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专业和耐心带领学生前行

2022-03-18 21:55刘亚辉
黑河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自信心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刘亚辉

[摘 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需要强烈的自信心,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不断努力。教师的专业引领和指导影响着智力因素的形成,教师的爱心和耐心是鼓励学生学好数学的非智力因素,二者共同作用才会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自信心

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客体,而且也是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参与教学,无疑是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发挥他们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数学课堂应力求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参与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应只关注“好学生”,还应从各方面关注对学习感觉有困难的学生,大部分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并不是天生的,他们成绩差的原因可能是对这一学科不感兴趣。其实,他们内心也渴望学好数学知识,也渴望和其他学生一样得到数学教师的注意,甚至赞扬。教师应当因势利导,帮他们找出落后的原因,定好目标,逐渐缩短与其他同学之间的距离,同时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树立其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在学习上,要给予他们热情的帮助,尽量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多从正面进行鼓励,使他们有成功的喜悦和受到尊重的自豪感,使他们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为了加强学生乐于参与和敢于参与的意识,要注意尊重和信任学生,在教学中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结合反馈改进教学。可以用师生互换角色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根据所讲内容的难易程度,分层选出学生当教师。给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为了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学生要积极开动脑筋,设计最佳方案,选取最有效的让听者能懂的方式,这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积极性,有的学生还能惟妙惟肖地模仿教师的授课情景,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在学生兴趣提高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比如,可以开设“班级数学小论坛”,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利用板报刊登《中外名人谈学习》《怎样预习》《怎样做笔记》等,让学生介绍学习经验,还可以全班学生轮流当主讲人,说出自己的学习体会。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是为学会学习打下了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学会学习的保证。

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学习完一个单元,教师都可以采用师生共同编写题卡的做法,根据所学内容,从知识、能力目标入手,把知识分类,填写在自制卡片上,定期收集,通过评比选出优胜者,存入班级数学小题库,留待课堂提问及竞赛使用。由于面向全体学生,机会均等,学生参与意识较强,一向不喜欢学习数学的学生也会变得乐学,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在此过程中,为了使题型新颖,内容精确,学生必然要翻阅大量参考书,从而扩大知识视野,更主要的是养成学习好习惯,使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

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数学教师应当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活泼生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培养。这方面成功了,就能在数学教学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心和爱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在实验中获得一种教学效应,即家长或教师对孩子有更多信心和爱时,孩子受到鼓励后,就会有更大进步,这一效应无疑给我们带来重大启示。在学生看来,教师是最富权威的人,有些学生对教师常常敬而远之,这种敬畏成了一种束缚,甚至是一种思维上的桎梏。调查对学习感觉困难的学生时,问他们上课不爱发言的原因,回答几乎一致:“怕说错”“怕老师批评”。久而久之,他们干脆不去尝试,也不想探究,思维的惰性日渐形成。学生的思维长期处在无冲突状态,导致思维凝固,以至呆滞,思维的嫩芽也就枯萎了。我依据此效应做了尝试。一年级新生刚入学时,为了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规定课前半分钟讲话。开始时,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感到困难,有一名不爱讲话的学生甚至来求我不要让他讲了,因为怕同学笑他,也怕老师批评。面对这种情况,我鼓励他不要有心理压力,能说多少算多少。结果,当他走上讲台说完自己要说的内容时,全班同学送给他热烈的掌声,他从中受到鼓舞,克服了语言上的障碍,而且数学成绩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我又利用这一典型例子鼓励其他学生,到目前为止,全班学生都能面对任何人流利地发表自己的半分钟讲话。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作为教师,就是要用热情去感染学生,用鼓励和关爱唤醒学生,这样,学生才能逐渐有信心和力量,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学生中成绩参差不齐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心理学告诉我们:身体健康,需要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需要心理平衡。教师指出学生短处时,要让学生看到长处;在给学生施以必要的压力时,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希望。这样,学生心理就能平衡。只有心理平衡,心理发展才会健康,其意志力和注意力才会更强,学习的效果也会变好。我经常利用作业评价给那些对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更多信心和鼓励,一句简短的评语能不断激励学生,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平时不愿意和同学交流,或者不苟言笑,上课很少举手发言。这些学生缺乏承受能力和竞争的勇气,导致自信心缺乏。教师应怎样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呢?首先,要细心观察,了解学生。教师要用多种方式和方法来了解学生,包括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学习品质、知识基础、爱好特长和家庭环境等,根据他们的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对策。多数对学习感觉有困难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一是在课堂上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二是对于教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完成得不够理想;三是课外作业完成得不及时、不认真。长此以往,学习成绩越来越不好,导致每一次考试都是既紧张又担忧,对于他们来说,考试是很可怕的事情,而且考试成绩越来越差,经历的挫折越来越多,失败越来越多,就容易产生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们不能正确自我评价,而是自我怀疑。即使在某些事情上做得很好,也很难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其次,家校共育,形成合力。“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个问题家庭。”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要从走进他们的家庭开始,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如果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的种种表现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时,父母的苛责就会让孩子变得自卑,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如果父母对孩子期望过低,缺少必要的教育引导,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容易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其实,缺失自信的孩子,有大部分的原因都来源于家庭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教师应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分析孩子在校的表现及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给家长适当的建议,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最后,创设机会,赋予希望。“因材施教”本质就是对待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学生,都要为他们创设展现自己的机会,不要仅仅把目光放在“优生”的身上,对待那些能力稍弱的学生,更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一旦教师以和气、平等、善意的语气与他们交谈,特别是对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进行表扬和肯定,他们会感到温暖,心态得到平衡。他们就会得到激励,并且振奋起来,看到自己的价值,充满上进心和自信心。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对于他们的失败不要归因到能力上,而要归因到努力不够或学习方法不当上,这样才能改善他们的情绪,激发他们奋发向上,争取成功。学生类型不同,应确定的目标也要不同,只要达到目标就给予表扬,让他们感到成功,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去学的心理状态,让他们时时感到成功离自己并不遥远,从而始终充满希望和追求。

生命是成长的过程,成长是等待的过程。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要知道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每一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用我们的眼光去评判他们,要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积极等待,主动寻找教育良机。每一名学生都需要关注和认可,让我们都成为在背后关注和认可他们的人。

参考文献:

[1]王立平.让学生把话说完[J].宁夏教育,2004,(10).

[2]杨志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J].宁夏教育,2009,(10).

[3]管旭芳.用甘露滋潤“学困生”的心灵[J].新课程(上),2012,(07).

(责任编辑 冯 璐)

2259501705347

猜你喜欢
自信心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