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囊恶性黑色素瘤1例

2022-03-18 09:47霜,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分界团块胆囊癌

邱 霜,陈 琴

(四川省人民医院超声科,四川 成都 610072)

患者女,33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钝痛)1年余,加重1个月就诊,无恶心、呕吐、腹胀及咳嗽等;既往体健。查体:双肺呼吸音清,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墨菲征阴性。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125 U/L,γ-谷氨酰转肽酶181 U/L,直接胆红素11.9 μmol/L。腹部超声:胆囊内探及约4.5 cm×5.6 cm形态不规则“菜花样”稍高回声团块,内部回声欠均匀,基底宽约4.0 mm,与胆囊壁分界不清,其内见点状血流信号(图1A);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动脉期团块内由胆囊壁腹侧面发出的一支粗大滋养血管首先增强,随后整个肿块呈放射状均匀高增强,随后其内造影剂迅速消退,呈“快进快退”模式(图1B)。超声诊断:胆囊内稍高回声团,考虑胆囊癌。胸部增强CT:双肺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影(图1C),最大者直径20 mm,考虑胆囊癌肺转移可能。全身骨扫描未见明显骨转移性征象。临床诊断:胆囊癌,肺转移癌。于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腹腔探查+胆囊癌根治术。术中见胆囊与肝脏分界清晰,胆囊充血、水肿。术后病理:胆囊内胆汁混浊,胆囊壁增厚,黏膜粗糙,局部见约5 cm×6 cm灰色菜花状肿物;光镜下见瘤细胞围绕腺上皮及血管呈弥漫片状排列,呈圆形或卵圆形,部分呈梭形,核分裂象明显,细胞质内可见深棕色色素沉积(图1D);免疫组织化学:S-100(+),MelanA(灶+),HMB45(灶+),PCK(腺上皮+),CD68(-),TFE3(-),SMA(-),Ki-67(10%+)。病理诊断:胆囊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gallbladder,MMG)。

讨论MMG起源于黑色素细胞,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原发于胆囊者极为罕见。本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声像图表现为胆囊内病灶基底部较宽,与胆囊壁分界不清,CEUS呈“快进快退”均匀性高增强,属肿块型胆囊癌,有别于厚壁型胆囊癌,即仅肿物附着处胆囊壁受累而超声造影显示胆囊壁三层结构不清晰,其余部分胆囊壁则无明显异常。MMG滋养血管密集且呈“树枝状”分布,与其进展迅速、恶性程度高及侵袭性强的生物学行为有关。本例CEUS见早期由胆囊壁发出的一直粗大的滋养血管首先增强,随后呈放射状使整个肿块增强。鉴别诊断:①胆囊腺瘤,声像图表现为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的高回声团块,造影呈放射状高增强;②固醇性息肉,CEUS呈非放射状点状增强。CEUS有助于诊断MMG,但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猜你喜欢
分界团块胆囊癌
红外暗云中分子气体团块的性质研究∗
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miR-142-5p通过CCND1调控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三维Lorenz-RR 散点图分析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1 例
microRNA在胆囊癌中的作用
改善团块质量降低运行成本的生产实践
刑法与民法之间的分界问题研究
肖碧源
10kV用户分界开关在定陶电网的应用分析
日本的“团块世代”是什么