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体系的建构

2022-03-18 23:01孙志丽
关键词:社会工作资源结构

孙志丽

摘    要:完善的专业实习体系是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部分。文章探讨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体系建构中实习基地、政府角色、校方角色、学生角色、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演变与转变历程,认为社会工作实习体系的建构机制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需要探讨的主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习体系;结构;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3-0021-03

与以往不同,政府、社区、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医院主动与部分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关系,并希望借助实习基地开展相关学习与服务工作。随着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的不断丰富,社会工作实习面对的服务对象不断向外拓展,实习体系因而也经历了从无结构到结构化的发展过程。

一、社会工作实习体系的相关研究

现有相关研究大致有两类:一是直接以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体系为对象的研究,二是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间接开展的研究。现有研究更多的表现为高校主动去寻找政府、企事业单位来建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体系。而近年情况相反,这种由“被动”到“主动”过程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场域及其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体系也因而形成了新的特点。

本次研究以L大学10届社会工作專业本科学生的实习为样本,试图通过呈现实习基地、政府角色、校方角色、学生角色、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演变或转变来探讨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体系建构的机制问题。

二、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体系的发展历程

广义上,专业实习可以看作是专业教学的环节之一,狭义的专业实习体系不同于专业教学体系,它更侧重于理念、目标,更在乎“资源”及其有效性,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以及“实践对象”的影响而发生结构性改变。理想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体系应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实习主体体系、客体体系、教学体系、服务体系、理论体系、价值体系、督导体系、资源体系、评估体系、管理体系等,这些体系间各要素是相互“联动”的。

L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专业教学阶段。在这一阶段,社会工作专业实习被看作是教学的一个环节,开展实习更多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结构化并成体系的专业实习还比较薄弱。另外,从管理角度来看,这个阶段的实习工作偏重于管理,实习主体显得比较僵化和被动。

第二阶段:专业技术介入阶段。在这一阶段,社会工作专业第一次承接了政府“购买”的项目,实习有了专业化平台和社会工作元素。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逐步在实习中得到了延展,社会工作实习的资源体系、价值体系、理论体系、服务体系以及评估体系也逐步在建设。

第三阶段:拓展传统社会工作服务对象阶段。2018年,黑龙江省各地市医院开始主动来到L大学表达建立实习基地的意愿,至此,社会工作实习的服务对象从政府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拓展到了新的领域。特别要指出的是这些服务对象并不完全是社会工作传统的“特殊”服务对象,他们很多人都是以学习社会工作、预防各种问题、减少各种压力为初衷而主动接触社会工作的。在传统社会工作服务对象被拓展的情况下,实习体系中的资源体系、价值体系、服务体系、评估体系等有了进一步提升。

三、向社会延展的实习空间

L大学2004年招收社会工作本科生之初,实习场所难找,实习专业不对口,实习效果不理想。两年后,社会工作专业所在学院从全院各本科专业实习角度出发,倡导建立校外各专业共享的综合性实习基地,当时的实习基地以政府以及政府的延伸组织或部门为主:区政府、镇政府、区团委、街道办事处。2008年,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被分配到街道办事处。2014年,社会工作专业考虑到自身专业特点,试图去寻找专业对口较强的场所——社区作为实习基地。2015年,一位千米示范社区的社区主任主动来校表示想与社会工作专业建立合作关系,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很快就正式进入此社区进行集中实习。2016年,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组织主动来校与社会工作专业建立合作关系。2017年,X镇政府、中小学校主动来校了解社会工作,并表达建立合作关系的意愿。2018年,黑龙江省各地市的医院主动来校表达合作关系的意愿。2019年,公安厅也主动与社会工作专业建立了合作关系。2021年3月,在政府推动下各街道开始建立社会工作站,此时,许多街道、社会工作机构也向高校表达了共建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的意愿。至此,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经历了从“政府”孤军奋战到“政府”与“社会”共建的发展局面。

四、“行动者”的演变

1.管理者:向“专业”回归。L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所在学院牵头建立实习基地时,由于学院专业较多,所需教师较多。因此,专业教师只能轮流跟随学生去实习基地开展指导,大部分任务都交给了教学管理人员。2015年,社会工作专业在社区建立本专业实习基地后,学生集中实习由本专业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自行安排,由本专业教师具体负责实习全过程,学院教务员、辅导员辅助相关管理工作,呈现了具体事宜由专业负责、学院进行宏观管理的局面。

2.实习生:向“准社工”转变。L大学初创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时,实习生主要承担政府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工作者“助理”的角色。通过对实习生访谈了解到,令实习生感到焦虑的是“如何处理与政府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问题”,而不是在课堂所学的“要处理好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的关系问题”。2016年,实习生开始扮演多重角色:政府工作人员“助理”、社区工作者“助理”、党群工作“协调员”以及“准社会工作者”。在这一阶段,实习生主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将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实践当中,实习生已经开始向“准社会工作者”角色转变。2017年之后实习生的角色就相对比较固定了,且越来越向“准社会工作者”角色转变。在这一阶段,社会工作专业开始建构实习督导体系来关注实习生的情绪、成长过程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问题。

3.服务对象:向“传统”外拓展。L大学第一届社会工作本科实习生实习时面对的主要是政府工作人员,部分实习生接触了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居民。直到2016年,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全部从区政府、镇政府、团区委撤回,到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和社会工作机构进行实习。此时,实习生不仅能接触到社区事务性工作,而且有机会将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方法运用到社区工作者、老年人群体、儿童青少年群体当中。另外,这一年,部分实习生被抽调到街道办事处专门协助工作人员从事党群工作,他们接触到了新的服务人群。2017年,X镇政府主动邀请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去给政府工作人员开展社会工作培训,这次接触的与最初接触的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有所不同,他们了解社会工作并对社会工作充满了期待。在2017年,社会工作专业应邀接触到了民办和公办的中小学教师以及各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并与其共同开展了社会工作交流和培训活动。2018年,社会工作专业迎接了医院科室主任及其工作人员的到访,还应学院邀请在校内开展了面对全学院各专业教师的社会工作坊。至此,社会工作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知晓和认可,其服务对象也不再全是传统的“特殊”群体[1]。

4.政府:变成“买方”。起初,L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基地是通过与政府建立联系之后创建的,政府起到了“连接”作用,而且“被动”地成为了实习“场域”。2012年,H市X区民政局主动与社会工作专业共建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中心同时承接了政府“购买”的项目。2016年,实习基地承接了政府购买的“三社联动”项目。2017年,X镇政府主动通过“购买”的方式接受了社会工作服务。2019年,黑龙江省公安厅X康复医院主动与社会工作专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政府及相关部门这些新的举动带来了新一轮政府向社会工作购买服务的行动,同时也必将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有更多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并向更具体、更广阔的领域深入。

  五、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体系的建构分析

正如吉登斯所说:结构可以概念化为行动者在跨越“空间”和“时间”的“互动情境中”利用的规则和资源。正是使用这些规则和资源,行动者在空间和时间中维系和再生产了结构[2]。从社会工作实习体系的时空发展过程来看,实习中的行动者、资源系统以及各种规则系统一直都处于不断演变和转化之中,正是这些演变和转化促成了当下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新特征、新内容和新体系。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体系形成过程中时空不同,“规则”状态和性质也各不相同,其中,有些“规则”是靠日常“惯例”来呈现,有些“规则”是通过“认同”来呈现,有些“规则”是通过“合同”来呈现;另外,这些“规则”发展和变化也各有特点,有些“规则”最后以规范或制度确定下来,有些“规则”则发展成了社会工作的文化基础或价值观基础,最终促成了社会工作实习体系的形成。在这些时空节点上,资源的种类、性质、数量、强弱、可调动性、可转化性、可持续性也各不相同。

首先,在社会工作实习体系发展的专业教学阶段,实习场域中的“规则”和“资源”比较单一,且不活跃,社会工作实习本身没有进入结构化状态,还只是附属于教学培养体系。在这个阶段,“规则”主要通过学校日常教学管理惯例和行政管理方法来体现,即实习生一边遵守学校制度,一边遵守实习基地的规则,但这两种“规则”趋于“双轨运行”,互动较少,这与社会工作的发展阶段有关,此时的社会工作几乎没有让政府和社会可以认同的“资源”,缺少沟通的“共同话语”,更没有足够的敢于表达和建立“规则”的“勇气”,身处政府行政管理中只是适应和摸索。正如布鲁默在讨论“共同行动”的概念中所说:“正是群体生活中的社会过程创造着规则……”所以,在这个阶段,建立在各方之间相互适应的“共同的规则”系统并没有形成,但社会工作实习已经开始与政府打交道、开始使用政府资源并慢慢走上了去适应“政府空间”的发展阶段。

其次,在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体系发展的专业技术介入阶段,政府资源带动了社会资源涌入,促使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结构化,并迅速被拉入制度化状态。在专业技术介入的初级阶段,实习“突然”进入了一个以政府为资源提供方的专业化“场域”当中,政府为社会工作实习注入了“强心剂”。在此情况下,社会工作实习也第一次正式地使用专业话语与政府面对面地讨论社会工作是什么、社会工作实习的目的和意义、社会工作以及社会工作實习的社会角色等问题。另外,在开展“三社联动”的过程中,政府为社会工作实习提供了政策资源、组织资源、信息资源、项目资源等,社会工作实习在实践中将这些资源转化成服务与社会治理模式后又将其“反哺”了政府和社会,同时,又型塑了社会工作实习体系本身。所以,在政府资源与专业资源相互使用和转化过程中,社会工作也“被赋予”了专业话语权和制定相应“规则”的权力,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开始制定更加专业的实习计划、实习方案,开始建立各方的沟通与互动机制,建立资源调动、整合、保护、扩展、管理与维系机制,建立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与评估机制,建立社会工作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至此,社会工作实习体系开始走上了制度化的轨道。这个阶段不再只“适应”政府空间,而是“运用”政府空间和社会空间并与政府空间、社会空间互构发展的阶段。

最后,在拓展了传统社会工作服务对象阶段,随着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向外拓展,社会工作实习的资源越来越丰富,联结资源的“纽带”、资源流动和转化的机制也在发生着变化。从整体来看,这个阶段的社会工作实习体系是一个结构更加完整、更加关注内涵建设,且更加关注人类需求与价值的结构化体系。从这个发展阶段来看,社会工作实习所面对的服务对象不再只是传统的“特殊”群体或个体,他们有的来自政府,有的来自企事业单位,其中有政府部门的管理者、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最重要的是他们很多人是为了了解与学习社会工作、预防问题、“助人”而来接触社会工作的。由于这些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不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服务原则和方法与传统服务对象有所差别,所以,实习过程中,需要考虑社会工作的拓展问题、社会工作文化的包容性问题、社会工作理论以及视角的拓展问题、社会工作方法的适度调整问题。在“拓展了的服务对象”成为社会工作服务对象过程中或之后,他们当中的很多人积极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成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而且正在带动周围的其他人成为社会工作者、正在链接更多的组织资源成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基地,社会工作实现了“专业资源”与“服务对象资源”的相互转化,并且大家共同成为了社会工作实习规则的制定者和践行者。另外,在此阶段,政府同样是社会工作实习体系建构的强有力推动者。事实上,国家资源始终在建构着社会工作实习体系的结构、内容和特征。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实习体系未来会以更加开放、包容、坦然的姿态迎接新资源、新机遇,从而建构更加专业的、符合本土实情的社会工作“新秩序”。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的拓展及跨界[J].中国社会报,2017(5).

[2][美]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下)[M].邱泽奇,张茂    元,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70.

3333501186594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资源结构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论《日出》的结构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