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写人记事类文章教学的有效路径
——以《秋天的怀念》为例

2022-03-17 10:52
语文天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秋天的怀念记事文体

任 凭

写人记事类文体教学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教学地位,应当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充分重视。学生能够在写人记事类文体的教学过程中,掌握写人记事文章的写作特点和主要内容,体会这类文章的语言特色,提升个人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也需要创新初中写人记事类教学的教学策略,带领学生体会写人记事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深化相关学习内容,提升个人的语文阅读水平。

一、明确教学目标,理解写人记事类文章内容

写人记事类文章是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教师在进行写人记事类文章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把握写人和记事的写作特点,提高写人记事类文章的阅读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侧重于学生对写人记事类文章的语言把握和写作特点的了解。此外,教师不应当只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应当让学生能够理解写人记事类文章的学习方法,提升个人相关类型文章阅读的能力。

《秋天的怀念》作为一篇抒情散文,文章用细腻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作者双腿瘫痪后的平常小事。学生需要从这些平凡的细节中,体会作者史铁生对母爱的感恩,体会作者对母亲的追忆与怀念。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教学目标,比如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章,理解作者对母爱的赞扬,培养个人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因此,教师需要从解析文章的具体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课文阅读。此时,学生能够发现这篇文章围绕母亲和作者的几件小事展开叙述,同时总结出作者和母亲之间的亲密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描述自己和母亲之间的互动事件,让学生联系个人实际的生活后,体会这篇写人记事类文章的深刻情感。第二个教学目标是学生还需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蕴含的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比如在阅读文章第一段的时候,学生通过阅读作者瘫痪、病痛折磨着身体的相关描述,体会到了被病痛折磨的苦痛;通过阅读作者在脾气暴躁的情况下,母亲仍旧不离不弃、让作者重拾生活的信心的相关描写,体会母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第三个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感悟字里行间无私奉献的母爱,进一步感悟人间真情。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细细品味作者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进一步揣摩作者和母亲的真情实感,比如在阅读母亲“扑过来”“抓住”等动作描写时,学生能够感觉到母亲对作者密切关心和深切热爱的情感,在阅读母亲“悄悄地躲出去”“挡在窗前”“喜出望外”的动作、神态描写,学生能够感受到母亲的细心呵护帮助作者重拾热爱生活的信心这一内容。学生通过教师的引领,能够深切体会这篇文章的大体内容,也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也训练了个人对于写人记事类文章的内容掌握和情感体会的能力。

二、了解文体特征,掌握写人记事类文章情节

写人记事类文章重在描述人和事,具有一定人物的典型性和记叙情节的真实性等特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文体的特征,围绕文体特点进行学习,加深个人对记叙文文体的认知和区分,进而研究文章的情节结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厘清写人记事类文章的写作思路和结构脉络,从记叙顺序入手,分辨事件的描述次序,体会写人记事类文章的文体特征,强化个人的阅读水平,发展一定的语文综合素养。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写人记事类的文章,主要是以“去北海看花”为中心,描述母亲忍受着巨大的癌症折磨,仍旧惦记着不幸的儿子,为其劳神费力这一主要内容。学生需要通过了解写人记事类的文体特征,掌握这篇文章的具体情节。这篇课文的主要线索有两条,分别为“母亲的爱”和“作者的人生态度变化”,学生在一明一暗的线索解读中感受写人记事类文章的魅力。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初步阅读《秋天的怀念》这一文章,感受这篇文章是采取递进式的描述方式,以“看花”为本文叙事线索,形成一个有机的写人记事整体。教师此时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总结本文的基础事件,比如有的学生反映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三次看花,第一次是作者因疼痛而暴怒无常,母亲劝说作者去看花;第二次是作者坐在轮椅上看树叶飘落,母亲央求作者去看菊花;第三次是母亲去世后,妹妹推着作者去看菊花。学生在掌握文章的叙述结构后,教师可再引导学生体会这三次看花事件,了解这些事件分别反映了作者的生活态度,感受作者绝望—喜怒无常—希望—热爱生活的情感变化过程。之后,教师可将文章分为三种情节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不同情节的体会过程中,了解写人记事类文章的层层递进,如此深化对于这篇文章的阅读印象,掌握写人记事类文章的阅读技巧。

三、深入文章语境,体会写人记事类文章语言

当教师帮学生奠定了写人记事类的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的基础后,可以进一步带领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细节描写,并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文章语境,通过分析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赏析关键词语对行为神态的描写,进一步深化对写人记事文体写作特点和语言特点的了解。此时教师应当拿出一定的耐心,细心筛选知识讲解点,帮助学生详略分配时间和关注重点,让学生充分体会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提高个人的阅读能力,发展一定的语文综合素养。

当学生初步把握《秋天的怀念》的情节概要和结构框架后,教师可带领学生进入具体语言分析的环节。由于写人记事类文章通常记录的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因此这就奠定了其语言一般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教师可先帮助学生体会文章中人物动作和神态描写的手法,进而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比如,教师可先要求学生找出描写母亲动作、神态等词句,并且根据这些词句谈谈个人对母亲心理活动描述的理解。学生通过“暴怒无常”“捶”“摔”等作者深受病痛折磨的动作描写,体会到了其痛苦和绝望的感情,通过“躲”“忍”“挡”等母亲面对作者被病痛折磨作出的反应这些动作描写,体会到了母亲的不忍和对儿子的深沉母爱。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体会,教师还可设计角色扮演活动,邀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母亲和史铁生的角色,并且根据文章中的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进而通过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在这一角色扮演活动中,能够深切地体会伟大而深沉的母爱,感受作者内心的煎熬。除了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深化学生的情感体会,教师还可深入文章的语境解读好词好句。此时,教师可让学生抓住母亲的动作是“躲出去”“注意动静”,神态是“眼圈红红”的细节描写,体会母亲虽然已身患肝癌,但仍旧关注着儿子的身体情况,深切担忧儿子身心发展的热烈情感。

在初中阶段,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更要提高学生语文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写文记事类文章的具体写作手法和传神生动的细节描写。

猜你喜欢
秋天的怀念记事文体
《安徽记事》
记事中的“情节”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记事
《秋天的怀念》语词运用背后的情感解码
Why Men Never Remember Anything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的意象创新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