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质,做好教育加减法

2022-03-18 21:34李选萍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2年2期
关键词:家长生活课堂

李选萍

材料解读

这是一则时事类的新材料作文。内容为媒体发起的对“双减”政策落地之后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的调查:“双减”之后,孩子们作业少了,辅导班停了,这些都是“双减”政策实施后产生的。但是,减负不减质,孩子们在课堂之外,生活更丰富多彩,视野更开阔。这些对他们的成长教育,更有意义。因此,“双减”,并非放松学习,而是优化教育,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阅读材料时,要把握材料中最后一句家长对“双减”的正面评价,理清“双减”的意义和内涵,并进一步思考“双减”之后对学生、学校教育、家庭和社会分别会带来怎样的改变和影响?学生个体和社会各界又该如何更好地去应对这个政策?这些问题弄清楚了,文章的立意和构思就出来了。

写作时,可以按照材料的内容,围绕“减负增质”来构思:先写如何才是真正的减负,即减负不能减质;再写减负的意义:减负是为了孩子们身心更健康;是为了优化教育,提升质量;是为了让教育回归本源……另外,还可以更进一步思考:要真正地做到减负,转变思想观念,才是核心。

优秀例文一

减负增质,做好教育加减法

石康馨

“双减”之后,孩子们告别了过去的重压,投向了大自然和社会课堂。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由此观之,教育离不开课堂,更离不开生活。课堂与生活相结合,为教育减负增质,才是培养人才的更优方案。

减负,让孩子们轻装上阵,稳步前行。

减负有助于孩子们身心的健康,给个性化教育腾出空间,为孩子们能更好地成长创造条件。一方面,“双减”减少了孩子们的课业压力,让孩子们有更多时间发展兴趣爱好,可以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另一方面,“双减”有效遏制了教培机构的肆意扩张,促进了教育公平,让教学回归课堂,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和焦虑。国家出台的“双减”政策,如秋天的一场雨,打落了满树枯叶。停止内卷,孩子们才有时间和空间,去慢慢感受自然风光,发展个人兴趣……最大程度释放孩子们的天性。

减负,减掉了孩子们过重的学习压力。

增质,是优化教育的核心,是孩子们成长的必需品。增质让教育更加丰富多彩,让“德、智、体 、美、劳”真正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课堂上,孩子们收获知识、收获智慧;操场上,孩子们“强健其身体,野蛮其体魄”;生活中,孩子们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体会“劳动最光荣”;自然中,孩子们体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艺术境界。在这一切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中,孩子们修身养性,感悟“德”的真谛。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培养的人,才是我们需要的人才。提高教育的质量,就是提高人才的质量,更是提升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的基础工程。

当然,减负增质,不是单方面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课堂与生活相结合,需要老师与家长的配合,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减负增质,要减少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学习时间少了,学习质量不能打折扣。这便需要老师、校方与有关教育部门共同努力,探索更好的教学方式;减负增质,需要孩子们走进生活、融入自然、感受艺术,学习课本以外的其他知识。这便需要家长的陪伴,需要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实现教育的减负增质,需要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电影《银河补习班》中说道:人生不是只有A、B、C、D四个选项。我们的孩子还应该知道E、F、G,如果还想要X、Y、Z,那么他们就需要努力向那个目标去奋斗。我想,这便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为教育减负增质,做好教育加减法!

【教师点评】

本文紧扣材料写作,中心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围绕“减负增质”,谈政策的具体内容、实施政策的积极影响和意义,并指出了具体的做法,层层深入,论证具有思辨性,语言质朴简洁,逻辑性较强,是一篇比较规范、厚重的议论文。

优秀例文二

减负,让未来更多彩

罗思成

背负着父母沉重的期望,面对着同龄人竞争的重压,越来越多的孩子被迫选择了“学校、家、补习班”三点一线的生活。为了打破僵化的教育局面,让孩子们重新拥有多彩的未来,减负,势在必行。

减负,让竞争放慢脚步,让人们得以憩息。当家长们为了学区房忙得焦头烂额,当“鸡娃”的课程从出生开始一路安排到了大学,这样的社会现状很难让人不思考眼下竞争压力过大的问题。内卷的浪潮裹挟着每一个人,为了孩子能在高考、择校考乃至于一次普通的月考中脱颖而出,家长们可谓各显神通,补习班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孩子们眼睛近视的度数越来越高,可以自由支配的周末越来越少……

减负,砍去了市面上繁多的培训机构,把孩子们从繁重的作业里解放出来。是啊,不要让孩子成为无情的刷题机器,他们值得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

重拾教育初衷,“双减”势在必行。社会不是一亩稻田,不需要每个人都像水稻一样齐齐整整,一模一样。每个家庭都有不一样的色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空。何必让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却失去自己独有的个性呢?周末的时间本应让家长和孩子自主安排——博物馆、图书馆,可以享受生活的地方那么多,为什么要让生活局限在培训班呢?“双减”,就是让人们拾回已经失去的一切,其实,最好的教育,是家人的陪伴。

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儿童就像果实,过早成熟不仅不甜美,而且会腐烂。如果说内卷是果实的催熟剂,那么“双减”无疑是改变早熟的良方。

“双减”后,孩子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去和朋友玩耍,去做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昆虫学家法布尔在童年时便热爱自然,他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成自己毕生的职业,并写下了《昆虫记》;莫泊桑向福楼拜求师写作,福楼拜并未扔给他一本厚厚的习题集,而是告诉他去观察生活,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如果法布尔的童年也被填鸭式教育遮掩,莫泊桑的故事变成了林语堂口中的“煮鹤艺术”,那该是多么的令人叹惋!

减负,也是为了减少早熟的“果实”,让更多孩子拥有绚丽多彩的明天。

当然,减负并非只是减少孩子们的作业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能夠个性化地发展,把恶性竞争夺去的时间还给家庭,还给孩子。毕竟,生活也是一门必修课。

每个孩子都应享有多彩的明天。减负,让未来更多彩!

【教师点评】

本文从“双减”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原因谈起,重点论述了减负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意义。并进一步思考了减负的真正内涵,具有很强的逻辑思辨性。文章语言流畅,论证方式多样,素材运用贴切自然,是一篇内容丰富,文采斐然的议论文。

2991500783209

猜你喜欢
家长生活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家长错了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生活感悟
家长请吃药Ⅱ
无厘头生活
犯错误找家长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