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铸·共建·共享·共育:集团化办学中的教育资源整合

2022-03-17 08:27栾英莉
辽宁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学部育才办学

栾英莉

(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

东北育才于2006 年在辽宁省率先成立教育集团,历经十余年的发展,目前拥有十个校区十四个学部,形成了涵盖幼儿园到高中十五年的完整教育体系。东北育才教育集团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通过“共铸品牌文化,传承优秀基因”“共建体制机制,践行办学标准”“共享课程资源,确保育人规格”“共育教师团队,形成师资合力”等途径整合集团内外教育资源,在优化自身教育生态的同时,学校的办学品质、品牌价值以及承担名校社会责任的能力也都得到了提升。

一、共铸品牌文化,传承优秀基因

东北育才是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的红色学校。建校70 多年来,几代育才人开拓进取,为“东北育才”注入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红色基因和以“追求卓越”为核心精神的文化内核。作为辽宁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集团以传承育才基因、凝聚发展共识、共谋发展愿景来彰显集团化办学的优势,进一步发挥“东北育才”作为全国名校的品牌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

(一)传承“红色基因”,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东北育才的红色基因首先来自她的出身——东北第一育才完全小学校。这所学校于1949 年创建,由张闻天同志亲自命名,由徐特立同志亲自挑选首批教师,首批学生主要是中共中央东北局及东北军区的领导干部子女及烈士子弟。当时学校一度把“培养具有革命思想,建设新中国的精锐干部”作为培养目标。正因如此,东北育才被称为与共和国一起诞生的“红色学校”,育才人也始终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使命担当。

育才的红色基因里还蕴含了对周恩来总理精神的继承和发扬。集团东关模范校区的前身是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始建于1910 年。就是在这所学校求学的三年里,少年周恩来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誓言。这句话作为育才的校训,被一届又一届育才学子信受奉行。同时,育才下大力气重修沈阳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并将其作为每一名育才学子入校后必须接受洗礼的精神圣地。

2021 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为了进一步筑牢红色底色,弘扬红色精神,“红色育才纪念馆”在中山校区建成并开馆。一帧帧照片、一段段历史,镌刻着一代代育才人的红色足迹和精神,成为育才人永远的精神家园。

(二)弘扬育才精神,凝聚发展共识

“追求卓越”是东北育才学校从其历史文化中发展和传承下来的核心精神。建校70 多年来,育才人总是能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抢抓发展机遇,无论在怎样困难的条件下都能尽其所能地追求教育发展的最高境界。

1986 年,育才旗帜鲜明地亮出了“优才教育”的旗帜,开始在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方面进行探索。1993年,学校被沈阳市教育局确定为“优才教育实验学校”。进入21 世纪,在国家层面教育改革和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不断调整、完善育人模式,特别是集团化办学后,随着办学层次的增多、办学规模的扩大,育才人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发展共识,提出了“为每个孩子准备好未来”的办学宗旨,确定了“培养具有本土情怀、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使其成为集团各学部共同追求的发展愿景。

(三)加强文化渗透,树立品牌形象

1.打造学校文化标识

集团化办学的特点要求其核心文化必须有一套具象化的标识作为品牌形象。为此,东北育才建立了以视觉文化识别系统为主的学校识别系统,并在所属十个校区十四个学部广泛应用。目前,“育才标识”和“育才绿”已成为育才名片,为广大师生家长及社会所熟知。此外,我们还配套开发了多种办公用具、学习用品、徽章、旗帜等,方便师生和广大校友使用和收藏,使学校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2.开展浸润师生文化的重大仪式

每年一度的开学典礼,集团内各学段新生和新教师数千人在浑南校区隆重集会,共看育才宣传片,共唱国歌、校歌,共同聆听来自各学部的欢迎致辞,来自学长的学习经验介绍,来自教师代表的叮咛和来自校长的教诲。这让新教师和新同学从入校之初就受到了育才文化的洗礼,塑造了属于育才人的精神品格。除此之外,集团充分发挥沈阳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红色育才纪念馆、东北育才农业生态科普基地等内部资源,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以及十四岁青春礼、十八岁成人礼、“高考,你好!”毕业仪式等进行教育活动,让每一名育才学子在活动中感悟,为自己身为育才人而自豪。

3.建立覆盖校内外的宣传系统

覆盖校内外的宣传系统包括校园网、校报和校内宣传展板、电子屏等多种媒介。截至2022 年6 月,《东北育才报》创刊18年,共发行130 期,每期发行量12000 份;东北育才校园网发表新闻2 万余条,总点击量超过1300 万次。近年来,随着手机终端广泛应用,集团及各学部积极开设微信公众平台,大大拓宽了学校沟通家庭和社会的媒介,成为学校开放办学的有力窗口。特别是在育才全球校友会及各地校友会相继成立之后,校友会官方公众号平台活跃度不断提高,成为凝聚世界各地校友的重要平台。

通过以上文化宣传阵地,关心育才、关注教育的师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校友能够第一时间认识育才园里的人,了解发生在育才园里的事,感受到育才先进的育人理念,见证育才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道路上坚持不懈的探索与实践,进一步增进文化认同。

二、共建体制机制,践行办学标准

育才集团从成立之初一直实行“主体多元、分轨运行”的运作模式。从办学主体看,涵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十五年的教育。而分轨运行,则是指统一领导,统一筹划,统一开发、利用、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责权利明晰、匹配且灵活、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在整体运行规则上,讲求整合,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集团统筹的高效管理机制。

(一)条块结合管理,形成办学合力

在管理体制上,育才集团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拓展各学部的自主办学空间,提倡学部走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道路。

首先,集团管理层(即“条”),设置了“一办、三部、两所、四中心”,每个部门都由集团副校长协管,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指导与评价,实行宏观调控,从方向、原则方面管住,从质量、效益方面管好,注意调整运行规则和状态,创造有序、和谐的工作氛围。

其次,各学部管理层(即“块”),设置了学生发展指导处、教学处、教研室等,具体服务于各学部、学生、教师发展的总目标,对单位内的所有工作负责。副校长在协管“条”上部门的同时,都有各自主管的学部,在学部中不单设校级干部,真正实现了扁平化管理,避免了信息传递中的衰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再次,“条块结合”管理,一方面使集团形成了紧密型的管理模式:集团对学部办学的把握更加精准,对学部发展的服务功能体现得更加突出,各学部发展对集团的依赖性增强,更加自觉地追求育才文化的同一性;另一方面,集团管理部门的存在,释放了学部的办学压力,如与学校办学相关的外部部门的各类文件、事宜都经由“条”的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安排,转发执行。这为学部松了绑,使他们有能力投入更多的精力练内功,用更多的时间研究学生、发展学生,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最后,“以块为主”强调了各学部的自主发展,为他们创新工作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整体上有利于打造“有活力的学部,有合力的育才”。

(二)制定办学标准,保证办学品质

在国家办学标准的大框架内制定一所学校的办学标准,其意义不仅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彰显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更在于学校文化能够在集团化发展的道路上始终得到良好的承袭和发展,保证集团“大而不走样”。

在集团发展过程中,东北育才注重在反思中总结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从校园建设标准、课程标准、队伍标准、管理标准四个方面固化办学品质和学校文化,使其成为学校品牌规格的重要体现。办学标准作为学校文化的固化形式,其中所蕴含的办学理念和工作标准,不仅成为各学部管理者的工作手册和教职员工的行动指南,也成为育才辐射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保障。

(三)开展督导评估,检验标准实施

在强化办学标准执行的过程中,东北育才在集团内部建立起了学部发展性质量检测评价体系和评估制度,形成了内部办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集团对各学部的督导评估,以尊重各学部的主体性和差异性为出发点,以集团整体战略规划、具体发展目标的实施为对象,重在引领、激发学部的内在发展动力。通过诊断学部发展中的问题,增强学部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帮助学部在践行办学标准、传承和发展育才优秀文化基础上,立足自身特点形成发展特色,发展自身特有的办学个性,把创新人才的培养真正落实到集团的每个单元细胞。

三、共享课程资源,确保育人规格

“培养具有本土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是育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课程建设的努力方向。集团成立以来,通过编写《东北育才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纲要》,加强幼小初高相衔接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保证育人规格;通过实施跨学部插班、选课制度,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和各学部的均衡发展;通过统筹集团内场地设施设备,实现硬件教育资源能量的最大释放。

(一)落实课程标准,推动课程共建

为实现课程建设目标,保证新课改下育才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规格,集团成立课程发展委员会,负责集团课程建设工作,包括各学段课程实施方案的起草与审订、课程发展的决策与咨询、课程实施的指导与监控等。在课程委员会的组织和领导下,以学科为单位编写了《东北育才学校国家课程校本化纲要及实施方案》,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改编、整合、补充及拓展,对课程资源的配套开发,对课程实施方式的改革,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确保在有效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凸显育才特质,使学校课程真正满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

与此同时,课程委员会定期组织开展集团内课程共建活动,推动同学段各学部之间进行特色课程的交流和共享,探索跨学段开设幼小衔接课程、小初衔接课程和初高衔接课程。例如,高中部心理教师李国民是沈阳市名教师,他开设的心理团训课不仅是高中部的品牌课程,而且是集团内其他学部的客座课程。集团内的两所小学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毕业生升入集团内初中学部,为了让这些学生尽快地适应初中生活,两所小学的校长带领各学科骨干教师与初中段的领导、教师座谈,了解毕业生升入初中后的表现和发展,听取初中段对于改进小学段教育教学的建议,并且通过开设思维训练引桥课程,带领全体毕业生到初中学部进行“一日游学”等,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段间的衔接。

(二)强化课程实施,推进共同转型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最重要场所。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要求,集团构建起以两项“关注”(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关注学生的有效表达)、三个“还给”(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质疑和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认知和习得的过程还给学生)、四点“原则”(高立意、重基础、宽视野、深思辨)为主要标志的东北育才学校常态课堂标准,并在全集团教师中开展“基于常态课堂教学改进的行动研究”,引领各学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项目式学习、游戏化学习、混合学习等方式,让实践、沉浸、对话、互动、参与、体验等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积极推进新课程理念下的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集团还鼓励各学部根据学段特点,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模式:高中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初中不断把学习的主动权和时空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并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合理分配课堂教学中学、讲、练的时间;小学和幼儿园通过玩中学、乐中学、趣中学,呵护、鼓励、培养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强烈好奇心和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三)跨部插班选课,丰富课程选择

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各学部的均衡发展,集团建立学生插班学习和跨部选课制度,赋予学生更大的课程选择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程体验。

进入超常教育实验部的学生试读一年后,如果感到不适应学习内容和进度,可以自主选择进入初中部学习常态课程;新疆部的少数民族学生、国际部的外籍学生如果汉语言能力优秀且综合素质良好,经本人申请并通过考核后,就可以插班到科学高中部或高中部学习。

除了插班就读,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发展的需要,实现跨学部、甚至跨校区选课。例如,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可以在悲鸿美术学校选修艺术必修课程;对日语、德语等外语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在高中学部选修语言课程;对美式篮球、烘焙等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参加国际部由外籍教师开设的相关社团活动;对科技创新研究有志趣的初中学生,可以申请成为高中科学实验室的成员,并参与到高中阶段的创新实验活动中。

(四)统筹硬件资源,强化课程保障

东北育才集团学部众多,课程资源具备多元性和丰富性。集团通过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提高集团内场地设施设备等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为各学部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浑南校区作为集团的行政管理中心,集中了高中部、科学高中部、超常教育实验部、国际部、新疆部等众多学部。该校区先后修建了射击馆、综合体育馆、游泳馆、校史展室、地下资源展室、生命科学展室、农业科普基地等场馆,机器人实验室、材料科学实验室、茶艺室、服装设计室、教科文俱乐部等功能教室,以及与新课程改革配套的数字化数学、理化、地理实验室等。以上课程场所不仅供浑南校区的师生使用,其他校区的师生也可以来此实施课程。

东关模范校区作为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和周恩来纪念馆的所在地,成为集团各学部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教育和学生社团活动的基地。每一名育才学子在求学期间都要来到纪念馆参观学习;每年的周恩来总理诞辰日,学生都要在总理塑像前追思缅怀;各学部近百个“周恩来班”“邓颖超班”命名授旗仪式在这里的礼堂上演;每一次重要的入党入团仪式,师生们都会聚集在周恩来总理曾经发下救国誓言的地方,大声地喊出:“振兴中华,匹夫有责!”

四、共育教师团队,形成师资合力

东北育才教育集团目前有教职员工两千余人。在这样一个多学段、多学部并存发展的教育集团内,教师资源的整合和提升显得尤为重要。集团成立以来,通过建立集团内教师流动机制和联合教研机制,快速提升了队伍整体成长速度,带动新成员单位在短期内达到育才的队伍标准,进而促进集团内干部教师整体素质提升和专业化发展。

(一)启动“名师工程”,激励教师发展

为推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集团于2007 年正式启动“名师培养系列工程”,迄今已经开展三轮。在这个工程中,集团教师全员参与,既没有学段、学部的界限,也没有年龄、资历的限制,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状况,按照胜任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首席教师五个级格的评选标准自主申报可行发展目标,经过三年的自我提升,最后参加集团层面的终评。名师工程的实施为每一位教师搭建了专业成长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集团评审委员会成员走进课堂进行听、评课指导,主动约请参评教师个别谈话;参评教师经过制订专业发展规划、撰写教育教学体会或论文、参加论文答辩等环节的磨砺,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触动、收获和成长。

集团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注重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教师将高尚的师德作为衡量自己职业发展的重要标尺,争做研究型、探索型、智慧型教师。集团还多次评选“十大师德标兵”,举办“大爱无疆”师德标兵事迹巡讲,鼓励教师立足本职、默默耕耘,做学生成长道路上最坚定有力的守护者。

(二)实行教师流动,促进均衡发展

集团从创建之初,即建立了集团内教师流动机制。这种机制为集团内新创建学部实现教师队伍发展的高标准定位、低起点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面对优势教育资源扩张后带来的“资源稀释”疑难,集团根据“以点带面、以老带新、传承经验、扩大优势”的原则,采取“服务委托管理”方式输出管理团队和骨干力量,同时通过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和优秀在职教师,返聘刚刚退下来的资深教师,外聘教研部门和业内专家,组成以特级、高级专家型教师为支撑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同时,集团为新建学部提供跨校区、跨学科拜师、跨校区委托培养、集团名师轮岗支教等便利条件。这一系列“组合拳”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在传承育才文化内核的基础上,以最高的标准为新校区、新学部搭建起管理运作的全框架,确保育才办学品质提升。

集团内教师流动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到目前为止,集团内的教师流动已达到上百人次。以教师流动激活队伍,以教师交流融合队伍,变“学部人”为“集团人”,对于集团均衡稳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开展同学共研,推动共同提升

集团业务指导部作为桥梁纽带和组织单位,积极推动各学部联合开展共学共研活动,充分发挥集团内省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集团各学部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

“百花奖”“小百花奖”教学竞赛活动是集团的一大品牌教研活动。每学年度上学期,集团都会制定当年的“百花奖”“小百花奖”教学竞赛活动方案,为集团内各学段、各学部教师搭建展示、观摩、交流和深度研讨的平台。2021 年,主题为“坚持五育并举,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第35 届“百花奖”“小百花奖”教学竞赛活动,以同课异构、线上展示的方式进行,竞赛学科包括小学的语文、科学、美术,初中的英语、化学、音乐,高中的物理、地理、体育等九个学科,共有来自十二个学部的35 位教师同台竞技、切磋交流。

2021 年高考是辽宁省新高考改革后的首届高考。为精准把握新高考的特点,科学、高效备考,集团业务指导部组织召开了各学科高考备考研讨会。本次研讨会采取各学部分科承办、高中学段各学部共同参与研究的方式,分成9 个会场进行。集团领导班子、专家、各学部教学教科研主任、教研组长、高三各备课组长、高三全体任课教师、高一高二部分教师近400 余人参与了本次活动。各学科对标新课标,结合八省市适应性考试试卷分析及教育部关于2021 年高考考试命题的要求,从适应性考试命题的特点、下一步备考的策略、如何命制各学科模拟试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还分享了各具学部特色的高考备考措施,充分显示出集团化办学的资源共享优势。

猜你喜欢
学部育才办学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系简介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作品选登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绘画作品选登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王育才
育才中学
育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