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译林牛津版高中英语教材拓展阅读中文学作品的语篇教学探索

2022-03-17 00:50苏建玉
校园英语·中旬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学阅读语篇分析阅读教学

摘 要:新译林牛津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拓展阅读加入了文学阅读,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与文化素养,学会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体会其中的情感态度。学生有效地解析和鉴赏语篇,有助于他们在语言运用中产出个性化言语,表达个人见解和情感。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学阅读;语篇分析;语言能力素养

作者简介:苏建玉(1987.07.04-),女,汉族,江苏常熟人,江苏省常熟中学,中学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学。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处理反馈信息等。这一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而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进行恰当指导。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开展有效地教学活动,同时也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英语文学作品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重要介质,培养学生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的习惯是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笔者所上的一节公开课来源于新译林牛津版高中英语必修一中的Extended Reading。故事围绕一个移民到美国的家庭展开,为了对抗生活中的大小挑战,一家人团结一致,积极向上。充满生活智慧、擅长引导孩子成长的母亲,编造了一个家里有银行账户的谎言,使孩子们在面对艰难生活的过程中,仍然充满了勇气与决心。文学阅读本身就意味着学生英语学习渠道的拓展。较之一些相对简单的实用文体类阅读,文学阅读,尤其是小说阅读,其鲜活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更能激发学生的全情投入,而其高度凝练而又极具多义性、暗示性和象征性的语言也更具认知挑战性。故笔者围绕故事的主旨去展开教学。这个银行账户对于这家人的意义非同寻常,引导学生挖掘文本,进行语篇分析,提高思维品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的能力。这个故事的主题意义是让学生理解妈妈对于孩子的爱,明白银行账户所代表的意义是家庭中最可贵的团结与充满希望。在探索主题意义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增强文化意识。

二、教学过程

读,既是语言学习的目的,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而阅读能力本身也是语言学习能力的重要表征。新课标指出,“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笔者在2020年9月17日,来到太仓明德高中,就新译林牛津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二单元Extended Reading上了一节公开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三个教学目标在一开始便呈现给学生,第一个目标是“Understand how to read a short story and explore the meaning of the details in it”,第二个目标是“Explore the theme of the story and express your opinions ”,第三个目标是“Learn how to write a short story skillfully”。接下去的课堂教学内容紧紧围绕三个教学目标展开,把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

Step One: Lead in

What is a bank account? Do you have a bank account?

What is the money in the bank account probably used for?

When you earn the money in the future, will you spend all your salary or try to save some money?

在引入部分,笔者先问学生是否有银行账户,并问他们收到红包里的钱去哪里了,调动他们已有的认知,激发他们对于银行中存款使用情况的想象。但是,不少学生并没有银行账户,存钱储蓄的意识其实不是很强,为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存钱对于生活的重要性,笔者编了一个故事。用小故事,让学生明白生活中收支的重要性,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课本中的故事,出自作家Kathryn Forbes的小说中。

Step Two: Read the whole passage and finish the following tasks.

1.What's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2. How many characters are there in the story? Who are they?

3. Did Mama actually have a bank account?

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根据文章中第十五段的提示,按照时间线,把文章分成了两部分,并让学生明白小说中flashback的写作手法。第一部分是发生在20年前的事,第二部分是去年母亲和主人公之间的对话。从文学阅读的特点出发,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角色,背景。在找文章有多少人物角色的过程中,细节阅读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第三个问题,几个学生的回答是“妈妈是有银行账户的”。而实际上这个银行账户是妈妈编造出来的。学生没有回答出来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学生们一步步分析文本,进行语篇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首先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表层理解,瀏览和捕捉重要线索,然后再对篇章进行深层理解。

Step Three: Read paragraph one to five and find out :

1.What did they do every Saturday night?

2. How did they feel when Mama was making the budget?

We would watch with              interest. At last, Papa would ask, “Is that all?” And when Mama              , we could               a little. Mama would look up and              , “Good. We do not have to go to the Bank.” We were so               of Mama's Bank Account. It gave us such a              ,               feeling.

3.What kind of family do they probably belong to?

A. The upper class family  B. The middle class family

C. The immigrant family

笔者把第一部分的两个场景分开处理,第一个场景是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边进行家庭预算的讨论,第二个场景是哥哥要上高中,而学费凑不够时家人开始出谋划策。围绕着家人们讨论家庭预算的场景,问题也被提出来:How did they feel about the bank account? Why? 学生能从文章中找到答案,从一开始的anxious到后来的relaxed。“They were so proud of it. It gave them such a warm, secure feeling. Why did they feel secure? Because they thought plenty of money existed for them in the bank. ”

对于第1段到第5段的处理,笔者采取的是填空和设问的方式,带着学生梳理了前五段给出的信息。爸爸挣钱不多,妈妈通过制订预算的方法,带着一家人熬过挣扎的日子。关于背景的问题“What kind of family do they probably belong to?”,学生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能很快回答出来“这是一个移民家庭”。以上对第一个场景细节描述的文本解读,可以让学生理解故事的背景,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Step Four: Read paragraph six to fourte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What problem did the family encounter?

2.What was the “Little Bank” used for?

3. Was there enough money in the box?

4. How did they handle this crisis?

对于第6段到第14段,笔者循循善诱,从哥哥遇到的困境,到家人们出去打工解决危机,让学生理出这一家人在面对困难时独有的处理方式——通过互相鼓励、提供帮助来克服困难。在分析、综合、推理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这一家人有一个装着钱的小盒子,作为应对困难时的紧急措施。当小盒子里的钱不够时,照理可以去银行把存款取出来,但是妈妈还是提醒他们,大家不要动用银行账户里的钱。在11段,笔者捕捉到妈妈的细节动作“Mama reached out across the table and touched Papa's arm”,从而引导学生从细节处掌握人物的内心活动。对“Mama was               to Papa's sacrifice”,学生给出答案grateful。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尽一致,想象力也有有强弱,在文学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对语篇细节的理解。文学本身就是一个想象的世界,唤醒和打动是文学的基本功能。文学是文学家用语言文字构建的一个虚拟空间,文学作品中丰富的语用含义、预设信息、主体化描述等使得读者时刻处于虚拟世界的心理构建以及角色心理的解读之中,长期进行这样的心理模拟将有助于提高人的共情能力、推理能力等。故事的人物关系与冲突,事件的因果关系与发展,重要角色的性格与演变等,读者通过阅读会有所了解。读者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其联想、推理、辨析、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无痕却有效的训练与提高。

第13段和第14段,又回到了家庭中的struggles和dreams上。针对“We all felt very               because we did not have to go downtown and draw money out of Mama's Bank Account”,不少学生可以说出答案是“good”。针对“Having the Bank Account, they were not               of the difficulties”,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可以回答出“afraid”。这一家人把存钱当成是他们共同的梦想、希望,有了这样的希望,才使得他们经受住一次次生活带给他们的考验。到这里,关于银行账户的象征意义,学生能够用英语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化观点了。What did the Bank Account mean to them? 银行账户给这家人带来了安全感、梦想、希望,也给他们带来了勇气和动机。在这一部分,笔者旨在引导学生关注银行账户的象征意义上,通過预测和设问帮助学生理解语篇的意义,辨别出语篇隐含的主旨。

小说中出现如symbolism、foreshadowing的例子时,向学生点明,并不断引导学生去运用。设计一些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有助于挖掘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抓住小说的主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语篇的风格是比较明显的。

Step Five: Read paragraph sixteen to twenty-two.

1.Why did the writer give the first salary to Mama?

2. Did Mama have a bank account?

3. How did I feel at the truth?

文章的第二部分也是故事的高潮。当主人公把第一笔薪水给妈妈的时候,妈妈告诉她,根本不存在银行账户。Why did the writer give the first salary to Mama? 因为主人公对妈妈感到很感恩,已经养成了要存钱的习惯。妈妈的价值观也在此被揭示:“It's not good for little ones to be afraid to not feel secure.”在揭示了故事的结尾后,再让学生思考一下:为什么之前家庭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妈妈总是提醒他们不要去银行?就是因为这个银行账户是不存在的。但是妈妈的这种做法,不但让学生们学会想办法解决问题,更增加了他们的信心,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位充满智慧充满爱的妈妈。此处,作者使用了foreshadowing的写作手法,让故事前后呼应。

Step Six: Discussion

1. What kind of mother was Mama?

2. What kind of people would these children grow into?

3.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is family?

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语篇的使用风格是比较明显的。“故事的开头部分往往对时间、地点、人物等方面作出交代,中间部分主要是描述故事的发展,结尾是描写人物和事态的结局或给人的启示。”在进行了足够的输入准备后,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也可以进行一些输出、表达。在掌握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后,学生可以展开评价性理解,这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笔者设计成小组活动,小组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并由小组长作为代表说出本小组的答案。学生们不仅对故事的反转感到意外,也明白了妈妈价值观的可贵之处。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是却用一个虚假的银行账户,给孩子们带来了希望。银行账户里的钱不断变多,就是一家人奋斗的动力。在这个奋斗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学会了吃苦耐劳、互相帮助,学会了节省每一分赚钱的钱。

三、教学反思

教研员在本节课后进行了评课,给出了宝贵的建议。教研员指出,拓展阅读是该单元主题意义的扩展和延伸,因而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发生迁移和创作,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但建议不以显性的作品分析为重点,贵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感悟和欣赏作品中的美和真。教师应该在调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創设情境,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在探究语篇主题意义的各种语言活动中进行更深远的探索。

优秀文学作品的语言必然具有形象可感性、情感性、多义性,富含隐喻、暗示和象征等手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语篇分析手段,引导学生从语境、信息、结构等层面分析文化,解读文本,从而提高自身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语言知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语言运用能力必须是整合性能力,整合的导向在于意义,也就是语篇的主题意义的建设。整合性运用语言知识至少需要思维的参与。”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解析和鉴赏语言的方法,从而提高了语言理解能力,并做到用英语思维进行产出,提高文化意识,创新地使用语言,表达个人见解和情感,深层领悟语篇的文化内涵。“语言能力素养的发展不仅仅涉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发展,还涉及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养成。”笔者相信,在读完整个故事后,学生不但可以获得语篇阅读的新策略、新技能,还能够从这一家人身上学到很多优秀品质,更新认知结构,明白自己在家庭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促进学生品格和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梅德明,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507500589216

猜你喜欢
文学阅读语篇分析阅读教学
高三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探究
论广告语篇的体裁互文性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以文学阅读为载体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
中美领导人演讲语篇对比分析
得法于课内,施法于课外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