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域下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2022-03-17 20:11范树峰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制度传统建设

范树峰

(福州理工学院 商学院,福州 350506)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坚持不懈、矢志不移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1]。文化建设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此重要,对一个企业亦是如此。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于2006年7月15日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开始重视在西方管理界有着企业免疫系统称号的内部控制建设。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搞好企业内控文化建设不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对于协调、解决企业内部各种矛盾,促进内部控制目标和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也同样意义非凡。

1 关于文化与企业内部控制的文献研究

1.1 研究现状

企业的本质是一个集合体,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就是在保证这个集合体利益一致性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制度安排,形成一个严密的可以促进企业管理目标实现、保证企业安全可靠运行的控制系统[2]。这样的一个控制系统需要企业成员群策群力,形成共识,需要特定的文化氛围。

目前关于文化与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主要是关于企业文化与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关系的研究。何建国等认为企业文化可以推动解决内部控制实施中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3]。白福萍等认为企业内部控制难免会存在某些制度漏洞,而企业文化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这种漏洞,推动企业内部控制愈加完善、成熟[4]。第二个层面主要是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文化建设与内控实施和执行的研究。张军哲等人以商业银行内控文化建设与内控制度执行力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指出内部控制执行力不但会受到外部制度压力的影响,还受制度执行人自身自觉性的影响[5],只有当执行制度转化为员工自觉意识时,内控制度的执行力才能得到根本提高,他们因此提出培育内控文化的主张。赵晓波等认为内控合规文化可以营造出浓厚的内控合规氛围,从而提升工作质量,他们还提出了通过管理层重视、将内控文化与企业的各项活动融合的内控合规文化建设方式[6]。第三个层面是研究传统文化蕴含的管理思想和内控思想的。曾晓宏认为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管理智慧,他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构建有重要启示意义[7]。李敏以传统文化典籍《管子》作为研究对象,认为这部著作蕴含着内部控制的两种思想和路径。其一,“天道”,即按照自然规律对人、事、物采取管控措施;其二,“人道”,即以人为中心,弘扬君子之道,主张通过人的内心道德建设平衡人物各方关系,促使内控活动的顺利进行[8]。马晨阳以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商鞅的著作《商君书》与《秦律》为研究对象,提出其“举贤任功”“任法而治”等内控思想对于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有借鉴意义[9]。

1.2 研究述评

综上,学者们对文化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作用是高度认可的,他们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的种种管控措施,多数企业都有诸如考核、薪酬、绩效等内部控制制度,但这些制度只有在被执行时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而在制度无法覆盖或管不到的地方,文化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有学者认识到积淀了数千年智慧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体来看,学者们关于内部控制与文化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关于传统文化与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文旨在以这一视角为研究对象,挖掘传统文化精髓,提升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水平,以发挥传统文化对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作用。

2 文化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2.1 文化是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重要根基

内部控制建设即企业为了确保自身可以稳定、健康运营而制定各种监督、管理措施,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10]。企业内控设计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如市场环境、竞争氛围等,但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作为设计依据尤为重要。有什么样的文化,往往就会有什么样的制度设计。如曾在业界流行的华为基本法,就是以其狼性文化为基础设计的[11]。狼性文化的核心是分工明确、团队合作、坚韧勇敢、忠诚负责、纪律严明、团结协作等,以狼性文化为价值核心,华为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措施,比如高强度工作制、高年薪制。由此可见,文化是企业内控设计的来源,是企业内控设计的灵魂所在。没有良好的文化支撑,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就失去了指导思想。因此,必须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可以被员工普遍认可、接受的文化体系,解决人的思想问题,让无形的文化为有形的内控制度服务。

2.2 文化能够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执行

企业内控制度是衡量和评价管理人员、员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重要尺度,与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管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12]。企业内控制度实施的好坏、成功与否,一方面由内控制度本身的完善程度决定,如内控制度是否公平、合理,是否符合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是否能无差别地对待所有人;另一方面由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决定,因为他们是企业内控制度的行为主体,如果他们自身素质不高,不自觉遵守相关的内控措施,而是想方设法钻空子、偷奸耍滑,企业内控制度必然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必须要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和引导,这就需要文化发挥作用。良好的文化可以作为企业员工的培训教材。通过学习内部控制文化,可以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企业的经营方式、经营理念、工作氛围、道德底线、员工之间的相处之道等,让员工明确地知道企业倡导和鼓励什么样的工作方式,从而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形成企业价值观,继而以这种价值观为指引,自觉配合企业各项内控措施的实施和执行。

3 以传统文化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可行性与前提

3.1 以传统文化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可行性

3.1.1 传统文化与企业内部控制在内涵特征上存在融合之处

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人既是客体,也是主体,内部控制活动中人的作用是第一位的,人的影响也是广泛存在的。其一,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设计的是“人”——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员工、企业管理者;其二,决定企业内部控制目标能否实现,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的也是“人”;其三,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构建的目的是为了对企业的人、财、物等进行控制,这其中,对人的控制处于核心地位,通过内部控制系统约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激发其创造性、积极性。因此,可以将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内涵看作是以“人”为根本的内部控制。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精神就在于以人为本的精神,无论是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还是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实践,无不强调人在其中的主体性、独立性和能动性作用。以这种人文精神为核心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人的自我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以“人”为根本的内涵特征有融合之处。

3.1.2 传统文化与企业内部控制有融合的历史渊源

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内部控制制度。明太祖朱元璋时期设立的龙江船厂,厂内设置有专事监督与审核的工部分司,负责船厂日常经营管理的提举司,负责从兵部调遣帮工从事船厂辅助性劳务的帮工指挥厅,同时,还下设有其他不同管理岗位,对船匠也进行了明确的工种分类,多达三十种,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结构。龙江船厂内部控制建设中贯彻家国天下的价值观,这是其内控文化的核心。在这种内控文化的指引下,船厂构建了“上有道揆,下有法守”的内控结构[13]。通过家国天下的共有价值观规范人的内心秩序,促使人克己修身、进行自我控制,同时,制定权责分配等制度规则对人进行外部控制,限制人的行为,使人明确自身行为边界。正是这种将传统文化与内部控制相结合的方式,使人明确应当怎样做和如何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诚信守益、克己修身、家文化、忠义文化等精髓。这些传统文化的精神如果能够为企业员工所认同接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然会对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产生积极的作用。

3.2 以传统文化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之所以要批判继承,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两重性,精华与糟粕并存。但精华与糟粕之间又不是截然分开的,体现在在同一思想的表述中有精华的成分,同时也有糟粕的成分。那些优秀的可以称之为精华的传统文化,运用到企业内部控制中会产生正效应,否则,就有可能给企业管理带来灾难,因此,必须要加以区分辨别。考虑到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涉及各项内控制度的执行和人的管理,而这些方面与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文化、“人治”文化、“人情”文化关联密切。因此,下面集中讨论这几种存在糟粕因子的传统文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阻碍。

3.2.1 在企业内部环境营造中要摒弃“中庸”文化

所谓中庸之道,指的是待人做事不偏不倚,采取一种折中调和的处事态度。在传统文化中,中庸之道被理解为一种做人的智慧,这种文化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讲求的是明哲保身。但是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中,如果每个员工都秉承这种“中庸”文化,对待企业的各项事物采取“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消极态度,就很难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员工也会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和竞争精神,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予以摒弃。

3.2.2 在企业内部制度建设上要摒弃“人治”文化

“人治”是儒家倡导的一种治国理论。在封建社会,封建统治者用“君权神授”等思想麻痹被统治者,使“人治”在国家治理中大行其道。在中国现代企业管理中,尤其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如果继承这种“人治”文化,神化企业的管理者、领导者,就会使其成为说一不二的“家长”,让企业成为某些人专制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内部各类机构形同虚设,各项制度流于形式,最终会严重影响企业发展,甚至给企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3.2.3 在企业内部控制执行上要摒弃“人情”文化

传统文化中的人情文化是为了维持人际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儒家“尚情”,崇尚“来而不往非礼也”。在企业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如果奉行这种人情文化,编制人情关系网,就会营造出重“人情和面子”的内部文化氛围,这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是非常不利的。企业内部控制中无论监督检查环节、风险评估环节,还是控制措施环节,都需要相当强的执行力。如果碍于人情和面子影响了各个环节的控制,就会导致内部控制无法按照相应的制度和政策要求执行,或者执行效果大打折扣,继而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控制漏洞。因此,必须要摒弃“人情”文化。

4 利用传统文化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路径

在自觉摒弃传统文化中一些糟粕性因素影响的同时,要积极地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服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可以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契合、互补的因素,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4.1 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优化企业内控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受治理结构、组织部门权责分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法人治理结构、权责分配与内部控制统一于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个基本目标[14],它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法人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各项制度运行的基础,如果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不合理,不能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就很难发挥作用。当前,虽然很多企业都建立有法人治理结构,但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之间权责分配不明晰,权利失衡问题突出,未能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牵制制度,导致企业内部各级管理层职权授权不清,削弱了内控力度,经济业务等的随意性大。

在我国古代社会,有很多关于权利义务划分的思想,比如礼法兼备思想,这些思想的存在有力地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秩序。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也存在重礼轻法的问题,比如企业监事在日常工作中碍于人情,对一些违反公司制度的行为置若罔闻;监事不能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沦为形式。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借鉴法家代表韩非子“治民无常,唯治为法”的法治思想。在既定法律和企业章程的基础上,通过明确的法令来规范议事规则。针对股东、董事、监事和经理层之间的权责不清的问题,采取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建立各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衡的完善治理机制,确保各主体不缺位、不越位[15]。同时,明确资产管理、财务报表编制等不同环节的责任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内部牵制制度。此外,应当建立针对经济活动的授权批准体系,明确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拥有的授权批转权限、范围、需要履行的程序、承担的责任等,使企业内部管理层可以依照制度要求,在允许范围内行使职权,确保企业权责分明,优化内部控股之环境,确保内部控制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4.2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内部控制规范及机制

企业要实施内部控制活动必须要有相应的规范,但规范是否客观、公正,是否能够适时进行变革,关系到其接受度和认可度,也关系到实际的执行效果。在构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时,不妨运用传统文化中的法家思想来思考制度内容。法家认为“好利厌恶”“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是人的本性。正是因为人们都喜欢奖赏、害怕惩罚,所以企业应该根据人性的特点去建构内部控制规范。对于如何构建内部控制规范,法家认为应当“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16]。如果内部控制制度不公平公正,某些领导可以凌驾于制度之上,就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内部团结。因此,应当不论亲殊贵贱地构建公平公正的内部控制制度。法家思想还有另外两个核心因子是“势”和“术”。因“势”推崇的是一种集权思想,适应于封建社会,此处不作考虑。“术”有两层意思:一层指的是政术,讲究授予官职、监督臣子的技巧,一层指的是权术,讲究要有驾驭臣子、防止奸臣的技巧。“术”的本质可以看作是在内部控制活动中以人为对象的管控机制。

在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构建时引入“法”的思想,目的在于确保制度的成文性、公平性,要通过明确的规章和准则等形式将所有行为规范与边界固定下来,一旦成文就具有全员适用性,任何人不得搞特权。法家同时“崇变法”,认为随着环境的变化,应当及时调整或修改不适用的制度规范。现代企业应当有这种“变法”意识,要根据市场竞争环境、企业经营战略等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除了必要的制度规范,要建立相适应的保障机制。法家的 “故有术之主,信赏以尽能,必罚以禁邪。”[17](《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表明了奖罚分明的思想。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应当借鉴这种思想,建立内部控制奖惩机制,尤其是要突出惩罚机制,同时建立问责机制和信息与沟通机制,驱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的实施,为内部控制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奖惩机制的构建要确保赏罚公平公正,奖惩范围要全面,要保证所有员工不论职位高低、能力大小,只要能完成绩效考评任务,只要在岗位上有突出表现,就可以得到加薪、晋升等奖赏;只要违反了规定,就必须得到必要的惩罚。通过奖罚分明,约束和鞭策员工。激励机制的构建也要注意客观性和全面性,要确保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人员都享有考评权利,激励内容要全面,要覆盖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等多方面。

4.3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企业内部控制文化

企业内部控制行为的主体是人。当前,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普遍存在财务人员、管理人员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侵吞公款、徇私舞弊等现象。思想道德素质的欠缺使得企业员工不能正确对待企业开展的各项内部控制活动。传统文化讲究“德治”和“礼治”。孔子认为治国者首先应当克己修身,率先垂范,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躬身必行的道德示范去感化民众,教化人心,使百姓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不做坏事。他同时认为治国者若自身品行不端,统治的合法性会受到质疑,很难获得民众的心理支持。因此,他认为治国者应当讲究“礼治”。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文化,这些文化强调人应当追求高尚的人格和精神境界,这些思想对于企业内控行为主体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改善有积极作用。

用传统文化构建企业内部控制的“德”文化。管理者作为企业的带头人,必须要加强自身道德建设,发挥“身教”的作用。正所谓“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8],如果管理者自身道德素质不高,就很难在企业中树立威信。反之,如果管理者自身德行兼备,崇义尚礼,员工对其的人格肯定程度就高,就容易达到一呼百应的领导效果。因此,在企业内部控制文化建设中,应通过必要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的多方面修养。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管理者应当有这种率身为正的意识,在工作中要与人为善,公私分明,表里如一,做一个坦坦荡荡、光明磊落、行得正坐得直的人,躬身践行企业内部控制各项活动。管理者只有自身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引导员工,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此外,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思想品德培训,让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坚守道德底线,规避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等行为。对思想道德修养较高的员工给予奖励,激发员工提升自身道德素质的动力。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道德素质的提高,可以为企业内部控制文化建设创造条件。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企业内部控制的人本文化,管理者应当有以人为本的意识,要爱才惜才。孔子提出以人为本,仁者爱人,非常重视人的生命和才能,他认为识别人才很重要,因为唯有知人才能善任。这种人本精神在当今企业管理中十分珍贵。对现代企业而言,企业间的竞争更多表现为人才之间的竞争,只有发挥人才这一关键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应当以传统文化中的人本精神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企业的人本精神主要表现在对员工的尊重和爱护方面,具体包括:尊重每一位员工的劳动成果,尽力为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将拥有不同才能的员工放到适合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确保每一个员工可以得到公平的薪酬、奖金,使员工充分肯定自我价值;要加强内部沟通与交流,经常倾听员工的心声、疑问,重视员工的情绪;经常性地为员工提供充电提升的机会,为员工开辟晋升通道,规划员工配置,让员工看到未来的发展前景。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构建能为员工认同的人本文化,将有利于企业各项内部控制活动的开展。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企业的经营范围、业务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中,日益扩大的内部控制规模,意味着内部控制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企业内部控制不仅要面临制度的调整、改革,还要应对其他的挑战。内部控制活动归根到底是控制人的活动,人作为有独立精神的生命个体,需要精神灌溉,这就需要发挥文化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企业应当主动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到内部控制建设中,让传统文化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为企业内控活动的实施创造条件,全面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猜你喜欢
制度传统建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老传统当传承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