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探究性学习的小学科学问题情境创设研究

2022-03-17 03:00林冬红福建省上杭县城东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9期
关键词:结冰烧杯科学知识

林冬红(福建省上杭县城东小学)

小学科学教学提倡教师尽量引导小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这对于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正确的探索方式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究。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小学生需要自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还要通过提出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由此可见,问题是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起点,也是小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动力。因此,本次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在认知冲突下,小学生容易发现问题。教师要为小学生创设一些能够引发其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借此促使其主动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在创设此类情境时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并且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出趣味性和挑战性并存的问题情境,让小学生产生一种类似“雾里看花”的感觉,好像摸到了问题的所在,但是认真想想却又找不到确切的答案。这种情况最容易引发小学生的认知冲突,并且可以让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探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以下统称“教材”)三年级上册“水”这一单元的第六课“加快溶解”时,教师找两个大小相同、水量相同的烧杯,在一个烧杯中放入一小勺食盐,另一个烧杯中放入两小勺食盐,让学生猜哪个烧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学生很容易就能猜出放食盐少的那个烧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然后,在同样的条件下,对放两小勺食盐的烧杯用玻璃棒快速搅拌,再让学生猜测哪个烧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出现认知冲突,这时学生会主动探究:搅拌对溶解会不会产生影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欲望被顺利激发出来,教学效果自然也就更有保障。

二、创设问题情境,体验探索过程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单纯依靠听和看很难对所学知识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进而完成相关科学知识的有效建构。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在“体验”中探索并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效果的提升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体验型的问题情境,让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加直观地体验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这样能够更好地唤起小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水”这一单元的第三课“水结冰了”时,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水结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水结冰”的实验。让学生将装有水的试管插入碎冰当中,在试管外标记此时的水面位置,然后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变化情况,并且仔细观察温度为多少的时候试管中的水开始出现结冰现象,然后取出温度计,试管则继续放在碎冰当中,直到完全结冰之后标记冰面的位置,观察其与原来的水面的位置有何差别。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在什么温度时会出现结冰现象?结冰前后体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在这种体验型的问题情境中,小学生不仅能够对水结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还会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和探索更多问题。例如,如果在水中加入一些东西,它的结冰温度会变吗?酒、饮料之类的液体也会结冰吗?这种方式能锻炼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等。

三、创设问题情境,解决生活难题

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能够利用这些科学知识理解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或者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当注意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到一起,这样能够更加快速地激发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欲望,让其全心全意、积极主动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此外,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能够让小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科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促使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他们科学素养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这一单元的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时,教师可以带一些绿豆到教室,然后为小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老师家的绿豆买来好长时间了,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吃。昨天去朋友家吃饭,有一道清炒豆芽很好吃,朋友说这个豆芽就是用绿豆做的。老师也想把绿豆做成豆芽,同学们能帮老师想一下该怎么让绿豆变成豆芽吗?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让其主动探究如何才能让绿豆发芽,教师只要适当加以引导就能获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借助此探究性学习活动,既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个小问题,又让小学生了解了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小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不断实验、观察和互动的过程中凭借主动探索获得了相关的科学知识和经验。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师通过创设各种形式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小学生在主动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完成相关科学知识的建构。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能够联系生活并引发小学生的认知冲突,还要让小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才能提升探究性学习的效果。

猜你喜欢
结冰烧杯科学知识
特别的“冰袋”
通体结冰的球
蜗牛看牙医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冬天,玻璃窗上为什么会结冰花?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鱼缸结冰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快速溶解物体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