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美术项目化学习的实施策略创新

2022-03-17 15:33浙江省杭州第十一中学吴航飞
天津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美术学科数字

■浙江省杭州第十一中学 吴航飞

数字美术是最现代的美术门类,项目化学习是最前沿的学习方式,数字美术项目化学习是美育的最新路径。我校注重教育现代化,追寻美好教育,并争取到杭州教育行政部门支持,配置全国领先的数字化美术教室,具体设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激光打印机、扫描仪、电脑、数位屏、电子教室、智能交互机器人等学习软、硬件,对数字生活时代的美育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提炼出三条实施策略:通过传承、跨界、创生实现学习内容创新;通过自主合作、应用生活、深度学习,实现学习方法创新;通过全程评价、动态评价、多维评价实现评价方式创新。

数字美术指的是利用电脑、网络、多媒体、数位板(数位屏)、压感笔、数码单反相机、扫描仪等系列数字化美术教室设备,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数字绘画、数码设计、数码影视制作等内容的学习。项目化学习源自杜威的教育理论,他提出的“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理论打破传统教育“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并提出“教育即生活”“做中学”的教育观念。杜威的弟子克伯屈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学说,提出设计教学法(project method),也叫单元教学法。项目化学习真正的名称来自1958年美国医学院的项目化治疗。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夏雪梅博士提炼了项目化学习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创设真实驱动型问题和成果、用高阶学习包裹低阶学习、将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四个特征,认为项目化学习使学生“长大后成为一个具有自由心智的人。”“数字美术+项目化学习”是一条美育创新路径,数字美术项目化学习如何实施呢?

一、传承·跨界·创生:数字美术项目化学习内容创新

(一)传承美学概念,培育学科素养

数字美术项目化学习内容的建构首先要传承传统美术学科中的核心概念,如点、线、面、体积、明暗、色彩、构图、肌理等美术形式要素;如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形式美的法则,以学科大概念统领单元内容体系或项目化课程内容。2018年1月新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出版发行,其最大的变化就是明确了每门学科的核心素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方面,信息技术学科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当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融进了信息学科核心素养,便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培养目标组合。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美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美术教学的一切都是以培育学生形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而数字美术项目化学习内容则成为现代的、未来的美术人才培养关键性学习资源。

作者自编的浙江省普通高中精品课程“创意与数字美术”“走进数字美术”等课程本着与时俱进的观点,结合“横构图与竖构图”“主体与背景”“虚与实”等学科概念开发数码摄影与后期处理学习内容,结合“明暗”“色彩对比与和谐”“远景、中景和近景”“固有色、环境色和光源色”等学科概念开发数字绘画学习内容,结合“色彩的情感联想”开发电脑设计等有关数字美术学习内容,激发学生数字学习的多种兴趣、指导学生体验数字美术的表现方法,引领学生走进数字美术的殿堂。学生在数字美术创作过程中既提升图像识读、美术表现等美术学科素养,又提升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信息学科素养。

(二)跨界学科知识,融合课程内容

一方面,当今我国课程的标准化、系统化、自上而下的趋势不断增强,学科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越来越严格和规范,学科学习绩效和学业成就得到强化。另一方面,教育理念的日新月异、课程观念的拓展创新、自下而上的教学衍变如同星火燎原。高中学校一方面受制高考评价体系的限制,不可能大规模打破课程设置,实施所有课程的跨学科学习;但又希望能在一些对高考冲击小的学科,在少量的学习时间里进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尝试,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数字美术项目化学习课程内容的建构就是处于这一微妙时期而产生的结果,真实的学习情境、综合性的学习主题、探究性的学习项目是数字美术课程内容的必备要素。数字美术课程内容跨界学科知识主要采取“1+1+N”的形式,其中第一个“1”指的是美术学科,第二个“1”指的是信息学科,N指的是其他学科。在数字美术课程中美术学科、信息学科知识必不可少,是深度融合的,其他学科知识则视某项目内容需要可以灵活增加。

(三)提倡逆向设计,创生美术课程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钱初熹教授在《AI推动视觉艺术教育变革》一文中指出:“这些课程应激发创意思维,使学生具备深入探索视觉艺术的某个主题(或议题)获得视觉识读和造型表现的知识和技能;以新方式整合视觉艺术信息的能力,激发想象与灵感,分析创意并促使物尽其用、富有美感的实用性、创造性想法产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见,学生创意思维是数字化时代美术学科培育学生关键能力的一个重点。在创建数字美术课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学习过程的逆向设计方式,即以始为终按以下步骤实施:一是确定某一学科大概念,根据大概念确定学科知识点,结合真实情景设计该项目需要完成的驱动型美术表现任务;二是预留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根据学习任务梳理知识点指定完成任务的策略和步骤、确定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准备学生可能会用到的资源包、学习锦囊等);三是学生根据计划完成项目任务并实现展示、评价和应用。

二、自主合作·应用生活·深度学习:数字美术项目化学习方法创新

(一)自主合作:学为中心成为素养培育的基础点

素养时代的教育关注点发生了很大变化,何谓素养?一般指人的品格和能力,核心素养则指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素养的培育必然是基于人的成长角度考虑学教问题的,以学定教、学生为本凸显其重要性,“以学为中心”、自主学习将是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新常态。在数字美术项目化学习中,数字美术学习系统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搜索学习资源、自主形成美术创新的土壤;项目化学习提倡自由思考、自由选择、自由设计学习过程、自主试错和验证、最终解决问题、应用美术作品改善我们的生活等,都应该出于学生自身发展而定,非常契合自主学习理念。同时,学生自主设计的、像艺术家一样完成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建立学习小组,分工进行资料搜索、查漏补缺、联合创作等,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人际合作能力。

(二)应用生活:数字美术成为美术教育的激趣点

科学研究表明,因为全身心地参与体验,学生知识理解更全面、知识记忆更持久、学习收获更丰满,在生活体验中学习是传统式学习方法效率的3~5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创设与生活关联的、任务导向的真实情境”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课堂内容联系生活、课堂情境模拟生活、课堂问题源于生活、课堂所得用于生活等,是当前课堂教学的关注点。而现代生活与数字化、信息化密不可分。正如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教授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认为人类已进入数字化时代,当代社会云计算、5G网络、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正重塑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据浙江省人才招聘网信息,美术类人才招聘绝大多数为设计人才,而美术设计类专业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数字美术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如建筑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动漫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都需要使用数字美术。高中生正是未成年向着成年人过渡的时期,美术教育应与他们职业生涯规划适当关联,所以我校做出极大努力,把原本是选修课程的数字美术提升到杭十一中学子人人参与的必修课程高度,对所有学生开设每周一节的数字美术课程。学生在为师生拍摄人像写真、为学校设计校徽、为自己设计毕业校服、为良师益友画肖像等系列应用型活动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深度学习:像艺术家一样创作成为学习活动的创新点

艺术家的作品之所以那么引人观赏、打动人心,除了跟艺术家自身高超的美术表现技能有关,还跟作品源于生活、对某一场景突发灵感、对创作原型经过深刻感受和理解、对创作素材精益求精的搜寻、对创作过程的反复思考、对作品形式和内涵的几度构思、对作品呈现方式的预想等有极大关系。数字美术项目化学习中,我们以基于真实情境的创作任务为先导,激发学生美术表现的需求;引导学生思考实现创作的方案,通过数字化学习系统搜索美术素材、学习美术表现方法、学会数码创作软件应用、创造性地完成美术作品,并进行相关评价、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美国著名课程改革专家罗伯特·马扎诺主张把学习分为五个维度:态度与感受、获取和整合知识、扩展与精炼知识、有意义地运用知识、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在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过程中在学习的五个维度上都得到了锻炼。

三、全程·动态·多维:数字美术项目化学习评价创新

(一)全程评价:关注美术创作的结果和过程

构建全面、科学、公正的项目化学习全程评价指标体系,对激发学生数字美术项目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规划能力、数字美术学习能力、美术作品创意能力,及时、全面、全程反馈项目化学习效果,实现项目化学习评价的科学化、目标化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美术项目化学习的评价与学生美术作品创作过程、公开展示的作品美感、运用于生活的效果等紧密相连;既要对学生作品的审美性进行评价,也要对整个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态度、美术学科素养提升程度进行评价;既要对美学概念、创作过程设计等高阶认知策略进行评价,也要对低阶的美术知识收集、美术表现和信息应用技能等进行评价。在数字美术项目化学习实践中,我们设定了核心概念和美术素养、学习过程中的态度、美术表现过程设计、创作成果等四个方面评价目标,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评价类型,采用小测试、随堂提问、随堂记载卡、电子成长袋、数字记载卡、未来美术家名片等评价方法与工具,实现学生、同伴、教师、家长、其他教师和学科专家共同参与的全程评价。

(二)动态评价:联结美育活动的当下和未来

数字美术项目化学习评价是动态呈现的。其一,数字美术学习的作品经常采用网络展示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允许学生删除原作品、重新上传(一般不超过五天,便于留出两天时间统计、在新的一周美术教学中反馈)。这也导致课堂评价、作品后附加的网络评价等产生相应的动态改变。其二,动态评价尤其注重学生成长时间的长短、学习过程的效率。例如,学生A从零基础开始学习artrage绘画人物头像,达到构图合理、造型基本准确、色彩冷暖处理得当、有一定的细节塑造能力用了一个月时间;学生B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有一定的artrage软件应用基础,达到以上标准也用了一个月时间。那么,动态评价中的成长度评价就会显示学生A量化分值更高。其三,通过“最佳美术作品”“最具成长力美术家”等数字化虚拟标签等方式,实现每周的动态评价,为更多的学生创造拥有相应“头衔”的机会,实现美术学习的正向引领作用。对美育活动的评价除了关心当下,更应着眼未来,通过以上动态评价策略,以数字化的评价方式改变当下的传统美育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现有水平,更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的可能。

(三)多维评价:兼顾数字美术学习的点与面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加强各学科有机融合,整合美育资源,补齐发展短板,强化实践体验,完善评价机制,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多维评价的出发点建立在“完善评价既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文件精神基础上。

第一个维度是评价学生对视觉形象的识读和表现能力,即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图像解读和美术表现,这两个元素是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具有美术学科唯一性的元素。评价学生作品的美术语言是否符合美学规则,学生作品是否具有艺术表现力,视觉形象是否具备视觉冲击力等。第二个维度是创造性。评价的关注点可以是学生自主设计的学习过程是否有创意,创作过程中的构思、立意、内涵是否有创新性,完成的数字美术作品是否有创造性,是否能应用现实生活或解决相关问题。第三个维度是美学文化提升。在数字美术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是否促成学生理解世界多元文化,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四、结语

数字美术项目化学习实施策略的研究必将促成教师美术教学策略的转变,促进学生美术学习方式的变革,促使学校美育管理的创新。

猜你喜欢
美术学科数字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答数字
“超学科”来啦
数字看G20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