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促成长 储备促提升

2022-03-17 18:15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北部新区实验学校
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储备导图图形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北部新区实验学校)

阅读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方式,也是丰富教师精神世界的最有效方式。目前,教师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提升,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热点,倡导教师专业阅读,搭建教师阅读平台,创建以阅读为主渠道的教师职业发展新模式,是新时期教师发展的良好途径。通过阅读,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还可以补充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率。北京市海淀北部新区实验学校通过探究教师阅读储备在课堂教学中的转化与应用,并在课堂观察与实践中找到教师阅读储备与教材的契合点和融合点,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 增强阅读储备,助力学生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而我们又不可能不断地把日新月异的新的概念和规律性补充到教学大纲里去。因此,在现代的学校里,阅读科学书刊就成为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师有许多专业成长途径,但阅读一定是最持久有效的途径之一。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和源头活水,如果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教师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教师阅读可以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提高素养,可以滋养心灵、净化情感、愉悦精神。通过阅读,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还可以补充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教师通过阅读,借大方之家的观点、方法和实践观望自己的课堂与言行,看到可以修正和提升自我的空间,重建教学经验的世界。特殊的视角、别致的诠释、丰富的场景都将赋予教师窥探教学奥秘的机会,从而发现新的活力源泉,感知思维边界的可拓性。第二,在阅读中打磨“专业性”,包括学科与课程建构的升级、课堂执行的优化、师生交流的改善、教育主张的锤炼……使不同的内容互为碰撞、补充、交融,从思的关切转变为行动的关切,进而尝试形成独立自主的研究领域,同时向课堂传递积极的精神力量。第三,以读促写、以写带读,使文字生成与教学生成交相辉映,在写作中运演和细究教学行为,在教学艺术的追求下,使抽象的理论和具体的情境臻于完美的融合。

教师的广泛阅读既要顾及自我提升与发展,又要顾及课堂教学内容的广博丰赡与新颖别致,更要顾及学生的未来发展与前途。在当今教育大背景下,喜欢阅读并且将阅读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的教师不但能够为课堂提供营养,从长远来看,教师自身素养对学生的无形影响、课堂呈现的浓厚的探索氛围、课内基础与课外知识的相得益彰,无疑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更大的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系列讲话为新时代如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引导广大教师潜心阅读,以情思丰沛的精神状态更好地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使命,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愿新时代的教师们用厚重的学识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任其翱翔;用广博的见识为学生滋养一片海洋,任其乘风破浪!

(文/徐红伟)

◎ 教师阅读储备在课堂中的有效转化

案例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读作为对教师的根本要求,一名只读教科书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师。教师要成为学生取之不竭的知识源泉,成为可以满足学生走向认识、发现和学海览胜这种高尚渴望的溪流。在课题引领下,将小学数学教师的阅读行为、专业发展以及课堂教学紧密联系,不断探究教师阅读储备转化,助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我说你搭”隶属图形与几何领域,是一节数学活动课,学生根据指令搭物体时,通过指令想象物体可能的形状,并根据指令进行逐个排除,最终搭出对方所描述的立体图形,体会一般需要根据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形状特征,才能知道立体图形的形状。集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于一体的具体活动,不仅激发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更发展了空间想象、合情推理等能力。

学情分析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核心目标,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在第一学段中,学生知道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并能根据具体的事物、照片、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那么学生即将生成的新经验都有哪些呢?

首先,在实现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互相转化的活动中,发挥想象、合理推理等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其次,借助实物构建图形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带着前期的思考,我对学生进行了调研。学生对于两个正方体拼搭成的立体图形的观察几乎没有出错,而观察三个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时,有35.7%的学生观察其左面看到的图形时出错。随后我对这几位同学进行了访谈,他们都可以参考三维图搭出立体图形,并能够准确地观察出左面的图形是“横着摆的两个正方形”,可见学生对于实物观察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在了学生在观察三维图时,在脑中没有借助空间想象准确地架构出实物图。认真分析学生的调研结果引发了我的思考:一是学生在观察三维图时为什么会产生问题?二是在没有实物的时候,学生能否通过发挥想象力,在头脑中架构出立体图形?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本课的定位为:让学生充分参与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于一体的操作活动,不断积累学生观察物体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案例过程

在环节一“我说你搭”中,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想象出立体图形,把想象出的立体图形三个方向的画面画下来,再动手搭一搭、摆一摆,验证想象的是否正确。所谓空间观念即为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基于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根据语言描述进行想象、画图、动手实践验证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对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促进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认识”的基础。

在环节二中,根据立体图形画出三个不同方向的平面图,再通过空间想象从三个不同方向的平面图搭出对应的立体图形,学生充分参与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于一体的操作活动,积累观察物体的数学活动经验,继续发展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丰富想象力。观察、操作是培养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我借助直接转化策略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观察、操作,让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直观感知,让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分析器官协同参与活动,这样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直观经验,这些经验则是学生开展有效想象的基础。

在环节三边想边搭中,结合平面图,体验仅根据立体图形某一面(如正面)的形状,所搭的立体图形是不唯一的;在辨别第4 块正方体的位置过程中,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认真思考,再次发展空间观念。在学生前测中发现,让学生经历把从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图形的过程并能够用语言正确描述是一大难点,问题则出在了观察三维图环节,学生在脑中没有借助空间想象准确地架构出实物图。于是我通过迁移转化设计此环节,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结合自己的空间想象进行分析和判断,采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对图形的描述,也有根据描述进行判断,生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彼此的分享中再次发展了空间观念。

最后在环节四拓展延伸的过程中,我借助关联转化策略引出索玛方块,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本节课学生借助3 块或4 块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就是索玛立方体中的基础图形,它们是由丹麦的数学家皮亚特·海恩在1936 年发明的一种益智玩具。索玛立方体被称为“立体七巧板”,总共有240 种拼法。玩索玛立方体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记忆力等等。引出索玛立方体,不仅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知识广度,还通过讲述数学家的故事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思考、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一是尊重学生的元认知,做好充分的学情分析。学生是自己学习的主人,他们在既往学习中已经习得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构成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起点。本节课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为教师制定阅读储备转化策略提供参考,提前有针对性地规划、设计出有效的学生活动,让课堂更加高效。

二是运用教师阅读储备转化策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工具单的使用及统计,将教师阅读储备有效地转化到课堂教学,以引导探究为主开展交流活动,引领思维的碰撞,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为深入,课堂氛围更为活跃,突破学生思维点单一发展的问题,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增值,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是复活知识,创设自主探究式学习氛围。借助索玛方块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主动探索的需求。教师复活知识,让知识还原到它最初被发现时的状态,让学生经历前人当初发现知识时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发现知识、运用知识的技能。

四是不断扩充自身储备,引领学生探索发现、创新创造。增加阅读储备量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职业素养,提升教学水平,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师,不仅要懂得如何解决数学问题,还要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文化与哲学、数学教学论、数学科普、数学家传记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像数学家发现数学那样学习数学。

(文/李雪莹)

◎ 转化阅读储备 提高课堂实效

案例背景

本学年,北京市海淀北部新区实验学校开展了教师阅读储备转化应用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发现教师的阅读储备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阅读储备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迁移转化、随机转化、关联转化等策略将自己的阅读储备转化到课堂中,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研究中,我们阅读了吉桂凤老师的《思维导图与小学英语教学》一书,吉桂凤老师在《思维导图与小学英语教学》中详细介绍了思维导图在语篇和词句中的教学应用,在综合板块、单元整体教学、复习课中、写作教学、板书设计和家庭作业中的应用。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对《思维导图与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提炼,形成了自己的阅读储备。

六年级的知识内容较为复杂,一个话题的内容覆盖了多方面的问题。知识点比较碎片化,需要我们利用一些策略将复习的内容进行整合、分类。所以,我利用了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梳理。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每个问题。

案例描述

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Unit4《My Free Time》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形式复习有关Playtime,Sports and Games,Hobbies和Free Time(游戏时间、运动和游戏、爱好和空闲时间)等话题的重点词汇和功能句。通过利用思维导图展开复习课教学,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并在课堂练习或生活中尝试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在开展主题讨论时,学生能够通过看思维导图板书,对该话题的相关内容理解更加清晰,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能够突出重点、层次分明、完整呈现的所复习的内容,使复杂的问题变得容易。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文本内容和教材重难点,以思维导图为支架,精心设计有思维能力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和开展讨论,进入求知的学习状态。

案例分析

理论分析 笔者通过阅读《思维导图与小学英语教学》这本书,从中学习了思维导图正确的使用方法,从而通过关联和迁移转化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

应用分析 在本节课中,使用关联转化和迁移转化的策略,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首先,我们复习了有关话题的词汇。学生能够快速说出与话题相关的单词。其次,针对本节课的话题,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了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逐步说出每个分支的话题。之后根据问题展开讨论,讨论之后,学生们仿照老师的例子绘制了自己的思维导图。在汇报时,能够用几句连贯的话描述自己的课余生活,为最后的写作做好铺垫。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写出几个意义连贯的话。学生们认为利用思维导图,能够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并且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效果分析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完成自己的思维导图,并能够根据思维导图内容进行口语训练和写作练习。学生们认为,思维导图这个工具更加适合在复习课中使用,能够帮助他们很好地进行知识总结、梳理和归纳。而且,还可以将这个学习工具应用到其他学科和领域中。

教学效果

首先是说的层面。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够通过看思维导图的板书,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并且能够参与小组讨论,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其次是写的层面。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与同学讨论和老师的帮助,大部分学生能够写出6~7 个语句,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够写出2~3 句话。因此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升,并且增加了学习英语的自信,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保障。

案例反思

教学方面:语言学习离不开说和写,学生在训练之前,需要老师提供支架。思维导图的应用使学生更加明白学习重点内容。为输出内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方面: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转化自己的阅读储备,有效地帮助学生复习旧知。在讨论每个问题时,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文/王跃)

◎ 巧用阅读转化,为学生“减负增效”

在“双减”工作的大背景下,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业质量,课业负担做“减法”的同时还要更新教育理念,推进教育改革,为课堂做“加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通过阅读打开教学思路,开阔教学视野,将自身阅读储备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探究阅读与课堂教学转化的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找准学生的起点,以学定教,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学生课业负担做“减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下面以北京市海淀北部新区实验学校为例,谈谈语文教师如何巧用教师阅读转化为学生“减负增效”。

教师阅读的直接转化,丰富识字方法

小学生只有具备一定识字量才能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如今零起点教学,大容量的识字任务,都是困扰学生和教师的大问题,教师课外阅读储备直接转化为识字方法,突破了小学低学段识字的难点,提高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教师在阅读中找到了汉字的“秘密”,把阅读储备直接化为教学内容,通过汉字演变开展字理识字,提高了识字的效率。例如学习“果”字时引用汉字演变的过程,结合图文让学生知晓:繁盛的果实不仅指水果,也指所有作物结出的粮食。繁盛的树木结出的累累硕果谓之“果”。从小篆开始,“果”的果实之形转为“田”字,代表着“粮食”等可以果腹之物。后来“果”又引申为与“因”相对应的结局,这种释义在现代汉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古文中“果”通“裸”,“果”泛指功能或形状与果实相似的食物,“裸”“裹”就是从这一意义上衍生而来的。现在,“果”还引申确实、坚决的意思,如“果真”“果断”等。

教师阅读的关联转化,丰富阅读方法

教师把自己的阅读储备与课文重点和难点相关联,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提升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突破教学难点,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四年级下册统编教材中的《方帽子店》是一篇自学课文,在品读“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一句时重点对“改”字进行了阐述,通过其字形的演变——甲骨文和小篆写法,让学生体会“改变”自古以来就饱含着痛苦和不易。

小学五年级下册统编教材中《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传统的课文,在学习课文后关联“威尼斯”和“小艇”,补充阅读,突破缺少生活的难点,形象地感知威尼斯和小艇,学习“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时,关联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体会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所描写的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师阅读的变通转化,拓展阅读内涵

知识的归类是相互交叉和互通的,因此,我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一定会与其他学科进行碰撞和交汇,这就要求教师在广泛地阅读中将自己的阅读储备进行灵活变通,转换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减少无效的提问环节,在学生的交流和探讨中用阅读触动学生的思维的翘板,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很多学生虽然去过圆明园,但是对圆明园的价值还是很难想象的。这时候用教师的阅读补充学生认知的空白,效果远比教师的提问更有效。例如圆明园的珍宝到底价值几何?教师补充一段资料:“2010 年10 月7 日,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经过足足45 次叫价,清乾隆年间一款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最终以2.5266 亿港币(约合2.1294 亿元人民币)成交,这一价格刷新了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的世界纪录。这还仅仅是圆明园众多历史文物中的一件。据考证,圆明园内共有150 万件这样的历史文物。”这几个数字让学生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其价值,明白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我们发现,当教师把自身阅读储备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找到与自身阅读知识储备、教材的契合点和融合点,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还能为学生课业负担 “减负增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文/高敏)

◎ 古诗变故事——浅谈阅读储备在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描述

今年已经是笔者第三轮教第一学段的学生了,因为前两次的教学并不十分理想,所以我再次开展古诗教学时,就在思考自己是怎么学习一首古诗的呢?因为一首古诗往往能反映一个诗人的写作风格和特色。因此,在学习古诗之前,应该对诗人有一些了解。学生还小,但是可以尝试在课下预先查找与古诗词以及作者相关的资料,为课上学习古诗做铺垫。我作为教师则把自己对古诗的阅读储备加工一下,儿童化一些,有趣一些,变成一个故事在课上讲给学生。

课上我对单元先设定一个“游览祖国”的大情境,第一站就跟随诗人穿越时空,去看看大唐时期的鹳雀楼和庐山瀑布。在这里先补充“黄鹤楼”和“庐山瀑布”的阅读资料,接下来再解读古诗的题目,然后就是对诗人进行介绍。这次的介绍先由学生来,他们介绍不仅有诗人的生平,还有诗人的故事和诗人的其他诗。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喜欢交朋友,喜欢饮酒、作诗。所以再来学习《望庐山瀑布》,就和李白一起游览了庐山,登山时“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体会李白夸张的想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通过将诗人王之涣的生平编成一个故事转化为教学的策略,学生了解了王之涣因遭人诬陷而罢官,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三十五岁,在登高望远中感叹自己的一生志向高远无法施展,又鼓励自己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学生再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就不仅是白日黄河的壮美,还有诗人对时间流逝、一去不复回的感叹……

案例分析

在这两首诗中,我们可以直接地感受祖国壮美的山河,也能感受到李白无拘无束、瑰丽奇特的想象与夸张,还有王之涣不凡的胸襟抱负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实第一学段教学的古诗中情感没有中高年级那么复杂和多元化,因此,在第一学段的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阅读储备变通转化,融入情境之中,通过对诗人生平经历、生活背景等内容的介绍,可以让学生对诗人的作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如此学生们才会热爱古诗词,热爱传统文化,他们的语文素养也才能不断提高。

教学反思

解读教材,发现古诗教学的规律 部编版第一学段教材共收录 27 首古诗,编排上注重循序渐进,主要表现为数量和篇幅逐渐增加、体裁从单一到多元、理解难度由浅及深。与第二、三学段教材相比,古诗的选编主要是唐诗居多,表达积极情感;贴近学生生活,内容通俗易懂。从题材来看,以写景抒情居多,所描绘的事物都是儿童所熟悉的、易于理解的,符合第一学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从体裁来看,多为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浅显易懂。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分析学情,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转化策略 由于第一学段的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较弱,而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较为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如果教师一味采用逐字逐句讲解的方式,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要把教师自身的阅读储备转化成有效教学策略,首先教师自己要有较强的古诗品读、评价与鉴赏的能力,对文献资料进行研读、提取、转化的能力,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提炼的能力。在认真研读文本、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打磨课堂教学语言,使得教师的课堂语言契合诗歌意境,以适切的姿态陪伴学生走进古诗的情境,把一首诗变成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古诗。

教学效果

一是创设单元情境,在情境之中学习古诗,拉近学生和诗人的距离。以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创设游览祖国山河的情境,学生穿越时空和诗人一起游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收集资料,多方面了解诗人和古诗,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让学生在对古诗的理解上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三是教师阅读储备的变通转化,把学生带入诗人的故事。诗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曲折的故事,这首诗就是故事的一部分。诗人的生平平白的叙述枯燥无味,变成王之涣的故事、李白的故事,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联系自己与诗人共情,就不难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虽然第一学段的学生不能很深入的理解,但是可以通过朗读体现出自己的理解,也是学有所获。四是在故事中落实识字写字。在自己理解的语境中识记生字也变得简单,故事让学习古诗不再难,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有效落实了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的重要任务。

(文/李娜)

◎ 教师阅读储备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些标准的提出,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均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以下笔者以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方帽子店》一课为例,谈一谈教师阅读储备在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描述

《方帽子店》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自学课文,第八单元中收录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要求学生在了解故事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复述故事。以下通过两个教学设计环节来阐述本堂课中的阅读转化巧妙融入。

设计1:关联转化——对“改”字的阐释。关联转化,就是相关联的内容之间能够相互联系起来。教师找到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将阅读知识储备的关联点进行转化形成新的知识点,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引发思维碰撞的内容。

在带领学生品读“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一句时,重点对“改”字进行了阐述,通过其字形的演变——甲骨文和小篆写法,让学生体会“改变”自古以来就饱含着痛苦和不易。

设计2:变通转化——自然科学、社会学与文学的碰撞。变通转化,是要在转化前具有改变和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因为知识的归类也是相互交叉和互通的,因此,我们在某一个学科的研究中一定会与其他学科进行碰撞和交汇,因此在教师阅读中,提倡教师广泛地阅读,然后将自己的阅读储备进行灵活变通,为本学科内容服务。教师在教学操作过程中,形成教师阅读与文本的有机融合,根据不同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有选择性地调动自身储备,也可以进行自主加工、创新后,呈现于课堂之中。

在课文的扩展延伸环节,笔者给学生补充两个资料:自然界中存在的优胜劣汰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社会创新变革的讲话。

材料1:《长颈鹿的演变》。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变异,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当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能够吃到高处树叶的长颈鹿,就容易生存下去,并繁殖后代;短颈的个体,因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就会饿死,也无法繁殖后代。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材料2: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

案例分析

为巩固学习效果,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笔者将以往自己阅读储备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在本堂课的拓展延伸环节,给学生呈现两个材料:借助生物学中长颈鹿颈部长度的变化来说明自然界中也存在优胜劣汰;借助总书记的讲话,让学生感知变革创新对人类社会、对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

案例中笔者对教学资料的拓展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阅读习惯,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教学效果

本堂课,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地思考中,通过启发引导、相互探讨、交流分享等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学完课文后,通过课后检测了解到:通过本堂课,100%的同学明白了方帽子店经营失败的根源,85%的同学不仅探究出了方帽子店经营失败的原因,并能够举一反三,联系生活实际,讲述自己身边因墨守成规、不思创新导致失败的故事。

通过前测、后测的数据对比分析得出,教师将自身以往的阅读储备适时转化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的课堂收获,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还能够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当然,对教师本身而言,也是一种鞭策,促使着我们去读更多的书,读更多有助于课堂教学的书。丰富自我、成长自我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

教学反思

扩展延伸环节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融合,体现了教师阅读储备在课堂中的转化与应用,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未来,笔者会多多思考实践阅读储备在课堂中的应用,让教师阅读储备为学生发展服务。

(文/霍欣欣)

猜你喜欢
储备导图图形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