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互动策略研究

2022-03-17 03:00甘肃省静宁县第二幼儿园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9期
关键词:可塑性教师应生活化

王 毅(甘肃省静宁县第二幼儿园)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区域活动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关注和认同。材料是影响区域活动的关键因素,教师应从幼儿的主体地位出发,选择幼儿感兴趣且契合其认知体验的材料,引导幼儿与材料进行互动,使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迸发出创新灵感,激发出自己的思维潜能。笔者结合实际的幼儿教育经验,分析、探索出幼儿与区域活动材料有效互动的价值和策略。

一、幼儿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互动价值

1.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与活动材料展开互动,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投放与幼儿年龄、个性需求相关的活动材料,使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需求得到了满足。幼儿在生活化、趣味化材料的支持下,能够认识到区域活动的趣味性,进而主动投入到活动中,与材料展开更为密切的互动。

2.有利于提升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背景下,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思想逐渐发生了转变,他们在投放材料时更加注重幼儿的主体性,选择与幼儿现实生活紧密相关且具有探究价值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索材料中蕴含的深意。而在幼儿与材料展开互动的过程中,他们会在特定的活动区域内完成材料探索活动,这对于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投放具有探究价值的材料,还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和灵敏度,增强幼儿应对困难的信心,坚定他们的信念。

3.有利于锻炼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为了顺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幼儿教师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他们以幼儿的感受和体验作为开展区域活动的首要考虑因素,会引入大量操作性和可塑性较强的材料。这样的材料不仅激发了幼儿与材料进行互动的欲望,还能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亲自参与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完成区域活动中的任务。同时,幼儿的思维发展速度也进一步加快,这对于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

二、幼儿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互动策略

1.投放层次性材料,启发幼儿的互动意识

层次性材料指的是难易程度分层的区域活动材料,它与幼儿之间的实力差异相适应,有利于启发幼儿与材料进行有效互动。教师应就幼儿之间存在的思维、认知等方面的差异,对幼儿的综合实力展开全面调查和分析,并依据调查结果将活动材料分为不同的难度等级投放至活动区域中,为不同实力的幼儿提供与其实力相契合的活动材料,这样不仅可以启发幼儿的互动意识,还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层次性的活动材料还能够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让他们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锻炼其思维的灵敏性。例如,在美术区域活动的游戏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综合实力的差异,投放难易度为低、中、高三个层次的材料。针对绘画基础较弱、形象思维突出的幼儿,教师应尽量提供一些半成品的材料,如色彩填充绘本;针对有一定绘画基础且初步具备几何思维的幼儿,教师可以投放拼贴画等需要幼儿自主操作的材料;而针对动手能力和思维水平发展较好的幼儿,教师可以投放一些抽象性更强、完成度不高的原材料,如画笔、彩纸、细绳等,鼓励幼儿通过自主思考创作出具有新意的美术作品。

2.投放生活化材料,培养幼儿的互动兴趣

幼儿教育不应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生活化的活动材料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应以培养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兴趣为目标,投放生活化的活动材料,引导幼儿将区域活动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在形象可感的事物中产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此同时,生活化的材料也有利于增强幼儿的环保理念,使他们建立循环使用的环保意识。这体现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德育价值。例如,在角色表演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家中搜寻旧衣服、旧报纸、旧书籍等素材和资源,让他们将材料带到指定的活动区域中,引导幼儿根据想要演绎的角色和剧本,对生活化的材料进行改造。这个过程不仅增强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调动了幼儿参与角色表演的热情,使幼儿能主动与材料展开互动。在这样的环境中,区域活动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投放可塑性材料,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可塑性的材料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年龄特征,选取易操作、具有较强可塑性的素材。在保证材料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可塑性的材料激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借助材料完成艺术和科学创作,从而将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最大化。例如,在美工区的活动中,为了促进幼儿与活动材料的有效互动,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创新化的思维模式,教师应投放诸如毛线、橡皮泥等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的材料,给予幼儿充分的创作空间,让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想象力融入美工活动中。久而久之,幼儿的创新思维会得以发展与提升。

4.投放探索性材料,增强幼儿的挑战欲望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探索性的活动材料,有助于增强幼儿的挑战欲望,促使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科学原理和生活真理。教师可以在正式投放材料之前为幼儿设置具有探索意义的问题,以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幼儿产生好奇心,随即为他们投放探索性的材料。已经被激发出挑战欲望的幼儿能够主动利用材料展开探索。例如,教师可以在投放材料前为幼儿布置“小小快递员”的实践任务,然后在此基础上投放用纸壳做成的快递箱、门牌号等材料,要求幼儿将快递箱投放至对应的门牌上,完成区域活动的任务。这个过程也有利于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思维能力。

5.投放功能性材料,提升幼儿的互动能力

根据不同类型的区域活动投放带有明显功能性的材料,不仅可以提升幼儿与材料的互动能力,也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为了推动幼儿与材料的有效互动,教师应投放功能性的材料,全面分析和规划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从不同类型的活动出发,引进多样化的材料,让幼儿能够在针对性材料的辅助下增强参与活动的兴趣、迸发创作灵感。与此同时,功能性的材料也有助于幼儿完成区域活动的任务,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活动目标、活动流程等,进而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完成度和实践效率。

为了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增强其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教师应坚持多元互动的原则投放材料,促使幼儿主动与材料展开互动,带着积极的情绪参与活动,以此提升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作为区域活动的主导者和引领者,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观念,将幼儿视为活动中的主体和中心,开展材料投放和活动指导工作,充分实现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

猜你喜欢
可塑性教师应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甲基苯丙胺改变成瘾小鼠突触可塑性基因的甲基化修饰
内源性NO介导的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超声刺激小鼠伏隔核后c-Fos蛋白及结构可塑性改变的实验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