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对经济建设的消极影响及引导对策

2022-03-17 18:18蔡文静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消极影响对策大学生

摘要:网络民族主义作为民族主义的新表现形式,呈现出理性与非理性两种样态,具有大众化与体制外并行、理性与非理性并存、广泛性与互动性同在等特征。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容易受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中的非理性因素影响,应采取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理性对待各种文化等措施,实现对大学生思想的有效引导,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民族主义;大学生;消极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7.067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民族主义演变出新表现形式——网络民族主义。拥有便捷上网条件和较高知识水平的大学生在把网络作为表达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探讨强国之路的重要场所的同时,也难免会受到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冲击。而当代大学生作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肩负着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责任。因此,理性审视网络民族主义思潮,深入探析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引导对策,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

1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理性审视

1.1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基本内涵

要理解网络民族主义,首先要搞清什么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社会思潮。随着中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民族主义以网络为载体,实现了网络与民族主义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网络民族主义这一新形式。2003年《国际先驱导报》报道中使用“网络民族主义”被学术界公认为“网络民族主义”的首次提出。目前关于网络民族主义的概念,学术界众说纷纭,尚未形成一个明确的定义。尽管学者对网络民族主义的观点各不相同,但他们普遍认同网络民族主义是网络与民族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民族主义在互联网时代的最新表现。

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可分为理性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和极端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两种基本样态。理性网络民族主义表现为在网络媒体中对于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蒙受损害的事件时,能够坚定立场,理性地表达个人的观点。理性网络民族主义者始终以和平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理性看待别国与我国的关系,理性地表达个人观点。而极端网络民族主义表现为在面对民族主义事件时,不经过冷静思考,单凭个人主观意志揣测问题,非理性地发表极端言论。极端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左倾网络民族主义,即面对民族主义事件在网络媒体中片面强调本民族利益至上,为了追求本民族利益,不顾及其他民族的利益;另一种是右倾网络民族主义,即网络民族虚无主义,对西方文化持全面肯定态度,认为中国文化不如西方文化优秀,坚持全盘西化的观点。

1.2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

网络与民族主义的有机结合使得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一定程度上具有了与传统民族主义思潮不同的特点:

第一,从网络民族主义参与者的数量与身份来看,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具有大众化和体制外的特点。由于网络社会的开放性,社会民众尤其是话语权不足的弱势群体逐渐将网络媒体视为他们发表对于社会事件、政府政策的观点以及维护个人利益的唯一平台,网络社会的虚拟性特点也有利于隐藏个人身份信息,便于畅所欲言。网民在网络虚拟符号的掩盖下,充分表达个人的看法,深刻影响着政府的决策过程以及社会舆论的走向,使得网络民族主义呈现出体制外的特征。

第二,从网络民族主义者的语言表达上来看,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具有理性与非理性的特点。一方面,某些政府官员、学者对网络民族主义的研究有逻辑严谨、观点深刻,网民在阅读他们的文章后,受其影响,面对民族主义事件时,能够理性思考,合理表达个人观点。另一方面,网络本身的虚拟性使得网络成为这些极端民族主义者的“保护伞”。网络为极端民族主义者提供了肆意宣泄情感的场所,他们片面了解某一民族主义事件后,在网络中随意发表极具暴力或带有极端狭隘民族色彩的非理性言论。

第三,从网络民族主义的传播与交流来看,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具有广泛性与互动性的特点。一方面,人们通过新闻媒介获取信息,網络媒体作为新闻媒介中传播效率最高的工具,不受国家、地区等空间的限制,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传播大量信息,扩大了网络民族主义的传播范围。另一方面,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的兴起,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变革,使得信息的传播从单向传输发展为双向交流,再到即刻互动。网民即使远隔万里,也能即刻交流有关网络民族主义事件或问题的看法。

2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消极影响

2.1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冲击大学生思想观念

网络民族主义参与者身份的复杂性,决定了网络民族主义言行的不可控性。某些极端网络民族主义者不遵守社会规章制度凭借网络的隐匿性,打着维护国家利益的旗号,大放厥词,借机表达对现实社会秩序和政治体制的不满。他们有些作践历史,有些嘲讽神圣,有些拒绝承担政治责任。种种不良言论的传播导致网络民族主义的信息良莠掺杂。大学生正处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时期,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但未完全定型。由于他们缺少社会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面对鱼龙混杂的海量信息,难以做出理性判断,无法有选择地接收正确的信息,从而导致思想观念的错乱,阻碍了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2.2极端偏激情绪引发大学生非理性行为

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逐步提升的现状下,某些极端网络民族主义者的民族情绪变得越发盲目、自大,对涉及国家利益的事件,无法冷静、理性地面对。而非理性的思想一旦成为社会舆论的主导风向,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决策过程。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容易受网络中的这些极端狂徒的言论及行为的影响,产生唯本民族利益至上、孤立排外的民族主义倾向。部分大学生遇到涉及国家、民族利益的事件时,尽管本着“爱国”的出发点,却因无法冷静思考,变得更加冲动,急于宣泄极端网络民族主义情绪,表达自己不恰当的政治观点、政治立场,批判现有政治制度和政府政策,做出不利于国家、社会的行为。

2.3网络民族虚无主义诱发大学生消极心态

右倾网络民族主义即网络民族虚无主义常常打着爱国的旗号出现,具有很强迷惑性。部分民族虚无主义的支持者和拥护者借助网络,传播“西方文化中心论”以及“全盘西化”的有关言论,贬低自己国家的各项制度,推崇一切以西方价值为准则。在右倾网络民族主义的影响下,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也产生了“一切还是西方好”的观点。他们以西方文化为荣,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心不足,缺乏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心,缺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漠视一切。大学生的民族虚无主义心态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国家、社会的长期发展。

3消解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负面影响的引导对策

3.1加强信息监管,营造和谐清朗的网络舆论环境

消解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重中之重在于加强网络媒体信息的过滤,做好网上的信息引导工作,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加强信息俭观,首先,要建立健全有关网络民族主义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民族主义的法制建设。既要充分保证网民能够平等参与民族主义事件的讨论、自由发表民族主义看法,也要对恶意操控网络舆论,诱发人们非理性情绪的媒体、用户,采取相对应的惩罚措施进行约束。其次,要建立完备的网络媒体信息的过滤体系。当代网络媒体充斥着大量信息,其中包括很多非理性网络民族主义的观点、新闻。为了避免大学生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误导,要加强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网络媒体中的信息的过滤。国家相关部门要长期监督在这些网络媒体上发布的民族主义的内容,新闻媒体行业积极辅助,加强自身管理,承担起把关人的职责。在网络媒体及用户发布有关内容时,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初步过滤片面、不实的信息,同时组织安排相关专业人员,对难以界定的内容进一步筛选、过滤,最大程度上保证有关民族主义事件的内容正确性,避免大学生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他们的爱国热情。

3.2重视价值引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观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精神向导。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切实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一方面,国家要进一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网络社会的方方面面。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国家应该要利用好网络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例如,可以通过利用官方公众号、官方微博、主题教育网站等各类平台,以国家重要历史事件为案例,开展网上交流研讨等活动,让大学生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激发理性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高校要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推动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创新多种渠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理性爱国主义情感。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作为显性教育,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结合中国国情及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当今时事热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社会的发展进步与个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其次,高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种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弥补思政课程显性教育的局限。各个专业课老师可以将自己正确的价值观、理性爱国情感融入课程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让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产生理性爱国主义情感,在网络民族主义思潮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人云亦云。

3.3坚定文化自信,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各种文化

当前,大学生正处于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环境中,各种文化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各种文化,做到理性对待。一方面,帮助大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让他们发自内心地认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避免大学生产生民族虚无主义心态的前提。要重视大学生学习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本民族的历史,让大学生从心底产生真正的认同,激发大学生对本民族的信心与认同感,帮助大学生自觉抵制部分网络民族主义者的民族虚无主义言论的影响,避免民族虚无主义心态的产生,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西方文化是消解大学生民族虚无主义心态的关键。积极培养大学生辩证思维,引导大学生以理性的态度认识西方文化,用辩证批判的眼光看待西方文化,既不盲目跟从,又不片面否定,做到肯定西方文化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等内容的同时,能够认识其消极负面的内容,从而保证大学生在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中能够自觉抵制不良西方文化的影响,避免民族虚无主义心态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卜建华,潘云梦,张宗伟,等.青年群体网络民族主义极端行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1):44-47.

[2]李晓彤.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下“把关人”理论再思考[J].青年记者,2017,(29):14-15.

[3]葛素华.国内网络民族主义研究:现状与问题[J].现代国际关系,2014,(04):56-62.

[4]李冉冉.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其引导策略[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9,35(03):66-70.

[5]李延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为背景[J].商洛学院学报,2017,31(03):72-75.

作者简介:蔡文静(1996-),女,汉族,江苏扬州人,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3361501908212

猜你喜欢
消极影响对策大学生
网络民粹主义对高校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学生之歌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自媒体传播的文本特征及其消极影响
论新自由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消极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