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机遇与挑战

2022-03-17 14:24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提质十四五职业院校

牛 彦 飞

为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20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通过加快体系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系统解决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质量不高的问题[1]。《行动计划》的发布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和增值赋能的重要发展期,也意味着职业教育从“大有可为”迈入了“大有作为”的实践阶段。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面临良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科学制定建设目标,持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与科技进步同行、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发挥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要遵循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的原则,着力完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统筹协同发展机制;要用终身教育的思想发展职业教育,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良好机遇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面临着步入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期,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提供了良好机遇,区域经济发展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创造了有利环境,人工智能时代开启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建设新模式,职业教育进入质量提升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发展阶段。

1.国家政策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提供支撑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明确要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类型特色,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国家标准,创新办学模式,实施质量提升计划等[2]。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3]。2019年,国家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动实施“双高计划”和“提质培优计划”,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2021年,教育部发布《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提出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落实专业动态更新的要求,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4]。大力推动、稳步发展职教本科,构建中职、高职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衔接的培养体系,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大大增强。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职业教育步入质量提升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发展阶段。

2.区域经济发展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创造有利环境

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区域经济发展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规模和水平,职业教育的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只有区域经济得到发展,才能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职业院校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保证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区域经济发展得好,地方政府才能有更充足的教育投资,职业院校才能获得相应的支持,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内容和手段,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区域经济结构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基础,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要向市场看齐,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引发市场需求的变化,区域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的转变,促进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结构调整要求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区域经济发展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3.人工智能时代开启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建设新模式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为推动创新抓好未来的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产业升级转型发展也对人才的素质、能力和技能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通过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加快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慧课堂”,可以降低专业课教师传授标准化、统一化理论知识的教学压力,让教师能够专注于从事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塑造、情操陶冶等育人工作。在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教师能够更系统、高效、便捷地收集学生信息,依托智能学习终端打造个性化教学方案,依托知识图谱和人工智能画像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真正实现学情分析、个性化学习、精准推送和智能评价。大数据分析、业务建模、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手段可以为教师提供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数据分析,从而进行动态评价和诊断,实现因材施教;管理者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支持,通过汇聚日常教学全景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呈现,辅助科学决策和管理,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管理的科学性。

二、“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面临的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也是职业教育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机遇期。同时,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高职院校管理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与服务国家战略要求尚存一定差距,专业建设和教师队伍水平支撑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产教融合还需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1.融入新发展格局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增值赋能新需求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的重要战略,是适应新发展阶段新要求、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职业教育对于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背景,也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基础。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意味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经济社会现代化必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创新支持和人力支撑,需要通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持续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开展各种类型和层次的职业教育培训,提升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从而满足社会新需求,促进国内大循环。同时,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促进开放交流,由职业教育大国向职业教育强国转变,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6]。

2.产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职业教育提供更强劲的“引擎动力”

产业结构转型加快,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也得到了更多的彰显。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才和技术。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迫切需要职业教育提供更为强大的技术和人才支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相一致,但实际上,我国一些地区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开设,没能与产业发展相契合,专业设置不能充分对接当地的产业发展结构,专业优化和调整的频率难以适应逐步加快的产业发展速度,专业动态调整与市场需求变化存在脱节现象。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但是部分职业院校的专业调整滞后,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不能对接区域经济发展。这就迫切需要通过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前列”的高水平高职院校,打造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摇篮,引领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3.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对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出了新要求

职业教育要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机制。通过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新产业新技术的革新,需要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不断提高的科技和劳动力水平需求,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及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7]。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和产业的更迭发展,迫切需要职业教育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人们对获得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需求,迫切需要职业教育推进提质培优工程,建设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和目标,提升办学内涵,打造优势特色,逐步提升与产业发展和创新驱动紧密相关的专业比重及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效果,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多元办学格局基本形成,国际化办学迈出重要步伐,服务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将成为“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目标和新挑战。

三、“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路径分析

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类型特色,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国家标准,创新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深化职普融通。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质量提升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关口,既要看到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更要着眼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以提高质量为战略主题,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健康发展,充满信心地参与全球职业教育改革。“十四五”规划背景下,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应聚焦多个方面。

1.坚持产教科深度融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伴随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加速,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增大,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更多更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重任。产教科深度融合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路径,将生产经营、教育教学和科技研发融于一体,有效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大大增强了人才岗位适应性,有助于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单位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责,也是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深化产教科融合是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产教科深度融合,能够将校企合作研发的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更好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坚持产教科深度融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关键要实现“四个对接”:一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持续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二要根据产业技术要求,按照岗位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将理论、技能和文化素质结合起来,构建符合岗位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紧密对接;三要根据行业技术规范和职业资格标准,深入推行“1+X”证书制度,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紧密对接;四要根据学习者多样化的职业发展需求,设置灵活的教育培训形式与内容,加大开放教育力度,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紧密对接。

2.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与所处的时代相契合,与时代同步并服务于时代。实现国家现代化,教育要率先现代化。职业教育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反应最为敏锐,对产业转型升级反应最为迅速。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拥有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要从生产力全要素维度定位职业教育。我国的国家产业战略阶段清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职业教育发展要服务国家产业战略,要跟上产业进步、技术迭代的步伐,助力国家发展目标在不同发展阶段得以实现。随着新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全社会得到广泛应用,这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迫切需要建设一支庞大的高素质劳动大军和产业工人队伍。从科技进步人才生态链构成来看,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端研究人才、科技人才、行业应用人才同样重要,都是组成完整的科学技术进步人才生态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支撑科学技术进步。职业教育要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根据自身发展规律和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不断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就是要构建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管办评分离,建立科学完备、规范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政、校、企、行广泛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职业院校的活力,更好地发挥全社会的作用[8]。

3.遵循纵向贯通横向衔接原则,着力完善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

职业教育应坚持类型教育定位,服务高质量发展,更要注重与普通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教育形式的整体协调发展。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都面临着与国家发展战略、劳动力市场、个人需求和新技术革新等保持一致的共同目标。职业教育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技能型发展理念,与普通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同发展,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为培养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素质人才创造和谐的发展条件,服务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国家竞争力提升。政府统筹管理,逐步健全职业教育发展制度,打造层次结构合理、办学定位清晰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融合,搭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立交桥”,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供给结构,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全面深化“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构建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社会等广泛参与的多元共治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职业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充分发挥评价这一指挥棒的作用,指引我国职业教育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强化中职教育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巩固高职教育的主体地位,并将其作为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和区域发展急需人才的重要途径。扎实推进“双高计划”,探索高职专业认证,实现专科高职学校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支持和推动具备条件的“双高”院校申办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探索专科高职院校升本新路径,进而尝试开展职业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层次[9]。

4.强化终身教育理念,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体系

加快构建全民终身学习职业教育体系,扎实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发展模式。从制度上统筹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与衔接,加快推进“学分银行”和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建立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机制。支持学校研制学习成果转换办法,受理符合条件学生的学分兑换申请和课程免修申请。探索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开放办学机制,提供学历教育之外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服务,把教育延伸至社会各个角落,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需要[10]。二是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职业院校要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生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面向社会人员的职业培训。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提升行业企业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可度,服务于学生成长,促进高质量就业。发挥培训评价组织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引导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大学建设。依托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培训机构等,面向农村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素质,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程。三是强化职业院校的继续教育功能。鼓励职业院校参与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与普通高校以及各类继续教育机构实现资源共建共享,面向在职人员、转岗人员、务工人员、现役和退役军人及待业人员等社会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打造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发展合力。

结语

“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居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位置,职业教育也面临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展望新征程,职业教育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进程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将是“十四五”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必须深入加以探究和着重解决的问题。这一时期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优化类型定位,坚持内涵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加大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力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我国从职教大国迈向职教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9]。在国家战略规划的顶层设计下,我国将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将会更加全面向好发展。

猜你喜欢
提质十四五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为城市提质而歌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新疆:医保由“扩面”向“提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