蓄水池项目区

阎亭廷

(铁岭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铁岭 112608)

0 引言

根据国家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铁岭县属于东北漫川漫岗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公报显示,铁岭县土地总面积的20.38%已经受到侵蚀,土壤侵蚀面积达458.42 km2,其中48.05%侵蚀强度达到中度及以上侵蚀。

1 研究区概况

1.1 基本情况

岭西河小流域位于东经123°52′06.25″~123°52′40.73″,北纬42°4′50.84″~42°5′40.44″,位于铁岭县东部的李千户镇境内,流域面积14.54 km2。

2017年开展了岭西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2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 km2。

1.2 自然概况

项目区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境内山峦起伏,海拔平均在200~300 m,相对高差不大,坡度一般在5°~25°。气候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气候寒冷降水较少,夏季气候温热降水量大,降水分布季节性强,丰水期为7-9 月。项目区土壤类型为棕壤土,土质较好,但土壤养分存在氮、磷和有机质相对缺乏的情况,土壤肥力不足。项目区林草覆盖率70.64%,林地郁闭度在0.70以上,以温带针阔混交林为主,松树、落叶松、刺槐为主要树种,经济林树种主要有榛子、苹果、李子、山杏等。

1.3 社会经济情况

流域总人口2 459 人,人口密度为109 人/km2,劳动力1 40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人均耕地0.17 hm2/人,粮食总产量0.37 万t,农业人均粮食1 500 kg,农民人均纯收入12 500元。项目区内生产以农业、养殖业为主。

1.4 土地利用现状

流域土地总面积1 454 hm2,其中耕地406.32 hm2、园地6.30 hm2、林地905.69 hm2、草地115.07 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62 hm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5.92 hm2、其他土地3.08 hm2,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7.94%、0.43%、62.29%、7.91%、0.11%、1.09%和0.21%。项目区内荒山荒坡较多,蓄水能力和保土能力较弱,需要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1.5 水土流失情况

项目区属于南部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力侵蚀是项目区的主要水土流失侵蚀类型,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35.90%,侵蚀面积达5.22 km2。从侵蚀强度来看,主要为轻度侵蚀,平均侵蚀模数为2 210 t/(km2.a)。

2 典型治理措施分析

2.1 总体布置

措施布置遵循的具体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充分考虑项目区实际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等因素,布设工程措施;二是统筹经济发展,措施布置要集中,达到规模治理;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四是布局合理,科学设计,利于施工与管理。

根据总体布置原则,采取工程和林草措施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布设水土保持措施。对于疏林地,采取封育治理措施,设置围栏和宣传牌,严格禁止人、畜进入,破坏林草;对于荒山,进行整地工程,种植经果林;对坡耕地(坡度5°~10°),进行保土耕作。

2.2 措施设计与效果分析

2.2.1 保土耕作

结合流域坡耕地的地形、土壤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保土耕作措施,用机械沿等高线上下结合翻土,作成水平犁沟,沟深0.20 m,上口宽0.40 m。保土耕作的实施提高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同时增加土壤抗蚀性能。

2.2.2 作业路

在原有道路基础上,平整场地,铺30 cm砂砾石,推土机推平压实,形成3 m 宽路面。作业路采用散排水,路面由高处向低处设置0.20%横坡。

作业路工程的实施不仅保持了水土,而且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便利,推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2.3 蓄水池

根据项目区现有供水条件和需水情况,结合地块的地形地貌,选择布设位置。池体上口为50 m×30 m,池深3.50 m,总容积4 069 m3;池体底部采用石笼挡墙护脚,高1 m,宽1 m,石笼挡墙方量126 m3;上口四周采用干砌石护坡,边坡比1∶1.25,高3 m;在蓄水池的一侧修建取水清淤步梯;进水口和溢洪口为矩形断面,口宽200 cm,深50 cm。蓄水池采用土工膜进行防渗处理,土工膜上方铺10 cm回填土+10 cm砂砾垫层。蓄水池建成后要在外侧设置2道围栏,围栏上设警示标语:禁止游泳、滑冰等。蓄水池典型设计图如图1、图2。

图1 蓄水池平面图

图2 蓄水池断面图

蓄水池布设在低洼处,利于屯蓄坡面雨水,发展水土保持经济。

2.2.4 林草措施

结合项目区种植业情况,树种选择榛子打造经果林。栽植整地方式为鱼鳞坑整地。鱼鳞坑长径1 m,短径0.60 m,坑深0.60 m,平面呈半圆形。在鱼鳞坑下沿做成高0.30 m,顶宽0.20 m的弧状土埂,土埂土料取于坑内。沿坡面等高线布设鱼鳞坑,坑口呈品字形错开排列。每穴坑内栽植1 株榛子,栽植株行距2 m×2 m。经果林栽植典型设计图见图3。

图3 经果林栽植典型设计图

榛子是当地主要经济作物,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不仅稳定持续的林业环境、营造复层林相、建立稳定的生态体系,同时满足当地群众意愿和市场需求。

2.2.5 封育治理

在封育地块边界,每间隔4 m打入一根混凝土桩,每隔3个混凝土桩桩基采用混凝土加固根部,混凝土桩之间以水平刺线5道、对角线2道进行连接。在明显地块设立宣传牌,将封禁区规则、管护面积、管护人员、监督电话等信息进行公告。

封禁治理采取的辅助措施为设立拦护设施、宣传牌。严禁放牧、割柴、取土、开荒等破坏植被的活动,使林地尽快达到有效的覆盖度,促进植被自然恢复,防止水土流失。

岭西河小流域通过项目的实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 km2,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5.79%;不但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通过强化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生态农业模式,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产生了较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年可拦蓄径流43.31 万m3,年保土0.82 万t,年可增加直接经济效益80.48万元。

3 结语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是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布设适宜的治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水土流失状况,对当地的人居环境、农业发展和经济水平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通过对铁岭县岭西河小流域治理措施的实施表明,将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及封育治理等治理措施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挥流域内水土保持措施的最大效益。

猜你喜欢
铁岭县蓄水池项目区
农业水权分配方法研究
浅谈蓄水池土方填筑施工
Pico便携式浇花器
Aqueducts
铁岭县土壤养分状况浅析
1956—2014年铁岭县地区日照分析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铁岭县加快发展寒富苹果产业
缺水稻田背后的“蓄水池”
辽宁省铁岭县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