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2022-03-17 08:22张淑娟
关键词:全员三全育人思政

李 璇,张淑娟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天津 300000)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1],“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课程思政的提出,改变了传统的政治理论课说教,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在各大高校竞相开展。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典型的理工类核心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能力、理解能力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基于它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常常使学生谈“数”色变,心生畏惧,因此怎样提高大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既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又能融入思政教育,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

近年来,国内各大院校的学者们对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建议。彭双阶等[2]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更新教学手段、师德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在高校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吴慧卓[3]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探索了如何以知识为载体,将传授知识与立德树人相融合的有效方法,从而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化。高明[4]结合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特点及互动教学优势给出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课程思政的一些教学案例。秦厚荣等[5]从大学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触点”和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大学数学教学和课程思政的融合发展。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多,但目前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讨论大都集中在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对策,对“全员”“全方位”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较少。为此,本文在明确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必要性的基础上,对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当前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全员”育人不到位、“全过程”育人不完整、“全方位”育人不全面等问题,最后针对“三全育人”视域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中出现的问题,分别探讨今后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建设方面的具体路径和实施细则。

一、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强化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德育目标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有助于实现以下目标:一是通过对定理的推导证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严谨的逻辑思维,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二是将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思政内容的融合,促进学生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思想意识。四是结合传统文化,介绍数学家的成就和历史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提升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水平

教师通过学习、实践、调研、集中备课和研讨等方式进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从数学史、数学文化、数学哲学思想的角度深入挖掘高等数学中的思政元素,一方面拓展了高校数学教师的文化视野,另一方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道德情操和师德水平。

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数学史、数学文化带有强烈的时代和民族特色。将数学史、数学文化融入日常教学,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具有世界意义的数学成就(如刘徽的割圆术),让他们了解祖先的伟大智慧和创造力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精神与道德情操的熏陶,增强文化自信,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

1.问卷调查

为了充分了解当前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天津市三所高校的师生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216份,其中学生问卷171份,教师问卷45份,收回问卷216份。

(1)教师层面的问卷

调查题目设计主要关注高校数学教师对于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思政内容的融入、教师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等,共设置10个问题(部分问卷题目如表1所示)。

表1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实施情况问卷调查示例表

汇总所有教师问卷可得到关于以上调研问题结果的数据统计,如图1所示。

图1 关于教师对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实施情况的调查结果示意图

(2)学生层面的问卷

题目设计主要关注学生对于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感受及对学习平台的选择意愿等,共设置6个问题。如,“你所在的学校高等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融入思政内容?”其中113名学生选择老师在课堂中只是偶尔讲解和思政有关的教学案例,有18名学生提到老师经常融入思政教学内容,还有32名学生认为老师从来没有在数学课堂进行思政教育。再比如被问到“你希望所在的学校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有哪些改变”时,81名学生选择了“课堂与网络平台结合”,42名学生选择了“增加校内外实践活动”,48名学生选择“在校园内展示数学文化”,分别得到图2和图3。

图2 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情况的调查结果示意图

图3 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学习平台使用意愿的调查结果示意图

2.“三全育人”视域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教师和学生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当前“时时育人、事事育人、处处育人”的局面还未形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全员”育人不到位

“全员”育人在高等数学课程中存在“不到位”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不足,大部分教师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较少。在对教师调查问卷的过程中,有91%的教师认为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是必要的,但仅有59%的教师认为在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等内容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62%的学生认为教师过于重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过分强调学生对课本传统教学内容的掌握,但忽视高等数学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功能,有86%的学生认为教师对高等数学的考核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对“德育”元素的考核评价。

(2)“全过程”育人不完整

除了存在“全员”育人不到位,数学教师对思政育人的认识较模糊以外,高等数学课程思政还存在教师实施力度“不完整”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材内容陈旧过时,思政元素少。87%的教师表示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仍然使用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七版的教材,侧重向学生讲授数学概念、基本定义、定理及证明的推导。此书是经典的高等数学使用教材,但是课本内容关于数学史、数学文化、数学家优秀事迹的介绍很少,不利于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二是教学过程仍以教师“满堂灌”为主,师生互动少。78%的教师表示在讲课过程中因时间有限、教学任务繁重很难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等指标很难获取。

(3)“全方位”育人不全面

除了存在“全员”育人不到位,“全过程”育人不完整以外,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全方位”育人不全面的现象,具体体现在高等数学的教学平台单一,教师大多以“课堂”这一单一的平台传授知识。在学生的问卷调查中被问到“您希望所在的大学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在哪些方面有所改变”时,47%的学生选择了“通过课堂与网络平台结合学习”,25%的学生选择了“增加校内外实践活动”,还有28%的学生选择了“在校园内多一些数学文化的展示”。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本文分别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方面深入探讨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路径和建设方法。

1.完善机制,“全员”参与

全员育人是指遵循学生成才的发展规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一个社会、学校、家庭全员参与,分工协作、责任明确的思政育人大格局,切实使一切教育者都能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领路人。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合力参与,共同提高思政意识,对课程思政进行科学规划和实践。

(1)发挥学校多部门的协同引领作用

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对于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有重要的引领、驱动作用,学校教务处、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积极配合德育中心,共同做好学校课程思政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建设多维度、多领域的课程思政平台,推动课程思政向“第二课堂”的延伸。

(2)发挥院系部门的教学主体地位

结合学院的特点制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同数学教师共同探索课程思政的建设内容、实施路径及有效载体,不断完善课程培养方案,提升课程思政整体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院系的班主任、辅导员及机关党团工作人员也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主力军,明确他们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做好课程思政的宣传和保障工作。

(3)强化数学教师的育人意识

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课程思政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在教师,数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效果直接影响高等数学课程育人的质量。教师应深入挖掘高等数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效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及课外拓展等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思政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制定合理的学生考核标准。

通过建立“全员”育人的思政大格局,将有效推动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全校教职员工的教育教学水平,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路人。

2.立体教学,“全过程”融入

(1)课前研讨,全面规划

课前召开教学工作会议,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互相交流经验。传统的教学主要强调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施高等数学课程思政,要在传统教学目标中融入育人目标,突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复合型培养目的,拓宽人才培养维度,强化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在教学内容上融入思政元素,从数学史、数学文化、数学哲学思想的角度深入发掘高等数学教材中的思政素材,开发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同时修订教学大纲,整理教学课件、教案等,为课堂教学做充足准备。表2给出了高等数学课程中几个典型的思政教学案例设计。

表2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

(2)课中融入,优化设计

由于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多,课时量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开展课堂思政教学,对大学数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提高了要求。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融入教学中要做到顺其自然而不是牵强附会,否则,只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反感,学生甚至会认为耽误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例如,在讲高等数学定积分的定义时,首先从实际生活出发,向学生展示赵州桥的图片(图4),让学生思考赵州桥的拱形面积该如何计算。将祖国古老的物质文化元素引入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大国工匠”精神,产生情感共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图4 赵州桥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曲边梯形(如图5)的面积,这样的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图5 赵州桥平面示意图

接着教师向学生重点讲授计算曲边梯形的数学方法—“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让学生掌握“以直代曲,以规则代替不规则、以近似代替精确”的转化思想,并体会其中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最后对概念进行巩固说明,并升华定积分概念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论:再复杂的事情都是由简单的事情组合起来的,只要我们用智慧去分解,理性平和地做事,那么一定能积零为整,最终把这个大问题解决。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就像一个定积分,每天都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那么积沙成塔最终一定可以收获满满的幸福。

(3)课后监督反馈,巩固隐性育人知识

一是教师要做好课后的线下教学设计,通过“智慧树”“雨课堂”等平台及时向学生推送课外学习的文档、视频,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辅助教学手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简单反馈工作。二是教师要建立班级微信群,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情况等,做好学生的答疑工作,并鼓励学生互相学习,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构建温暖有爱的数学学习氛围。

通过课前准备、课中融入、课后监督反馈的三步骤,切实做到将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全过程,最终形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育目的。

3.多维并举,“全方位”渗透

要想实现全方位育人,高校须调动各级力量,充分整合资源,建立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多维育人体系,打破传统的一直以课堂专业知识讲授的思维模式,打造一条全方位的育人路线。

(1)高等数学课程思政与第二课堂融合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不应仅局限在课堂中,还要发挥数学“第二课堂”的思政育人作用。“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实现思政育人的全覆盖。在数学建模工作室中,师生共同发掘数学建模案例带给大家生活学习上的启发,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在校园内做好数学文化的宣传工作,通过介绍数学家事迹、古代的数学思想、当前的科技进步等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

(2)高等数学课程思政与媒体平台融合

在这样一个优质教育资源不再稀缺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意愿显著增强,线上教学模式已进入高等教育领域,教师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丰富高等数学的育人载体。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智慧树”“雨课堂”等平台发布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中国传统文化、数学故事、数学家事迹等,也可以向学生推送与课程有关的主题教育网站。教师还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等主流媒体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

(3)设计合理的考核方式,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评价机制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思政建设的效果。高等数学传统的考核方式单一,坚持唯“数量化”的评价导向,缺乏德育元素的考核,不利于回归育人的本质。改革原有的评价体系,一是要建立教师评聘考核机制,学校加强对思政育人效果的评估,考查学生对教师课程思政实施情况的认可度,打造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规范化建设。二是在学生高等数学课程成绩评定中融入思政内容的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增强对学生价值观、情感、认知等方面的评价比重,制定更明确系统的评价标准,充分体现评价机制的灵活多样性。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典型的理工类核心课程,其课程思政建设有难度、有需求,是整个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也是高校数学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本文首先通过调研分析发现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探讨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路径:一是完善机制,各级分工协作,确保学校党委、院系、教师等全体教职工全员参与课程思政;二是通过课前研讨、课中融入、课后监督等举措确保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环节的全过程;三是充分整合资源,使高等数学课程与第二课堂融合、与新媒体工具融合并完善评价体系,实现课程思政的全方位渗透。

猜你喜欢
全员三全育人思政
全员核酸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