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精神的历史演进、时代价值与现实路径

2022-03-16 23:12韩秀婷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红色精神时代

韩秀婷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艰苦奋斗精神形成于建党初期,贯穿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整个时期,是百年大党不懈奋斗史的具体表征,是国家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和重要精神力量,是党留给我们的宝贵红色基因。不同时期,艰苦奋斗精神内涵不同,因此,有必要梳理艰苦奋斗精神的历史演进。在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品德素养。但是,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养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多举措探赜破解之道。

一、艰苦奋斗精神之历史演进

艰苦奋斗精神属于历史范畴,具有变迁性,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环境下,艰苦奋斗精神有不同的内涵[1]。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

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28年,最终推翻了封建主义,赶走了帝国主义,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艰苦奋斗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办苏维埃大学、中国工农红军大学、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等,因当时条件简陋,学员省吃俭用、勤劳节俭、克服困难。第二,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异常严峻的革命形势,毛泽东强调:“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2];1939年5月,在延安召开的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毛泽东提出:“这些青年(参加五四运动的)是革命的先锋队,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独立、自由、幸福,进行了那样的斗争,英勇得很……中国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3]。第三,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环境仍然艰苦。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3]1439。

这个时期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主要表现为坚定革命信念、勤俭节约、顽强毅力、不怕吃苦、排除万难、无私奉献、不畏牺牲的精神。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

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经29年。在这一时期,艰苦奋斗精神得到了继承、弘扬和深化发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用毕生的信念和行动践行着艰苦奋斗精神。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中国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毛泽东同志多次提醒全党同志牢记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1951年毛泽东提出“三反”运动,即“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反对铺张浪费。面对新中国贫穷的境况,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这种状态,全靠青年和全体人民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4]1956年,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4]162。

本阶段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侧重铁人精神、克服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忘我精神、吃苦再前、享受再后、勤俭治国等特征。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是指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艰苦奋斗的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大力发展生产力。1989年邓小平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5]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江泽民多次强调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江泽民总书记在1991年9月21日视察西柏坡时强调,“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江泽民也数次强调,要“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6]。要推进艰苦奋斗教育制度化、常态化的科学化发展。胡锦涛同志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他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7]。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为青年学子指明了发展方向。

这个时期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囊括着不骄不躁、谦虚谨慎、永续奋斗等内容。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艰苦奋斗精神

2017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研判,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情党情,庚续倡导艰苦奋斗,在对历代领导人艰苦奋斗思想继承与延续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地形成了其独具匠心的艰苦奋斗思想。习近平尤其关注青年艰苦奋斗精神,不同场合多次寄语青年要艰苦奋斗,形成了内涵丰富和意蕴深刻的关于青年艰苦奋斗的重要论述。2013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回信:“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2014年5月,给河北保定学院回信“好儿女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2018年4月30日,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回信:“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希望你们在各自岗位上继续拼搏、再创佳绩,用你们的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2019年6月18日,给北京体育大学回信:“新时代的中国,更需要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2020年3月15日,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党员接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希望你们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2020年6月27日,给复旦大学回信:“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2020年7月7日,给中国石油大学回信:“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矢志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论述既有理论深度又有情感温度,这无疑是引导新时代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艰苦奋斗观的行动指南。

新时代习近平艰苦奋斗精神可概括为:崇尚节约、克勤克俭,求真务实、实干兴邦,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奋勇前进、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二、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价值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8]。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的逐步丰富,部分青年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缺失。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艰苦奋斗精神不仅不能减弱,而且还要加强,这是实现中国梦、擘画新蓝图、扬帆新征程、展现新作为的必然要求。

(一)有助于应对国际复杂环境

俗话说,“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我们中华民族正处于风华正茂,意气风华的快速发展时期,在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处于历史上的好时代,但越是关键时期,越要谨小慎微,防患于未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外部环境的变幻莫测,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增强,需要准确把握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如西方国家通过网络无孔不入、见缝插针、笑里藏刀地输入西方价值观,妄想削弱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动摇青年学子的理想信念,侵蚀青年的奋斗精神等,这些问题都是亟需回应的重大风险和挑战。奋斗精神集萃了中国百年大党的精髓,为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艰苦奋斗精神对有效化解各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青年作为祖国的希望,应该以艰苦奋斗精神为底色,以积极姿态和实践回应化解外来的风险和挑战。

(二)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一蹴而就、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它正处于一个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阶段,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国56个民族团结一心、努力奋斗。青年学生恰逢其时,责任在肩,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和主体力量。这就需要激发青年学生发扬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以昂扬向上的奋斗状态投入到新时代的各项建设事业中去。青年学生的“人生发展黄金期与民族复兴关键期历史性地叠合在一起”,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人生最好的发展阶段,怀揣着不同的梦想,身上镌刻着特有的时代烙印,培养青年一代的奋斗精神,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是必须之路。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奋斗精神的支撑。

(三)有助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青年学生出生于国泰民安、经济富裕、信息化的时代,个性张扬、开放自由。从总体上看,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好的,思想主流呈稳定健康向上态势。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高校有一部分青年学生节俭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缺失。抱着“佛系”“得过且过”的心态昏昏度日,甚至部分青年学生认为艰苦奋斗已无必要,在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力争上游、顽强拼搏、勇于攀登的奋斗精神;在生活上,讲究吃穿、注重享受,送饭到床,看重牌子、攀比成风,过度消费;在就业上,高眼光和低能力的矛盾凸显,缺乏正确的就业观。诚然,造成青年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原因,也有个人自身的原因,还有高期待性与骨感现实的落差消解奋斗信念、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偏差蚕噬奋斗动力、就业期待与社会需求的张力稀释奋斗意识等原因。无论从个人成长成才看,还是从肩负的时代使命角度看,艰苦奋斗精神都是青年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因此加强青年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培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现意义。

三、新时代培育青年学子艰苦奋斗精神的现实路径

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独立自强、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撑,也是个人成长发展的精神引擎,青春最亮丽的风景。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如何赓续奋斗精神,助力中华民族复兴的实现是对我们这一代人的重要挑战和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9]“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10]

(一)在思政课教学中培育艰苦奋斗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主渠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课堂教学。深入挖掘思政课程中艰苦奋斗精神元素,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在培育青年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作用。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贴近青年学生思想和生活的入门课程,其中第一章“人的青春之问”中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创造有意义的人生,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以及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等内容都囊括了艰苦奋斗精神的因子,是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很好的养料。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囊括着艰苦奋斗精神在不同时期的特质内涵,教师要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给学生讲深、讲透、讲活,让其入脑入耳入心。第二,专题教学。遵循思政课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贴近青年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设计艰苦奋斗精神专题教学,凸显艰苦奋斗精神的传承性、时代性、形象性、具体性、科学性。如感悟英雄奋斗故事,勇做时代奋斗者,让艰苦奋斗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青年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现状调研等。第三,实践教学。根据思政课教学大纲要求,设计艰苦奋斗精神课内实践教学。围绕艰苦奋斗精神的核心要义,开展体验式实践教学、问题研讨实践教学、发展感悟实践教学、辩论实践教学等,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敢于面对逆境、挫折的勇气。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形成价值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艰苦奋斗精神侵入青年学生的骨髓,融入血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使艰苦奋斗精神逐渐内化为学生的个人素质及价值追求。另外,在思政课教学中培育艰苦奋斗精神要遵循理论性与实践性、主体性和主导性、显性与隐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

(二)在红色网络矩阵中培育艰苦奋斗精神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离不开的重要工具之一。由于网络信息的便捷性、时效性、虚拟性、多样性等特点,信息技术已成为青年学生最喜欢的学习工具。那么,结合学生诉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自身优势,网络已成为新时代培育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必然选择。第一,建设艰苦奋斗精神教育主题网站。创新网站形式,建立青年学生喜欢的、符合时代特点的网站,内容包括互动、点赞、打call,集文字、声音、图像为一体的交互式、立体化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平台。第二,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中设置艰苦奋斗精神专栏。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面向所有授课学生,具有覆盖面广、点击率高的特点,让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处处充满艰苦奋斗精神的元素。第三,寻求艰苦奋斗精神自媒体的宣传新模式。自媒体所具有的“无中心化、交互强、短平快、有趣性、新颖性、便捷性”等特点吸引着青年学生的眼球,同时也为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可有效提高艰苦奋斗精神的合力、渗透力、亲和力。同时我们也应规避自媒体带来的负面作用,形成“官民合一”的自媒体舆论场、建立管理监控体系、构建“网上网下”联动的自媒体舆情应急处置机制。

(三)在实践活动中培育艰苦奋斗精神

实干兴邦是实践的最好诠释,“撸起袖子加油干”是实践的时代号角,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培育和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根本在于身体力行。青年学生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学生勤工助学活动、青年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等,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为提升艰苦奋斗精神实践活动的效果,需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搭建社会实践平台。依托社会力量,搭建多渠道、高层次的校内外社会实践平台。平台应从顶层设计、目标制定、内容框架等方面凸显奋斗精神。比如开展与全国劳模面对面、优秀企业家面对面等活动,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奋斗意识和奋斗观。第二,实践活动内容要体现时代性。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决定最终的效果,一是实践活动要与时俱进,契合时代性;二是实践活动要关涉青年学生的诉求,与他们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三是实践活动主题凸显奋斗精神,比如结合学生专业举办的各类竞赛活动,口腔雕刻技能比赛、影像技术比赛等,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奋斗的力量。第三,制定并完善实践活动制度。制度是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让实践活动更加规范有序,方向更加明确。一是以艰苦奋斗精神为核心,出台实践活动的指导细则,包括实践方案、具体实践流程,各个环节的衔接等;二是明确实践活动的学分,为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遵循国家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科学的学分管理制;三是构建科学的考核制度,建立全面化、过程化、层次化的考核制度,提升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领悟艰苦奋斗精神的实质与精髓,做到知行合一。

(四)在地方红色基因传承中培育艰苦奋斗精神

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的精髓和内核因子,具有穿越时空的影响力。习近平曾多次提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尤其在建党百年之际,在红色基因传承中培育艰苦奋斗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革命史是一场实实在在的奋斗史,有很多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大批英模人物,形成了当地红色基因,将革命前辈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畏艰难、百折不挠、奋斗不息的艰苦奋斗精神永远传承。第一,开设红色课程。2019年如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聊城红色记忆”选修课程,该课程以聊城地方英模人物为主线,以红色故事为载体,通过立体化的人物、感人的故事,增强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认同感。第二,依托校内外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研学。如聊城职业依托校内的鲁西“四史”教育体验馆、长征路,校外的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赵以政烈士墓、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等开展红色研学,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感受着赵以政生前留下的“爱国本无罪,革命岂无辜。死刑何所惧,我径向天呼!”诗句的激人奋进,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对艰苦奋斗精神的共鸣与认同。第三,品读地方红色经典书籍。如可以在校党委的统一安排下,依托红色社团,以红色经典朗诵、红色经典故事、红色家书大赛等系列红色活动为载体,建立多维度红色经典阅读平台,激发学生红色阅读的兴趣,提升红色经典阅读的质量和效果。青年学生通过阅读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红色经典,感受党的浴血奋战和艰难历程,从红色经典中汲取奋进力量。

猜你喜欢
红色精神时代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追忆红色浪漫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