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说理”课堂 提升数学素养

2022-03-17 17:39福建省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陈赛平
天津教育 2022年27期
关键词:说理统计图数学知识

■福建省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 陈赛平

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经验相对欠缺,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比较薄弱,虽然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非常强烈,但因为主观因素影响,其数学素养培养极易受到阻碍。随着新课改的深化,“说理”课堂成为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且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积极应用,这一教学模式为教师的创新教学提供了方向,也为学生的主动思考搭建了平台,有助于知识理解与思维发展,教师应基于说理课堂的探索经验科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路径,打造出灵活、高效的说理课堂。

一、说理课堂的概念

说理课堂是对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素养深入解读后形成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所谓“说理”不是单纯地讲道理,数学“说理”课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数学课程中涉及的数学规律、现象及操作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的分析,使其清楚理解其中规律,以达到知识教学的目的。说理课堂的实践性较强,贴合新课程标准与数学素养培养目标,整个过程由教师主导“说理”,学生主动“说理”,在互动教学中梳理清楚数学规律及数学现象隐含的逻辑关系,这种模式更易于学生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也为数学素养培养创造了机会。

二、说理课堂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为数学素养培养创造条件

现代教育观念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即发展其数学思维、数学观念及数学能力,包括“符合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等。说理课堂形式是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形成的,它以教材理论知识为基础,由教师通过提问、互动的方式讲清楚、讲明白这些知识,并能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与记忆,掌握其中蕴涵的数学规律与数学思想方法,探索出最佳的解题思路,思维能力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具备清晰的数学观念与数学逻辑,同步发展与数学学科相关的知识、技能与品质,可见,培养学生数学素养要借助“说理”过程高效实现。

(二)促进深度学习的有效实施

数学知识学习一般要经过表象认识、语言内化、抽象概括三个基本程序,其中,语言内化就要求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将数学知识讲清楚、说完整,利用语言展示个人逻辑化思维,把教材中抽象的符号、概念及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说”的过程吸收在个人知识体系中,从中明白相关数学概念、解题思路的形成过程,知道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方法,这相当于掌握了数学知识学习和运用的“万能钥匙”,也是深度学习的直接表现。学生通过“说理”将个人学习结果可视化,教师能准确检验其学习成果与解题过程是否正确,达到深化学习的目的。

(三)突显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打造说理课堂的重心在“说”,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完成“说”的过程,相应的教学设计须契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渗透适宜的学习方法,使“说理”过程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个教学模式充分突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他们多想多说,对课堂上涉及的理论、概念及实际应用进行概括、凝练的表达与分析,使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得到提高,师生之间展开积极互动,形成主动、活跃的学习氛围,如此更能让学生的主体性突显出来。

三、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说理课堂的现实意义,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目的的构建说理课堂实属必要,但在探索与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育意识片面化

从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构建情况来看,教师的意识存在明显的分化,一部分学校和教师在积极创新,不断探索说理课堂的构建途径,还有一部分学校和教师为了稳定学生成绩,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常规,未能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出考虑,导致课堂上教师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学生发挥的作用,教师缺少“说理”引导,学生缺少“说理”机会,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不够深入,虽然可以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但不能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和深度学习发挥作用。

(二)学生积极性不足

说理课堂的主体是每个学生,学生想说、会说都是推进说理课堂构建的主要因素。但根据小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反馈来看,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课程很难,他们存在很多困扰,所以对数学课程的兴趣不是很高,学生对数学规律及数学现象隐含的逻辑关系并没有理解清楚,即使教师有意识的创造说理机会,他们也会因为不理解、不自信等因素说不出来,这也导致了课堂氛围沉闷的现状,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其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低,在课堂上不愿说,也不会说,阻碍了说理课堂的有效构建。

(三)教学方法单一化

说理课堂构建应注意方法的多样化,教师要借助积极引导启发学生“说”的意识,指导他们掌握说理的方法与技巧,在反复练习中提升说理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指导,构建出良性发展的数学课堂。然而,有些教师在大班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往往单一化,未能关注到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使说理只局限在一部分学生群体中,另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限制了说理课堂的作用。

四、基于数学素养打造说理课堂的策略

(一)启发说理意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生的表达欲望强烈,但数学经验不足,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欠缺,数学知识的“说理”过程存在很多困扰,往往影响最终的学习结果,因此,教师要引导其准确“说理”,则须有意识的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知道什么是“说理”,如何进行“说理”,先模仿教师的说理过程,再由个人思维主动语言表达,在反复的说理练习中增强意识,逐步积累经验,并形成良好的说理习惯。教师须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干预,面对数学教材中出现的不同概念、定理、公式及数学思想方法寻找恰当的切入点,说理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认知水平,指导他们运用类比、归纳、辨析等方法尝试说理,运用精简且有逻辑的语言来阐述所学知识,提高当堂教学完成度,促进数学思维的深化发展。例如,在“扇形统计图”教学时,为了启发学生的说理意识,教师引导他们在课前回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关知识,由此引入新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课堂上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从中发现了哪些信息?学生提出扇形有大有小;扇形越大,所占比重越大;不同颜色代表占整体构成的百分比……经过观察与阐述过程,学生已对扇形统计图形成初步认识,师生共同总结出扇形统计图的三个特点。最后系统比较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优缺点,经过图像的直接对比明确不同统计图的优点与缺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概括出统计图的具体运用路径,学生经过说理发展了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

(二)巧妙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是很多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经常采取的教学手段,也是打造说理课堂的直接方法,以问题驱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其主动思考、推理,并将思考探究后的结果说出来,为说理创造机会。为了保证说理的质量,教师须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只有他们对相关问题产生兴趣,才能进一步探索问题,主动说理。因此,问题设计须遵循生活性、启发性、开放性原则,以现实生活为素材,从生活中选择适宜的场景或现象,先拉近学生与数学课堂的距离,再根据场景设疑,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探究过程,经过思考、讨论与实践来梳理其中隐藏的数学规律,延伸出相关概念、定理或解题方法,基于师生互动完成有效学习。例如,在“百分数”教学时,前期学生已学习了分数、小数等知识,且这些知识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清楚掌握其转化的规律与方法,教师设计问题组织探究说理活动,提问:学校组织阳光跳绳活动,李华跳了指定个数的130%,王明跳了指定个数的1.38 倍,杨欣跳了指定个数的 ,这三位同学谁跳的更多?这个问题涉及小数、分数与百分数之间的转化,且问题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相关,其探究兴趣较高,提出问题后会获得积极反应,教师组织学生分析问题,基于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概念对比分析,结合问题阐述对比过程,找出它们存在的转化关系,经过逻辑化的阐述确定问题答案,说理能力锻炼与知识理解的目标同时得到实现。

(三)构建说理情境,培养学生数学思想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过程仍由形象思维发挥主导作用,他们认识、理解数学知识往往要以相对具体的数学情境,为形象思维作用提供平台,实现从形象思维认知到抽象认知的转化。那么,在说理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构建情境实施说理教学,或是利用情境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或是在情境中引发其认知冲突,使其思维变得灵活,基于对情境的透彻理解与抽象概括发展数学思想。数学情境构建须体现出“说理”的特性,提前确定好说理的切入点,通过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等情境引导学生完成逻辑化的说理,使其从数学的角度认识、解决问题,抽象概括出关键知识的同时发展数学思想,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及其与不同情境之间的联系,利用自己的语言和思路表现对情境的认识,从而达到说理学习目的。例如,在“小数乘法”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构建生活情境引入新知:李乐、王佳琦、程晓三人相约周末去公园,他们提前去买玩具和零食,每个人带了20 元钱。商店一个蝴蝶风筝4.5 元,一个泡泡机5.3元,一包饼干3.4元,每个人分别买一个风筝、一个泡泡机和一包饼干,请学生帮忙算一下他们一共花了多少钱?这个情境是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场景,学生可结合生活经验与已学整数乘法知识进行计算。教师先引导他们运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计算思路,有人提出先用加法计算每个人的花费,再用乘法计算总花费;有人提出先用乘法分别计算3 个东西的花费,再用加法计算总花费;在“说理”后组织学生列出计算方案,再经过计算认识小数乘法的算理与算法,明白整数与小数之间的关联。同时,学生个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会提高,且能尝试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促进了数学思想的养成。

(四)加强说理练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说理课堂以学生主动说理为主,提高其说理能力必须经过系统的教学设计,以教师引导为前提,以反复练习为保障,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说多想,在“说”的同时发现问题,完善问题,以期实现说理水平的螺旋式上升。教师要加强说理练习,充分利用常规课堂时间,让学生了解说理的方法,把握知识理解与课堂小结环节,组织他们进行完整的知识回顾,利用说理的方式概括本节课所学知识,教师从中了解其学习缺陷,针对性开展查漏补缺教学。同时,说理练习须围绕数学知识的重难点及易错点,必要时可进行拓展教学,利用家庭作业、实践活动等手段组织自主练习,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都可作为练习的机会,在反复练习中积累经验,让思维的宽度与深度充分发展,加深知识巩固效果。例如,在“图形的运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清楚理解旋转的概念,教师可在基础知识讲解时利用实践操作实施体验式学习,以操作过程作为说理练习的切入点,提前筛选与图形旋转相关的多个数学问题开展说理训练,先引导学生逐个分析问题,使其知道旋转方向、旋转轴等基本概念,再引导学生“说一说”,依据概括出来的数学概念解决问题,尝试提出各种想法来解决问题,经过层次化的说理练习实现对旋转概念的完整掌握,总结出旋转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五)组织题目解说,强化学生解题能力

解题是数学知识理解、运用的途径,同时也是说理课堂的重要资源。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应用题进行解说,先进行审题,再围绕题目一一分析、挖掘,将其中蕴涵的解题要素罗列出来,最后围绕分析出来的结果交流展示,学生之间可围绕不同的解题思路活动交流,互相启发,这样学生可以感受到解题的乐趣,在解说过程中学会合作与表达,提高解题能力的同时发展多方面能力。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时,课堂上引导学生分别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为了让他们熟练掌握这一计算公式,灵活应用其概念,教师可设计说理活动,以题目解说为形式,先出示题目:学校活动室长7米、宽3.5米、高2.8米、门和窗共占8平方米。现计划改造活动室,对房顶和墙壁进行粉刷,粉刷面积为多少?倘若每平方米需涂料2千克。共计需要多少涂料?这道应用题设计多个运算,一些题干条件会对解题造成干扰,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要读题、梳理题干信息,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确定计算步骤及所需数据,然后由小组派出代表阐述审题过程及解题思路,完成说理学习过程,每个小组及其组员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准确理解题目考察方向并运用表面积计算方法,保证了解题的正确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说理课堂的有效构建对小学数学教学意义重大,既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自主建构,使其在说理中学到数学知识,又能进一步引领他们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体现数学教学的深度。学校与教师须深化说理课堂的教学实践,引领学生主动说理,使数学课堂更加灵动多彩,充满活力。

猜你喜欢
说理统计图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检察法律文书说理现状分析
论法院判决书的说理
我国民商事裁判文书中的证据分析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南海外交战:“说理”“论法”并重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