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动态关系研究

2022-03-17 00:26罗文倩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6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VAR模型产业结构

罗文倩

摘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在技术进步与消费升级换代的背景之下,云南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就业结构的优化变得复杂。文章在对云南省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就业概况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由就业弹性系数、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四个变量组成的VAR模型,对云南省改革开放40年来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就业弹性系数;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

一、引言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两大重要结构问题。从产业结构方面来看,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已经从第一产业或第二产业主导的格局转化为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引导着产业发展的方向;从就业结构来看,三大产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不同,进而对于市场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也不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就业结构的优化值得探讨。东部、中部、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对于国家层面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未必适用于处于不同区域的省份。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属于欠发达省份,也是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重要枢纽,其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虽然与经典产业结构理论描述的一致,但在技术进步与消费升级换代的背景之下,云南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就业结构的优化变得复杂。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月19日至21日考察云南时,围绕推进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对云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强调云南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因此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对云南实现经济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为欠发达省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二、文献综述

关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理论研究,早在17世纪,W.Petty发现产业中心将随着经济的发展由有形生产转向无形生产。C.Clark(1940)基于W.Petty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理,表明三次产业劳动力收入的不同会使劳动力在产业部门间流动,由低收入产业部门流向高收入产业部门。Kuznets(1971)提出了库兹涅茨法则,即新兴部门的产值和就业比重呈上升趋势,传统部门的产值和就业比重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二者之间协调性与互动机制的研究。关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关系的研究,丁海燕(2017)在对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Moore值和灰色关联分析测算广东省就业的滞后时间,发现广东省就业结构的调整速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要更缓慢。孙晴等(2019)从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以及比较劳动生产率三个维度,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协调性,认为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最强,协调性最强。关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研究,宋士云等(2015)运用就业弹性系数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通过将我国就业结构与国际水平作比较,分析就业结构调整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大多研究都聚焦于国家层面或者是重点区域经济地带,而云南省地处西南边陲,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程都有一定差别,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此外,国内外学者对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衡量指标与模型构建都十分丰富,这为本文的研究分析提供了可借鉴的基础。

三、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概况

(一)云南省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为了更清晰的观察云南省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根据《云南统计年鉴》中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的历年数据绘制云南省三次产业占比变动图,如图1所示。云南省第一产业占比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占比整体处于上升状态,从1978年到2019年提高了35.2个百分点。1992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占比,2013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占比。云南省产业结构的格局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由第一产业主导的“一二三”产业结构转变为由第三产业主导的“三二一”产业结构。

(二)云南省三次產业就业概况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动也相应的影响着三次产业就业的变化情况,由图2可知,云南省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占比变化趋势与云南省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相吻合。总体而言,云南的第一产业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而第二产业虽然在2013年之前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其就业占比在近20年里一直都低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这与历史初期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基数较小有关;第三产业虽然已成为主导产业,但其就业占比并非最大。云南省就业结构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二三”结构转变为现在的“一三二”结构,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

由图3可知,云南省第一产业的就业增幅改革开放40年来,都处于相对稳定的区间,没有较大的波动,这也是当前第一产业就业占比依然较大的一个原因;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就业增幅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增幅在改革开放初期较大,这与大量劳动力的流入有关,在2000年以后增幅也有提高,这与先进技术与高端人才的引进相关,也与经济大环境相关联;现阶段第三产业的就业增幅要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这与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相一致。

(三)云南省就业弹性分析

就业弹性系数不仅能反映就业人数绝对数量的增加,也代表了对就业的吸纳和拉动能力。根据云南省1981~2018年的就业增长和GDP增长数据可以计算出相应的就业弹性系数,1981年以来云南省就业弹性系数的变化趋势见图4。云南省大多年份的就业弹性系数值都大于0,说明经济增长对于就业的影响较强,产业对于新增劳动力有较强的吸纳能力,2015年云南省的就业弹性系数小于零,相比其他时期,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阶段,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经济增速放缓,云南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同时期云南自然灾害频发,先后经历了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对云南省经济整体发展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和模型

结合上述分析,选取产业增加值占比,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产业结构的指标,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用P、S、T表示;選取就业弹性系数(E),即就业人数增加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作为衡量就业增长的衡量指标。根据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实证分析的数据样本区间为1981~2018年,其中GDP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云南省就业人数和云南省产业结构数据来自《云南统计年鉴》(2019)。

本文选取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来分析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P阶VAR模型的表达式为:

Yt=A1Yt-1+…+ApYt-p+εt+C(1)

其中,Yt是k维内生变量向量,p是滞后阶数,样本个数为t,εt是k维扰动变量,C是k维常数向量。

(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对原始数据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P)、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S)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T)三个指标分别取对数,得到LNP、LNS、LNT,并对E、LNP、LNS、LNT这四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是否为平稳序列,结果显示四个变量均为平稳序列,检验结果见表1。

(三)构建VAR模型

为确定VAR模型中的滞后阶数,运用LR、FPE、AIC等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在考虑模型自由度的条件下,根据检验结果,将此模型的最大滞后阶数定为1,建立VAR(1)模型,其中关于变量E的参数估计结果如下:

Et=0.035653LNPt-1-0.002799LNSt-1-0.063283LNTt-1+0.068347(2)

该估计结果表明,云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的提高会正向的带动其就业弹性系数值的增大,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的提高对就业弹性系数的影响是反向的。

(四)脉冲响应分析

为了分析E、LNP、LNS和LNT之间的动态关系,绘制出脉冲响应函数。由图5可知,当给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一个正向的冲击时,就业弹性系数的值先快速上升又下降,最后趋于零,就业弹性系数的值一直不小于0,因此云南省第一产业的发展在短期内会增加就业,对就业有较强的拉动。当给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一个正向冲击时,就业弹性系数的值短期内下降,且为负值,在第2期达到最小值,然后开始平稳上升为正值,在第8期时稳定在0附近。当给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一个正向冲击时,就业弹性系数的值先下降再回升,第2期的值最小,且为负值,在第3期之后在0值附近波动,并趋于稳定,因此,在短期内云南省第三产业的扩张对市场的就业拉动不明显,长期内对就业有一定的吸纳能力。

由图6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对就业弹性系数的响应数值在第5期之前一直都大于0,在第6期之后趋向于0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对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的响应数值一直为正数,在第8期之后趋于0,而对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的响应数值,前2期都在下降,且为负值,第3期开始达到0值,并趋于稳定状态。

由图7可知,对于就业弹性系数给出一个正向的冲击时,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在第1期为负值,并缓慢上升,第二期达到最大值且为正值,又缓慢下降,在第5期趋于稳定;对于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给出一个正向冲击时,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处于缓慢下降的状态,在第7期趋于0;对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给出一个正向冲击时,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在第2期达到最大值,第8期趋于0。

由图8可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对于就业弹性系数的脉冲响应值在前2期为负值,并缓慢上升,最后在第2期趋于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对于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的脉冲响应值在前2期为正值,并缓慢下降,从第2期开始趋于稳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对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的脉冲响应值在前5期都为正值,并缓慢下降,从第6期开始趋于0。

(五)方差分解

在不考虑就业弹性系数自身贡献的情况下,长期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的贡献率最高,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的贡献率最小。E的变动中,9.06%~9.22%的波动可由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的波动来解释,0.52%~1.91%的波动可由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的波动来解释,4.30%~6.11%的波动可由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的波动来解释。总的来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对就业弹性系数的冲击最大,对就业弹性系数的影响更强。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显示,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存在滞后性,第一产业的扩张对于就业的吸纳能力在短时间能有较大的提升,在长期内又会逐渐减弱;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扩张在短期内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下降,但随着产业的调整与技术升级,劳动力水平的提高,长期内对于就业的拉动能力又逐渐恢复并提升;三次产业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影响,第一产业的扩张对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正向影响,第二产业的扩张对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正向影响,但第三产业的扩张对于第一产业的扩张有轻微的负向影响。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云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对于就业弹性系数的贡献度较大,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对就业弹性系数的贡献度最小。

(二)政策建议

1. 发挥特色优势,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相比东部和中部地区,这里山地多、良田少,土地较为贫瘠,传统农业不具有较大优势,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色,适度规模的养殖与种植,打造云南特色农业品牌,例如楚雄州和德宏州的“摩尔农庄”和“后谷咖啡”,争取将花卉、茶叶、核桃等产业培育为国际知名品牌,同时,将农业与第二产业相结合,利用先进技术与机器提高耕种与收割效率,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将农业与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相结合,开发旅游产品,培养产业发展的新业态和新动能,进而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2. 培养专项人才,满足产业人才需求

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要考虑产业的发展情况,还要考虑经济基础、市场环境、人才质量是否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第二产业对于技术和专业度的要求较高,每一次技术升级与更新换代都有相应的人才需求,但市场人才又与产业的劳动力需求不匹配,因此培养专业型人才,有针对性的为产业升级换代储备人才,能够增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对于产业人才的培养,政府、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在高校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让高校人才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便更好地与需求对接;同时,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对掌握高精尖技术的人才给予生活补贴,对聘用单位给予税收补贴,从而引进省外及国外优秀人才。

3. 提高产业竞争力,打造“旅游强省”

云南省的第三产业主要是旅游业,而旅游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餐饮、住宿、娱乐等行业的发展,从而能促进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地處边境,毗邻越南、老挝、缅甸,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提高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的竞争力,一方面要合理开发各地州的特色旅游资源,形成地州的特色“名片”,比如大理与丽江的古城特色要有区分度;同时,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交通便捷度,带动偏僻地州的旅游业发展,改善城市面貌,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形成乡村特色旅游;另一方面,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对旅行社业务的开展做到动态监督,规整旅游市场的乱象,从而增强自身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旅游竞争力,打造“旅游强省”。

参考文献:

[1]克拉克.工业经济学[M].原毅军,译.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0.

[2]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常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丁海燕.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基于广东数据的实证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7(04):91-93.

[4]孙晴,韩平,丁莹莹.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与比较劳动生产率协同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9,35(10):129-133.

[5]宋士云,许冰.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关系及就业政策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15(04):28-43.

[6]郭宇航,孔微巍.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结构影响效应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117-128.

(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1919500783255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VAR模型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青岛市就业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
我国快递业与经济水平的关系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马鞍山市产业、就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