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中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

2022-03-17 13:53李爱华杨东宁
健康之家 2022年24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康复训练

李爱华 杨东宁

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中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10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中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中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以及肢体偏瘫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中风偏瘫;针刺中药;康复训练;治疗效果

脑卒中属中医“中风”范畴,具有非常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偏瘫是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后遗症。中风偏瘫不仅会给患者生活以及日常工作、生命健康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非常大的负担。因此,临床上对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主要是改善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效的康复训练可维持患者肌肉及关节的正常运动,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如果单纯对患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比较局限。近年来中医在不断的发展,特别是在偏瘫性疾病当中的应用也非常的理想,给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带来了非常大的治疗方向。经过不断地研究发现,针刺联合中药、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偏瘫肢体功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使患者能够尽快回归到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本研究以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106例作为观察对象,探讨针刺联合中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10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男34例,女19例;年龄45~72岁,平均(60.87±5.23)岁;病程18~68 d,平均(32.65±6.42)d。实验组男36例,女17例;年龄44~74岁,平均(61.17±5.29)岁;病程20~66 d,平均(31.89±6.51)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符合中风偏瘫的相关诊断标准,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病情稳定,表现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以及语言不利等情况;临床資料完整;能够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排除标准:意识障碍和完全失语者;伴有结核、伴有肝、肾、心脏以及血液系统等严重疾病者;伴有恶性肿瘤者;合并伴有全身感染性疾病者;针灸穴位有感染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接受康复训练治疗

纠正患者的不良姿势。首先在患者处于偏瘫早期时,康复治疗医师需要指导患者进行上肢的肘关节伸展运动,告知患者在运动的过程中要伸展手指,使腕关节背屈;在患者处于良肢卧位的状态下,指导患者肩关节应该屈曲成90°,这样患者的腕部可以保持伸直的状态,避免损伤患者的肩关节。

指导患者进行关节的训练。患者的病情稳定后,由康复治疗医师指导患者进行关节训练。训练过程中,以患者疼痛的最大耐受度以及关节的最大幅度为宜。

对患者进行语言的训练。首先康复治疗医师需要指导患者进行规律性的呼吸,从唇舌和发音等方面对进行语言表达、认知以及理解的能力训练。

对患者进行关节功能的康复训练。当中风偏瘫的患者处于恢复期时,康复治疗医师需要指导患者以主动运动为主,刺激患者的痛点,指导患者双手交叉握手并且举过头顶,这个动作要反复多次的练习。指导患者进行耸肩的运动,在患者进行耸肩运动的过程当中,适当地对患者的三角肌和肱二头肌等进行按摩以及按压刺激。鼓励患者加强主动的训练,如进行Bobath握手训练、上举训练、搭桥训练、移动、坐起和坐立平衡训练、床上操、起立和立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但是训练的程度需要建立在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上。指导患者使用健侧的肢体去辅助患侧的肢体进行穿衣、进食等日常生活功能的训练。协助患者进行坐、站以及走的训练,主要目的是为了训练患者的运动能力。

1.2.2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中药治疗

针刺治疗:主要取内关穴、人中穴、三阴交穴针灸,采取捻转提插泻法、重雀啄法行针;极泉穴、尺泽穴、委中穴等为辅穴,均采取提插泻法进行行针,达到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以及疏通经络的作用。对上肢偏瘫的患者,可以加上肩髃穴、肩臑穴、肩贞穴、肩井穴、曲池穴、外关穴和合谷穴;对下肢偏瘫患者,可以中加腰部夹脊穴、环跳穴、伏兔穴、风市穴以及足三里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和丘墟穴以及太冲等穴位;对出现手指麻木且痉挛的患者,可针刺中渚穴、后溪穴、八邪穴等穴;对出现头痛、头晕的偏瘫患者,可加晕听区穴、头维穴以及太阳穴;对伴有痴呆的患者,可针刺四神聪穴、神门穴;对言语不利的患者,可针刺廉泉穴、通里穴,并点刺患者金津和玉液;对有麻痹和呛咳的患者,可以针刺完骨穴、翳风穴、廉泉穴等穴,并点刺患者舌根;对肌肤出现麻木的患者,可在局部采用梅花针刺激患者皮肤。以上针灸每天进行1次,每次留针30 min,10 d为一个治疗疗程。

中药治疗:对血压不高的中风偏瘫患者,可以采用补阳还五汤进行加减治疗,主要中药方为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以及川芎、桃仁和红花;对上肢半身不遂的患者可以加用桑枝、桂枝;下肢半身不遂的患者可以加用牛膝、杜仲,如果服用的效果并不明显,可以再加入水蛭、虻虫;对言语不利的患者可以加用石菖蒲、郁金、远志;对口眼歪斜的患者可以喝牵正散;对痰多的患者可以加用天竹黄、制半夏;对偏寒的患者可以加用熟附子;对脾胃虚弱的患者可以加用党参和白术。以上药方均用水煎内服,每次200 ml,每天服用2次。

对血压比较高的中风偏瘫的患者可以采用镇肝熄风汤进行加减治疗,主要药方为代赭石、生龙骨、川楝子、牛膝、菌陈、生麦芽、生牡蛎、生龟板、甘草、天冬、玄参、芍药等。对心中比较烦热的患者可以在此方上加用石膏、栀子清热除烦;對痰多的患者可以加入胆南星清热化痰;对中风后出现半身不遂和口角歪斜的患者可以加用桃仁、红花、地龙和丹参活血通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68%,高于对照组的7..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中风主要是因为患者脑部出现缺血和出血所引起的脑组织坏死和软化的症状,但是在临床上有大部分中风的患者在进行治疗以后还会出现偏瘫的情况,如果没有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会导致患者成为永久性偏瘫[1~2]。患者偏瘫后生活是不能够自理的,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对患者生命健康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对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主要为康复训练,通过不同阶段的针对性康复训练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在康复训练治疗的过程中配合针刺、中药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同时进一步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3~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针刺联合中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以及肢体偏瘫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丛宇,韩旭,李若蒙,等.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及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J].光明中医,2021,33(11):1605-1607.

[2]王胜男.针灸按摩配合中药汤剂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J].双足与保健,2021,28(1):7-8.

[3]刘洋,宗涛.针灸、穴位按摩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气虚阻络型脑卒中后偏瘫43例[J].环球中医药,2017,10(2):231-234.

[4]操良松,李秀娟,何丽娟,等.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8,34(8):36-39.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康复训练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日间康复训练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