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2022-03-17 15:33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镇中心小学赵丽霞
天津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文章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镇中心小学 赵丽霞

阅读是提高人们综合素养和情操的一种方法,人们在欣赏文章的过程中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使自身素质得到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能有效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通过感受文章人物的内心变化使自身的情感思维得到提升,有利于他们进行情感的表达。作为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础的阅读策略、技能,为其终身的阅读素养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语文是一门重要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在教育教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本文笔者就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和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一、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原因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是学生学习发展最为基础的一个阶段,但由于小学生生理、心理发育不完善,各种娱乐性质的大众传媒在生活环境中的诱导,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加上缺乏读书的兴趣和方法,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并不理想。面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要积极采取措施,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将课外阅读活动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欣赏文章的过程中发现语文的乐趣,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课余生活。

(二)培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需要掌握的一种能力,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教师在教授写作技巧和方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类困难,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能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在通读文章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阅读是一个“吸收”知识的过程,写作是一个“输出”知识的过程,学生在欣赏各类文章时能了解不同的写作技巧,对各类表现手法有初步的认识。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阅读则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实现这一目标。在当前社会时代背景下,各类文学作品层出不穷、种类丰富、内容繁多,这也为教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供了保障,让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作品,对我国传统文化和近代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促进学生思维意识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帮助,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课余时间也能主动诵读、欣赏文章。

(四)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策略

目前,小学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中,阅读意义和兴趣激发方面的研究较多,但是,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策略的指导方面的研究较少。课外阅读处在教师“让学生大量地接触种种语文现象”,期望学生在接触中“感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课外阅读往往是给的任务多,完成任务的策略指导少或者无,真正将课外阅读策略指导付诸实践、并坚持开展下去的情况少,导致学生的阅读方式各不相同,阅读效果也良莠不齐。进行小学课外阅读策略的指导探讨,是为了进一步探究阅读教学的方法体系,使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有参考,让学生在多元化的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在阅读过程中,针对学段特点,为学生提供从拼音阅读和图画阅读向小说、长篇小说等文字型阅读的过渡指导,以及合适的阅读篇目,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使学生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在有效的阅读探究和多元化的阅读方式中,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并掌握一定的有效阅读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推荐的要点

(一)课外阅读篇目要与教材文章有联系

首先,学生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说教师寻找的文章应该与教材内容相关,让他们在欣赏此类文章的同时对教材中的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因为小学生在此之前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教育,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部分家长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会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但是他们在选择书籍上面缺乏判断性,所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合适的书籍,在保证课外书籍的内容与教材有联系的同时,帮助学生拓展自身知识储备量。

(二)课外阅读篇目应符合学生的成长特征

其次,教师在选择书籍的同时也要考虑该本书是否与学生当前的年龄阶段相符,他们能否理解文章中所叙述的内容。教师要选择学生喜欢读的书籍,比如,低年级可以推荐绘本类,中高年级可以推荐童话故事或者叙事类的短篇小说,这类书籍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告知家长,可以让孩子适当试读一些传统名著的原著,但是不要将其视为主要内容,因为孩子难理解文章中的内涵。教师和家长要考虑学生的内心特征和成长特征选择合适的书籍篇目,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具体策略

(一)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阅读书目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阶段的阅读量有明确要求,教材中的课文毕竟有限,所以必须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落实这一教学的首要步骤就是对书籍材料的选择,只有选择适合小学生发展需要、成长需要、学习需要的书目才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而选择书目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由教师进行推荐,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拓展教学计划。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由几篇童话构成的,在学习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围绕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及性格特点来选择不同的书籍,推荐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书目,将其中有趣味性的、吸引自己的童话故事进行记录,然后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享,通过这样的形式不断提升拓宽学生的阅读量,使他们乐于积累,热爱读书。同时这也更便于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策略加以指导,为教育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阅读策略

1.阅读策略对读书效率以及质量影响重要

小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发展不足、经验不够,所以在读书的过程中很难把握住文章或材料的主要内容,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只有借助正确的策略才能使他们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有效提升自己的相关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课文的教学以及课外阅读课上着重讲解一些策略与方式,甚至可以将课内的文章与课外的文章有效地结合到一起。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中体现了单元双线阅读主题,其中一个就是语文素养的单元导读,这部分内容对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内容、怎样去读加以提示,是语文单元阅读教学的课标要求。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导读: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为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提供了一些小提示,也为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单元导读,让学生从中积累一定的技巧,以便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与领悟。

2.阅读策略指导要精准

课外阅读中,丰富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及课型是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保证。

(1)丰富的阅读策略指导。阅读活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根据读物的不同形式按照绘本、单篇和整本书的分类,通过课例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阅读策略指导。绘本阅读方法:图文结合法、猜测联想法、点面结合法。单篇阅读方法:读题质疑法、疑思结合法、精读广议法、自我反思提升法。整本书阅读:由表及里——逐步推进——选我所需——回顾反思——推荐阅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阅读策略的指导给予学生一根攀登阅读高峰的拐杖,为学生的有效阅读提供了最有力的帮助。

(2)多样性的课外阅读策略指导课。研究的过程中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课型,如阅读策略指导微课、绘本阅读指导课、原文与改编后课文的对比阅读课、兴趣激发导读课等。这些都为教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多种途径。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阅读活动

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年纪小,还未养成坚持的良好习惯,长时间读书的状态会使他们感觉到枯燥与乏味。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与态度,积极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读书活动,创新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还能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最终更主动、更快乐地融入其中。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可以从五个角度进行,首先为了提高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开展演讲比赛、读书分享会、人人讲故事活动,利用课前5分钟人人讲故事,谈读书方法策略,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有目标、有动力地去读书,积累更多更有用的知识。其次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阅读知识竞赛,借助多媒体软件,让学生共同参与阅读,从而拓展学生的阅读渠道,如有声阅读、电子阅读、视频阅读、问题阅读、话题阅读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一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记忆,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地阅读各种中外名著,开阔自己的眼界并增长见识,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更好的自己。然后,教师还可以借助图书角、图书室创造阅读条件,让学生始终沉浸在阅读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阅读品位与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家长参与活动,开展亲子阅读、每周故事会、诵读经典等活动,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融合,实现课外阅读的整体性,最终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阅读。

最后要掌握阅读效果,开展多样的交流活动。借助阅读交流会、故事会、手抄报展览、家校共读读后感评比等方式来检测和展示学生的阅读效果。要特别注重课外阅读活动的检查落实,如对课外阅读笔记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不定期进行统计,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通过检查与督促,教师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多形式阅读策略指导提高阅读质量

1.正确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不断丰富阅读策略指导,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把通向语文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打开这扇知识的大门,走进书籍的海洋,体验自学成功的乐趣。根据不同的读物(绘本、儿童小说、儿童散文等),教师通过每月一次的策略指导课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泛读、速读和精读进行阅读。

2.大胆尝试多样性的课外阅读策略指导课。如阅读策略指导微课、同题群文阅读课、原文与改编后课文的对比阅读课等。

3.开展多元化的课外阅读成果交流课,让阅读成果得以共享,提高阅读效率,引导学生将课外阅读的成果在班内展示,与同伴分享,相互借鉴、提高。阅读交流教师应注意成果交流的方式,可为读后感、读书报告、插图画、故事会、缩写或续写故事、改编故事、手抄报展、交流会、问卷调查等;掌握好成果交流的时机,可为读前、读中、读后;收集汇编好成果交流资料,如整理出学生作品集、视频、音频集等。

4.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每学期的教学安排和课外阅读推荐情况,教师帮助学生合理分配阅读时间,养成每日阅读的良好习惯,为每学期课外阅读任务的完成提供保障。

(五)实现课外阅读与写作的有效融合

读写结合的方式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有所收获,所以教师不论是在日常教学还是开展课外阅读,均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积累材料中的好词好句,积累一些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学会作批注,写读后感,完成读书报告等,这些都是读书过程中的一大收获,此外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态度也是在欣赏文章时能给予的直观感受,可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体会、感受,进行正面同化教育,这对小学生的心理成长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而且阅读中的收获能够成为他们写作的素材,可指导学生对一些经典的写法、句段及时进行仿写,并常态坚持将课外阅读与写作融合,学生还能有机会将阅读带来的收获进行记录与分享,真正做到由读到写,读写结合,实现二者的共同进步,最终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制度的深化与完善,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习惯。其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综合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结合教材中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选择合适的阅读篇目,适时给学生推荐,进而制定相应的指导策略,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自觉意识和主动行为,并通过阅读策略和方法的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率。发挥课外阅读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优势,提高精神素养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为学生今后的写作以及学习生活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读书文章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