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感觉统合训练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2022-03-16 11:03王超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255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感统身体运动

王超(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 255000)

感觉统合训练主要是将大脑神经系统接收到的各种感觉信号进行加工与处理,使大脑中枢神经能够与身体各项机能保持协调性与一致性,进而达到有效支配各种肢体动作的目的。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常常以体能训练为主。这种单一的体育训练模式使学生的大脑中枢神经难以得到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平衡能力都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将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实践教学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学生的身体协调性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合理教学,有效刺激

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无论哪一种训练方式都会给学生们带来感觉刺激,这种刺激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进而使学生的大脑神经得到更多活跃的机会。比如,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每一个肢体动作都会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影响,像触觉、视觉、前庭平衡、本体觉等,因此,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体育内容设置一些针对性的体育活动或者小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与游戏中使大脑的神经系统受到更多的有效刺激,这样才能凸显体育训练的教学成效。

首先,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前庭运动觉锻炼。学生通过对环境空间位置与距离的判断,能够进一步增强身体肌肉的张力,使身体的平衡机能更加完善,最终让神经系统得以协调。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时,学生应当有节奏、有规律地做一些线性运动或者旋转运动,切忌做一些不规则的动作。如果因为运动量不足而影响运动效果,教师应当在原有运动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如摇晃运动、加速度运动等。目前,在体育教学课堂,较为常见的前庭运动项目包括青蛙蹦运动、抱着球走平衡木、俯卧滑滑梯等,这些运动形式对刺激和锻炼学生的前庭觉都将大有帮助。

其次,教师需要加强学生触觉的锻炼。触觉锻炼包括区辨触觉、深度触压、轻触等多种形式。在这些锻炼内容中,轻触能够使学生产生警觉性,而深度触压则具有安抚的效果,因此,在触觉锻炼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锻炼方式。比如,对于触觉反应较为敏感的学生来说,可以采取按压身体、安抚四肢的方法缓解这一类学生的紧张情绪。而对于触觉反应比较迟缓的学生,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抓握类或者触摸类的游戏,如沙地赤脚跳、大球压滚游戏等,通过这一类游戏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使学生中枢神经变得活跃起来,进而能够快速融入体育训练的氛围中。

最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本体觉的锻炼。由于大脑的脑干与本体感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此,通过本体觉的锻炼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与平衡性。而在锻炼学生本体觉时,最为常见的体育运动形式主要是仰卧起坐、翻跟斗等,一般情况下,这一类运动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的力量,同时对学生大脑神经的刺激也会加深。另外,在体育训练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常规性体育运动项目刺激和锻炼学生的本体觉,如乒乓球、袋鼠跳、跳绳等,这些运动形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而且对增强学生体质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二、重视器材,创新玩法

由于体育课堂上的运动器材种类有限,要想融入感觉统合训练项目,教师首先应当增加体育运动器材的种类与数量,进而让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得到充分锻炼。与此同时,针对现有的体育运动器材,教师可以进行二次开发与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运动器材的实用性。在使用这些器材时,教师可以事先网罗一些新颖独特的玩法,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教学情境当中;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学生的大脑感觉神经产生更加强烈的刺激,进而使身体的各项机能得到充分锻炼。比如,以大笼球运动为例。在使用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多种方式开展运动。大笼球一般是直径为60~100cm的充气球,学生可以俯卧在大笼球上进行运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腹部作为一个支点,然后俯卧在大笼球上,目视前方,将头稍稍抬高。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双脚举起来,以配合大笼球的转动。在运动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观察学生身体前后左右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姿势,调整双脚的高度,进而给球体施加更加强烈的重力感。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动作不宜过快,应当利用自己的“巧劲儿”平衡身体,避免从大笼球上面滑落下来,这种感觉统合的训练方式对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性与平衡性起到关键性作用。

三、寓教于乐,科学教学

正如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学生有了趣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大凡人做一件事,要是没有兴味,简直可以说没有结果的。要晓得兴味有了,才可以期必往前进……越发肯往前进,兴味越发浓厚。”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在实践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并利用一些集趣味性与互动性于一身的体育游戏开展教学活动。比如,以“滑板推球”游戏为例。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应当事先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合作小组,每个小组以4人为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首先,学生应当俯卧在滑板上面,然后小组的两名学生代表面对面进行推球与接球,根据推球与接球的次数多少确定最后的优胜小组。通过类似的游戏,学生的背部和颈部肌肉都能得到充分锻炼。而游戏过程中产生的刺激将快速传导至前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大脑神经也将处于异常活跃与兴奋状态。同时,类似于这样的集体游戏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对学生的全方面、全方位发展大有好处。

为了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的,在设计游戏时,教师可以将游戏划分为五种类型,即前庭感游戏、本体感游戏、综合游戏、运动企划游戏、触觉游戏。无论选择哪一类型的游戏,都能够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刺激作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游戏的难度,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投入游戏中。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的游戏项目,并在游戏进行过程中,逐渐增加游戏难度。另外,由于学生的身体适应性以及各项机能都存在明显差异,在设置游戏时,教师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分别设置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游戏项目。比如,平衡台互相扶持、平衡摇晃、跪坐或静坐摇晃等游戏,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游戏任务,教师可以参与其中,与学生打成一片,以此带动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种方法既可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生的大脑神经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也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体育感统,训练融合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学习观念的形成问题,因为一个良好的学习观念,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基于这一思想,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增强体育游戏趣味性的同时,不断对游戏玩法进行创新,以促进良好学习观念的快速形成。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时,应当充分考虑游戏活动的实效性,并结合学生年龄、学习力、领悟力等要素合理选择训练项目。

此外,教师也需要积极地去学习探究、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在经过一系列探究之后,教师会对感统教学有初步的认知,就需要结合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感体能力不足现象设计游戏丰富学生的感统训练,构建一个具有感统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教师还需要注重特色教育资源的挖掘,不断创新,将感统训练与学生的学习充分融合起来。教师可以结合音乐,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感统能力。在这种游戏氛围当中,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感统器材,让学生自行感知、探索游戏中的乐趣。比如,以动物狂欢会为例。学生可以结合每一种小动物的节奏特点,利用各种器械展现动物的动作,以此强化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

为了增强训练效果,在实践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体育教学与感统教学结合起来,以此达到刺激学生感官、增强学生体质的教学目的。尤其在学生参与各种游戏活动时,教师应当时刻观察每一位学生个人表现以及身体状态,并根据学生的反馈结果对训练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以确保体育锻炼与感觉统合训练的融合效果。比如,教师可以事先编制一套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案,方案内容可以涉及个体感觉统合训练或者团体感觉统合训练,通过方案的具体实施,使体育锻炼与感觉统合训练有机地融合到一起。比如,以团体感觉统合训练方案为例。教师可以将“蛙跳”这一训练项目融入体育教学课堂,该项目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使学生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变得张弛有度,也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的大脑神经受到更多有效的刺激。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训练方案,是高效开展各类体育锻炼活动的先决条件,尤其在感觉统合训练与体育教学相容以后,训练方案是否可行将直接关系课堂教学成果,基于此,教师应当做好充分的事前准备工作,在确保方案可行性以及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体育锻炼氛围,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保驾护航。

五、结语

感觉统合训练与体育教学的融合,既符合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因此,在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始终围绕学生的主观意识形态开展教学活动,并利用丰富多样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感统身体运动
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玩具设计研究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把握感统训练黄金期
感统失调是怎么回事
不正经运动范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不可不知的感觉统合能力
身体力“形”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