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小学数学课堂心理环境的正向引导

2022-03-17 03:00周晓露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学院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9期
关键词:正方体长方体创设

周晓露(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学院)

近年来,广大数学教师已经逐渐意识到,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劣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但由于教师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很多时候心理调控不当,便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心理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运用有效的课堂心理调控策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理状态走进课堂,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

一、在情境创设中引发求知心理

恰当的教学情境能营造和谐、民主且充满激情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创设集情、趣、智于一体的教学情境,或把知识蕴含在联系生活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到亲切,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或使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与新知识发生冲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可以创设童话、故事等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更加关注知识本身,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情境。屏幕中线条滚动,教师依次出示长度为2 cm,4 cm,6 cm的3条线段和第4条未标明长度的线段,按照前3条线段长度的规律,猜一猜第4条线段的长度,从而引出“用字母表示数”这一知识点。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字母可以表示一定范围内变化的数,还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意识,感受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概括。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求知心理被激发,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在积极参与中抑制依赖心理

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有依赖教师的行为,这样就不必自己动脑筋、费精力。对于学生的这种依赖心理,如果教师没有给出意见便会产生焦虑,不会选择,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发展不利。因此,教师要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并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教材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时,由于学生已经在生活中接触过角,上课时教师就让学生画角,然后随机抽取若干进行板贴,让学生分类,并思考分类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角的概念,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当有学生说出“钝角比直角大、锐角比直角小”这样的观点时,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然而,大部分学生一时都想不出来这个问题的答案,便产生了依赖教师的心理。这时,教师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应该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动手操作等方法自然地引出“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感知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真正理解和掌握不同角的特征。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中抑制了他们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飞跃,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在难易把握中消除畏惧心理

学生的发展水平有两种:一是不需要借助外力能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二是通过学习获得可能发展的水平。如果学习难度停留在学生的现有水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如果学习难度过大,学生力所不及,又会产生畏惧心理。因此,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既要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又要使学生发挥潜能,让学生的心理张弛有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时,由于学生对棱长、表面积、体积等概念容易混淆,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用铁丝、纸片、轻泥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用来教学求棱长总和,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如果没有动手制作学具,学生很容易将棱长总和、表面积和体积这三个概念混淆。在这里,分别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来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铺好台阶,使学生拾级而上。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形象地看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构,理解了面、棱、顶点三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即面与面相交成棱,三条棱相交成顶点,完成了动态知识的建构。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对教学内容难易把握得当,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帮助学生突破了思维的障碍,深刻理解概念内涵。

四、在求同存异中满足探究心理

一个动态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是让学生主动探究的课堂,在主动探究中,学生会学得全面、理解深刻。数学课堂亦是如此。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出一定的思维要求,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主动研究的时间和空间,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各种条件,“常”中求“变”,“变”中创“新”,努力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课堂伊始,教师让学生猜一猜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大部分学生会用“底乘邻边”的方法,也有一部分学生课外已经接触过,会用“底乘高”的方法,这时教师追问:到底谁猜测的对呢?这一问题把学生的期待值拉到了最高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操作活动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设计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了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观察、思考、操作、表达,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中,通过横向、纵向的比较,融会贯通,满足了探究心理,促进了新知识结构的形成。

五、在留白运用中激发创造心理

课堂教学中的留白,是指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有意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在思考中构建知识体系。因此,教师要巧妙运用教学留白,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创造心理得到激发,创新思维得到开拓,从而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时,在学生初步感知“倍”后,教师设计了创造“倍”的环节。

第一行画☆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行画△___________________。

( )是( )的( )倍。

创造“倍”的环节,教师只提供给学生一个诱导框架——第一行画五角星,第二行画三角形,在框架中保留空白“( )是( )的( )倍”,然后让学生填充空白。学生完成后,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比较。以学生都画3个五角星,但是三角形个数不同的作品(6个、9个、12个等)为例,教师追问学生:对于三角形的个数,为什么有的是五角星的2倍,有的是五角星的3倍,有的是五角星的4倍呢?从而得出标准量不变,比较量发生变化,会得到不同的倍数关系。同样,再从学生的作品中提炼出“比较量不变,倍数关系不变”的情况,让学生在头脑中凸显“倍”的概念内涵。巧用留白,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心理始终处于积极创造的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有了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能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因此,教师要根据这一学习心理特点,运用有效的策略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抑制和化解消极心理因素,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学习,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正方体长方体创设
拆拼长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多少个小正方体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数小正方体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拼正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