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 为幼儿成长护航

2022-03-17 18:15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花石匠幼儿园
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园所育儿共育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花石匠幼儿园)

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抑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工作,家园共育在家长和孩子中至关重要。近年来,北京市通州区花石匠幼儿园积极开展家园共育工作,努力形成教育合力,为幼儿全面成长铺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成长。

◎ 掌握线上沟通技巧 促进家园共育

家园沟通的原则

尊重和发挥主体作用的原则 在家园合作教育中,家长、幼儿、教师都是一个个“活动的主体”,他们各自都蕴藏着“主观能动性”。因此,尊重和发挥三者各自的主体作用成为家园沟通中的关键性原则。要坚持从每个成员的需要出发,思考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做法,使他们的自尊在受到保护的同时又发挥主体作用并能获得提高自己的那一部分。诸如教师观点转变、家长科学育儿观念和方法调整、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等。

始终贯穿整体教育的原则 在家园沟通过程中要将教育融于生活——“生活即教育”,让人、物、环境、氛围保持整体一致性,保教合一,家园同向同步,将幼儿体、智、德、美、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五方面作为沟通的主线。

坚持计划性的原则 由于疫情防控因素,到目前为止,幼儿园仍实行封闭管理,家长们无法进园。半日开放将无法如期开展,所以线上网络家园沟通就成为必然,做好线上沟通我们必须向内求索,提升自己,全力以赴地做自己想做和能做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更充分地做好沟通准备和计划。

线上家园沟通技巧

语气委婉互相尊重,做家长育儿的贴心人 教师和家长要相互尊重的,尤其是作为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可以用一些尊称,比如“您好”,还可以用一些昵称,比如“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或者以孩子的语言发送,如:“亲爱的爸爸妈妈,今天我们在班里学习了使用筷子的方法,如果您今天下班时还没有想好有趣的亲子游戏,那就和我们一起拿来小筷子、小豆子做游戏吧,看看谁夹的豆子多!”或者把家长也当成孩子,在编辑通知或发送消息时可以用一些语气助词,这样家长虽然听不到教师的语气,但还是能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态度,这有助于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间,教师们经常要统计、追访离京报备,了解疫苗接种情况,但是有的家长可能忘了或者有特殊情况不予配合,或者不报备等。作为教师要和家长强调一下离京的制度,要填写报备表上报,这是咱们的职责,咱们得对所有的孩子负责任。提醒也有技巧,太生硬家长不舒服,那么,如果家长不配合、忘记上报怎么办呢?该怎样表达呢?首先对家长有急事要理解,给台阶下,再跟他强调制度,最后告诉他先感谢他的配合,这样家长知道自己的瞒报、不配合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也会很不好意思,自然在后续就会更加支持教师工作了。

有问必答,及时回复,抓准目标收集线索 对于家长朋友们反馈的问题要有问必答,及时回复,如果没能及时回复,可以礼貌地说句抱歉,因为礼貌是一种修养。如果家长问的是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也可以先回复,告知家长这件事自己需要调查和了解,稍后回复。后续要积极寻求线索,找到最佳方案解答家长疑惑。

一般家长的问题大多是关于幼儿受伤的原因或是相关政策方面的。当家长因幼儿受伤提出问题时,我总结了一个方法,首先肯定是应该根据伤势情况主动反馈,但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未能及时反馈或家长不理解时,我们要做的一是耐心倾听;二是表示理解并描述事实(不要加以猜测和评价);三是缓和沟通现状表示先去调查;四是通过同班教师、儿童、保健医生等了解情况;五是制定沟通计划(开场白、选择沟通形式、分几步沟通等),这样才能确保沟通准确有效。

对幼儿进行个性支持,为线下沟通做准备 做好家园沟通势必要以幼儿实际情况为核心,要用专业和真心去教育孩子,关注孩子的点滴,了解孩子的表现与心理。性格外向的孩子,在园有情绪了可能会哭闹,比如:对于早上来园哭闹的小朋友,要做到先安抚幼儿的情绪,然后及时向家长反馈情况,并了解幼儿情况,比如幼儿今天来园为什么有情绪呢?是没睡醒么?还是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听一听家长怎么说,再给家长贡献一些解决策略,使孩子有所转变,这样家长就会觉得教师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

性格外向的孩子会把情绪表现出来,但性格内向的孩子有可能不开心了也不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俯下身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了解孩子的情况,并与家长积极沟通,共同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具体策略上,我们可以借助现代化设备,例如:通过拍照片、拍视频等方式,特意为幼儿留存发展轨迹,并与家长共同分析和分享照片背后的故事和发展现状,协商支持策略。一系列的举措,会让家长们心服口服,觉得教师很细心,自己只是随口发一条信息,教师就关注了,并且形成了系统回应。

这是我关于家园沟通的一些小技巧,简单来说就是要细心,有时候一点一滴的小细节就可以得到家长的认可和肯定。

(文/仇玉翠)

◎ 浅谈幼儿健康教育的家园共育策略

家庭作为教育链条中重要的一环,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作为教师,如能与家庭统一教育理念,在开展健康教育时相互配合,必将能够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

尊重幼儿差异性,向家长传递教育信息

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幼儿个体存在的差异性,善于发现幼儿不同的适应能力,从3~4岁需要提醒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到5~6 岁自主习惯的养成,更多的是日常健康教育的渐进性及深入性,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可以定期向家长传递园所的教育信息,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共同促进幼儿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例如,教幼儿正确洗手时可以配合《小螃蟹洗洗手》的儿歌进行。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大多数幼儿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但还是有小部分幼儿较难做到,这时教师可以把儿歌的歌词发到班级群,引导家长在家与幼儿进行儿歌的朗读。在家长的配合下,几乎所有的幼儿都能十分熟练地朗读儿歌,并做到正确洗手。这与家长的配合是分不开的。

尊重家庭差异化,双向促进家园共育

3~6 岁幼儿关于生活习惯养成方面是从逐步引导到习惯初步形成,再到自主遵循的发展过程。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有两大重要的教育资源——家庭和幼儿园两者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目前幼儿家庭教育主要负责人与幼儿园教师都十分认同家园合作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实中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较多出现脱节状态,主要矛盾出现于家庭内部教育无法统一,主要原因是幼儿家庭教育主要负责人与幼儿家庭教育主要看护人的两种身份的存在。

幼儿家庭教育主要负责人主要指幼儿父母,根据目前了解,幼儿家庭教育主要负责人大多数属于高知群体,该群体年龄偏于年轻化,个人时间碎片化,对于幼儿家庭健康教育多参考社会宣传的育儿经验及网络课程学习,幼儿家庭教育主要负责人认可家园合作内容,但双方对家园合作的内容缺乏一致性。因此幼儿园与幼儿家庭教育主要负责人应该朝着同向的教育思路去开展。园所实施家园共育有很多形式可供选择,根据日常沟通了解到,教师和幼儿家长多采用放学之后面谈或者微信及电话沟通的方式,但是目前家园沟通合作紧密程度不高,多数家长对于沟通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幼儿终身良好素质培养过程中,幼儿家庭教育主要看护人多为老人群体,生活经验较为丰富但是育儿的科学性有待加强,因为幼儿良好作息习惯连续性、要求一致性是家园共育合作的一项挑战。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针对家长群体的年龄上差异以及科学性差异,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宣传形式是十分有必要的。抛开家庭内部教育无法统一不谈,面对不同人群可接受的健康教育形式可分为“线上”和“线下”模式,教师对于这两种模式可以共同推进。线上面对幼儿家庭教育主要负责人群体多采用微信公众号、美篇、问卷星形式,推送内容多偏重于专业性育儿,例如“预防诺如”“世界卫生日”等,以科普正向的科学育儿理念为主。线下沟通过程中多是面对幼儿家庭教育主要看护人,主要讨论幼儿日常习惯培养情况,主动提出科学性育儿方式,提出了促进家园合作的有效建议,逐渐脱离经验和纠正固有观念,进而双向促进家园共育工作。

家园共育需要在园所与家庭之间建立互助共赢的良好关系,园所与家庭做到统一思想、统一步调、统一方向的三“统一”原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基石。园所与家庭双向沟通、积极互动,让双方可以成为良好的合作伙伴。因此在进行家庭健康宣教时候采用的方式方法既要帮助家长提高育儿科学性,也需要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与支持策略。幼儿园与家庭的密切配合,双方保持同频教育方向也是培养幼儿良好健康习惯的基础保障。

(文/贾静宜)

◎ 家园共育,养成幼儿良好饮食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中明确指出,健康领域的目标是“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并要求教师“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饮食是幼儿一日生活健康领域中重要组成部分,3~6岁是幼儿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最有效果的方式就是家园合作。本文旨在从幼儿园开放展示、亲子活动、多维互动等家园合作形式入手,就如何促进家园共育养成幼儿良好饮食习惯提出自身见解,进一步探讨培养幼儿饮食习惯的有效策略。

幼儿园食谱展示

幼儿园的食谱搭配由保健医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中各营养素及多种食物的摄入量进行搭配,园所可在展示营养食谱同时,利用伙委会时间,将设计理念与家长进行分享交流,开拓家庭食谱制作思路,丰富幼儿食物种类,均衡膳食配比。同时,充分发挥幼儿家长中各行业人员优势,例如:有的家长从事厨师职业,可让其针对食谱从膳食烹饪技巧方向有针对性地对相应食物的制作提出建议。幼儿普遍不易接受的绿叶蔬菜、胡萝卜、青椒等食物,幼儿园从口味、造型等方面进行加工,增进幼儿进食兴趣。有的家长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可从专业的角度针对食谱的营养均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保健医充分收集家长意见、感想,有效分析本届幼儿饮食问题,与家长联动发挥家园食谱的互补互促作用,从根源上避免食物摄入不均衡。园所可制作营养食谱册,详录制作方法、营养介绍等内容,发放至家长,向家长传递健康饮食理念的同时,还为家长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亲子游戏

班级教师可根据班级幼儿进餐问题制定个性化亲子游戏方案,支持家长以游戏化的方式了解并解决幼儿进餐问题。目前家长大多因工作忙碌,陪伴幼儿时间有限,对幼儿行为、饮食习惯有所忽略。有趣短暂的亲子活动既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家长快速了解幼儿核心问题,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例如,某位小朋友偏食、挑食,对于不喜欢的食物不愿意尝试。教师可指导家长与幼儿进行“跟我学”的小游戏,家长与幼儿可利用进餐时间,以家长为榜样进食幼儿不喜欢的食物,并与幼儿互相交流分享食物的味道、口感,利用幼儿喜模仿的特点引导幼儿进食。在互动的过程中,幼儿可收获与家长互动交流的经验,还可以纠正偏食、挑食等进餐问题。

家园联系

每名幼儿的成长环境和家庭环境之间都存有差异,这导致幼儿外在的表现各有不同,每名幼儿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大多数家长都很在意并且焦虑幼儿的成长,想要园所教师及时纠正幼儿的偏差行为习惯,但往往适得其反,效果始终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单靠园所一方力量进行干预与指导,教育的有效性得不到延伸,有的幼儿会表现出在家一个样,在园一个样。教师可针对不同幼儿的表现、定期与家长进行联系。先要了解幼儿所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文化程度,同时还应考虑祖辈的教育理念和理念冲突,有针对性地解答家长的困惑,给予家长有效的教育指导。同时还要通过教师自身的专业性,取得家长的信任及理解,加深家园互动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只有家园教育同频共振,才能将教育作用最大化。

多维互动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成熟,教师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可借助微信、美篇、公众号等通信工具与家长取得联系,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通过问卷、家长会等形式传递健康饮食的理念、育儿知识等。鼓励家长在家园沟通过程中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烹饪技巧,教师收集家长的经验、见解反馈至园所,教师、家长与园所一起共同探究幼儿进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支持策略,从而在集思广益下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文/王翾)

猜你喜欢
园所育儿共育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偷偷摸摸育儿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幼儿园园所文化之浅析
幼儿园摇篮文化引领园所内涵发展
育儿Q&A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