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短意浓见真淳 淡雅菊花寄哀思
——《秋天的怀念》中母爱的抒写特色

2022-03-17 10:52
语文天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秋天的怀念北海史铁生

谈 蕴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而母爱更是一坛陈年的老酒,历久弥香、回味悠长。《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双腿瘫痪,又长年与病魔做斗争的心境下抒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千字的散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起伏跌宕的叙事,浅近的文字间融入的则是浓浓深情。这份情是对天堂母亲的深挚的怀想,更是对伟大母爱的讴歌。

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因为有母亲不辞辛劳的付出和默默陪伴,史铁生才慢慢从痛苦的泥淖中走出来。在冲出沼泽的过程中,有地坛的花草树木、昆虫鸟兽生生不息给自己带来涅槃人生的启示,更有身患重病的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命运不济的现实无法改变,唯一能够做到的是用母亲给予自己的力量,凭借自己的坚韧与苦难做斗争。人生因勇敢者的不轻言放弃和不懈抗争而变得绚丽多彩,史铁生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生命强者应有的真谛。不过,史铁生能够从人生的低谷中走出来,获得与不幸厮杀的勇气与力量,来自于母亲坚实的精神后盾。故此,在史铁生留存的很多经典作品中,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及对无私母爱的礼赞。当然,这种抒写,不是直接的呈现,更多的是移情于物、于事进行表现。作为抒写母爱的经典散文,《秋天的怀念》表现伟大母爱时主要从如下三个角度展开。细细咀嚼,语短情长,如饮琼浆。

一、于细微处见真淳

叙事写人的文章,人物形象的鲜明,思想情感的细腻,细节描写都是重要的手法之一。细节描写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这种描写除了白描的勾勒,更少不了工笔的精雕细摹。正是借助细致入微的刻画,叙述的事件才会吸引人,塑造的人物形象才鲜明,表达的情感才感人。叙事类的文章,如果细节描写缺位,就如同翱翔天空的雄鹰折损了翅膀。

正是基于此,史铁生在追念母亲、抒写母爱的伟大时灵活地运用了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运笔着色,让深情于不经意间自然呈现。在“我”“暴怒”宣泄时,母亲没有正面对我说教,而是“悄悄地躲出去”,并“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听着我的动静”,在我捶打双腿时,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面对命运不公给儿子带来的痛苦,母亲深深的理解,但是自己又无能为力,只能用沉默和陪伴,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消解儿子的痛苦。对母亲而言,自己的病痛相较于儿子所遭受的苦难无足轻重,所以即使她被“肝病”折磨得“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也要在儿子面前表现出坚强乐观。在树叶“刷刷啦啦”飘落时,母亲担心秋景的衰败会给作者带来更多的烦躁,所以“挡在窗前”,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其间蕴涵的是母亲对我深深的理解和深切的关怀。处于人生低谷的人是脆弱和敏感的,这一点母亲清楚,所以才会用身体挡住外面的世界。“我”答应到北海看菊花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母亲的“坐立不安”不是因为紧张,而是源于看到儿子能够同意从自我封闭的世界里走出来,走进大自然的喜悦。对母亲来说,儿子愿意走出去,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孩子的心结慢慢打开,痛苦有了释放的可能,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当然,文章除了对动作细致入微地刻画,神态的描写也形象深刻,像“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让她喜出望外”“她笑了”等。

二、语短意浓蕴深情

语言是内心感受外铄的情感密码。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不仅让文章呈现出别样的风格,更能够让叙述的事件、塑造的人物、表达的情感更加鲜明独特。不同的作家因为生活的界域和人生的际遇不同,“独抒性灵”的语言特质就不一样。不过,外显的语言有什么样的风格,都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抓住人物的语言,更能够凸显人物的性格。

史铁生许多回忆母亲的散文,在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对朴素而伟大的母爱的礼赞时,借助母亲的语言来表达是很重要的一个视角,《秋天的怀念》也不例外。从全文看,文章描写母亲所说的话不是大篇幅的,而是在关键处的精简着墨。仔细品味母亲的话,不是简单的大道理说教,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质朴自然的流露。“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饱含着母亲对遭遇不幸的儿子的鼓励和劝慰。在人生最为灿烂的季节,“我”被剥夺了走路的权利,这个打击是致命的。这种打击,不仅是自己,也是对母亲。但是,对残酷的现实抱怨是无济于事,只能勇敢地面对。所以,母亲尽管内心痛苦,还要用坚毅陪伴儿子,帮助儿子重塑生活的信心;“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一种祈求的语气满含着对处于人生低谷的儿子的担心,也是对儿子能够勇敢正视苦难寄托的希望;“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没有成年的女儿”,弥留之际的母亲,饱受病痛的折磨。即使这样,让她放心不下的还是自己的孩子。“有病的”和“未成年的”两个修饰语把一位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着上浓重的一笔。

三、淡雅菊花寄哀思

叙事写人的文章,除了立足事件叙述,让真情自然流露,选取与人文塑造和情感表达紧密关联的事物作为表情达意的道具也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因为情感表达的特质不同,人物形象的性格不同,选入文章作为寄托情感的媒介也就不一样。像《孔乙己》中的茴香豆、《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山海经》、《背影》中的橘子等。正是这些与文章情感和所描写的人物有密切关系的物件的移入,让文章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富立体。

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也巧妙地选取了寄托情思的“菊花”。尽管全文对菊花的描写不多,但正是在文章的关键处的着笔,让这个自然之物被赋予独特的意蕴。菊花凌霜不凋、气韵高洁。在民俗文化中,菊花具有吉祥、健康和长寿的意义。尽管菊花不如牡丹的富丽,也缺少兰花的名贵,但因其风姿秀美,不争媚颜色,素雅坚贞,不畏秋寒盛开在百花凋零之后的傲霜气质,而成为世人赞美的对象。史铁生在文中虽然只点到两次菊花,但是独具匠心的用意让菊花的神韵变得更加丰盈。“母亲喜欢花”,但是“自我腿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花的“死”不是因为母亲不会打理,而是因为母亲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陪伴儿子上。但是,在“北海的菊花开了”时,母亲提议“推着你去看看吧”,到北海看菊花,一方面希望儿子能够出去散散心,一方面希望儿子在赏菊时能够从菊花身上获得与不幸做斗争的启示。母亲的良苦用心获得“我”的回应后,“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可见母亲的高兴。可是,母亲陪儿子到北海赏菊的愿望没有实现,而是带着遗憾离开了让她放心不下的儿女;“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简单的一句是对前文的照应,更是寄托对母亲深深的哀思,而各种颜色的菊花不正是善良慈爱坚韧的母亲的象征吗?

“全文无一处、无一字提及母爱,但母爱渗透于每件事、每句话、每一个表情动作中,甚至每个字上”,河南大学胡山林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一曲怀念母亲的挽歌,一篇讴歌母爱的至真至性的美文值得慢慢品味。

猜你喜欢
秋天的怀念北海史铁生
北海北、南海南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北海 美丽的地方
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
1936年抗战前夕的“北海事件”始末
《秋天的怀念》语词运用背后的情感解码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的意象创新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