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2022-03-17 15:33四川省荣县第一中学朱亮正
天津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互动式语文课教学活动

■四川省荣县第一中学 朱亮正

互动式教学指的是“教”“学”相辅相成的授课形式,确保“教”“学”能互相促进,增强教学活动的整体性,在此基础上调节师生关系,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教学共振,落实教学目标,互动式教学价值由此凸显出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节奏快,教师存在轻视互动的问题,面临“教”“学”割裂的风险,这将降低高中语文知识传授的有效性。本文通过高中语文课上互动式教学方略,以期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互动式教学活动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组织开展的价值如下:其一,拉近师生距离,助力教师收集剖析学情所需信息,为根据学生学习实况调整语文教学方案提供依据,努力实现“教”“学”并轨的目标;其二,活跃课堂氛围,扭转“苦学”局面,营造愉悦轻松的语文求知氛围,通过互动探究解放学生思想,使学生敢想敢说,在此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并强化核心素养,如语言应用能力、人文修养等;其三,加强教学改革,基于互动式教学扩宽授课渠道,多角度完成高中语文育人任务,教师还可累积经验,根据学生的反馈改进教学方案,确保语文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主。基于此,为推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不断发展,探析教师运用互动式教学法育人的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中语文课互动式教学的要点

(一)理论扎实

教师理解互动式教学内涵是运用该举措育人的先决条件。合作教育论指出师生相互尊重可优化教学环境,学生心理压力较低,把教师看作伙伴,能更加信赖教师,利于教师通过互动传导知识,消除语文知识输出阻力。罗杰斯教学观的重点是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通过与之互动开发学生潜力,在双方关系和谐及情感态度正面的基础上高效育人,期间用到多元智能理论,可助推学生语文课上个性化发展。立德树人理论要求教学实践育人为本,互动式教学为学生提供展现个人能力、自主学习、共同进步的机会,使学生可增强思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言应用能力等素养。为使高中语文课互动式教学更为高效,教师要理解上述理论,同时将育人为本视为重点,用学生有期待、想参与、感兴趣的形式组织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继而为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落地奠定基础。

(二)课标指引

新课标是互动式教学活动合理设计的重要依据,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拔高语文素养,同时具备较强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语文应用能力,且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修养能同步增强。基于此,教师要将课标与互动式教学关联在一起,发挥相关教学活动的育人功能,注重学生个性化、均衡性、全方位成长,基于互动式教学创建有序且开放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可在互动中不断发展。例如,教师在进行《沁园春·长沙》教学时,可引领学生分享阅读感受,围绕中心思想积极交互,还可跟随轻音乐朗读,营造乐读氛围,在体悟人文情感的同时感受诗意,领略诗文之美,达到学生审美能力、人文修养同步强化的语文教学目的,继而在课标指引下提高互动式教学有效性。

(三)教材为基

教材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支点,师生可围绕教材内容发现、解决并研究问题,使互动式教学事半功倍,增强互动式教学活动的知识性、实时性、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进行《再别康桥》教学时,可鼓励学生围绕诗句音节划分、修辞手法分析、诗文鉴赏等方面加强互动,为学生活跃思维、语言组织与表达、质疑反思提供抓手,以免互动式教学一盘散沙,有效集聚学生的学习成果,共享学习资源,让学生在互动中获得启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继而提升高中语文课的教学水平。基于教材的互动式教学活动成功之处在于师生能围绕教材沟通交流,这就需要学生先阅读课文,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在互动中能阐述观点,并在他人观点启发下反思、质疑、总结,增强互动式教学活动的扩展性,为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给予支持。

二、互动式教学活动在高中语文课上组织开展的原则

(一)主动性原则

在互动式教学理论支撑下,教师要打造突出学生核心地位的课堂,给学生足够时间读、思、达、做,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发展语文素养。例如,教师在进行《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时可将思维导图展示在电子白板上,列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关键词,为学生阅读课文并完善导图提供抓手,而后指引学生分享导图填充结果,学生可补充作答,使思维导图在学生的努力下覆盖范围更广,助力学生归纳知识点,继而在语文课上始终突出学生的核心地位,调动学生互动式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增强思维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思维导图设计个性化较强,不同的学生会设计出有一定差异的导图,加之导图并无统一答案,所以引导学生交流互动思维碰撞的功能性更强,还可学习成果互补,在提供公平、民主的互动式学习机会的同时助学生语文素养个性化发展,提高互动式语文教学质量。

(二)计划性原则

互动式教学虽学生为主,强调自由民主,但课堂过度自由会降低学生学习效率,还会因思维过于发散而无法达成求知目标。让学生自由探究并不等同于放纵学生,适度的约束与指引利于学生在互动式教学活动中有更多收获。基于此,语文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为学生有效互动、积极探究、共同成长铺平道路。例如,教师在进行《鸿门宴》教学时,可推行“互动式+任务驱动”的育人计划,将翻译课文、分角色朗读、改编“课本剧”视为学生互动式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能在翻译课文时围绕“采、具、距”等通假字进行讨论,还可对“山东、为寿、婚姻、细说”等古今异义的词语加以解释,通过互动式学习加深“名作状”“名作动”等词类活用知识的理解,继而指引学生通过互动探究有计划地完成课文翻译学习任务,掌握基础语文知识,通过“互动式+任务驱动”育人计划的有效推行落实教学目标。

(三)综合性原则

除围绕教材育人外,高中语文互动式教学还需引入教材以外的内容,使该育人活动对学生来讲吸引力、趣味性、知识性更强,并鼓励学生创新探究,使互动式学习渠道随之拓展。例如,教师在进行《纪念刘和珍君》教学时,可将有关历史资料引入语文课堂,一方面作为群文阅读素材,指引学生探析该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对魏士毅、杨德群、张静淑、韦杰三等烈士的光荣事迹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作为学生互动式学习的灵感来源,在围绕阅读素材讨论的同时渗入家国情怀,让学生体悟身为学子的责任与担当,能在交流互动中激荡爱国情感,并将德育与语文教学融合在一起,助力学生道德修养、人文修养共同发展,使高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更有意义。

三、高中语文课堂互动式教学实践阻力

为使互动式教学活动能在语文课上有效展开,教师需明晰实践阻力之所在,为进一步增强互动式教学实效性指明方向。第一,师生互动中学生过于被动,教师不注重指引学生思考与表达,沿用口传心授教育思想,使部分学生很难融入语文探究性教育活动,无法跟住教师思路,师生互动链路处于割裂状态,还会拉开学生间的距离,不利于全体学生发展语文素养;第二,教师育人形式较为单一,在互动中以提问为主,同时问题具有封闭性,许多学生能大致猜到教师期待的答案并作答,无法通过师生互动各抒己见,不仅很难构建活跃度、开放性较高的语文课堂,还会使学生思考能力、逻辑思维等能力发展受阻,降低语文互动式教学实效性;第三,师生互动范围较窄,互动主题单一,教师仅利用课文指引学生探究,使语文教材的人文性随之减弱,互动的主要目的乃至唯一目的是语文知识输出,使语文教材素质教育功能随之弱化,不利于学生在语文课上全方位成长;第四,教评不讲究方式方法,基于互动式教学的语文教学评价不具备诊断、反馈、促学等功能作用,使教师不能通过评价与学生高效交互,有些教师还存在评价用语过激的问题,不注重学生是否能接受评价内容,甚至会给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带来一些心理上的伤害,语文互动式教学心理健康指导效果欠佳,学生会对语文学科产生排斥情绪,在课上不愿发言,教师很难通过互动保证学生在学习中让语文知识入脑入心,教育指导性较差,降低了高中语文互动式教学质量。

四、高中语文课堂互动式教学实践路径

(一)革新理念,奠定互动式教学基础

互动式教学以学生为主,学生读、思、达、做的过程就是教师推行陶行知“六大解放”育人理念的过程,能确保学生在身心解放的状态下自由探究,在互动中全情投入,获得感性认知,从语文知识中汲取个性化成长动能。陶行知教育理念在新时代具有加强立德树人的价值,值得在高中语文互动式教学实践中应用。例如,教师在进行《荷塘月色》教学时,可指引学生联想到生活中的美景,借鉴文中描写荷叶的段落结构仿写,先交代要描写的事物,再进一步扩展性描写,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生动展现客观事物,继而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加持下进行互动式教学。在学生仿写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深入解析文本内涵,以“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为例,通过探究学生发现作者虽有喜悦之感,但却用了“好像”进行修饰,说明如此喜悦的感受建立在虚幻的自我慰藉之上,在现实的羁绊中享受片刻安宁,使学生可通过师生互动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呐喊与惶惑,体会作者想要内心安宁超脱现实却无法做到的复杂情绪,透过景色看到那个特殊时代在作者心头留下的印记,使学生可在互动式教学活动中强化阅读理解能力。

(二)方法创新,挖掘互动式教学潜力

互动式教学从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手段,教师可通过安排任务、提出问题指引学生交流、质疑、反思、归纳,在此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并强化语文素养。新时代教法创新大势所趋,教师要从更多的角度出发挖掘互动式教学潜力,使学生能在语文课上收获颇丰。例如,教师在进行《我有一个梦想》教学时可采用“互动式+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为学生介绍马丁·路德·金,从影视片段、纪录片、人物传记等角度切入了解这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文。将视频资料视为与学生互动的载体之一,调动学生阅读探讨自主性,在互动式教学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突出了语文课上学生主体地位,使互动式教学更为高效。相较于教师讲解马丁·路德·金的历史,教师准备视频资料供学生自主浏览更利于其思考与讨论,视频带给学生思想及视觉的冲击性更强,能唤起学生抒发己见的欲望,继而活跃语文课堂互动式教学气氛。需要注意的是,网络资源并非多多益善,以免对学生带来干扰,使之无法围绕教师布置的任务或提出的问题探讨。基于此,教师要把网络资源的筛选与运用看作互动式教学计划规设的一部分,有目的、有方法地使用网络资源并带给学生启发,助学生在互动式学习中加强语言组织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素养。

(三)课程延展,吸引学生多角度互动

语文教材本身的互动性较差,教师可通过课程延展吸引学生表达、探讨、实践,使高中语文课堂综合性、生本性、趣味性能不断提高。例如,教师在进行《兰亭集序》教学时,可从书法、文学“双璧”的角度着手,将本课相关王羲之墨宝图片展示在电子白板上,引导学生赏析,丰富师生互动渠道,基于美育导入教学内容,将文章中的自然之美、书法之美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融合在一起,使本课内容更加立体多面,师生互动视角更为开阔,达到通过语文课程开发有效填补育人内容并提高互动式教学质量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高中语文课程延展应具有层级性,应在互动式教学中渗透差异教育理论,为每名学生参与互动提供均等的机会,确保延展性内容通俗易懂并与学情对接。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可利用互联网创设微课,体现出微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时间短及生动有趣的特点,对学生互动探究带来积极影响,发挥微课强化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人文修养、语言应用能力等核心素养的互动式教学作用。

(四)科学评价,推动互动式教学发展

教学评价在互动式教学中属于师生交流的形式之一。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内心感受复杂,对外界的评价较为敏感,容易因他人的评价而感到压力较大。对此,教师要树立科学评价意识,把批评、评价的功能区分开来,不在课上随意批评学生,在评价中引入赏识教育理论,鼓励学生互动,指引学生相信自己,能在课上敢于表达,通过评价引导其敞开心扉,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心理素质,提高互动式教学综合质量。除注意学情评价客观、谨慎、科学外,教师还要加强自评,发现互动式教学阻力并探寻攻克对策,继而推动高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活动不断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使高中语文互动式教学质量能不断提高,教师需把理论扎实、课标指引、教材为基视为育人的要点,在课上实施主动性原则、计划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在此前提下立足语文课堂创新教法,将新理念、新内容引入互动式教学活动,还需对学情以及育人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价,继而使学生能在互动式教学活动中增强核心素养,落实高中语文新时代教改目标。

猜你喜欢
互动式语文课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可怕的语文课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