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教学改革探讨

2022-03-16 14:50时延锋王志峰陈淑芬赵增文王永磊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3期
关键词:水文学排水工程水文

时延锋,王志峰,陈淑芬,赵增文,王永磊

(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课程是我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分为水文学和水文地质学两部分内容,其中水文学主要侧重讲解地表水,包括水文学的一般概念、水文测验、水文统计基本原理与方法、年径流及洪、枯径流分析、降水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及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计算等;而水文地质学则侧重讲解地下水,包括一些地质学基础知识、地下水的形成与循环、地下水的运动及不同地貌区地下水的分布规律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循环、水文现象的特征及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具备应用水文学及水文地质学的知识解决给水排水工程中的问题。但由于课程内容较多,知识点的范围较广,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并且选课人数较多,不能实现小班化教学,因此传统的“满堂灌”授课方式非常不适用于该门课程的教学,仅靠老师课上的讲授很难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里快速并牢固掌握核心知识点,课下想要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来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开阔学生的视野及认知思维,成为本课程教师在教学研究中探索的一个目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教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互联网技术体现了它的绝对优势,极大地推动了“线上教学”的发展[1,3]。线上教学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及与教师沟通;但同时,线上教学不能像线下教学那样,师生面对面,对学习效果的检验方面也相对较弱,因此对于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两者各有各的优缺点。如何将线上教学的优势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现已成为高校教师探索的重点,同样也是“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所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即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育教学充分融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模式要将传统的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形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传统的“灌输—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引导—探究”的学习方式[4-5]。

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并且可以随时与授课教师交流,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来说也能很好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对于传统的备课—上课—备课的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前不仅仅要熟练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点,还要制定详细的课前预习方案、课中检测方式和课后复习巩固方案等,并且要将其上传到相关线上教学平台,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会产生显著的效果。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之路[6]。因此,探索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课程的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深化教学改革。

2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2.1 教材内容繁杂,分配课时较少

本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课程所选教材分为两本,分别是由黄廷林、马学尼主编的《水文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和刘兆昌、李广贺、朱琨主编的《供水水文地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8]。每本教材的章节内容很多,但由于培养方案的总学分有限,分配给该课程的课时却相当有限,因此学生容易感到课程进展过快,知识掌握不牢。

2.2 课程内容相对抽象,教学手段单一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课程本身较为抽象,涉及大量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比较枯燥,缺乏学习的兴趣。同时,目前的教学手段相对单一,主要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利用教材和PPT,以老师上课教授为主,并且由于时间有限,通常教师的讲课速度很快,这样留给学生练习和思考的时间就很少了,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3 实践教学环节缺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课程来说,同样适用,通过实践教学才能更好地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尤其是“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9],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具备应用水文学及水文地质学的知识解决给水排水工程中问题的能力。但就目前本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仅给本课程安排了理论教学,并未具体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导致学生虽然最终可以顺利通过课程考试,但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感觉无从下手,缺乏实践应用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4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和成绩构成基本和其他课程一样,考核形式是闭卷考试,最终的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其余30%的成绩为平时成绩和考勤情况,而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课下自主学习等关注的较少。

因此,为了提高“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综合性创新型人才,急需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进考核方式,完善考核评价体制。

3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教学改革措施

3.1 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目前,线上教学平台有很多,如雨课堂、智慧树、爱课堂、QQ群、微信群等,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平台将学生课下的学习活动和教师课上的教学衔接起来。以“雨课堂”为例[10],课前,教师将课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电子教材等上传到雨课堂,以供学生提前预习,并且可以利用课前小测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上课时,学生通过扫码进入课堂,节省了传统点名签到的时间,学生根据各自的预习情况使听课更有针对性,并且可以通过设置随堂小练来随时检验学生的听课情况,雨课堂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点名方式,并且学生可以通过弹幕等方式与教师实时交流,教师也可以通过“发红包”等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课堂上的课件都可以在雨课堂中保存,方便学生课后随时翻看,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前、课中的测试题情况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巩固和复习。雨课堂可以对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的所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教师则可以根据大数据准确、方便地分析和评价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测验等,实现学生课程的全过程评价。

3.2 教学内容改革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充分了解本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提出合理的学习期望。通过对该课程的全面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其次要将授课内容加以提练。并且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以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较为形象的展示,让学生有更深入的认识。针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授课课时的限制,可以在保证整个知识体系完整的前提下,凝练授课内容,突出重点,尝试以“专题”的形式实施“精小化”教学,加强教学内容的凝练及与专业的融合。

3.3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由于“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课程是一种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因此考虑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如果不能单独开设实践教学,可以考虑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进行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实习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巩固学习理论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好基础。

3.4 完善学生考核评价体制

打破传统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的考核评价体制,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考核。在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前提下,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要加入考核体系中,适当减少期末成绩的比重,增加过程化考核比重,构建更加系统、科学的考评体系。因此考虑本课程最终的成绩可以由期末成绩、实践环节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60%、15%和25%。最后的期末考试不仅包括传统的选择、判断、填空、问答及计算等题目,还要有部分分析及论述等主观题,这样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开阔学生的思维;实践环节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表现及最终的实践报告给分;平时成绩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考勤和作业,同时要将学生线上预习、课中测验和课后复习等表现加入其中。新的考核评价体制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过程化考核,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4 结语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结合其特点,基于以学生为主体、师生高效互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制定新的考核评价体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水文学排水工程水文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水文
水文水资源管理
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关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的思考
水文
简述现代水文学的现状及展望
泾河中游龙山文化晚期特大洪水水文学研究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